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套期保值案例分析33页PPT
套期保值会计运用分析-以东方航空为例-2010

套期保值会计运用分析(2010-5-20 8:59:52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2009年4月16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08年年度报告》,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39.2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04亿元),所有者权益-115.99亿元。
由于所有者权益为负数,其A股更名为ST 东航。
创纪录的巨亏让人瞠目结舌,其中的航油套期保值亏损64.01亿元尤其让人震惊和费解。
一般认为,套期保值的目的和做法就是把风险锁定,在规避潜在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潜在获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套期保值是不可能发生巨额盈亏的.而ST东航却套而不保。
一、套期保值的一般运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定义,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晶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同类商晶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同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在期货合约到期日前,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相同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和制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导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盈亏必然相互抵销。
由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一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套期保值会计内容已实现趋同,下面的论述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展开,仅在个别地方引述国际准则。
航空公司成本中航油成本占比很高。
航油成本随油价波动变化很大,会给其利润带来很大波动,因此.航空公司普遍面临很高的航油价格风险,存在套期保值需求。
[例]假设某中资航空公司2007年8月31日需购人航油100万吨(相当于未来3个月海外航油用量),公司判断未来3个月内航油价格可能持续上涨。
2007年5月31日,航油现货价格为580美元,吨,决定在境外某交易所做期货多头100万吨为该预期交易套期保值。
东航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1.3 事件历程
2008年6月,东航与数家国际知名投行签订55份远期航油合约进行航油 套期保值,合约包括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
2008年7月起,受多方面不利消息影响,国际原油现货价格一路暴跌, 从最高的147美元/桶跌到45美元/桶;
2008年11月27日,一纸《关于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提示性公告》指出, 截至2008年10月31日,东航套期保值亏损共计18.3亿元,实际亏损将随 航油价格变动;
卖出看跌期权
卖出看涨期权
被动合约 对冲主动合约期权金 巨亏元凶
被动合约
以不低于每桶62.35美元 在未来规定时间在对手 买入航油1135万桶
以每桶72.35至200美元 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 万桶
2.1 买入看涨期权
合约
合约签订于2008年6月30日,东航以较高约定价格(62.35美元/桶~150 美元/桶)向对手方买入航油1135万桶,东航具有购买选择权,对手必 须接受。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间到期。
1.1 公司简介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国务院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
100%
中国东方航空集 40.03% 团公司
100%
东航国际控股(香 32.97% 港)有限公司
中国 东方 航空 股份 有限 公司
间接控股
1.2 事件背景
航空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受航油价格的影响,因而对航油进行套期保 值被认为是锁定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被世界各国航空公司广泛采用。
2
合约分析
2.1 买入看涨期权
2.2 卖出看跌期权
2.3 卖出看涨期权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2. 合约分析
典型失败案例分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典型失败案例分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东航在2008年6月签订的石油套保合约,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造成了62亿巨额亏损。
根据东航公告,所签订的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在市场普遍看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卖出看跌期权来对冲昂贵的买入看涨期权费,同时要承担市场航油价格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时的赔付风险。
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在签订合约之前,东航在国外投行的指导下,认为原已位于高位的石油价格还会出现上涨,所以签订的套保合约以单边上涨行情为基础。
然而,条约签订不久,石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导致了东航出现巨额亏损的局面。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案例失败原因总结:1)过分依赖、信任国外投行,导致签订不对等合约。
对于国航同国外投行签订的套保合同,我们不难发现,合同本身存在着不对等的问题。
但是对于国航这样的大规模国企来说,为何还是义无反顾的签订合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国企过分信任国外的投行,被他们的专业名声冲昏了头脑。
这种过分的信任主要来源于自身专业水平的贫乏及对行业的不了解。
2)单边看多预测,未考虑到反向行情。
国航在签订套保合约的时候,国际油价最高已经涨到了147.5美元,面对如此高的价位,套保方并未考虑到价格回落的风险,反而相信了国外投行唱高200美元的误导。
制定了单边看涨的套保策略,导致日后价格大幅回落带来的巨额亏损。
3)对价格存在侥幸心理,试图利用反向操作抵消权利金。
在套保策略的设计过程中,国航过分相信看涨的单边行情,在签订一个看涨期权之后,为了能够对冲昂贵的看涨期权金,又签订了一个卖出的看跌期权,并同时承担市场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的赔偿风险。
此举可谓是“因小失大”,虽然理论上抵消了一部分的权利金,但所增添的附加风险,以及相关的赔偿金却是导致国航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
4)分清套保和投机的界限,坚持初衷原则。
套期保值概念及实例分析ppt课件

(二) 基差走弱与买入套期保值 我们以基差走弱中的第三种情况,即从反向市场转变为正向市场为例,来分析买入套期保值的效果。
基差走弱与买入套期保值实例(反向市场转变为正向市场)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基差
7月1日
卖出100吨铝:价格15600元/吨
买入20手9月份铝合约:价格15400元/吨
200元/吨
8月1日
第二节 基 差
基差是某一特定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间的价差。 公式:基差=现货价格 — 期货价格
基差分析 基差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这取决于现货价格是高于还是低于期货价格 基差为负,称为远期升水或现货贴水,这种市场状态为正向市场。 基差为正,称为远期贴水或现货升水,这种市场状态为反向市场。出现这个状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近期对某种商品或资产需求非常迫切,远大于近期产量及库存量,使现货价格大幅增加高于期货价格;二是预计将来该商品的供给会大幅增加,导致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低于现货价格。
卖出10手11月份大豆合约:价格2310元/吨
30元/吨
10月15日
卖出100吨大豆:价格2280元/吨
买入10手11月份大豆合约:价格2300元/吨
-20元/吨
套利结果
亏损60元/吨
盈利10元/吨
基差走弱50元
净损失100*60-100*10=5000元
注:1手=10吨
三、基差变动与买入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者是指那些通过期货合约的买卖将现货市场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的机构和个人。 套期保值者大多是生产商、加工商、库存商以及贸易商和金融机构。
套期保值的应用
按照在期货市场上所持头寸(即持仓合约)的方向,套期保值分为卖出套期保值(卖期保值)和买入套期保值(买期保值)。
案例10-1:东航期权套期保值案例研究

东航期权套期保值案例研究姓名: 高扬学号:00628125一、背景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中国俨然已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然而我国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上市公司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风险的预警、计算分析以及控制能力比较欠缺。
因此在前期利益的诱惑下,企业家往往忽视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抱着一种赌博的心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正中国际投机者只下怀。
本文在讲述期权套期保值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来分析东航套期保值导致巨额浮亏的案例。
套期保值(Hedging)也译作“对冲交易”,即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套期保值基本做法就是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数量相当但交易地位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相同的期货合约,对冲平仓,结清期货交易带来的盈利或亏损,以此来补偿或抵消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或利益,使交易者的经济收益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套期保值实质上就是在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的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然而期货市场毕竟是不同于现货市场的独立市场,它还会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而期货价格的波动时间与波动幅度不一定与现货价格完全一致;加之期货市场上有规定的交易单位,两个市场操作的数量往往不尽相等,这就意味着套期保值者在冲销盈亏时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或亏损。
“对赌”实际上并不是赌博,而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和融资手段,是以期权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
对赌协议的英文名称为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直译过来是估值调整协议。
协议双方并不完全是你输我赢的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对赌协议是一种激励约束条款。
企业能够利用这种方式较为简便地获得大额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达到低成本融资和快速扩张的目的。
东航套期保值案例分析.描述

大纲
1
案例介绍
2
合约分析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大纲
1
案例介绍
1.1 公司简介
1.2 事件背景
1.3 事件历程
2
合约分析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1.1 公司简介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我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 之一。2002年,以原东航集团公司为主体,在兼并原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 原云南航空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2
合约分析
2.1 买入看涨期权
2.2 卖出看跌期权
2.3 卖出看涨期权
3
公司分析
4
经验教训
2. 合约分析
➢ 东航与数家国际知名投行签订55份远期航油合约进行航油套期保值, 合约包括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
期权合约
买入看涨期权
主动合约 套期保值
以 约 定 价 ( 最 高 150 美 元)在未来规定时间在 对手买入航油1135万桶
➢ 东航早在2001年就开始利用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交易等金 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并在2003年起就利用燃油期权进行 套期保值,直到2008年其燃油保值业务头寸一直都有盈利。
➢ 2003年至2008年7月,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最高触 及147.5美元/桶。东航的航油成本占公司运营成本的比例为43%,严 重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2.1 买入看涨期权
最大亏损:权利金
能起到套期保值作用!
最大收益:无限(理论上)
2.2 卖出看跌期权
合约
✓ 东航承诺以不低于62.35美元/桶的价格购买合约对手1135万桶航油, 合约截止日时,无论航油价格多少,合约对手有权选择是否卖出,东 航必须接受。
中国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_从东方航空油料套保巨亏案例分析PPT

• 4万亿到底给了谁!
“金融领土”的争夺
• 中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违规衍生品交易损失 的是全国13亿人民的财富,加之衍生品的交易对手多 为国际投行,这场衍生品危机俨然成了中国与外国的金 融战争,甚至是民族利益得失的反映。一场无烟的战争, 失败的是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其更是对13亿人民 辛勤工作的剥削,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提到国家战 略安全的高度上来,惨痛的教训切勿再发生。
资
我们看到东航较南航30亿政府注资多获得了40亿资
金实为为“套保”损失买单,更实为全国人民为外国投
行赔款40亿元。完全的股权注入实施是对企业的一种纵
容,参考AIG、花旗等以优先股注资对企业有更有的激
励作用,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
东航外部补救措施三
东 方 航 空 上 市 12 年 , 亏 损 162 亿 元 , 分 红 仅
限
险。
特殊合约 (Buffer)
抵销赔偿损失的储备。根据合约,当 油价超过110美元/桶后,投行除了 向航空公司支付一定差价以外,还为 航空公司提供下行储备。储备量为油 价与110美元/桶的差价,但合约期 间,储备最多只能攒10美元。
表面看起来对东方有利,实 为陷阱,使合约复杂化,难 以计算实际成本,且使购入 其他衍生品进行对冲的难度 增加。
东方航空燃油套期保值财务结果分析与启示

东方航空燃油套期保值财务结果分析与启示经典案例 I CAS E ST U DY方航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1 .燃油套期的目的。
(公司)航油套期保值采购量占每年的用油量的6 0%以上,因此,公/ J、下称“东方航空 ) 2 0 1 1年年度报业务的目的是规避航油价格大幅上涨的风司航油现货采购成本的节省部分将远远大告披露,“于2 0 1 1年度,本集团没有新签订原险,减小公司因油价上涨造成经营的不确定于套期保值合约带来的损失。
油期权合约,本集团于2 0 1 1年l 2月3 1 N持有性。
该业务通过与公司实际的用油成本相对东方航空在公告中始终强调套期的目的未交割合约均于以往年度签订并已经交冲,稳定和固化公司的航油成本,有效规避因标是锁定航油成本,规避油价大幅上涨带来割完毕”,标志着在2 0 0 8年金融危机中几乎航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经营风险。
航油套的经营风险,公允价值损失并非现金实际损使公司遭受灭顶之灾的燃油套期保值 (以期保值业务是航空公司锁定航油成本的主失,未来是否有实际损失以及损失的大小依下称“套期” )交易全部执行完毕。
美国知名要手段,被世界各国航空公司所普遍采用。
风险管理学者 S t u l z曾指出,企业套期保值赖于合约剩余期间的油价走势。
因此,只有对2 .燃油套期的重要性和套期交易量。
由套期合约以及企业经营的财务结果进行综的目标是保持利润的稳定,避免产生财务于航油成本占公司营运成本的比例逐年提合分析,才有可能正确评估企业套期交易的困境成本。
但是,我国航空公司燃油套期行高,2 0 0 2 - 2 0 0 8年中期航油成本占营运成本真实效果。
为却产生了与套期目标相反的结果,其根源的比例从 2 1%上升到4 0%,航油价格的飙升何在?本文通过分析东方航空公司2 0 0 8 - 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效益。
2 0 0 8年以来,航 2 0 1 1年燃油期货合约财务结果,详解企业油价格一路上涨,为了保护公司经营免受高燃油期权交易的真实财务效果和企业对套油价的冲击,公司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董期目标的认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