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学分学时:54学时, 3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课程性质:必修课选用教材:《金融学》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等开课单位:编写依据: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课程介绍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信用和利率,金融市场与运作,金融机构与体系,货币运行与调节金融开放与发展等内容,阐明经济体系中货币运行的基本功能、运行方式、基本规律以及社会货币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我国和世界金融发展形势,及货币政策变化方向,增强对宏观经济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手段等有较整体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与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货币金融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及货币政策意图和效应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多样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把经济、金融思维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
三、教学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1.1 金融概述1.2 金融的地位和功能1.3 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要求:了解“金融”一词的界定与演变、理解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结构。
教学重点:金融的内涵与界定教学难点:金融学框架参考资料: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6学时)教学内容:2.1 货币的定义和计量2.2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2.3 货币的职能2.4货币制度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货币的起源掌握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了解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的存在形态,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作用以及货币层次的划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国际化的缘由与路径。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金融学课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金融市场的机制和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功能;3. 掌握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运作原理;4. 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5. 培养科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金融学导论a. 金融学的定义与特点b.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c.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 金融市场a. 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特点b.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c.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法规3. 金融机构a. 商业银行b. 证券公司c. 保险公司d. 投资基金4. 金融风险管理a. 风险的概念和分类b.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c. 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5. 金融推演模型a.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b. 金融统计推论c. 金融风险模型6. 金融政策与实践a.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b. 银行监管政策与金融稳定c. 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金融合作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方法论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独立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课后作业:以练习题、论文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考试:对第一学期的知识进行综合测试。
4.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全面考核。
六、参考教材1. 《金融学原理》,作者:Frederic S. Mishkin2. 《金融学导论》,作者:John Campbell3. 《金融市场与机构》,作者:Anthony Saunders七、参考文献1. Brealey, R., & Myers, S. (2016).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New York: McGraw-Hill.2. Fabozzi, F., & Modigliani, F. (2009). Capit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024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金融机构体系及其业务•金融市场及其运行•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货币银行学》课程概述01课程性质《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的运行规律。
02课程内容涵盖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03课程地位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的运行规律。
能力目标0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具备初步的金融分析和决策能力。
素质目标03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提高学生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货币银行学》(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社。
参考书目《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相关教材及专著。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以了解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
货币与货币制度简单商品交换中产生,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发展货币形式的演变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阶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货币形式不断演变,包括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03020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作为交换媒介,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货币的作用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货币制度的概念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货币本位、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等内容。
货币制度的演变从银本位制到金银复本位制,再到金本位制,最后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价值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和流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投资、风险管理、银行学、资本市场和公司财务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具,提高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
2、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法规,了解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特性和风险。
3、掌握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和运营模式,了解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业务范围。
4、理解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和决策方法,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
5、提高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金融学基础概念: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等基本金融概念的解释和讨论。
2、投资组合理论:介绍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效前沿、最优投资组合等。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讲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4、期权定价模型:介绍期权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二叉树模型、Black-Scholes模型等。
5、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介绍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法规,以及金融机构的职能和运营模式。
6、公司财务:讲解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和决策方法,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
7、风险管理: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等。
8、金融监管与法规:讲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相关法规,以及它们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9、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讨论、小组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金融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金融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金融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全面理解和深入知识,为学生提供金融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工具,以及必要的技能和素质,为其未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1.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功能-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特点- 金融机构的角色和职责- 金融机构的分类与运作机制2. 金融产品与工具- 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定义和特点- 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 金融工具的定价模型和应用3.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概念与分类-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的识别和监测- 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的应用4. 金融决策与投资管理- 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 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的优化-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比较和选择5. 货币银行学-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与货币市场- 央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管理6. 国际金融与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概念与运作机制- 汇率与汇率制度- 跨国公司金融管理与国际投资7.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 金融创新的定义和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与创新三、学习方法1. 讲授与互动本课程将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将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阅读与研究学生应积极阅读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金融市场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金融信息和理论发展,提高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3. 实践与模拟学生将通过参与金融市场的模拟交易、实践项目和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2. 作业与报告(30%)包括个人或小组作业、实践项目报告等。
3. 期中考试(20%)针对课程进度的测试。
4. 期末考试(30%)针对全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
五、参考教材1. 《金融学导论》作者:李国强2. 《金融市场学》作者:朱保华3. 《金融风险管理》作者:李信权六、备注本大纲仅为金融学课程的概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运作,以及了解金融决策的经济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和应用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2. 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运作原理;3. 理解金融决策的机会成本和风险特征;4.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5. 强化金融伦理和风险管理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金融学导论a. 金融学的定义和学科体系b.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概述c. 金融决策的基本原理2. 金融市场a.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b. 金融衍生品市场c. 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d. 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监管3. 金融机构a.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b. 保险公司和养老金机构c. 投资基金和券商4. 金融决策分析a. 金融决策的主体和目标b. 金融决策的风险特征和效用函数c. 金融决策的时间价值和资本预算5. 金融风险管理a. 金融风险的分类和测量b. 金融风险的管理工具和方法c. 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挑战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系统介绍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2. 实践操作:通过小组项目和模拟交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3. 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实际案例和经验,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项目成果。
2. 期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金融学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金融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金融学导论》- Stephen Cecchetti and Kermit Schoenholtz2. 《金融市场与机构》- Frederic Mishkin and Stanley Eakins3. 《金融决策分析》- Charles Moyer, James McGuigan, Ramesh Rao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和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金融市场与机构•货币与货币政策•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投资理财与金融产品创新•国际金融合作与开放•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金融学》课程概述01课程性质《金融学》是经济学门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的运行规律及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02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核心内容。
03课程地位作为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收益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金融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决策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信用观和风险观,培养学生的金融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及参考资料指定教材01《金融学》(第X版),XXX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02《货币金融学》、《现代金融理论》、《金融市场学》等相关教材及学术期刊、网站等。
辅助资源03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案例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的定义与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具有资金融通、风险分散和价格发现等功能。
金融市场的分类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市场呈现出国际化、综合化、创新化等趋势。
金融机构类型及功能金融机构的定义与分类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银行主要提供存贷款、支付结算等服务;证券公司负责证券发行与交易;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基金公司则进行基金管理等。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金融产品的特点,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熟悉金融学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金融市场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3. 理解金融产品的分类和特点;
4. 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货币与金融体系;
3. 金融市场与金融制度;
4. 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
5. 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
6. 投资决策与资本市场。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2.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
3. 班级互动和角色扮演;
4. 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 主教材:《金融学导论》;
2. 参考书目:《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概论》、《投资学》等。
六、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讲:金融学概述
第二讲:货币与金融体系
第三讲:金融市场与金融制度
第四讲: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
第五讲: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
第六讲:投资决策与资本市场
结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金融学的相关知识,
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融学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适用层次:网络专科建议学时:48学时《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即货币、利率与风险,全面阐述了金融体系,包含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工具,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习了金融市场的运行、调控与监督以及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等相关知识《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货币概述学习要求:货币职能。
考核重点: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学习要求:信用工具。
考核重点: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金融市场学习要求: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和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考核重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第四章金融机构学习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
考核重点:国际金融机构。
第五章商业银行学习要求: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中国银行业改革。
考核重点: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
第六章中央银行学习要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及独立性问题与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考核重点:中央银行的职能及清算业务第七章货币需求学习要求: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量的测量。
考核重点:货币需求理论。
第八章货币供给学习要求:货币供给的形成、运行、决定、及控制机制。
1考核重点:货币乘数及货币供给。
第九章货币均衡学习要求:货币供给失衡及调整、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考核重点: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学习要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机制。
考核重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机制。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学习要求: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
考核重点: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第十二章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学习要求:金融抑制、深化与约束、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考核重点:金融抑制、深化与约束与金融创新。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使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参考资料:1.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英]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3. [英]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 尚明. 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 刘鸿儒. 刘鸿儒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6. 戴相龙. 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7.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编写人:佘时飞2010-3-302一、考试范围与考试重点第一章货币概述了解货币职能。
掌握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了解信用工具。
理解利息与利率及有关计算。
第三章金融市场了解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第四章金融机构了解中国金融机构性质与职能。
掌握国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
第五章商业银行了解中国银行业改革。
掌握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
第六章中央银行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及独立性问题与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了解中央银行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七章货币需求了解货币量的测量。
理解货币需求理论。
第八章货币供给掌握货币供给的形成、运行、决定、及控制机制。
理解货币乘数及货币供给。
第九章货币均衡掌握货币供给失衡及调整、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理解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机制。
了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掌握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
理解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第十二章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掌握金融抑制、深化与约束与金融创新。
3二、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信用中介2.不良贷款3.债券4.网上银行5.个人理财服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金融企业会计是金融企业的重要方面,凡有关金融业经营与管理的法律、,制度、等,在会计核算中必须贯彻执行。
2.经济增长是指的增加。
3.网上银行本身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其中最大的是风险因素。
4.从社会功能上看,保险是一种危险机制。
5.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
6.会计核算具有明显的特点,也就是说,不论会计核算内容有何差异,在转换为货币计量后,都具有、、与。
7.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变现的能力和。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证券必须具备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A.法律特征与经济特征 B.法律特征与书面特征 C.经济特征与书面特征D.经济特征与权益特征2.公募证券是指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证券,其审批制度比较()并采取公示制度。
A.宽松 B.严格C.特殊D.有弹性3.股票是一种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虚拟资本,其本身()。
A.没有价值B.没有价格C.有价值D.不可转让4.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证券交易所是()。
A.北平证券交易所B.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C.青岛物品证券交易D.天津市企业交易所5.证券经营机构业务内容主要分为()三类。
A.股票、债券和基金B.发行、自营和基金管理C.承销、咨询和基金管理D.承销、自营和经纪6.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被称为()。
A.银行汇票B.商业汇票C.银行本票D.支票7.商业银行的管理机构掌握着银行经营管理权,直接对()负责。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董事长8.国际间接投资即国际()投资。
A.股票B.债券C.证券D.股权9.金融市场按照融资的期限,可分为()A.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B.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C.证券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D.间接融资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410.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经营收入来源是()。
A.同业拆借B.贷款业务C.中间业务D.代理业务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金融工具也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
()2.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中国人民银行。
()3.有价证券的价格证明了它本身是有价值的。
() 4.证券投资者所受的风险越大,其遭受的损失也越大。
() 5.证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
() 6.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是为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分散风险,所以多投资于期限短、质量优的债券。
()7.交易所是证券交易的集中场所,任何人都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证券。
()8.基金的风险可能小于股票。
()9.投资基金是专门为中小投资者设计的直接投资工具。
() 10.股票的市场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
()五、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中国人民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利率2.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是()A.负债业务B.资产业务C.中间业务D.贷款业务3.下列关于支票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支票既可以支付现金,也可以转账B.转账支票中专门用于转账的,不得支取现金C.用于转账时,应当在支票正面注明D.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4.货币证券是指本身能使持券人或第三者取得货币索取权的有价证券。
属于货币证券的有()A.商业汇票B.商业本票C.银行汇票D.银行本票E.支票5.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可以分为()A.城市债券B.金融债券C.农村债券D.公司债券E.政府债券6.下面四种公司形式中,()是现代股份公司的主要类型。
A.股份有限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无限责任公司D.两合公司7.证券经营机构按业务范围分,可分为()A.证券承销商B.证券经纪商C.证券自营商D.证券商8.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象可以是()A.有形商品B.服务C.创意D.思维9.证券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目的有()A.获取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B.保值增值C.参与公司管理D.赚取市场差价E.降低风险10.按照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提供的财务报表有()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D.利润分配表六、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1.债券持有者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2.银行目前开办代理收费等中间业务,首要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
()3.证券投资风险越大,收益率越高。
()54.商品市场的风险要小于证券市场。
()七、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有哪些差距?2.说明A种股票、B种股票、H种股票和N种股票的差异。
3.简述成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现实意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资金投放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即在借贷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2.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3.债券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持有者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约定的条件向债券发行人(借款人)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
4.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或是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手段。
5.个人理财服务个人理财服务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的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从金融企业的角度讲,一是研究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二是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内部管理法规政策2.GDP(国内生产总值)3.安全性4.转移5.经济成本6.货币性可比性可加减性可考核性7.成本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B 2.B3.A4.A5.D6.A7.B8.C9.A10.B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 五、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ABC2.ABC3.BCD4.ABCDE5.BDE6.AB7.ABC8.ACD9.ABC 10.ABCD六、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