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学会计算反应物的热值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3.能够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二、教学重点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物的热值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式。

热化学方程式是一种在化学方程式上加以标注的形式,用于表示热力学参数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它还可以表示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2.反应物的热值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当化学反应发生时,会产生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这被称为反应物的热值,通常以焦耳/克(J/g)为单位。

当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被断裂时,会释放出能量。

这被称为反应所放出的热量,通常以焦耳为单位。

3.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反应产物都可以表示为摩尔数。

摩尔数乘以热值,可以得到反应物或产物的热能值。

如果在化学反应中放出了热,那么这些热能值就会被加起来,从而得出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如果化学反应吸收了热,那么这些值将被减去。

六、板书设计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热值(焦耳/克)+ 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焦耳)= 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焦耳)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加深了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能够更好地分析各种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篇一:【化学】2.2.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苏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学习图表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实验、阅读图表的能力。

4.通过研究性课题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投影]中国面对能源危机新闻图片;新闻:央视国际消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

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6.8亿吨标准煤。

其中煤炭占67.1%,原油占22.7%,天然气占2.8%,可再生能源占7.3%。

目前中国面临着常规能源资源约束、过分依赖煤炭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中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做好石油节约与替代的同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市场的开发与资源分享,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投资。

[讲述]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瓶颈,今天我们以化学的眼光来研究能源。

[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学生阅读]前言内容[回答]本章讨论的问题: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那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做出什么贡献?[学与问]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从何而来?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板书]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复习]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说课稿第一篇: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说课稿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化学反应中的热能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内容与高三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前后呼应。

并且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旧键的断裂需要吸热,新键的形成需要放热。

也就是说,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3、学习重、难点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本节课我将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引入课题,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技的密切联系。

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采取“引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获得自主发现的快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案

13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通过实例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3.会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其意义。

4.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5.了解键能的含义,以便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的分析。

【学习重、难点】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引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的放出或吸收。

试举例说明。

【交流讨论】书P32上的“你知道吗”栏目。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1)定义:,∆H 0;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2.吸热反应:(1)定义:,∆H 0;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例1】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1、镁条的燃烧;2、氧化钙与水的反应;3、电解水【例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g) + O2(g)=2H2O(g) △H= —283.6kJ·mol-1【交流讨论】:2H22H2+ O2=2H2O 两个方程式有何不同?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2.表示意义:3.书写原则:(1)要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g、l、s、aq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溶液。

反应中不用“↑”、“↓”,有同素异形体的必须注明物质名称。

(2)∆H只能写在方程式的右边,且标明单位(一般为kJ·mol-1)。

若反应为放热反应,∆H为“—”;若反应为吸热反应,∆H为“+”。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同一反应来说,∆H的值和化学计量系数成正比。

《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运用热力学原理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变化;- 理解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简介- 化学反应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热量变化的定义与测量方法2. 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热量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平衡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与步骤3. 热力学原理与化学反应-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熵变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4. 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热效应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热效应对化学反应产物产量的影响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清晰明了地介绍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群体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热力学原理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并提出问题与观点。

-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来验证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练与测试:分发练题目和模拟试卷,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投影仪与电脑- 化学实验器材与试剂- 教学讲义与练册教学评估- 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对学生课前预情况、积极参与讨论和问题解答以及课堂纪律进行评估。

- 练与测试:通过练题目和模拟试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 实验报告:对学生观察、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1. 陆士谋,梁筱荣,程祚明. 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化学世界杂志,2021年第7期。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测量和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的方法。

3. 理解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 热量的定义和单位。

2.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 热量变化的测量方法:焓变、燃烧热、反应热。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5. 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速率变化、平衡位置变化。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如燃烧、烹饪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1. 介绍热量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

2. 解释热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如焓变、燃烧热、反应热,并进行实例分析。

3. 介绍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化学反应的案例,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热量变化。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该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进行计算和比较。

3. 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变化对该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要求学生计算其热量变化。

2. 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热量变化现象,并解释原因。

总结:1.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热量变化的进一步思考,如热量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的关系。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热量变化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提供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对热量变化计算和分析的掌握程度。

3. 个人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的研究能力和成果。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笔记,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导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导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3、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4、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

二、学习重点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及判断。

2、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三、学习难点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四、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其稳定性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强;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弱。

五、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比如,燃烧煤炭会放出大量的热,用于取暖和发电;而冰袋在使用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那么,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六、新课讲授(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现形式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些反应会放出热量,称为放热反应;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称为吸热反应。

2、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实验一:镁条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2-3mL 6mol/L 的盐酸。

(2)用砂纸打磨一小段镁条,将其放入试管中。

实验现象:镁条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实验步骤:(1)将约 20g 氢氧化钡晶体Ba(OH)₂·8H₂O研细后与约 10g 氯化铵晶体(NH₄Cl)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

(2)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两种固体充分混合。

实验现象:玻璃片上的水结冰,将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

实验结论: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定义: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化学-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1)

化学-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1)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热
量变化(一)
学习
目标
1、能举例说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内容及过程
【自学导引】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有称为放热反应,
把称为吸热反应。

1、归纳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别如何?(提示:可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
∑E(反应物)>∑E(生成物)_______ __能量,是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_______ ____能量,是反应。

【对点讲练】
【例1】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镁条在氯气中燃烧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例2】已知2H2+O2=2H2O。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②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③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④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式子。

(1)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代表、l代表、s代表
(2)用△H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正值(即△H>0)表示;负值(即△H<0)
表示。

(3)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例如:2CO(g)+O2(g)= 2CO2(g) △H=-565.2kJ·mo l-1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2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4.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
5.从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三、设计思路
通过生产、生活实例,列举不同能量转化形式——化石燃料燃烧、闪电中氮氧化物的产生、化学电池、高炉炼铁、镁条燃烧等。

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通过熟悉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同时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角度分析物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热量变化,介绍化学反应中键能的变化,即讨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微观过程。

为了把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表示出来,引进热化学方程式,并简单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计算。

接着就具体的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学习,使之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

有些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有些反应能够放出能量。

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非常重要,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学生活动】指导阅读教材P34页“你知道吗”。

结合图片说出反应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怎样的你还知道哪些应用能量转化的实例。

(见PPT2)【活动与探究】教材P35页学生实验。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验,共同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实验1)现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很热。

结论: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2)现象: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很凉。

结论:氢氧化钡跟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教师活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

有的化学反应是放热的,而有的化学反应是吸热的。

我们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

【板书】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见PPT3、4)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C(s)+CO
2
(g)2CO(g)
Ba(OH)
28H
2
O(s)+2NH
4
Cl(s)=BaCl
2
(aq)+2NH
3
(g)+10H
2
O(l)
Zn+H
2SO
4
=ZnSO
4
+H
2
↑ C(s)+H
2
O(g)CO(g)+H
2
(g)
【板书】2.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见PPT3)
(1)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酸碱中和反应;c、金属与酸生成气体的反应;d、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2)吸热反应:
a、C(s)+CO
2
(g)2CO(g);
b、Ba(OH)
28H
2
O(s)+2NH
4
Cl(s)=BaCl
2
(aq)+2NH
3
(g)+10H
2
O(l)
c、C(s)+H
2O(g)CO(g)+H
2
(g)
d、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练习】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设问】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微观过程是怎样的(见PPT6)
【教师活动】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板书】3.反应热与键能(见PPT6)
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吸热反应
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放热反应
【设问】怎样来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呢
【板书】 4.热化学方程式:(见PPT7)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
程式。

例如:H
2(g)+Cl
2
(g) = 2HCl(g);△H= kJ/mol
△H表示反应热,“—”表示放热,“+”表示吸热,单位一般采用kJ/mol。

【板书】(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见PPT7、8)
a.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b.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c. △H表示反应热,“—”表示放热,“+”表示吸热,单位一般采用
kJ/mol。

【问题解决】教材P35页。

会运用反应热进行简单的计算,明确反应热的含义,真正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用途,使知识灵活掌握。

【课堂练习】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H
2(g)+ I
2
(g)=2HI(g);△H =
+52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氢气和1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kJ热量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kJ热量
C.1molH
2(g)与1molI
2
(g)完全反应生成2mol HI气体需吸收52kJ热量
D.1molH
2(g)与1molI
2
(g)完全反应放出26kJ热量
【过渡】我们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人们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从事各种活动。

化石燃料是经过亿万年才形成的蕴藏量有限的非再生能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等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板书】二、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见PPT10)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足够多的空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产热少,浪费资源,产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危害人体
3.为使燃料充分燃烧,要通入足够多的空气,空气过多行吗
过多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造成浪费,因此要控制适当
4.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措施
粉碎固体燃料,雾化液体燃料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