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推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意义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了中国外交的重要议题,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该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亚欧非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意义。

一、增进区域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亚欧非三大洲,覆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倡议。

该战略通过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通过共同开发市场、推进投资和贸易,促进沿线各国间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沿线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将增加对外需求和消费,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技术和人才交流,提高其创新能力,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推动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仅是经济合作,还包括文化交流。

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将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文化交流,沿线各国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历史和文化,增进相互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合作和发展。

四、促进和平稳定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和平稳定。

沿线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将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减少冲突和对立。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沿线各国间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五、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合作,将增强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地位,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促进沿线各国间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提高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外交战略,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和平稳定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沿线各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一带一路的渊源和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的渊源和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的渊源和现实意义摘要:一、一带一路的渊源二、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1.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2.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3.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4.推动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形成正文: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提出的一项全方位开放的创新举措。

这一战略构想旨在将中国的产能、技术、资金、经验、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和合作优势,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一带一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它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符号。

如今的一带一路,是在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带一路有助于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这一战略构想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推动区域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我国的影响力。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带动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第三,一带一路有助于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最后,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将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分享自身的产能、技术、资金、经验、模式优势,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它将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一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还涉及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经济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化,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助于全球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还为中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政治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增进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合作。

通过加强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沟通交流,各国能够更好地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进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完善。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国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其三,在文化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教育合作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会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各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在环境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促进了政治、文化和环境的合作与交流,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将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和影响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和影响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和影响摘要:1.一带一路的概述和背景2.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3.一带一路的影响4.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和责任5.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6.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带一路有助于拓展我国的国际合作空间,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其次,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我国产能、技术、资本等优势资源的走出去,实现国内外市场的高效衔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再次,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的影响深远。

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推进将带动我国及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人员交流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还将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国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还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与协商,共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同时,我国还要承担起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然而,一带一路的推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投资风险、政治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

为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深化国际合作,加强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同时,我国还要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为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第一篇: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摘要】“一带一路”这一国家级顶层战略的提出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开放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潮流,得到了我国和全世界的重视。

该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但每件事情都是具有双面性,有利有弊。

“一带一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难。

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从挑战与机遇两方面对该战略进行利弊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共赢;挑战;经济发展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义“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该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自由平等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建立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共赢与经济融合。

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促进亚欧非区域发展和人类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优化和创新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

一带一路的关键:
共建“一带一路”,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既有利于以新的形式使欧亚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又有助于相关国家携手应对贸易保护、气候变化、贫困问题、极端主义等现实威胁,共同提供新的全球公共产品。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其潜在风险,对“一带一路”的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挑战机遇应对措施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由来(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F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式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

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1]。

亚洲各国发展层次不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亚洲拥有外汇储备大、储蓄率高、财政状况相对健康、财富基金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可以将金融合作作为切入点,推动和激发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心得体会十篇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心得体会十篇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心得体会十篇“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心得体会十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心得体会范文一对于世界来说,古“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交流的纽带,而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则是中国战略发展下的大国复兴之路。

它不仅是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复兴,也代表着新的时代内涵和战略意义。

这些战略意义囊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等。

而这些意义,综合来讲只有两点,一点是解决中国自身面临的问题;另一点则是逐步构建由中国主导的世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经济发展当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产能过剩。

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又包括:环境问题、产业转型问题等。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相当比例是由房地产带动,这就使得钢铁、水泥等工业原料企业发展迅速。

随着这一行业的饱和,钢铁、水泥等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有资料显示钢铁的毛利仅够买一只茶叶蛋。

事实上,类似钢铁、水泥企业的其他制造业难以发展情况亦不在少数。

大多数企业利润表处于亏损状态,却依然垂死挣扎,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胶着僵化状态。

与此同时,外资制造业也开始逐步逃离北上广地带,向东南亚国家撤退。

而中国也迫切将过剩产能转移到基础设不完善的中亚和东南亚地区,一方面开拓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世界工厂”的位置也开始逐步转移。

其次,中国虽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但是十多年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西部基础设施依旧薄弱。

对此,“一带一路”在推动西部建设的同时,也可以使得一些沿线国家也能从中获得建设收益。

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占据世界首位,却并未将外汇发挥到应有作用。

外汇除了兑换外,无法在国内使用,因此只有将它投到海外市场才能发挥外汇的真正价值。

倘若不作投资,那么外汇将随时会面临贬值的风险,遇到外汇来源国进行汇率调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维系中国与欧亚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

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是德国地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在其所著的《中国》中提出了这一概念。

历史上,中国将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等源源不断传入西域、中亚与欧洲;同时,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骏马、狮子等等也大量传入中国。

除了陆上丝路,还有海上丝路之谓:即从中国东部和南部海港出发途径东南亚、西亚、非洲的海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奏响的中华文明曲。

无论是陆上丝路还是海上丝路,其存在的历史意义绝不仅仅于贸易的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更是东西方、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的世界桥梁。

诞生于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欧洲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印度的佛教、西方的基督教、中亚的伊斯兰教等也在中国落地开花。

李白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描绘了盛唐时多文化交融景象,欧洲贵族对中国瓷器的热爱更将中国称为“China”,非洲出土文物中中国物品的隆盛等等,所有这些历史景象向我们展现出古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中华文明走向中亚、欧洲、非洲的过程中起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文明交流、中国与非洲的历史交往、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中亚等的沟通传播,陆海两丝路贡献大焉!一定意义而言,丝绸之路促成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中的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文明贡献世界文明的杰出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路一带”建设作了部署,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重要项目建设。

推进“一路一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路一带”中,“一路”是从中国向欧亚大陆腹地及西部延展,“一带”是从中国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展,“一路”与“一带”对接,形同雄鹰展翅。

“一带一路”理念一旦变成现实,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

它涵盖44亿人口,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

该区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沿途多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多数国家后发优势强劲,发展空间大,处于上升期。

我国与该地区经贸合作密切,占我外贸1/4,近10年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9%。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

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

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
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

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

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

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模式的转变,创新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互利互惠。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能源矿产资源。

这种模式的潜力接近用尽,也越来越不受欢迎。

“一带一路”旨在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以推销廉价商品和获取矿产资源为目标的模式也与之相悖。

以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并不是停止输出消费品和放弃开发海外矿产资源,而是通过增加新的内容,改变合作的形式和内涵。

新型合作模式应以推动“一带一路”沿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为要义,这是我国与这些国家共同利益的真正契合点。

新型合作不仅符合对方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还将提升中国经济存在的形式,从以商品存在为主进入到实体经济,同时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形象,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

“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诉求作出回应,才会为这些国家所真正接受。

无疑,“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构想,更是沿途国家共同繁荣之有益路径,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增进沿途国家关系、地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故此,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将优势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真正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