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_2
西方经济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边际替代率
0
X
X对Y的边际替代率 MRSxy=
10
4
1
1
(1,10)
(4,1)
(2,6)
(3,4)
Y
X对Y的边际替代率 MRSxy为无差异曲线上 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商品X的数量增加,消费者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X时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将越来越少。或者说,每增加一单位商品X所能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将越来越少。其实质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挥作用。根据该规律,上述过程中,商品X的边际效用将越来越小,而商品Y的边际效用则越来越大,因此,在效用上,商品X 所能替代的商品Y当然越来越少。
例子:某个同学饿的时候吃薯片,开始最想吃, 吃的越多,继续吃的愿望越弱。这就表明:随着 吃薯片数量增加,每一片薯片给带来的满足是逐 渐减少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从增加消费的每单位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不断下降直至为零和负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生理或心理原因:最初欲望最大,随着满足而减小,过分满足则变成痛苦 物品有多种用途,人们总是首先将之用于最重要的用途,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
吉芬商品
Q
P
0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价值额与其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价值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衡量消费者购买商品为自己带来的福利改善。
02
01
03
04
05
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
预况下的消费者行为
第三节(略)
一、预期效用函数
预期效用函数
假定消费者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是肯定可以获得收入W0;另一种是不确定情况下可能获得的收入W1或W2,概率分别为p和(1-p)。则其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拥有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称为期望值:W[p、(1-p),W1、W2]=pW1+(1-p)W2。预期效用函数E{U [p、(1-p),W1、W2]}= pU(W1)+(1-p)U(W2)。期望值效用:U(pW1+(1-p)W2)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习题答案 (2)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 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MRS 12=P 1P 2,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因此,MRS 12=P 1P 2=23。
5.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20元和P 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3X 1X 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答: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1MU 2=P 1P 2其中,由U =3X 1X 22可得 MU 1=d TU d X 1=3X 22; MU 2=d TU d X 2=6X 1X 2 于是,有 3X 226X 1X 2=2030 整理得 X 2=43X 1 (1) 将式(1)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X 1+30X 2=540,得20X 1+30·43X 1=540 解得 X 1=9 将X 1=9代入式(1)得 X 2=12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X 1=9 ;X 2=12。
第三章_消费者行为(2)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

第三章_消费者行为(2)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关于偏好的假定消费者偏好:–偏好–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假定一–偏好的完整性。
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
即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组合。
假定二–偏好的可传递性。
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必有对A的偏好大于C。
假定三–偏好的非饱和性。
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例(5支钢笔,6支铅笔)>(4支钢笔,6支铅笔)二、无差异曲线1.2.3.4.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无差异曲线的特点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一)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或是说在这条曲线上,无论两种商品的数量怎样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是相同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点特点1–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特点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能相交特点3–无差异曲线想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商品之间的替代边际替代率递减(三)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ubtitution,MRS–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某2d某2MRS12lim某10某1d某1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 价格下降的总效应
– 正常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劣等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吉芬商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32
2 序 数 效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 用y 论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
y
O X1X2
x
O
其他支出占比上升。 27
2
序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数y
效
ICC
用
论
O I
X1X2 X3
x
EC
I3 I2 I1
O
X1 X2 X3
x
28
七、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 – 价格—消费线
• 商品X的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转动,与无 差异曲线簇相切,切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 费线。
– 需求曲线
• 描述消费者需求量和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之 间的关系。
Y
用 论 A Y价格下降
4
3 2 Y价格上升
1
B
O1 2
4
X
21
2
序
数
效 X、Y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动后的预算线 Y
用
论6
5A
4
X、Y价格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外移
3
2
1
B
O1 2 3 4
X
22
2
序
数
效 收入变化后的预算线 用Y
论 6A
5
4
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外平移
3 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内平移
2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B
均衡点
A
U3 U2 U1
第二节 序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代表的组合为最
优。
Px MRS Py MUx MRS MU y MU y MUx Px Py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的结论是一致的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购买决策分析)
需求曲线背后:购买决策
消费者为什么会对各种商品产生需求? 如何界定“效用”这种主观的感觉?
同种商品,不同消费者之间:不可比
同一消费者,不同商品之间:可比
效用utility
消费者从各种商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或者各种商品具有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剩余
货币单位衡量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
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或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额 与其实际支付货币的效用总额之间的差额。
效用单位衡量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AP1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曲线
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一般,收入增加买更多x和y;反之,相反。
收入消费线
U2 U1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线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在不同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对某一商 品的最佳数量选择。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 物方面的开支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金额/家庭可支配收入:衡量 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
O
U3 U2 U1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下一页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 消费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 同时消费多种商品时的效用原则 ➢ 消费者剩余
一、消费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如果一个人连续消费某一种商品,效用最大化 的原则就必须是边际效用等于零
MU=0 即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效用为零时,消费 者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1.5 1
0.5
下一页
从表中可以看出,MRSxy从1.5降到0.5。这种情况存在 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替代中,因此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 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是,随着X商品的增加, 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减;随着Y商品的减少,它的 边际效用在递增。这样增加一定数量X商品所能 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少,即X商品以同样 数量增加时,所减少的Y商品越来越少,也就是 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2、边际替代率(MRS)
边际替代率就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 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以ΔX代表X商品的增加量,ΔY代表Y商品的减少量,MRSxy 代表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边际替代率的公式 为:
MRSxy=ΔY
ΔX
应该注意的是,在保持效用相同时,增加一种 商品就要减少另外一种商品。因此边际替代率应该 是负值。但为了分析方便,一般用其绝对值。
图3—5(a) X商品价格不变、Y商品价格价格变化而 引发的预算线变化
Y
B1 B B2
O A
X
下一页
图3—5(b) Y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 格变化而引发的预算线变化
Y
B
X
A2 A
A1
三、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主观上对两种商品效用水平的 评价;而预算线是对消费者现实消费的客观约束。
消费者行为理论:序数效用理论

2014-12-4
6
案例
饥饿的驴:无差异的幽默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头饥饿的驴子面对着两堆有同样诱惑力的干草,简直不能 决定去吃哪一堆,结果它只有忍饥挨饿,直到死亡”。 这个驴的故事最先由巴黎大学的布里丹(Jean Buridan)提 出,被用来验证无差异曲线在经济分析上的用途。 这头不幸的驴子之所以忍饥挨饿直到死,首先,它是“完全理 性的”,因为这两堆干草对它来说确实是无差异的,它吃其中任何 一堆得到的效用将是完全相等的;其次,因为这两堆干草对于它来 说是无差异的,这使得它无法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用来选择其中 一堆干草的理由对另一堆同样适用,无差异导致了这头驴子的无法 选择,最后在选择的左右为难中饿死。
微观经济学原理
(3)消费可能线的旋转
I不变,其中一种商品P变化
2014-12-4
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二、无差异曲线
1.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 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 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 合的。
即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方式对于 消费者的效用是无差异的。
2014-12-4
8
微观经济学原理
即问即答
若MRSXY是-2,甲愿意为3杯牛奶而放弃1块蛋 糕吗?
愿意。因为上述边际替代率意味着甲为得到2杯 牛奶愿意放弃1块蛋糕。现在放弃1块蛋糕可以 获得3杯牛奶,他何乐不为?
2014-12-4
26
微观经济学原理
案例:消费者偏好与新汽车设计
如果汽车市场上的消费者主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
汽车的款式和汽车的性能。
牛奶(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
设x1, x2 , x3,, xn是n种商品的数量, 效用函数给每一个这样的消费组合 指定一个实数,以衡量消费者从中 获得的满足(效用)的大小。
▪ (1)U=U(X1,X2,…,Xn) ▪ (2)U=U(X,Y)
example :U 3XY 2; U XY
• 消费者,又称居民户,是指经济中能作出统一的消
费决策的单位,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由若干个 人组成的家庭。
• 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消费
物品和服务的一种经济行为,即人们在市场上作出 的购买决策和购买活动。
• 消费者行为理论,实际上是对下述问题提出理论答
案,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决定购买的众多消费的 种类和不同消费品的不同数量,是由哪些因素和根 据什么原则来决定的,以及消费者达到均衡状态的 条件。
消费者行为模型
消费者满足最大化 产品和服务消费量
产品价格
个人收入
个人偏好
商品提供量
商品价格
对效用的理解——《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 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1.3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 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一定量的商品 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总和(Total utility:TU)
▪ 2)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 品或服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Marginal utility:MU)
边际量即为增量,边际是相对的。
MU(Q) TU Q
MU(Q) lim ( TU ) dTU f (Q) Q 0 Q dQ
Q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 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 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 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 量中的很小部分,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非常小,可 以略去不计。
13
1.4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含 义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
费者实现最大效用 时既不想再增加、 也不想再减少任何 商品购买数量的这 么一种相对静止的 状态。
(2)消费者均衡的模型
巧克力的效用表
商品 总效 边际 数量 用 效用
0 0— 1 12 12 2 22 10 3 28 6 4 32 4 5 34 2 6 34 0 7 33 -1
TU
30 20 10
o
MU
10
8 6 4 2 0 -2
1 2 34 5 67 Q 1 2 34 5 67Q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函数为: TU f (Q)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
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 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效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偏好因人而异,效用各不相同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评价的差异。
4
§1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 1.1效用概念(The concept of utility) ▪ (1)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
满足程度( Utility is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that a person gets from consuming a good or undertaking an activity)。 ▪ (2)效用是主观心理感受(Utility ha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component)。 ▪ (3)它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 ▪ (4)效用论分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1.2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19_20世纪初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 量并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两种效用理论
(2)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1930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 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 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onsumer choice)
(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1X1 P2 X 2 Pn X n Biblioteka IMU1 MU2 MUn
P1
P2
Pn
(4)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含义
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 提要:
▪ 根据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为 什么是这种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我们知道,需求是消费者 对商品的需求,因此,需求定理的原因就要从消费者的 行为中去寻找。
▪ 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消费上,以 获得满足程度的最大化,以及消费者的这一最大化行为如 何决定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正是本章 的中心。
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 购买n种商品,P1,P2,,Pn 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
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以X1,X 2,,X n分别表示n种 商品的数量。
▪ U = U(X1,X2,…,X n ) (效用函数) ▪ I = P1X1+P2X2+ … +P n X n (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s) ▪ U max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消费者的行为选择
边际效用递减
4)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 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富人的 钱不值钱, 穷人的时 间不值 钱”。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 的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