沉封了千年的历史古城---杨家滩

合集下载

神木杨家城美景作文

神木杨家城美景作文

神木杨家城美景作文
《神木杨家城美景》
嘿呀,要说神木杨家城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呀!我记得那次我去杨家城玩,一到那儿就被那独特的景色给吸引住了。

一走进杨家城,哇,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城墙上的石头,感觉都有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呢。

我沿着城墙慢慢地走着,就好像能听到过去的那些岁月在诉说着什么。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棵特别大的树,那树冠大得呀,就像一把超级大的遮阳伞。

我当时就在想,这棵树得长了多少年呀,它是不是见证了杨家城的所有变迁呢。

我还看到了城里面的那些小路,弯弯曲曲的,特别有意思。

我就沿着那些小路走呀走呀,感觉自己就像在探险一样。

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只小猫咪,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我,然后“喵”的一声就跑开了,可逗了。

还有那些古老的房子,虽然有些破旧了,但还是能感觉到当年的那种气势。

在杨家城里面逛了一整天,我都不觉得累。

到了傍晚的时候,太阳开始慢慢落山,那余晖洒在城墙上,把整个杨家城都染成了金黄色,简直太美啦!我就站在那儿,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想着,这杨家城的美景真的是让人流连忘返呀。

等我要离开的时候,我真的好舍不得呀,我在心里默默念叨着,杨家城,我还会再来的,再来好好欣赏你这独特的美景!
这就是神木杨家城,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真的值得大家去看一看哟!。

神木杨家城简介

神木杨家城简介

神木杨家城简介神木杨家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境内,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堡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杨家将军的故乡。

这座城堡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城堡体系,占地面积达到了100余亩,城墙高达10余米,拥有数十个角楼和城门,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军事要塞。

神木杨家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边防要塞,用于抵御北方的匈奴和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唐朝建立后,神木杨家城成为了一个县城,随后在宋、元、明、清等朝代中不断发展壮大。

尤其是在明朝,杨家将军杨士奇曾在这里任职,主持修筑了一座宏伟的城墙和多座城楼,使得神木杨家城成为了一个坚固的军事要塞和重要的商贸中心。

神木杨家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回、藏、满等多种民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杨家风格”。

城墙上的角楼和城门,都采用了石灰石和青石的交错砌筑,结构坚固,外观华丽。

城墙内的建筑群则采用了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有大殿、小院、花园、亭台等,布局严谨,风格优美。

此外,城墙内还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代武器,如弓箭、铁炮、战鼓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珍贵遗产。

神木杨家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建筑风格和文物收藏,更在于其作为杨家将军的故乡而具有的历史意义。

杨家将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曾在明朝期间多次征战边疆,保卫国家安全。

他的家族在神木杨家城生活了数百年,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如有一次,杨家将军率领军队在此与敌人激战,敌人攻城不克,于是派出一名使者前来劝降。

杨家将军却将使者斩首,并将其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以震慑敌人。

这一壮举至今在神木杨家城中仍有所记载,成为了杨家将军忠诚勇敢的象征。

如今,神木杨家城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尽管历经沧桑,神木杨家城依然保留着古代城堡的雄伟和静谧,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

同时,神木杨家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资源。

神木杨家城美景作文

神木杨家城美景作文

神木杨家城美景作文“哎呀,听说神木杨家城可美啦!”我兴奋地对小伙伴们说。

有一天,阳光特别好,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神木杨家城游玩。

我们坐着车,一路上欢声笑语。

“哇,快到啦!”我看着窗外喊起来。

终于到了杨家城,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古老的城墙屹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这城墙好壮观啊!”小伙伴小明惊叹道。

“可不是嘛!”我应和着,“感觉好神秘呀!”我们沿着城墙慢慢走着,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了古代。

城墙上有一些斑驳的痕迹,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你们看,那边有个城楼!”我指着远处喊道。

我们一起跑向城楼,站在上面,俯瞰着整个杨家城。

远处是连绵的山脉,近处是错落有致的房屋。

“哇,好美啊!”我忍不住赞叹道。

“就像一幅画一样!”小伙伴小红也说。

这时,爸爸笑着说:“杨家城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呢。

”“真的吗?爸爸快给我们讲讲!”我好奇地拉着爸爸的手。

爸爸就给我们讲起了杨家城的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这里发生过这么多事情啊!”我感慨道。

我们在杨家城逛了很久,还去看了古老的庙宇,里面的佛像庄严肃穆。

“感觉这里好神圣啊!”我说。

小伙伴们也都点点头。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把杨家城映照得更加美丽。

“我们下次还要来!”我对小伙伴们说。

“好呀好呀!”大家都齐声应和。

杨家城的美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就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我真的太喜欢这里啦!。

神木杨城游记作文

神木杨城游记作文

神木杨城游记作文杨家城,即古麟州城,在神木县东北约20公里处,据史料记载,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

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祖籍就在麟州,是地方上的豪族。

五代时期,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占领区,为了对抗契丹贵族,杨宏信就自立为麟州刺史。

从杨宏信开始,长子杨重勋,长孙杨光三代都是麟州的地方最高长官。

杨琪是杨光的长子,据欧阳修撰写的《杨琪墓志》记载,杨继业是杨宏信的次子,杨延昭是继业的儿子,“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

”杨家三代镇守麟州,杨继业父子三世抗辽,都是北宋时代名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后来,人们把古麟州城称为杨家城,正是表达了他们对古代英雄热爱和尊敬。

金、元、明历代改徒,杨家城时兴时废。

明正统八年(1443)今治神木县兴建后,遂废弃再未沿用。

站在杨家城之巅,从我们这个时代回望千百年来这块土地所发生的各种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明长城从这里穿城而过。

这里曾经抵御了无数外族的侵略,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热土,人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

走进杨家城,历史给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如今这里除了刺史府遗址、两口古井,以及新复原的将军祠、明长城遗址墩台之外,到处充满了荒凉。

据当地文史专家讲,杨家城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全国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时,对城内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大量残破的砖石瓦砾被老百姓堆积在城内的田埂上。

杨家城因地势险要,千百年来几乎不曾被抛弃,明朝依然在此用兵保家卫国,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如今,杨家城虽然破败,但残留的城墙、刺史府遗址、古井、明长城墩台,以及描述杨家城的古诗词,把这千年岁月堆积成为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

“昔年执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驻留。

昔见兵锋逾白草,偶题诗句在红楼”是文彦博在巡边时在杨家城写下的诗句。

“宣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一流。

”是范仲淹在《留题麟州》中道出的场景。

神木杨家城诗词

神木杨家城诗词

神木杨家城诗词神木杨家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东2公里处,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

这座古村落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其中诗词更是杨家城的一大特色。

以下是神木杨家城的一些著名诗词佳作。

1. 杨家城的清晨鸡鸣天欲晓,露重花初开。

林间清风送,麦浪汇水回。

翠竹抬秋影,红梅争艳媚。

耕夫歌断续,村女笑声催。

杨家城清晨美,人间世外来。

2. 杨家城的古韵古巷纵横交错,青石透古韵。

千年杨家史,万古塔底闻。

鹅卵石铺道,斑驳镂木门。

小桥流水声,书院古琴韵。

人间瑰宝藏,杨家城真奇。

3. 杨家城的四时春到杨家城,桃花红似火。

夏至杨家城,稻浪绿如锦。

秋来杨家城,菊花黄正艳。

冬至杨家城,白雪皑皑之。

四时变化美,杨家城宜人。

4. 杨家城的山水青山抱古城,碧水傍村庄。

河水穿村过,蜿蜒绕古巷。

山衔村,水拥城,杨家风景悦。

游人来此间,置身画中游。

5. 杨家城的夕阳夕阳染杨家城,红霞灿烂绚。

古塔倒映水,映照村庄间。

村头炊烟起,村民归家船。

夕阳西下去,留下杨家更。

6. 杨家城的田园生活田野四季舞翩跹,杨家城的日常。

春种夏浇秋收获,冬日闲暇时光。

农夫忙碌田间地,村姑婉约风光。

田园景色萦绕心,神木杨家欢畅。

以上诗词展示了神木杨家城的美丽景色、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田园生活。

杨家城的诗词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使人们能够领略到这个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神木杨家城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不仅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鲜活的人文历史,让人流连忘返。

游杨家城的作文四年级

游杨家城的作文四年级

游杨家城的作文四年级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杨家城游玩。

一听说要去杨家城,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心里充满了期待。

杨家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市,这里可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名将杨业的故乡。

还没到杨家城,我就已经在脑海中幻想出了那里的样子:古老的城墙、威武的将军像、神秘的烽火台……终于,我们到了杨家城的山脚下。

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连绵起伏的山峦环绕着杨家城,山上绿树成荫,仿佛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山路两旁的野花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了一段路,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我的后背。

“哎呀,这山怎么这么高啊,我都走不动啦!”我忍不住抱怨道。

爸爸笑着说:“儿子,加油!马上就到啦,坚持就是胜利!”妈妈也在旁边给我鼓劲:“宝贝,你想想杨业将军当年征战沙场,那得多辛苦啊,咱们这点累算什么。

”听了他们的话,我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来到了杨家城的城门口。

城门高大而雄伟,虽然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当年的威严。

走进城门,里面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尊杨业将军的雕像。

将军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目光炯炯,威风凛凛,仿佛随时准备出征。

我站在雕像前,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接着,我们参观了杨家城的城墙。

城墙又高又厚,上面还残留着一些瞭望孔和射箭口。

我好奇地趴在瞭望孔上向外看,仿佛看到了当年士兵们在这里警惕地观察着敌人的情景。

城墙的石头有的已经风化,摸上去粗糙不平,但这更增添了它的历史沧桑感。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破旧的房屋前。

爸爸说这可能是当年士兵们住的地方。

我走进屋子,里面阴暗潮湿,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透进一点光线。

屋子的角落里还堆着一些破旧的瓦罐和石头,我想象着士兵们在这里艰苦的生活,心里不禁有些难过。

从屋子里出来,我们又去了烽火台。

烽火台高高地矗立在山顶上,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杨家城的景色。

我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听到了当年烽火台上燃起烽火时的呼喊声和马蹄声。

千年古镇——杨家滩

千年古镇——杨家滩

千年古镇——杨家滩作者: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01期位于湖南省涟源市孙水河畔的千年古镇杨家滩,早在两千多年的汉代就是长沙郡连道县治龙城,是湘中地区县治建制最早的古镇之一。

自唐朝以来商贾云集,风景如画,“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这首古民谣道出了湘中古镇曾经的繁盛。

这里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工业品,都在这里集散。

通航的便利,加上繁荣的商贸,端午赛龙舟一直被视为杨家滩兴旺发达的标志,延续了上千年。

古镇赛龙舟历史悠久,相传在汉朝时期,杨家滩民间就有了自发组织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至宋朝已经很兴盛。

到了清代,赛龙舟已是这座乡镇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盛会。

而今有着“湘军将领故里”之称的杨家滩,每年的龙舟赛既保存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种种古朴活动方式,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采。

古镇内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着秀美的自然景观。

涟源龙山的大部分景点即属于这里。

龙山于2007年1月4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内群山漫舞、林涛浩荡、悬瀑飞流、云雾缭绕、鸟语啾啾、山花飘香,更有岳坪峰的日出、彩凤湖旁的晚霞、白马湖的水上乐园、飞水涯的怪石嶙峋、凤凰村的古朴民风。

在海拔1513.6米的龙山岳坪峰顶还建有一座纪念唐朝医圣孙思邈的药王殿。

孙思邈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在医疗研究实践中有幸与龙山结缘。

他在龙山进行了多项医学实验,写就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药王殿始建于唐代,石墙铁瓦,古香古色,殿内藏有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尚存1240个药方,慕名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冯艾琳)吴西是我军唯一一位年过百岁的少数民族(壮族)将军,也是跟随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过百色、龙州起义的革命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海军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老客厅的墙上,悬挂着他用草书写的一帧条幅,是一首七绝:“老骥伏枥志不移,千秋大业梦难离。

穿过杨市幽深的小巷

穿过杨市幽深的小巷

穿过杨市幽深的小巷穿过杨市幽深的小巷来源:中国文化报时间:2013年12月17日 16:41:31 作者:廖鹤松云桂堂外貌。

仍为交通要道的胜梅桥。

杨市镇地处湖南省涟源市东南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建筑遗存丰富、民俗风情独特。

境内湘军名将故居群和彭氏宗祠等古建筑被确定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和特色旅游名镇。

杨市镇古称杨家滩,又称集祥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湘中建制连道县,系县治龙城所在地,占地4千余亩,涟水绕城而过,历史上是水陆要塞、兵家争地、汉苗杂居。

唐高祖武德年间,有杨姓大族在此定居,始称“杨家垸”,因垸子地处涟水北岸河滩,后称“杨家滩”。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湘乡循区编都建制为集祥乡。

古镇原有八大城门,即正东门、紫气门、庚生门、光裕门、镇南门、北门、迎恩门、中和总门,“启闭有城门,关门成一统”。

盛时,“商贾云集,烟火万家”,有“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之誉。

今天的古镇,田园阡陌绵延不绝,涟水支流孙水河穿镇而过。

因湘军而产生的湘军文化,不遗余力的推崇者,在杨市镇当属谢光辉。

这个原本致力于经商的中年人,从长沙返回家乡,全心全力研究湘军文化,凡与湘军文化有关的书籍、专家、物品,乃至传说,都在搜罗之列,乐此不疲。

谢光辉在镇中心开设了湘军人文茶楼和杨市镇旅游招待中心,广交四海朋友,只为将湘军文化发扬光大。

他的梦想就是把杨市镇打造成“湘军起源地”。

儒将罗泽南乃“湘军之母”杨市镇最为人称道的,是湘军名将故居群。

而提到湘军,不能不说罗泽南。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在抗战期间任教于蓝田国立师范(涟源),撰《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云“无泽南,无湘军”,由此可见罗泽南在湘军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罗泽南是今双峰县石牛乡湾洲村人,自号罗山,生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比乡友曾国藩长3岁。

据说,晚清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罗泽南在今杨家滩任乡村塾师,是一位志在鸿鹄的经世之士,以生员身份率先在此创办团练,积极游说曾国藩出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封了千年的历史古城---杨家滩杨家滩。

一座活生生的城市,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古城。

缀饰在龙山山麓、孙水之滨,充溢湖湘地域的性灵与纯朴,张扬大湘中的悲壮和神奇,在历史和现实的罅隙,蒙纱而立。

走马杨家滩古城,犹如走进了明清市井生活的淡彩画卷,走进了杨家滩人神话传奇的龙门阵里……杨家滩亦称杨市,古称连道县,曾有“湘中明珠”之称。

据史书溯源,杨家滩古城至少起源于唐代,鼎盛于明、清。

它曾是湘乡、邵阳、安化交界处的交通要道的特殊地位,盛极一时,“商贾云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烟火万家,称为巨镇”,为湘中地区的较为重要的政治经济集镇。

特别是在近代,这里人文荟萃,名人辈出。

“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

的古老民谣足以反映当时的繁华景象。

杨家滩的繁荣兴盛与湘军的崛起紧密相关。

清咸丰年间(1851),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州夺县、横扫大江南北,很快占领了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

为挽救朝廷之危局,清政府任命在家“丁忧”守孝、时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奉旨在家乡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镇)操办团练,招兵买马,抗击太平军。

杨家滩离荷叶塘不到百里,这一带的许多青年士子村夫前去投军。

投奔到时任私塾教师罗泽南和朝廷吏部侍郎曾国藩的麾下,为腐败的清政府苟延残喘卖命效劳,他们跟随罗泽南、曾国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过人胆识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涌现了一大批以桥头李续宾、李续宜为代表的李家将和以杨家滩刘腾鸿、刘连捷、刘岳昭为代表的刘家将。

晋升为达官显贵,其中仅载入《清史稿》的就有:李续宾、李续宜、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腾鸿、刘腾鹤、刘岳昕、周世宽等人。

这些文武官员衣锦还乡后,大修宅氐,一时杨家滩、荷塘境内豪宅相连,慰为壮观。

从杨家滩的胜梅桥顺着蜿蜒的孙水往下,老刘家、德厚堂、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宝让堂等等建筑如连绵的群雕,气势恢宏。

踏着光溜的青石板路,来到这些古朴斑驳的堂屋老院,仿佛走进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的湘军名将扑面而来。

名震四方的“大夫第”——老刘家在杨家滩的东边,现在还保存着一栋青砖花瓦马头墙、飞檐翘壁、雕梁画栋的古宅大院,世称老刘家。

老刘家是杨家滩刘氏的祖居之地,始建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分期分区建成,持续近百年,至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竣工,占地二三十亩。

堂屋坐北朝南,前有孙水蜿蜒东下,远有龙山耸立对峙,后有闹市复兴街,四周有高墙相围,为统式建筑结构。

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

由光裕堂、怡然堂、六吉堂等堂院组成,有房屋数百间,原来居住着刘氏家族一百多户人家。

现在大部分都搬出去了,只剩下少数几户人家。

刘家以天井多而著称于世,据说原有天井108个,现在尚存48个。

小的约三五平方米,大的达百多平方米。

老刘家建筑科学合理,纵横交错的走廊把各堂院连在一起,雨不湿鞋,晴不怕晒,十分方便。

晚清时期,刘氏家族有刘岳昭、刘连捷、刘腾鸿等多人晋升为达官显贵,老刘家更加兴旺发达,规模不断扩大。

现在老刘家的正厅还悬挂同治皇帝御赐的“大夫第”牌匾,显示了刘家曾经的显赫地位。

,刘腾鸿是第一个从老刘家走出去的湘军名将,据清史稿记:刘腾鸿(?—1857)字峙衡,湖南湘乡人,清朝将领。

少读书,未遇,服贾江湖间。

咸丰三年,夜泊湘江,遇溃卒数十辈行掠,诱至湘潭,白县令捕之,由是知名。

他是湘军创建初期重要的将领之一。

咸丰三年(1853年),时年34岁的刘腾鸿投身湘军,走上征程。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族弟刘岳昭、刘连捷等也相继投军。

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北伐,湖南、湖北形势危急,刘腾鸿战岳州、湘潭等地,连克蒲圻、咸宁、武昌,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罗泽南十分赏识,收他为弟子,所部称湘后营,树黑色的刘字大旗。

咸丰七年七月,刘腾鸿率军攻打瑞州北城。

他亲自督战,不幸中枪。

为鼓舞士气,第二日,他强忍伤痛,带伤督战,就在瑞州快要攻下的时候,忽然飞来一枚炮弹,腾鸿中炮而亡。

临死前,他对弟弟腾鹤和连捷说:“城不下,无殓我!”营中的将士无不下泪。

湘军将士群情激愤,奋勇攻城,当日就攻下了瑞州北城。

咸丰帝感其英勇,赐恤典加等,依道员例厚葬,予骑都慰世职,在瑞州建立专祠纪念。

刘腾鸿死后,他弟弟刘腾鹤代为统领军队,收复峡江,攻克吉安。

咸丰九年,在浙江建德风云岭大战中,腾鹤孤军奋战,被太平军包围,英勇战死,年仅二十八岁。

刘腾鹤死后,皇上以道员例赐恤,予骑都慰世职,附祀于哥哥腾鸿的祠庙。

刘腾鸿兄弟神勇善战,身先士卒,虽然英年早逝,但却建立不少功勋,不愧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金碧辉煌的刘岳昭兄弟宅第站在美丽的孙水河畔,放眼望去,古老的建筑连接成片,美不胜收。

这里是湘军名将刘岳昭兄弟的宅第存养堂,是清末云贵总督刘岳昭的府邸。

清史稿记:刘岳昭(?—1883)字荩臣,湖南湘乡人,清朝大臣。

以文童投效湘军。

咸丰六年,从萧启江援江西,转战积功,累擢以知县用。

启江器其才,使领果后营。

七年,破贼高安莺哥岭,连拔彭家村贼巢。

进攻临江,击败援贼於太平墟。

寻克临江府城,擢同知。

”存养堂规模宏大,青砖花瓦马头墙、飞檐翘壁、雕梁画栋,占地近4万平方米,堂前有池塘,河边有专用码头,堂内亭台楼阁,假山花园,与堂屋浑然一体,风景殊美。

存养堂装饰精美,门前石狮,威风凛凛,堂内雕刻,美仑美奂,金字牌匾,门楹对联,处处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曾号称杨市第一花屋。

存养堂的旁边不远处,有一栋房子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名存厚堂,是刘岳昭的弟弟曾官至布政使的刘岳晙的府第。

存厚堂始建于同治年间,历时数年方才建成,是杨家滩现存最为美观气派的堂屋建筑之一。

它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座北朝南,前临孙水河,背靠竹山,房前右边有果园、池塘,正门前方有石阶逐级而上,上有月台,宽约40米,长近200米,均由条石砌成,正门的门框上刻有石狮,门槛上有花鸟瑞兽雕刻,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主人的尊贵,当年的豪华气派依稀可见。

存厚堂往东为光远堂,是刘岳昭的弟弟中宪大夫刘岳昕所建。

光远堂为4进3横的建筑,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前有池塘,西边有口水井,后有两座碉楼,光远堂设计独特,堂内装饰古朴自然,雕花石刻很是精致。

解放战争时期,聂绍良率湘中游击支队由此打入杨家滩,其房屋多有破坏,但是整体建筑还基本完整。

刘岳昭,字荩臣,是湘军后期重要的代表人物。

咸丰四年,正值而立之年的岳昭投效湘军,他的四个兄弟刘岳晙、刘岳昕等也随他入伍。

很快刘氏兄弟就在军中显露出非凡的才能。

咸丰九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进攻湖南,宝庆(今邵阳)告急,刘岳昭驻重兵于柳家桥,阻断太平军东进的道路。

石达开派6万兵马猛攻柳家桥,岳昭率众将与之奋战三日,守住了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迫使石达开不得不向西转移。

宝庆大战,刘岳昭功劳最大,一举扬名,成为智勇双全的湘军名将。

清廷赐给岳昭鼓勇巴图鲁称号,加按察使衔。

咸丰十一年,刘岳昭入川与石达开部在宣恩、涪州、长宁等地开战,均取得胜利,叙州双龙场战役,岳昭里应外合,火烧太平军大本营,太平军损失二万余人,力量被严重削弱,最终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四川平定,刘岳昭战功显著,名震西南。

同治二年(1863年),岳昭升云南按察使,同治三年迁布政使,同治五年擢云南巡抚,同治七年,清政府任命岳昭为云贵总督,正式成为封疆大吏。

春风得意,战马嘶鸣,刘岳昭举兵接连平定贵州和云南的少数民族势力,同治帝召岳昭等进京觐见,赏赐黄马褂,岳晙加布政使衔,其他兄弟亦升官授爵,刘氏家族满门喜庆,成为杨家滩的第一名门望族。

刘岳昭兄弟领着皇帝嘉奖的圣旨衣锦回乡,家里的房屋装饰一新,张灯结彩,更加富丽堂皇。

各路文武官员、乡间士绅前来祝贺。

刘家摆酒临风,大庆半月,是为一大盛事,至今杨市的老人们还时常向人讲起当年的盛况。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存养堂解放后被拆除改建成了杨家滩粮站,风光不再,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庆幸的是存厚堂和光远堂依旧矗立在孙水河畔,还能让人感受到昔日曾有的辉煌。

刘连捷和德厚堂、师善堂、云桂堂。

在杨家滩刘氏诸将中,刘连捷颇负传奇。

清史稿记载:“刘连捷(1834—1887)字南云,湖南湘乡人。

以外委隶同族刘腾鸿湘后营,转战湖北。

罗泽南荐诸巡抚胡林翼,檄领副后营,擢千总。

咸丰六年,从腾鸿援江西,战瑞州,腾鸿中炮殒,连捷率所部攻城,拔之。

为曾国藩所重,荐改文职,以知县留江西补用。

从曾国荃克吉安,擢同知,赴安徽助剿,十年,大捷於小池驿,擢知府。

由集贤关攻安庆,破援贼。

十一年,复破援贼於集贤关,克安庆,擢道员,赐号果勇巴图鲁”。

刘连捷,原名景四。

相比族兄刘腾鸿、刘岳昭等他不过是个小字辈,他与腾鹤等兄弟投奔刘腾鸿时也不过二十岁。

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刘连捷很快在军中脱颖而出,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瑞州大战中,刘腾鸿中炮身亡,他和刘腾鹤率部奋勇冲杀,攻克瑞州城。

对这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小将,曾国藩赏识有加,不仅亲自为其更名连捷,还将他调入嫡系曾国荃的吉字营,委以重任,领兵数千,号连捷营。

咸丰七年,连捷随曾国荃攻克吉安,以功擢升为同知。

咸丰十年,连捷在小池驿大败太平军,擢升为知府。

咸丰十一年,连捷会同湘军其他部队一举攻克安庆,擢升为道员,赐号果勇巴图鲁。

不到而立之年的连捷,是湘军中年纪最轻的大将。

少年将军,意气风发,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同治元年,连捷率军南下,一路攻克巢县、太平府、金柱关、芜湖等地,势如破竹,进逼太平天国的都城江宁(今南京)。

同治三年夏天,曾国藩率大军会攻南京,连捷与诸将合谋,开挖地道,杀入南京,太平军天国终于失败。

清廷论功行赏,连捷功列第三,以布政使记名,加封头品顶戴,予骑都尉世职,时年仅三十一岁。

连捷少年得志,位居极品,一时传为佳话。

作为后起之秀,连捷是曾国藩最为器重的心腹大将,湘军凯撤,曾留连捷驻守桐城,后又驻防吉安、赣州等地。

在一次攻打太平军残部的战斗中,连捷再次受伤。

曾国藩爱惜良将,奏请皇帝准连捷以伤病归家治疗。

连捷在家中休养十年,与闲赋在家的族兄刘岳昭往来甚密。

两人纵谈天下国事,回忆烽火岁月。

连捷并用在战争中积累的财富,在家乡杨家滩大兴土木。

其宅历时数载,方才完工,取名德厚堂。

德厚堂位于旧时长沙至宝庆的官道旁边,房屋座北朝南,为4进5横的统式建筑,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门前有十三步石阶,意喻皇帝赐封的十三太保之意。

槽门上有圣旨牌匾“乐善好施”,路过此地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威极一时。

百年风雨后,德厚堂建筑大部分倒塌毁坏,但是正厅和偏房还在,堂内的龙形雕刻和屋脊上的彩绘依旧十分美观,它们见证了德厚堂辉煌的过去。

后来,刘连捷的儿子和弟弟又先后在孙水河畔建起了师善堂和佩兰堂,两栋房屋都规模宏大,气势辉煌,是杨家滩有名的建筑,但是佩兰堂在抗战时期被改作上海交大唐山工学院的教舍,解放后又改建成现今的涟源三中,原有建筑荡然无存,只有师善堂至今仍风采依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