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人教版知识精讲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专题06 课外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专题06 课外诗歌鉴赏知识梳理知识简介【考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设题类型【形象类】高考主要考查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内容。
【技巧类】重点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
【字词类】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主旨类】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语言风格类】答题技巧【形象类题目技巧点拨】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分析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景物形象(意象意境)答题技巧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事物形象答题技巧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高一语文暑假专题——诗歌鉴赏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暑假专题——诗歌鉴赏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1 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A 诗歌是有着丰富想象的。
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束缚,强化情感,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B 诗歌是强烈情感的抒发。
诗歌的情感可以直接抒情,也可能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C 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
2 对古典诗歌有大致了解。
3 感受诗歌的形象。
诗人在创作时将其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以想象为中介融合而成诗歌形象,读者也应透过联想、想象,再现形象,体悟情感。
4 领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品味诗歌的语言。
A 补充省略成分,体会诗意。
B 理解用典,丰富诗意。
C 把握思路,理解诗意。
(二)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1 弄懂诗歌的表层意思:A 明白词语的含义B 理清句子的结构2 理解深层含义:A 诗句的语境含义:a 联系上下文贯通理解b 联系作者与作品的背景B 诗句的意境意义3 从艺术手法角度入手A 抒情方式⎪⎪⎩⎪⎪⎨⎧⎪⎩⎪⎨⎧)()()(兴触景生情比托物言志赋情景交融间接抒情直接抒情B 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三)古典诗中几种典型的题材类型1 怀古诗:借古讽今,抒发怀古之幽情2 山水田园诗:抒发脱俗,清高的生活理想,向往一个高远的理想,往往有对俗世的批判,表示自己清廉节操,不与世俗合流。
C 边塞诗:写边塞绮丽风光,赞卫国勇战,有的揭露战争灾难,反战精神。
D 闺怨类:抒发女子闺中怨情,弃妇的哀怨,思念远方无音信的丈夫。
有的含比兴,写怀才不遇。
E 送别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离开朋友的寂寞,以示友谊之深。
F 咏物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某种哲理。
G 登临类:登高远眺,抒发日月飞逝,世道艰难,家国忧患,人生苦辛的感慨。
H 羁旅类:写旅途奔波的艰辛,大多抒发遥想亲人和家园的温馨,旅途中的孤寂。
高一语文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鉴赏题 新课标 人教版PPT课件

例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 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
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 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 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 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 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
2.下面对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
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
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四、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 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 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 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试 时宜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 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 伪来。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 第一单元 第一讲:单元导读: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学习这首诗,应该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 的当代意义。
训练要点
诗歌鉴赏方法
(一)抓意象,绘意境 修辞手法
(二)明手法,析作用
(三)品语言,释含义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四)感诗情,析爱憎
方法点睛
鉴赏重点
诗歌的创作背景 情感
诗人的思想生平 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单元导读:中国现代诗歌的鉴方法
内容定位
内容定位
本单元诗作的主题——情
《沁园春·长沙》 《雨巷》 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
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
对母校的绵绵别情
《再别康桥》
文本把握
沁园春· 长沙
雨巷
再别康桥
1.加强诵读。 2.《雨巷》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朦胧,既可以把这首诗看 成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以单 纯把它看作一首爱情诗来阅读;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 的追求。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的鉴赏_课件1

虚景: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3.表现手法:
(1)衬托(正衬、反衬)
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反衬 以悲衬喜 以动衬静、 以明衬暗 以虚衬实
(2)渲染、对比、象征、铺垫
4.结构技巧:
先景后情、开门见山、起承转合、欲扬先 抑、铺垫、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一、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
二、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
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
1.语言的初步感知
2.意象的显现
3.深层意蕴的探求
二、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
1.步骤过程
2.表达模式参考
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1.修辞手法 2.表现手法 3.抒情方式 4.语言品味 5.结构技巧
《诗的鉴赏 》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 3.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 4.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式:
1. 自读品味法 2. 导读提升法 3. 讨论交流法 4. 读写结合法
整体把握:
阅读短文《诗的鉴赏》,思考: 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外貌(肖像)、语言、动作、 1.直接描写 心理、环境(景物)、细节 (正面描写)
描 写 2.间接描写(侧面烘托) 方 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 式 合、动静点面远近高低相结合
4.工笔(细描)、白描。如“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6.表达要求
拓展延伸: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1.反复诵读 诵读是鉴赏诗歌的最好手段。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 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 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2.知人论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 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知人论世”能让学生走进诗人 的内心,较为客观地理解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
5.明辨技巧 现代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各种技巧将自己的感情进行变形或转移处理,使 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 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 象征及映衬等。明辨这些技巧有助于披文入情。 6.体悟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只有准确把 握了诗歌中的情感,才能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强化对诗人的认识,情感上更有 共鸣。
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的发展历程。
2.中国现代诗歌 (1)中国现代诗歌的概念。 中国现代诗歌一般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2)中国现代诗歌的诞生。 中国现代诗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形式反映现实生 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 体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 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 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3.分析形象 诗歌往往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阅读、鉴 赏诗歌就要认真分析形象的特点,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或渲染的氛围,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 4.揣摩语言 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新诗写作采用白话文,较少 用典,从字面上容易把握,但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需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 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ຫໍສະໝຸດ 诗歌部分 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三首》二. 学习目标1. 了解徐志摩、闻一多、穆旦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 咀嚼诗歌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诗人情感。
3. 体会象征的诗歌表现手法。
三. 学法指导1.《再别康桥》诗中意象的揣摩2.《死水》中“死水〞象征意义的分析诗无达沽,不同生活经验的人可以从不同视角来阐释《死水》的象征意义。
在旧社会生活过的人,深知旧时代的黑暗与污秽,容易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现在读这首诗,由于社会环境改变了,体会就可能有所不同,但诗中作者对“丑恶〞所喷发出的激愤、对“丑恶〞的强烈嘲讽,读者会明白地感觉到的。
3.《赞美》意象的象征意义诗中的农夫象征着在苦难耻辱里苦苦挣所的人民,他们在抗战中不断觉醒,抛母别子为国捐躯。
四. 相关知识1.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某某某某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盟主。
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影响较深。
注重意境的创造与音律和谐。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等。
2.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某某战士。
本名家骅,某某浠水人,早年参加“新月社〞,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1946年7月15日在某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3.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某某某某人。
在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某某、在西南联大求学和任教。
五. 题解1.《再别康桥》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高一语文现代诗歌与诗意表达的技巧与鉴赏

高一语文现代诗歌与诗意表达的技巧与鉴赏现代诗歌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传统诗歌相比,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就高一语文中现代诗歌与诗意表达的技巧与鉴赏进行探讨。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与传统诗歌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其次,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以及对社会、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现代诗歌还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和符号,以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心理和观念。
二、现代诗歌的诗意表达技巧1. 夸张手法夸张是现代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对形象、情感和描述的过度夸张,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张力。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可以使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其鲜明和特殊的一面,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2. 比喻与隐喻比喻与隐喻是表达诗意的常见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比喻可以对于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具体化,隐喻则可以借用一种事物的形象去暗示另一种事物的内在特质。
3. 对比对比是现代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情感和观念的对比,可以使作品更加丰满和有层次感。
通过对比,不仅可以突出作品中的某些形象和情感,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4.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现代诗歌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赋予个人情感,以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意境的目的。
通过借助自然景观,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现代诗歌的鉴赏与欣赏1. 留意诗歌的内在意蕴现代诗歌常常带有一定的隐晦与抽象性,对于读者而言,要注意留意诗歌中所折射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细读诗歌,寻找其中的隐喻与比喻,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意图与感染。
2. 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音韵虽然现代诗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韵律要求,但依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音韵感。
在欣赏诗歌时,可以通过朗诵或默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C.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却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憧憬。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富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七.对艾青写于1937年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水乡行》
水乡的路,要找人,
水乡铺;稻海深处;
进庄出庄,一步步,
一把橹。踏停蛙鼓。
鱼网作门帘,蛙声住,
挂满树;水上起暮雾;
走近才见,儿童解缆送客,
几户人家住。一手好橹。
榴火自红,
柳线舞;
家家门前,
锁一副。
这首诗描述顺序由远及近,进水乡,在水乡,出水乡。意境非常优美。村庄、榴树、杨柳、鱼网、蛙鼓绘成一幅勃勃生机的水乡风情图,渲染了一种安全宁静的气氛。
C.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表现了诗人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意愿和理想。
D.这是一首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哲理小诗,“芽儿”“花儿”“果儿”就是作者的化身。
九.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民歌》,完成下题。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十一.对下首诗歌的赏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根
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的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秋天,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A.根是大树的基奠,没有根就没有生命。
B.“地心有一个太阳”是说根有一个信念,有一个追求。
B.“从早潮到晚潮”“从A型到O型”是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血型的人都能听见这首歌。
C.“风”“沙”“鱼”“龙”都能听见,是说所有一切的事物都能听见这首歌。
D.“醒”“梦”“哭”“笑”都能听见,是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听见这首歌。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中华民族艰苦拼搏,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D.此诗从侧面描写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以及建成“现代化油田城市的豪迈心情。”
【试题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A五.D六.B七.A八.D
九. 1.B2.C十.A十一.D十二.D
(2)注重表现手法
拟人、夸张、对偶、衬托、象征、联想、想象等顾城《远和近》
“你”左顾右盼的行为。
“我”的独特感觉(反常)
诗人在这里运用象征的手法,把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对立形象表现出来,体现作者对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的失望以及对人与人良好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模拟试题】
一.关山月(何其芳)
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
C.“坦然”“幸福”这些字眼展现了根的乐观、自信。
D.本诗喻意深邃,意境深远,颂扬了人生的美好境界。
十二.对下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你才发现……
A.由红叶想到秋天,想到了收获的季节。
B.“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歌颂了青春活力。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重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六.阅读艾青《盼望》一诗,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八.阅读下面冰心《繁星》中的一首诗,选出后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A.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芽儿”“花儿”“果儿”都具有人的动作情感,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B.诗中通过“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地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
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A.诗的格言,格言的诗。三个反复句精警洗练道尽人生真谛。
B.诗人的原意只是抒写一种人生体验,怡然自得于紧张奋斗后的宁静淡泊境界。
C.我们不妨把诗理解为人生格言,言人生各个阶段当如是行。
D.少年当早立宏志,自我设计,草绘人生蓝图;壮年当坚实施工,抓紧自我实现。构筑理想大厦;这样,待到晚年,检阅人生履历,才不至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露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相反的价值观、人生观。
B.这首诗构思巧妙,小中见大,所谓民歌,应是民族之歌,民气之歌。
C.全诗多用反复,是吸收了《诗经》的创作手法。可算是“重章叠体”之作。
D.各节句式长短不一,也不押韵;而从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结构看,又有严谨的间架和整齐的节奏。诗中联想自然,富有诗意。如由“青海”“黄海”联想到“风”“沙”,余者类比。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也听见
龙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也听见
梦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也听见
笑也听见
十.对诗句的解说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从青海到黄海”“从高原到平原”强调了能听见这首歌的区域之广。
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
1.朗诵、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2.联系社会现实。
3.捕捉意象。
4.体会意境。
(1)意境“诗人创造的再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诗中的景情人。”
水边人想在岩上刻几行字迹;
大孩子见小孩子可爱,
问母亲“我从前也是这样吗?”
母亲想起了自己发黄的照片
堆在尘封的旧桌子抽屉里,
想起了一架的瑰艳
藏在窗前干瘪的扁豆荚里,
叹一声“悲哀的种子!”
“水哉,水哉!”沉思人叹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四.下列新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旧梦之群(三十六)
刘大白
打了好多井
抽上来好多油
盖了楼,种了树
树长得很高很粗
现在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A.“这儿”阳光充足,地上没有树影,也没有人影里”,由罕无人迹的荒原变成了一座城市变化可谓大矣。
C.“盖了楼,种了树”“树长得很高很粗了”,并不渲染,也不炫耀,一种按捺不住的自豪溢于言表。
如白鸽展开着沐浴的双翅,
如素莲在水影里堕下的花片,
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流到,
积霜似的鸳瓦上的秋声。
但渔阳也有银色的月波吗?
即有,怕也凝成玲珑的冰了,
梦纵如一只满帆顺风的船,
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
二.意象叠加:
在一个地铁站台(美庞德)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隐现
显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三.隐喻:
水成岩(卞之琳)
五.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洁,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诗中“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摧毁黑暗,也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所答却炽烈如火,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富于艺术感染力。
C.“经霜后你才发现”是说事物只有经一番磨难,方见真理,方见真心。
D.小诗以物喻人,以物写情,以小喻大,富有想象力。
十三.对下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儿
韦锦
这儿很少刮风
一年只刮两次
一次刮半年
这儿刮的风很小
连一片秋叶也吹不下来
这儿没有树
这儿的阳光很充足
我们没来之前
白天里一点阴影也没有
我们在这儿干了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