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技术与工程

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技术与工程
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技术与工程

一第39卷第8期煤一一炭一一学一一报

Vol.39一No.8一一2014年

8月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Aug.一

2014一

谢和平,周宏伟,薛东杰,等.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二技术与工程[J].煤炭学报,2014,39(8):1391-1397.doi:10.13225/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47254.html,ki.jccs.2014.9038

Xie Heping,Zhou Hongwei,Xue Dongjie,et al.Theory,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 in China [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4,39(8):1391-1397.doi:10.13225/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47254.html,ki.jccs.2014.9038

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二技术与工程

谢和平1,周宏伟2,薛东杰2,高一峰3

(1.四川大学,四川成都一610065;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一100083;3.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一221008)

摘一要:针对我国煤层低渗透二强吸附的特点,系统分析总结了我国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三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着重阐释了采动力学及瓦斯增透理论的定量评价理论体系;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体系二全方位立体式抽采瓦斯技术体系二深部薄厚煤层瓦斯抽采技术体系的技术组成与最新科研进展三进一步指出了建立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体系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展望了煤与瓦斯共采未来的发展方向三关键词: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工程技术;最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TD712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0253-9993(2014)08-1391-07

收稿日期:2014-06-30一一责任编辑:王婉洁

一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20120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30023110017)一一作者简介:谢和平(1956 ),男,湖南双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三E -maill:xiehp@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47254.html,

Theo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 in China

XIE He-ping 1,ZHOU Hong-wei 2,XUE Dong-jie 2,GAO Feng 3

(1.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一610065,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一100083,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and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一221008,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low permeability and enhanced adsorption of coal seams in China,the authors made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status and latest progress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ke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n the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the authors laid stress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ning-induced mechanics and theory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enhanced permeability of coal.Then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key technologies is focused on the stress-relief-induced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ystem,the spatial direction-based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ystem,and some advances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system used in the thick or thin coal seam in deep.Furthermor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prospect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ory on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fundamental theory;engineering technology;latest progress

一一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瓦斯作为煤的伴生产物,不仅是煤矿重大灾害源和大气污染源,更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能源三我国瓦斯总量大,与天然气总量相当,且随着采深的增加,瓦斯含量将显著增大三实现

煤与瓦斯共采,是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必然途径三深部煤与瓦斯共采不仅能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的生产水平,尤其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二减少温室气体

煤一一炭一一学一一报2014年第39卷

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我国瓦斯抽采最早始于1938年,但系统的抽采利用起步较晚三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抚顺高透气性特厚煤层中首次采用井下钻孔预采煤层瓦斯,获得了成功,解决了抚顺矿区生产过程中的瓦斯安全问题,而且抽出的瓦斯还被作为民用燃料进行利用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煤层群的开采中,采用穿层钻孔抽采上邻近层瓦斯的试验在阳泉矿区首先获得成功,解决了煤层群开采中首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三此后,在阳泉又试验成功利用顶板高抽巷技术抽采上邻近层瓦斯,抽采率达60%~70%三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邻近层卸压瓦斯抽采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三20世纪70 90年代初,针对平顶山等矿区存在的单一低渗透高瓦斯煤层及有突出危险的煤层,首先采用通常的布孔方式预抽采瓦斯,而后陆续试验了强化抽采开采煤层瓦斯的方法,如煤层注水二水力压裂二水力割缝二松动爆破二大直径(扩孔)钻孔二网格式密集布孔二预裂控制爆破二交叉布孔等,但效果不理想,难以解除煤层开采时的瓦斯威胁三同时,我国先后在抚顺龙凤矿二阳泉矿二焦作中马村矿二湖南里王庙矿等矿区施工地面钻孔40余个,并且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和研究,但是,均未取得预期效果三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全面开展瓦斯(即煤层气)勘探二地面抽采试验和井下规模抽采利用,这一阶段开始引进国外瓦斯开发技术,开展了瓦斯的勘探二抽采工程,但是效果不理想,未能有效解决煤矿生产中的瓦斯安全问题,导致煤矿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三但由于我国煤田地质条件类型多,构造复杂,仍存在诸多难题,因此如何形成我国深部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体系二促进我国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和科学开采研究的一个重大科研课题三

1一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展1.1一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1)提出了 O 型圈理论三该理论为采空区周边空间裂隙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并认为采空区瓦斯是沿着采动裂隙发育路径流动[1],形成了 煤矿绿色开采 的概念三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水开采二 三下 采煤二煤与瓦斯共采二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二煤炭地下气化等三由此可见,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绿色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3]三煤与瓦斯共采是煤矿绿色开采的重要分支,在开采高瓦斯煤层的同时,利用岩层运动的特点将瓦斯开采出来将是煤与瓦斯共采的一条重要途径[3]三(2)建立了 煤层瓦斯流动理论 三基于煤矿瓦斯地质的8项基本因素,明确了 煤层瓦斯应力场

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 煤和瓦斯突出的流变假

说 [4]三创建的煤层瓦斯流动理论体系,从本质上阐明了煤矿中的瓦斯来源及赋存条件,将瓦斯流动理论

推进到了固二气耦合的新阶段[5]三

(3)揭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的原理三开展了高瓦斯矿井地应力与瓦斯压力二煤层透气性系数之间的关系及岩层移动时空规律研究,煤层瓦斯压力与地应力呈线性关系;煤层透气性系数与地应力呈负指数关系[6-7]三开展了低透气性煤层增透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卸压法能明显增加煤层透气性,且透气性系数与地应力相关[8];提出变传统瓦斯治理 风排 为主变为高效 抽采 瓦斯的新构想,关键技术是让煤体松动卸压,增加透气性,实现卸压开采抽采瓦斯三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煤层开采设计,在淮南顾桥开展了无煤柱沿空留巷二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实验研究,提出煤层群瓦斯高效抽采的 高位环形体 理论,根据COSFLOW提出采动覆岩卸压系数新概念,给出了 高位环形体 的定量描述[9]三在煤层群选择安全可靠的煤层首先开采,造成上下煤岩层膨胀变形二松动卸压,增加煤层透气性;研究清楚首采层开采后应力场二裂隙场及其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和裂隙发育区,为构建卸压解析瓦斯流动通道二形成瓦斯富集区创造条件[10]三(4)完善了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工程体系三提出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概念,在煤层群开采条件下,首先开采瓦斯含量低二无突出危险的首采煤层,同时进行卸压瓦斯高效抽采,这样不仅解决了由卸压煤层向首采煤层涌出瓦斯问题,保障首采煤层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又大幅度地降低了卸压煤层的瓦斯含量,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卸压煤层内实施快速掘进与高效采煤提供了安全保障[11-13]三针对上部卸压区域存在3种抽采方法:近程二中程与远程抽采三近程抽采主要采用顶板走向穿层钻孔二走向顺层长钻孔二走向高抽巷与采空区埋管抽采来自首采煤层未开采分层二采空区遗煤二处在垮落带的煤层二底板变形较大区域内煤层二断裂带内煤层及少部分来自弯曲带内煤层的瓦斯三中程抽采主要采用顶板走向高抽巷法与地面钻井法抽采来自断裂带内煤层及部分来自弯曲带内煤层的瓦斯三远程抽采主要采用底板巷道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法与地面钻井法抽采来自弯曲带内煤层的瓦斯三针对下部卸压区域主要采用底板巷道网格式下向穿层钻孔抽采来自下部卸压区域内煤层的瓦斯[14]三(5)建立了采动力学及瓦斯增透理论的定量评

2931

第8期谢和平等: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二技术与工程

价体系三分析了典型开采条件下工作面支承压力分

布规律,获得工作面前方煤体所承受的采动力学应力

环境条件[15]三采取3种不同开采方式作用下的采动力学行为特征来模拟研究不同开采方式对煤岩变形

及其强度特征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开采方式对煤

岩断裂机理的影响三在理论和技术上对采动引起的

裂隙网络所形成的增透性进行定义和分析,首次提出

一个新力学量:增透率,来反映单位体积改变下煤体

渗透率的变化,可定量描述开采过程中覆岩和煤层中

增透率的分布和演化[16]三在理论上建立卸压开采采场卸压增透的定量评价模型[17-19]三

(6)揭示了采动裂隙时空演化规律三开采导致上覆岩层变形和大范围移动,在采动和煤体瓦斯压力耦合影响下,上覆岩层中采动裂隙场与原生裂隙场叠加,时空演化规律极其复杂,实现对采动诱发煤岩体破断及演化更深层次的描述与建模对煤与瓦斯共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三采用分形几何理论进行了采动裂隙分形特性及演化规律研究[20-23];运用逾渗理论建立了以单元裂隙块体为基本格点的逾渗模型,分析了采动裂隙演化的逾渗特征;建立了采动裂隙演化的重正化群格子模型三研究成果表明:深部开采上覆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及演化具有分形特征,并受断层构造二煤层厚度等因素影响;采动裂隙演化过程具有逾渗特性,可通过重正化技术预测采动裂隙演化的相变临界性[24];通过室内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了典型深部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破坏的一般规律三1.2一关键技术突破

煤与瓦斯共采从2种资源开采顺序上主要有3

种方式:①先采瓦斯后采煤三通过预先抽采部分瓦

斯,消除突出危险,提高开采安全性三包括:顶底板穿

层钻孔预抽瓦斯;保护层开采预抽主采煤层卸压瓦

斯;顺层钻孔预抽瓦斯三②煤与瓦斯同采三在掘进

工作面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回采的同时,利用工作面前

方应力变化使煤层透气性增加的有利条件,抽采煤体

内瓦斯三同时采用顶板走向钻孔或巷道抽采工作面

采空区积聚的大量瓦斯,既避免了采空区瓦斯涌入工

作面造成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回风流瓦斯超限,又将采

空区高浓度瓦斯抽至地面得以利用三③先采煤后采

瓦斯三多开气源,确保利用,在采煤工作面或采区结

束后,对密闭的采空区进行抽采三主要方法是在密闭

墙内接管抽采或从地面钻孔抽采三目前煤与瓦斯共

采技术的难点主要集中于瓦斯的抽采,主要有以下几

种抽采技术体系:

(1)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体系三首采层卸压增透消突技术:首采层均为突出煤层,采用瓦斯抽采母巷钻孔法预抽瓦斯卸压消突[25]三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技术:针对首采层开展突出机理及规律二突出预测预报新技术研究;寻找新的突出预测预报方法和指标,建立矿区防突预测预报指标体系三应用微震技术探测首采层采动覆岩裂隙发育区,从而确定高位环形体裂隙发育等瓦斯富集区,进一步优化瓦斯抽采工程设计,逐步实现瓦斯抽采工程准确化三针对首采层松软煤层开发成功快速全程护孔筛管瓦斯抽采技术,完善了高压水射流割缝增透煤层气抽采技术三针对深井井巷揭煤开发了快速揭煤技术,形成低透气性煤层群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开发了首采煤层顶板抽采富集区瓦斯技术二开发了大间距上部煤层抽采被卸压煤层解析瓦斯技术二开发了多重开采下向卸压增透瓦斯抽采技术二开发了地面布置钻孔抽采被卸压煤层解析瓦斯技术三提出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新理论,提出采用Y型通风二采空区护巷二在留巷内布置钻孔连续抽采采空区卸压解析瓦斯的新思路[26-27]三发现了首采层开采后顶底板不同层位存在4个瓦斯富集区,研究并揭示了首采保护层采场内应力场二裂隙场分布及演化规律,为布置瓦斯抽采钻孔提供了依据三开发了无煤柱护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主动整体强化锚索网注支护二抗强采动巷内自移辅助加强支架二巷旁充填墙体支护三位一体的围岩控制技术;高承载性能的巷旁充填墙体支护材料,研制成功了巷旁充填一体化快速构筑模版支架三开发成功了无煤柱(护巷)Y型通风留巷钻孔法抽采瓦斯关键技术:首采层采空区留巷钻孔法抽采瓦斯技术二留巷钻孔法上向钻孔抽采卸压煤层瓦斯技术二留巷钻孔法下向钻孔抽采卸压煤层瓦斯技术[28-30]三

(2)全方位立体式抽采瓦斯技术体系三主要技术包括:钻孔裂隙带抽采二高位抽采巷抽采二回采工作面下偶角综合抽采二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二采动煤岩移动卸压增透抽采瓦斯技术二原始煤层强化抽采瓦斯技术区域性卸压开采消突技术二本煤层长钻孔抽采瓦斯技术二深部开采安全快速揭煤技术二深井低透气性煤层井筒揭煤防突关键技术二高瓦斯煤矿电网重大灾害监控预警技术等[13]三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顶板顺层千米大直径钻孔实现 煤与瓦斯共采 技术,解决了多年来严重制约矿井发展的瓦斯难题,实现煤与斯安全高效共采,解决了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开采过程中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浓度超限这一难题,结合千米定向钻机,提出了高抽钻孔组和顶板裂隙钻孔组联合抽采瓦斯技术[31]三

(3)深部薄厚煤层瓦斯抽采技术体系三针对深部薄煤层,采用Y型通风技术,并在留巷段施工网格

3931

煤一一炭一一学一一报2014年第39卷

立体式穿层钻孔,拦截抽采邻近突出煤层的卸压瓦斯,实现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32]三高瓦斯特厚煤层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利用首采煤层的卸压增透增流效应,采用专用瓦斯巷与穿层钻孔的方法,可以使处于弯曲下沉带的远距离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消除突出危险,能够实现煤与瓦斯两种资源安全二高产二高效共采;采用高抽巷方法,可以对处于上覆采动断裂带的中距离卸压瓦斯实施抽采,能够实现煤与瓦斯两种资源安全二高产二高效共采;实践证明,两种煤与瓦斯卸压共采模式二原理是可行的[33-34]三

2一煤与瓦斯共采将面临的挑战与主要问题2.1一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

目前煤与瓦斯共采工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例如:①深部采动含瓦斯煤岩体破裂机理二性质二特征及破裂程度之间的关系不清;②高强度大断面集中开采和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抽放量二瓦斯排放量的动态关系关联机理不清;③瓦斯在破断煤岩体中的富集与运移规律不清;④煤与瓦斯共采时空协同机理及单一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采理论与方法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上述关键问题的本质是理论研究欠缺二机理分析不够深入三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普遍复杂多变,原始煤层透气性低,对含瓦斯煤岩体破裂机理二特征不清楚,对采动导致的破断煤岩体中裂隙的密度二连通度等规律没有进行充分研究,对破断煤岩体中瓦斯解吸的机理二卸压瓦斯动态平衡的机理不清,因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应用仍处在经验的层面,缺乏科学性二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三由于对破断煤岩体中瓦斯的流动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对高瓦斯矿井不同区域二不同破坏程度的破断煤岩体中瓦斯的富集程度不了解,导致抽采钻孔的布置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二合理性和针对性,抽采瓦斯的有效时间短二浓度低二流量小,达不到安全生产和高效率二大流量二稳定采气的要求三由于对采动影响范围内破断煤岩体的形成机理二发育程度缺乏系统的研究,相应范围破断煤岩体瓦斯卸压解吸二流动二富集的规律认识不足,瓦斯的抽采工程与煤炭的开采工程难以实现同步性二协调性,导致瓦斯抽采滞后于煤炭开采,既降低了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制约了煤炭开采的高产高效,又阻碍了瓦斯的充分高效抽采[35]三

2.2一工程技术面临的难题

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深,瓦斯含量二瓦斯压力二绝对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加,透气性降低三深部采掘导致地应力重分布,时空关系复杂多变,高应力释放二转移以及强卸荷作用引起的煤岩体破碎二块度分布极其复杂;且大范围开采对煤岩体形成反复扰动,使煤岩体经历多次变形二破坏过程,其介质属性十分复杂三现代大型矿井大多采用装备功率大二重型化二高可靠性的先进采煤装备,集约开采的大空间快速推进的长壁开采对煤岩体形成强烈开采扰动,尤其是对于深部一矿一面集中开采的千万吨级矿井而言,强烈开采扰动更是浅部开采和其他岩土工程不能比拟的,导致瓦斯运移富集规律呈现度复杂的特点三矿井单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矿井瓦斯涌出量显著增加,相当数量的低瓦斯矿井将转变为高瓦斯矿井,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越来越大,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三为节约与高速开发资源,我国深部较厚煤层,条件合适一般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厚采煤法三大采高技术的应用也造成了煤层覆岩移动的复杂性与巷道维护的困难性,生产过程中巷道垮落严重,工作面回风受阻,容易造成瓦斯超限;另外采空区垮落范围较大,容易涌出大量瓦斯,造成回风道瓦斯超限三尤其是上隅角瓦斯超限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造成都是大采高造成的剧烈扰动引起的,同时也减少了瓦斯预抽时间,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三因此当今开采技术进步(集约化开采二大采高二快速推进等)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但带来的技术难题同时也限制了煤与瓦斯共采的高效开发三

3一煤与瓦斯共采几个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3.1一采动煤岩体瓦斯增透理论与模型

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规律是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的重要课题三目前工作大多集中在煤的渗透属性二瓦斯运移基本规律研究,并未考虑煤炭开采过程中采动应力即支承压力变化和水平应力卸载效应导致的煤体变形破裂以及复杂裂隙网络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因而无法描述不同开采方式下煤体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三而开采导致的高密度二高联通度的采动裂隙,使煤层的渗透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理论来定量描述这种增透机理和增透效果,更没有评价方法和体系来指导煤与瓦斯共采三因此,如何定量准确评价采动影响以及与增透措施共同影响下煤岩体的增透效果,尤其是基于采动裂隙演化几何特征的增透率评价模型,乃至整个瓦斯抽采过程中随瓦斯抽采动态变化的增透率评价模型,是煤与瓦斯共采面临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问题三

3.2一变频气动致裂瓦斯抽采技术

我国很多高瓦斯矿井煤层具有松软和低渗特点,瓦斯抽采极为困难,煤层增透是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

4931

第8期谢和平等: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二技术与工程

的根本途径,除了解放层开采具有理想的增透效果以外,在不具备解放层开采条件下的深部单一煤层增透仍是世界性难题三煤层增透需要实现2个目标:一是使煤体产生尽可能多的裂缝,二是要实现裂缝的高连通率三目前,有引进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井技术对煤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也有在井下利用高压脉冲水在煤体钻孔内部进行割缝和扩孔,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三根本原因是水使煤体中的黏性矿物发生膨胀,煤层软化,导致裂缝通道闭锁三

变频气动致裂技术[36]一方面利用气体的高度扩散性,尽可能多地打开煤体中原生微裂隙通道,增强煤体的透气性,同时在不诱发瓦斯突出危险的前提下,通过低压变频抽压交替力学作用,使煤体产生裂隙的疲劳扩展,进一步增强煤体的裂隙度和连通率,克服水力压裂的固有缺陷,为单一煤层增透和有效抽采带来技术突破三

3.3一与岩层移动时空协同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为了克服目前煤与瓦斯共采的时效性差二协同性差二瓦斯抽放效率低的状况,应进一步针对高瓦斯煤层群赋存条件,研究高强二集约化开采二低渗条件下煤与瓦斯共采控制参数指标体系及量化分析方法,揭示控制参数对煤与瓦斯共采效果的影响规律,探讨基于时空协同机理的煤与瓦斯共采的评价模型及瓦斯抽采优化布置方案三尤其是需要建立大空间快速推进的长壁开采强烈扰动下煤岩体的应力场-裂隙场-瓦斯场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煤与瓦斯共采影响因素辨识与量化分析,如采深二煤层厚度二采高二渗透率二孔隙度二顶底板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等,提出煤炭开采与瓦斯抽采最优匹配的优化设计方法与理论模型,进而建立基于时空协同机理的煤与瓦斯共采的理论基础及煤与瓦斯共采的普适模型三

4一结一一语

我国瓦斯(即煤层气)资源总量大,与天然气总量相当,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二减排压力空前增加的大环境下,瓦斯资源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将持续增加三我国煤层低渗透二强吸附的特征决定了必须实施煤与瓦斯共采,使煤层充分增透,才能有效抽采瓦斯三实施煤与瓦斯共采,不仅能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矿科学开采水平三虽然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的工程实践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形成科学性二有效性二针对性的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体系三因此,应围绕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进行攻关,形成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体系,真正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的科学性二有效性二针对性,真正实现瓦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三

参考文献:

[1]一许家林,钱鸣高.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2):141-144.

Xu Jialin,Qian Minggao.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mining-induced fracture distribution in green mining[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04,33(2):141-144.

[2]一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J].煤

炭学报,2007,32(1):1-7.

Qian Minggao,Miao Xiexing,Xu Jialin.Green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 harmonizing with environment[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7,32(1):1-7.

[3]一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

学报,2003,32(4):343-348.

Qian Minggao,Xu Jialin,Miao Xiexing.Green technique in coal min-ing[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03, 32(4):343-348.

[4]一周世宁,何学秋.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J].中国矿业

大学学报,1990,19(2):1-8.

Zhou Shining,He Xueqiu.Rheological hypothesis of coal and meth-ane outburst mechanism[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1990,19(2):1-8.

[5]一周世宁,孙辑正.煤层瓦斯流动理论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

1965,2(1):24-36.

Zhou Shining,Sun Jizheng.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al and meth-ane flow[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1965,2(1):24-36.

[6]一袁一亮.低透高瓦斯煤层群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08,27(7):1370-1379.

Yuan Liang.Key technique of safe mining in low permeability and methane-rich seam group[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8,27(7):1370-1379.

[7]一袁一亮.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J].

煤炭学报,2009,34(1):1-8.

Yuan Liang.Theory of pressure-relieved gas extraction and technique system of i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traction[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9,34(1):1-8.

[8]一袁一亮.瓦斯治理理念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J].中国煤炭,

2010(6):5-12.

Yuan Liang.Concept of gas control and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coal and gas[J].China Coal,2010(6):5-12.

[9]一袁一亮,郭一华,沈宝堂,等.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中

的高位环形裂隙体[J].煤炭学报,2011,36(3):357-365.

Yuan Liang,Guo Hua,Shen Baotang,et al.Circular overlying zone at longwall panel for efficient methane capture of mutiple coal seams with low permeability[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1,36

(3):357-365.

[10]一袁一亮,薛俊华,刘泉声,等.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支

护技术[J].煤炭学报,2011,36(4):535-543.

Yuan Liang,Xue Junhua,Liu Quansheng,et al.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control theory and support technique in deep rock roadway

for coal min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1,36(4):

5931

煤一一炭一一学一一报2014年第39卷

535-543.

[11]一程远平,周德永,俞启香,等.保护层卸压瓦斯抽采及涌出规律

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1):12-18.

Cheng Yuanping,Zhou Deyong,Yu Qixiang,et al.Research on ex-

traction and emission laws of gas for pressure-relief in protecting

coal seams[J].Journal of Mining&Safety Engineering,2006,23

(1):12-18.

[12]一程远平,俞启香,袁一亮.上覆远程卸压岩体移动特性与瓦斯抽

采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

(4):483-486.

Cheng Yuanping,Yu Qixiang,Yuan Liang.Gas extraction tech-

niques and movement properties of long distance and pressure relief

rock mass upon exploited coal seam[J].Journal of Liaoning Tech-

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3,22(4):483-486. [13]一程远平,俞启香.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体系及应用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5):471-475.

Cheng Yuanping,Yu Qixiang.Application of safe and high-efficient

exploitation system of coal and gas in coal seams[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03,32(5):471-475.

[14]一程远平,俞启香,袁一亮,等.煤与远程卸压瓦斯安全高效共采

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2):132-136.

Cheng Yuanping,Yu Qixiang,Yuan Liang,et al.Experimental re-

search of safe and high-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pressure

relief gas in long distance[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

ing and Technology,2004,33(2):132-136.

[15]一谢和平,周宏伟,刘建锋,等.不同开采条件下采动力学行为研

究[J].煤炭学报,2011,36(7):1067-1074.

Xie Heping,Zhou Hongwei,Liu Jianfeng,et al.Mining-induced me-

chanical behavior in coal seams under different mining layouts[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1,36(7):1067-1074. [16]一谢和平,高一峰,周宏伟,等.煤与瓦斯共采中煤层增透率理论

与模型研究[J].煤炭学报,2013,38(7):1101-1108.

Xie Heping,Gao Feng,Zhou Hongwei,et al.On theoretical and

modeling approach to mining enhanced permeability for simultane-

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3,38(7):1101-1108.

[17]一薛东杰,周宏伟,孔一琳,等.采动条件下被保护层瓦斯卸压增

透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1910-1916.

Xue Dongjie,Zhou Hongwei,Kong Lin,et al.Mechanism of unloa-

ding-induced permeability increment of protected coal seam under

mining[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2,34

(10):1910-1916.

[18]一薛东杰,周宏伟,唐咸力,等.采动工作面前方煤岩体积变形及

瓦斯增透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2):328-336.

Xue Dongjie,Zhou Hongwei,Tang Xianli,et al.Mechanism of de-

formation-induced damage and gas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of

coal under typical mining layouts[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

nical Engineering,2013,35(2):328-336.

[19]一薛东杰,周宏伟,唐咸力,等.采动煤岩体瓦斯渗透率分布规律

与演化过程[J].煤炭学报,2013,38(6):930-935.

Xue Dongjie,Zhou Hongwei,Tang Xianli,et al.Evolution of mining

induced enhanc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as permeability in coal

seam and surrounding rock[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3,38(6):930-935.

[20]一薛东杰,周宏伟,赵一天,等.基于体积估算岩石断面分维的算

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7):1256-1261.

Xue Dongjie,Zhou Hongwei,Zhao Tian,et al.Algorithm of fractal

dimension of rock fracture surface based on volume estim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2,34(7):1256-

1261.

[21]一薛东杰,周宏伟,易海洋.三维空间岩石裂纹分形曲线的分维估

算[J].煤炭学报,2012,37(9):1522-1527.

Xue Dongjie,Zhou Hongwei,Yi Haiyang.Fractal dimension esti-

mate of rock crack curve in three dimensional spac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2,37(9):1522-1527.

[22]一周宏伟,张一涛,薛东杰,等.长壁工作面覆岩采动裂隙网络演

化特征[J].煤炭学报,2012,36(12):1957-1962.

Zhou Hongwei,Zhang Tao,Xue Dongjie,et al.Evolution of mining-

crack network in overburden strata of longwall fac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2,36(12):1957-1962. [23]一Zhou Hongwei,Liu Jinfeng,Xue Dongjie,et al.Numerical simula-

tion of gas flow process in mining-induced crack network[J].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2(6):

793-799.

[24]一薛东杰,周宏伟,王超圣,等.上覆岩层裂隙演化逾渗模型研究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42(6):917-922.

Xue Dongjie,Zhou Hongwei,Wang Chaosheng,et al.Percolation

model of mining-induced crack evolution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13,42

(6):917-922.

[25]一袁一亮.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气共采理论与实践[J].中

国工程科学,2009,11(5):72-80.

Yuan Liang.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pillarless coal pro-

duction and methane extraction in multiseams of low permeability

[J].Engineering Sciences,2009,11(5):72-80. [26]一袁一亮.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无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风煤

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J].中国煤炭,2009,34(6):9-13.

Yuan Liang.Key technology for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coal/gas

in low permeable high gas content coal seam cluster under pillarless

gob-side entry retained with Y type ventilation[J].China Coal,

2009,34(6):9-13.

[27]一袁一亮.留巷钻孔法煤与瓦斯共采技术[J].煤炭学报,2008,

33(8):898-902.

Yuan Liang.The technique of coal mining and gas extraction by

roadway retaining and borehole drilling[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8,33(8):898-902.

[28]一袁一亮.低透气煤层群首采关键层卸压开采采空侧瓦斯分布特

征与抽采技术[J].煤炭学报,2008,33(12):1362-1367.

Yuan Liang.Gas distribution of the mined-out side and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first mined key seam relief-mining in gassy multi-

seams of low permeability[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8,

33(12):1362-1367.

[29]一袁一亮.复杂特困条件下煤层群瓦斯抽放技术研究[J].煤炭

科学技术,2004,31(11):1-4.

Yuan Liang.Research on gas drainage technology for seam group

with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conditions[J].Coal Science and

6931

第8期谢和平等: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二技术与工程

Technology,2004,31(11):1-4.

[30]一刘泽功,袁一亮,戴广龙,等.采场覆岩裂隙特征研究及在瓦斯

抽放中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

(4):10-15.

Liu Zegong,Yuan Liang,Dai Guanglong,et al.Study on the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gob roof cracks in stop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as

drainage[J].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Natural Science),2004,24(4):10-15.

[31]一谢生荣,武华太,赵耀江,等.高瓦斯煤层群 煤与瓦斯共采

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2):173-178.

Xie Shengrong,Wu Huatai,Zhao Yaojiang,et al.Technology of

coal and gas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for high gassy coal seams

group[J].Journal of Mining&Safety Engineering,2009,26(2):

173-178.

[32]一舒彦民,赵一益,孙建华,等.薄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38(4):47-49.

Shu Yanmin,Zhao Yi,Sun Jianhua,et al.Research on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coal and gas of thin seam group[J].Min-

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1,38(4):47-49. [33]一王家臣,范志忠.厚煤层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问题[J].煤炭科

学技术,2008,36(2):1-6.

Wang Jiachen,Fan Zhizhong.Key issues of coal and gas comining

in thick seam[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36(2):1-

6.

[34]一俞启香,程远平,蒋承林,等.高瓦斯特厚煤层煤与卸压瓦斯共

采原理及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2):127-131.

Yu Qixiang,Cheng Yuanping,Jiang Chenglin,et al.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pressure relief gas in thick

and high-gas seams[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2004,33(2):127-131.

[35]一谢和平,钱鸣高,彭苏萍,等.煤炭科学产能及发展战略初探

[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6):44-50.

Xie Heping,Qian Minggao,Peng Suping,et al.Sustainable capacity

of coal mining and its strategic plan[J].Engineering Sciences,

2011,13(6):44-50.

[36]一谢和平,高一峰,鞠一杨,等.页岩储层压裂改造的非常规理论

与技术构想[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44(6):1-

6.

Xie Heping,Gao Feng,Ju Yang,et al.Unconventional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for fracturing treatments of shale gas strata[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2012,44(6):

1-6.

7931

最新创新瓦斯治理理念实现煤与瓦斯共采

创新瓦斯治理理念实现煤与瓦斯共采

创新瓦斯治理理念实现煤与瓦斯共采,一、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理念创新引领煤矿瓦斯综合治理 三、技术创新是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 四、管理创新是推进瓦斯治本的保障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 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已经确定,中国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2030~2050》煤炭2030年需求高达38亿吨。显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不可替代。2050年我国能源才能将煤炭调整为基础能源,但仍需30亿吨,比例达40%左右;未来30年80%左右为燃煤发电、年消耗煤炭占煤炭总产量的50%~70%左右的格局难以改变; 煤炭相对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能源建设,有投资强度较低、周期较短、效率较高、技术更为成熟等特点,是最为易得的大规模一次能源; 立足国内是煤炭能源最为重要的特征,且主要煤炭基地在我国中西部,在国际局势出现动荡时,煤炭能源可以保障国内能源的基本供应。 煤炭科学产能的制约因素分析 深部煤炭开发的资源制约。我国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t,其中埋深在1000米以下的为2.95万亿t,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 煤炭开发基地西移中的生态环境及长距离输送制约。由于东部资源逐渐减少,煤炭开发的战略西移摆在人们面前;

安全高效生产能力制约。我国煤田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深度大、条件差、难度大;由于多期地质作用的影响,煤层软、透气性差,瓦斯含量高,煤层顶板条件差异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危害严重;煤层自然发火期短,煤尘爆炸危险性大,特别是北方煤田下部煤层受底部奥陶系灰岩水的严重威胁等,都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的科学产能、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资源回收率制约。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国有大型煤矿资源回采率低于50%,乡镇煤矿资源回收率在20%左右; 环境容量制约。煤炭的产能、利用受环境容量的限制。煤炭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燃煤电站烟尘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300万t左右、燃煤C02排放量约50亿t/年,居世界第二位,约是美国的90%。 瓦斯抽采利用率低。2010年,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88亿m3(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73.5亿m3 ,地面煤层气产量14.5亿m3 ),利用量36亿 m3,利用率40%。全国煤矿瓦斯实际抽采率仅为30.6%,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均在50%以上。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95%以上为井工开采,国有重点煤矿70%以上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大部分为低透气性煤层(渗透率<1) 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长期以来没有解决,此类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多发、生产效率低下,安全高效开采难以实现。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严峻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编号:KG-A0-2470-50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石门快速揭开突出煤层技术及装备 用途:应用于突出矿井石门揭开突出煤层工作面。 技术特点:提高石门揭煤速度、减少措施工程量、 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技术可靠性高。 技术关键: 1)以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为主、钻孔瓦斯解吸压力指标为辅的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预测新方法; 2)与预测方法相配套的TWY突出危险预报仪;

3)以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钻孔瓦斯解吸压力三项指标综合判断,提高了预测的可靠性。 2长钻孔控制爆破防治突出技术 用途:综采、综放采掘工作面区域性防突,增大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放率,应用于矿井瓦斯灾害(含煤与瓦斯突出)治理及井下煤层气开发。 技术特点:针对综采、综放等采煤工作面的局部 性防突措施作用范围小、占用采煤时间长、难以满足安全高效生产需要的实际情况,以及无保护层开采等 原因,在综采(放)工作面突出危险区域的机巷或风巷, 打长钻孔进行控制爆破,消除高地应力、提高煤层透气性,在回采前消除突出,并预先抽排瓦斯,降低采煤过程瓦斯涌出;同时,要保护好顶板,避免回采过程冒顶和过度片帮。

煤与瓦斯共采

专家:实现安全生产应“煤与瓦斯共采” 时间:2011-8-16 13:59:42 来源:煤炭网 如何解决我国低透气性煤层的煤矿瓦斯治理难题,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专家指出,煤炭与瓦斯(煤层气)共采是必经之路。 8月13日—14日,在由北京大学、山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主办的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暨世界新能源战略高峰论坛在山西太原召开。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亮指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5.57万亿吨,其中负1000米以下占53%,同时我国煤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95%为井工开采,70%以上国有煤矿是高瓦斯矿井。随着开采规模和开采深度增加,我国大部分煤矿将面临低透气性高瓦斯开采难题,这正是造成煤矿瓦斯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安全高效开采一直是困扰采矿界的世界性难题。 “靠引进国外煤矿瓦斯开发技术不能解决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瓦斯治理难题。只有走‘煤与瓦斯共采’的路子才能实现我国煤炭的科学开采。”袁亮说。 近年来,我国成功自主研发的低透气性煤层群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突破了传统采矿和瓦斯治理理论,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瓦斯变害为宝,这些技术在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安徽淮南矿区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在全国高瓦斯矿区得到全面推广。此外,晋城沁水盆地突破了高阶煤地面煤层气开发禁区,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为我国地面煤层气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此外,我国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较为成功的淮南和晋城矿区的典型案例表明,我国在低透气性煤层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袁亮建议,从“十二五”开始,我国煤矿瓦斯开发应做到“两条腿走路”,即短期内无法采用地面煤层气开采的“三低一高”(低饱和度、低渗透性、低储层压力,高变质程度)矿区,推广“淮南模式”,走煤矿区采煤采气一体化、煤与瓦斯共采的路子,力争用5年—10年时间,煤矿区瓦斯抽采量达到150亿—250亿立方米;在适合地面煤层气开发条件的地区,优先安排勘探开发,突破关键技术和政策瓶颈,解决“气权矿权重置”等问题,推广“晋城模式”,走先抽煤层气后采煤的路子。 目前,“淮南模式”和“晋城模式”已在山西焦煤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等煤矿企业大力推广。 论坛上,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也高度认可煤层气产业的前景以及煤层气产业发展对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意义。他说:“山西省煤层气储量丰富,达10万亿立方米,但目前每年产量不到50亿立方米,如果每年开发利用量达到500亿立方米,就相当于一个‘绿色大庆’了。”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措 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1713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措施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概述 含义: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几秒到几分钟),从煤、岩层内以极快的速度向采掘空间内喷出煤(岩)和瓦斯(CH4、CO2)的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 危害:它所产生的高速瓦斯流(含煤粉或岩粉)能够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造成风流逆转;喷出的瓦斯由几百到几万m3,能使井巷充满瓦斯,造成人员窒息,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喷出的煤、岩由几千吨到万吨以上,能够造成煤流埋人;猛烈的动力效应可能导致冒顶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的机理 突出的机理是关于解释突出的原因和过程的理论。突出是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它的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见解,假说很多。多数人认为,突出是地压、瓦斯、煤的力学性质和重

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突出的一般规律 1、突出发生在一定的采掘深度以后。每个煤层开始发生突出的深度差别很大,最浅的矿井是湖南白沙矿务局里王庙煤矿仅50m,始突深度最大的是抚顺矿务局老虎台煤矿,达640m。自此以下,突出的次数增多,强度增大。 2、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附近,如断层、褶曲、扭转和火成岩侵入区附近。据南桐矿务局统计,95%以上的突出(石门突出除外)发生在向斜轴部、扭转地带、断层和褶曲附近。北票矿务局统计,90%以上的突出发生在地质构造区和火成岩侵入区。 3、突出多发生在集中应力区,如巷道的上隅角,相向掘进工作面接近时,煤层留有煤柱的相对应上、下方煤层处,回采工作面的集中应力区内掘进时,等等。 4、突出次数和强度,随煤层厚度、特别是软分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煤层倾角愈大,突出的危险性也愈大。 5、突出与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瓦斯压力低、含量小的煤层可能发生突出;压力高,含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正式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9年5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采取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技术与工程

一第39卷第8期煤一一炭一一学一一报 Vol.39一No.8一一2014年 8月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Aug.一 2014一 谢和平,周宏伟,薛东杰,等.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二技术与工程[J].煤炭学报,2014,39(8):1391-1397.doi:10.13225/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47254.html,ki.jccs.2014.9038 Xie Heping,Zhou Hongwei,Xue Dongjie,et al.Theory,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 in China [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4,39(8):1391-1397.doi:10.13225/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47254.html,ki.jccs.2014.9038 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二技术与工程 谢和平1,周宏伟2,薛东杰2,高一峰3 (1.四川大学,四川成都一610065;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一100083;3.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一221008) 摘一要:针对我国煤层低渗透二强吸附的特点,系统分析总结了我国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三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着重阐释了采动力学及瓦斯增透理论的定量评价理论体系;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体系二全方位立体式抽采瓦斯技术体系二深部薄厚煤层瓦斯抽采技术体系的技术组成与最新科研进展三进一步指出了建立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体系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展望了煤与瓦斯共采未来的发展方向三关键词: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工程技术;最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TD712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0253-9993(2014)08-1391-07 收稿日期:2014-06-30一一责任编辑:王婉洁 一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20120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30023110017)一一作者简介:谢和平(1956 ),男,湖南双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三E -maill:xiehp@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47254.html, Theo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 in China XIE He-ping 1,ZHOU Hong-wei 2,XUE Dong-jie 2,GAO Feng 3 (1.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一610065,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一100083,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and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一221008,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low permeability and enhanced adsorption of coal seams in China,the authors made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status and latest progress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ke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n the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the authors laid stress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ning-induced mechanics and theory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enhanced permeability of coal.Then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key technologies is focused on the stress-relief-induced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ystem,the spatial direction-based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ystem,and some advances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system used in the thick or thin coal seam in deep.Furthermor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prospect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ory on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 gas;fundamental theory;engineering technology;latest progress 一一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瓦斯作为煤的伴生产物,不仅是煤矿重大灾害源和大气污染源,更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能源三我国瓦斯总量大,与天然气总量相当,且随着采深的增加,瓦斯含量将显著增大三实现 煤与瓦斯共采,是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必然途径三深部煤与瓦斯共采不仅能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的生产水平,尤其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二减少温室气体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8547254.html,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防治 作者:常建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4期 [摘要]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复杂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也是煤矿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从1950年至今,在我国不同类型的200多个矿井中已发生了一万多次突出,约占全世界总突出次数的三分之一.其强度最大的一次,突出煤量12780吨、瓦斯140万米~3.我国已成为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对各种地质、开采条件下突出发生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 必须把防治突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突出机理;防治 0前言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煤与瓦斯的突然运动,是一种伴有声响和 猛烈力能效应的动力现象; 可在极短的时间内, 由煤体内部向采场、巷道等采掘空间喷出大量 的煤和瓦斯。突出物会造成埋人,破坏设施,突出的瓦斯使人窒息,甚至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矿井损毁事故。我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多,分布范围广, 并且突出频繁, 突出后,在 煤体内形成各种奇异分岔形的突出空洞。不同类别的突出,起主要动力原因不同,表现的特征不同,采取的防治措施也不同。因此深入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是非常必要的。 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类型与一般规律 1.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我国根据现场资料和试验研究对突出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特别是近 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产生了许多新认识。目前已能对突出发生的原因、 条件、能量来源作出定性的解释和近似的定量计算,为防治措施选择及效果检验提供理论依 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中心扩张学说、流变假说、二相流体假说、固流耦合失稳理论、球壳失稳观点。 国外关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认识可归为4种观点:地应力假说、瓦斯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和综合作用假说[1,2]。 1.2 煤与瓦斯突出的类型 煤与瓦斯的突出包括:煤与甲烷突出、岩石与甲烷突出、煤与CO2突出、岩石与CO2突出等。由于突出时的原动力和表现现象不同,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突出、倾出、压出等3种情 况。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 AQ 1024-200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11-02发布 2006-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依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颁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工作的通知》文件,对原煤炭行业标准MT 637—1996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MT 637-1996《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 本标准与MT 637-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对范围进行了扩展(本标准1); b)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2); c) 修改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定义(本标准3.3;MT 637-1996的2.3); d) 将“鉴定报告的审批程序”(MT 637-1996的8)完善为“鉴定与审批程序”(本标准 4); e) 将判据与判定规则(MT 637-1996的3、4、5)合并到鉴定方法一章中(本标准5); f) 增加了用抛出煤的吨煤瓦斯涌出量判定突出的指标、计算方法和判断规则(本标准 5.1.2和5.2.2);增加了用突出预兆判定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指标(本标准5.1.3),细化了原有指标的采用、测定方法和测点要求(本标准5.1.3、附录A和附录B;MT 637—1996的4);增加了判定非突出煤层的范围界定(本标准5.2.3); g) 增加了对突出矿井鉴定报告的格式要求(本标准7.2); h)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MT 637-1996的部分内容编写格式进行了规范(本标准5、6、7、8;MT 637—1996的3、 6、7、9): i) 对附录C的部分术语和错别字进行了修改,将“突出”改为“瓦斯动力现象”(附录C); j) 增加了附录A和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千庭、赵旭生、邹银辉、李秋林、康建宁、张庆华、雷红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突出煤层的鉴定方法、审批程序和鉴定报告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开采煤矿进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和突出煤层鉴定,也适用于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矿井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MT/T 638 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 MT/T 49 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方法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专家解读.doc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专家解读 煤炭工业出版社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9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第二节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 第三节防突管理及培训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第五节区域验证 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 第四节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章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措施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附录A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B 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 附录C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 附录D 保护层保护范围的确定 附录E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基本流程参考示意图

前言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9年4月30日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颁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规定》是我国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规章之一,是指导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的一部专项的权威的技术规章。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同时也是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行政执法的依据。 1988年原煤炭工业部颁发实施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这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关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的专门文件,并在1995年修订后再次颁发。《细则》的颁发,是对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的总结,为推动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管理和科研的深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的作用,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定》的颁布,既是对《细则》颁发以来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的总结,同时在《细则》的基础上提升了法律约束力,对防突工作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能源发展战略。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1)

收稿日期:20031010 作者简介:吴财芳(19762),男,山东省烟台市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瓦斯地质、煤层气地质方面的研究. 第33卷第2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 ol .33N o .22004年3月 Journal of Ch 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T echnol ogy M ar .2004 文章编号:100021964(2004)022*******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 吴财芳,曾 勇,秦 勇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论述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煤矿绿色开采的意义,介绍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并阐明了其理论依据.分析了煤与瓦斯共采在煤矿井下的成功经验,并举例说明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煤与瓦斯共采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煤与瓦斯共采;煤层气;瓦斯抽放;绿色开采中图分类号:TD 712;TD 82 文献标识码:A P resent Situati on ,A pp licati on ,and D evel opm ent of Si m ultaneous Extracti on of Coal and Gas WU Cai 2fang ,ZEN G Yong ,Q I N Yong (School of R es ources and Eeath Sciene ,CUM T ,Xuzhou ,J iangsu 221008,Ch ina ) Abstract :T he i m portance of si m ultaneous extracti on of coal and gas and its purpo rt to green exp l oitati on are discussed .T he p resent situati on and the theo ry of th is technique asw ell a s om e ne w p roble m s are in troduced .Experience of si m ultaneous extracti on of coal and gas in coal m ine is analyzed and an exa mp le is used to exp lain the sign ificance of the organic com binati on of gas dra w ing underground w ith coalbed m ethan exp l o iting on ground surface .F inally ,p roble m s w e should pay attenti on to and the devel op ing w ay of si m ultaneous extracti on of coal and gas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si m ultaneous extracti on of coal and gas ;coal bed m ethan ;gas dra w ing ;green exp l oitati on 煤层瓦斯,又称为煤层气,自生自储地赋存于煤层之中.近几年来,随着煤矿井下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增大,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频发的瓦斯灾害严重地威胁着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制约着矿井生产的发展.但是,煤层气又是经济的可燃气体,是一种清洁、方便、高效的能源,其发 热量为33.5~36.8M J m 3 ,并且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开发煤层气,既可以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又可以改善矿井安全条件和提高经济效益,并有利于改善地方环境质量和全球大气环境.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煤层瓦斯,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钱鸣高院士首次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1],并且阐述了它的内涵和技术体系[1].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1]包括:保水开采、“三下”采煤、煤与瓦斯共采、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煤炭地下气化等.由此可见,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绿色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23],其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煤矿在防治瓦斯灾害方面应彻底转变观念,从采掘部署上把瓦斯抽取纳入正规生产的工艺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充分保证,促进煤层瓦斯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化、系统化.只有这样,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才会得到有效控制,高瓦斯突出矿井才会随着治理瓦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_袁亮

第34卷第1期 煤 炭 学 报V o.l 34 N o .1 2009年1月J OURNAL OF C H I N A COAL SOC I ETY Jan . 2009 文章编号:0253-9993(2009)01-0001-08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 袁 亮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淮南 232001) 摘 要:针对低透气性、高吸附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以淮南矿区为主要试 验研究基地,应用岩石力学、岩层移动、/O 0形圈、瓦斯流动等理论,研究卸压开采采场内岩 层移动及应力场分布规律、裂隙场演化及分布规律、卸压瓦斯富集区及运移规律等科学规律.针 对不同煤(岩)层和瓦斯地质条件,探索出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建立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创新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矿井设计理论,解决了煤 与瓦斯共采重大工程技术难题. 关键词:煤与瓦斯共采;低透气性煤层;复杂地质条件 中图分类号:TD712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4-25 责任编辑:毕永华 作者简介:袁 亮(1960)),男,安徽金寨人,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Te:l 0554-*******,E-m ai:l yuan l-1960@s i na 1co m Theory of pressure -reli eved gas extracti on and technique syste m of i 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tracti on YUAN L i a ng (N ati ona lE ng ineeri ng R esearc h C e n ter for C oalM ine Ga s Con trolling,Hua i nan 232001,Ch i na ) Abst ract :To reso lve t h e proble m s of safe and high-efficient m ining of gassy m ult-i sea m of lo w per m eab ility and high absorbab ility ,based on t h e theories of rock m echan ics ,strata move m en,t O-type circle and gas m ove m en,t and taken H ua i n an m i n ing area asm a i n research base and st u died rock m ove m ent and stress fie l d distributi n g t h eo -ry ,cranny field evolve m ent and d istri b uti n g t h eory ,abundant zone o f pressure -relieved gas and m ove m ent theory .D iscovered pressure -relieved m i n i n g and gas ex traction t h eo r y ,bu ilt the techn ica l syste m o f pressure -re lieved gas ex traction and i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 traction for different geo log ical cond itions of coal sea m (rock strata )and gas .It i n novated the m ine desi g ning t h eo r y for sa fe and h i g h -effic ientm i n i n g o f gassy m ult-i sea m o f lo w per m eab ility and resolved the techn ica l proble m of i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 traction. K ey w ords :coalm ining and gas ex traction;l o w -per m eability coal sea m s ;co m p li c ated geolog ical conditi o n 制约淮南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科学技术难题,主要是瓦斯治理、巷道支护和矿井设计理论与技术.瓦斯治理是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和基础,松软低透气性煤层条件下的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地面开发,是世界性技术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淮南矿区采用传统的瓦斯抽放技术和方法,不能解决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的瓦斯治理难题,因此,必须创新瓦斯治理技术;松软煤岩巷道支护和围岩控制同样是制约淮南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难题,传统方法巷道变形率达50%,通风阻力高达511kPa ,无法满足矿井安全要求,必须通过巷道支护技术创新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瓦斯治理和安全高效开采提供良好的空间条件.传统矿井设计的井筒服务半径为5~6km,煤层开采程序自上而下不能实现卸压开采,矿井通风

薄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_舒彦民

技术经验 薄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舒彦民1,赵 益2,孙建华2,姜天文2,张锦鹏2 (1.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黑龙江七台河154600;2.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要:七台河矿区具有煤层薄、透气性差、煤的坚固性系数小、瓦斯含量高、吸附性强、瓦斯涌出初 速度衰减快等特点,同时矿区煤层群具有分组性,各组内煤层间距较小。为解决煤层顺层钻孔施工难度大、 瓦斯抽放效果差,以及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容易超限等难题,提出沿空留巷邻近层瓦斯抽采技术,构建了七台河矿区薄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并在七台河桃山矿进行了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 关键词:煤与瓦斯共采;保护层开采;沿空留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 中图分类号:TD712+.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4495(2011)04-0047-03 收稿日期:2010-12-02;2011-03-25修订 作者简介:舒彦民(1966—),男(满族),黑龙江阿城人,硕士,高级工程师。 七台河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勃利煤田,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向斜、背斜构造及断裂构造较多,煤层平均厚度0.86m ,是全国煤层最薄的矿区之一。产品以焦煤、1/3焦煤和动力煤为主,是全国三大稀有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目前,七台河矿区部分生产矿井的开采深度已达-500 -600m ,且开采深度、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每年以较高的速度递增,未来10年,煤与瓦斯突出威胁继续增大,深部开采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另一方面,瓦斯(煤层气)既是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灾害源,也是一种洁净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21世纪的重要接替能源之一。针对七台河区煤层群的煤层薄、透气性差、煤的坚固性系数小、瓦斯含量高、吸附性强、瓦斯涌出初速度衰减快等特点,考虑到矿区煤层群具有分组性,各组内煤层间距小,存在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煤层顺层钻孔施工难度大、抽放效果差,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容易超限等问题,提出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新思路:煤层群进行分组开采,每组选取最佳首采关键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同时结合沿空留巷穿层钻孔抽采技术,对邻近层卸压瓦斯进行抽采,实现连续抽采卸压瓦斯与回采工作面采煤同步推进,实现高效的工业化煤与瓦斯共采,将抽采的高、低浓度瓦斯分别输送到地面加以利用。 1煤与瓦斯共采的基础理论 煤与瓦斯共采是针对我国高瓦斯矿区煤系地层 多为煤层群的条件和煤层的低透气性特征,将煤与瓦斯作为资源,结合我国煤矿长期治理瓦斯的成功经验,通过固、 气2套系统进行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矿井瓦斯治理理念与方法,即通过“首采煤层”的开采,在煤系地层中产生“卸压增透增流”效应图,形成瓦斯“解吸—扩散—渗流”活化流动的条件,并通过合理高效的瓦斯抽采方法和抽采系统,同时实现瓦斯资源的高效抽采。瓦斯资源的抽采可大幅度地减少“卸压煤层”的瓦斯含量,消除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减少卸压煤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从而实现卸压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1-2]。1.1 采空区顶板裂隙发育及瓦斯流动规律 煤层开采将引起岩层移动与破断,并在岩层中形成采动裂隙。按采动裂隙性质可分为2类:离层 裂隙;竖向破断裂隙。当采空区顶板充分垮落后,采空区中部岩层和下方的矸石紧密接触,从而使得采空区中部顶板岩层裂隙基本被压实,其四周形成一个环形的采动裂隙发育区,称之为“O ”形圈。在“O ”形圈上方或者下方受采动影响的煤层瓦斯在含量梯度和压力梯度作用下以扩散和渗流的形式向“O ”形圈内运移,使得“O ”形圈成为卸压煤层瓦斯聚积和运移的主要通道[3-5]。 研究表明,在采空区竖直方向上,形成了一个 “∩”形拱采动裂隙区。采空区不同涌出源的瓦斯在浮力作用下沿采动裂隙带裂隙通道上升,上升中不断掺入周围气体,使涌出源瓦斯与环境气体的密度差逐 · 74·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定》选学试题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定》选学试题 一、填空 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2、采煤工作面浅孔注水湿润煤体措施的确定,孔深不小于4m,向煤体注水压力不得低于 8MPa。当发现水由煤壁或相邻注水钻孔中流出时,即可停止注水。 3、采煤工作面的松动爆破防突措施一般2~3m,孔深不小于5m,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1m。应当适当控制装药量,以免孔口煤壁垮塌。 4、矿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责令停止施工或停产整顿,处1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5、矿井采掘工作面,当出现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明显的突出预兆情况时,应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6、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每班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工并随时检查瓦斯;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作业,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并报告矿调度室。在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必须固定在同一工作面工作。 7、突出矿井的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8、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9、煤矿发生瓦斯动力现象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该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10、石门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包括预抽瓦斯、排放钻孔、水力冲孔、金属骨架、煤体固化或其他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措施。 11、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12、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13、突出煤层的采掘作业时,掘进工作面与煤层巷道交叉贯通前,被贯通的煤层巷道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不得小于5m,并且贯通点周围10m内的巷道应加强支护。在掘进工作面与被贯通巷道距离小于60m的作业期间,被贯通巷道内不得安排作业,并保持正常通风,且在爆破时不得有人。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新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06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新版) 1)、关于保护层的开采 开采保护层是目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93条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本矿井为煤层群开采,主要开采3、5、7、9、12、17、19、26煤层,所有煤层均按突出煤层设计。煤矿对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设计首先开采最上面的3号层,然后开采依次5、7、9、12、17、19、26号煤层,矿井设计开采顺序由上至下较有利于瓦斯的释放和对下部主采煤层的保护。 2、瓦斯预抽放 根据瓦斯涌出来源和涌出量构成,设计采用综合瓦斯抽放方法,具体为: (1)利用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在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埋管抽放

采空区的瓦斯。 (2)对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抽放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主要依靠加强通风来解决,但当瓦斯涌出量每分大于3立方米时,特别是根据防突的需要,应采取“四位一体”、“先抽后掘”的瓦斯防治措施,打超前钻孔预抽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内的瓦斯,接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进行预抽。 (二)局部防突措施 1、石门揭煤时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 1032石门揭煤地点,其瓦斯压力,应力都处于原始状态,且揭穿煤层时,工作面由坚硬是岩层突然进入较松软的煤层,工作面前方是集中应力容易发生突变。上述条件,都为发生突出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在掘进过程中,对于石门揭煤,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安全规定》、《揭煤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执行,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安全。 1)、及时打钻掌握煤层赋存条件和瓦斯情况 1032掘进工作面距煤层的准确位置,在距煤层垂直距离10米(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