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合集下载

最完整最清晰的2010版中国药典(共三部)

最完整最清晰的2010版中国药典(共三部)

最完整、最清晰的2010版中国药典(共三部)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弄来了最完整、最清晰的2010版中国药典,效果堪比正版原书。

绝对完整,绝对清晰的2010版中国药典pdf版,共三部,还包括了2010版中国药典勘误表。

内容比较大,三部一共超过440M,大家可以自己去淘宝,下载需要耐心哦。

最完整、最清晰的2010版中国药典(共三部)原文地址:/forum-viewthread-tid-19984-fromuid-5.html主要内容:(1)《中国药典》2010年版1部.pdf(2)《中国药典》2010年版2部.pdf(3)《中国药典》2010年版3部.pdf(4)中国药典2010版1部附录.pdf(5)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勘误表.pdf(6)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误表.pdf(7)2010版中国药典三部勘误表.pdf2010版中国药典(中药材部分)目录一枝黄花(p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丁公藤(p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丁香(p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角茴香(p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蟾酥成品质量标准

蟾酥成品质量标准

目的:为保证蟾酥成品质量,建立蟾酥成品质量标准。

范围:蟾酥成品责任:质量管理部、检验室、生产技术部、仓储部和销售部执行本标准。

内容:1.制定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2.产品编码及规格:见《产品编码及规格一览表》3.有效期及复验:按《物料贮存期、复验管理规程》执行名称项目标准蟾酥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

棕褐色或红棕色。

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鉴别理化鉴别(1)(2)(3)应符合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品种项下)薄层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蟾酥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绿色及一个红色斑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品种项下及《附录Ⅵ B》)检查水分不得过13.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总灰分不得过5.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mg/kg(《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一增补本《附录Ⅸ U》)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6.0%。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品种项下及《附录Ⅵ D》)贮存条件置干燥处,防潮。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蟾酥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蟾酥

注 2:药典规定蟾酥来源于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
物。由于资源紧缺,存在以花背蟾蜍和华西大蟾蜍的分泌物为替代品的情况,并
且由于采集时鲜浆并不区分基原动物,是多种近缘蟾蜍鲜浆的混合品。因此,本
标准不制定不同基原的规格。
市场上存在不同形式的蟾酥掺杂混伪品,不符合药典规定的含量要求,应注
意鉴别。
历史沿革
一、历代产地变迁 蟾酥原名蟾酥眉脂,始载于唐·《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称之为蟾蜍眉酥。
《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寇宗爽谓:“眉间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 裂之,酥出纸上,阴干用。”时珍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 纸上或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或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 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 之。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赤肿盲,或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蟾蜍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中国药典》规定以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 腺和皮肤腺分泌物做药用,下面对蟾酥的产地变迁进行总结分析。
1.1 古代本草 明《本草纲目》曰:“蟾蜍多在人家下湿处,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极迟缓, 不能跳跃,亦不解鸣。蛤蟆多在陂泽间,形小,皮上多黑斑点,能跳接百虫,举 动极急。二物虽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而用之。”明《本草汇言》曰:“蟾蜍 锐头大腹,促眉浊声,皮上多,生江湖陂泽及人家园囿阴湿处。”说明了蟾蜍的 生境,但未明确具体产地。 蟾酥产地最早记录于《明一统志》:“蟾酥祁州(今河北安国)出,《元志》 宋村有蟾池。”又说“(山西)代州五台、崞、定襄等县出有池尚存。”又云:“归 德府(今河南商丘)土产蟾酥。”可见蟾酥主产自河北、山西、河南。 清代的《增订伪药条辨》中记载:“江南出者为杜酥,要无面块,神色起亮 光者佳。无锡出者,中有竹节痕;浙江杭(州)、绍(兴)出者为片子酥,粉质 少者亦佳。山东出者为东酥,色黄黑,味麻辣。”增加山东与江南产地,并说明 了质量佳的蟾酥的性状。 清代的《药物出产率》中记载:“产直隶省北京东便之觉润、玉田,两县为 最好,亦多出,山东产者次之。六七月收成。” 1.2 现代文献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蟾酥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蟾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发表时间:2011-12-22T13:29:17.86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韩喜增[导读]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韩喜增平山县岗南镇中学摘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毋用置疑,必须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这一数学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渗透方法;训练方法;掌握方法;提炼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目前初中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辩证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方法等。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毋用置疑,必须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这一数学链条中的最重要的一环。

许多数学家和教育家历来强调对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例题和习题,它们所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却更显重要,作为一个执教者,要善于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干蟾皮药材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测定

干蟾皮药材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测定

干蟾皮药材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测定作者:陈伟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17期[摘要] 目的建立了干蟾皮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色谱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0.5%磷酸二氢钠溶液∶乙腈(52∶48)加磷酸调pH 3.2;检测波长为294 nm;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

结果华蟾酥毒基在进样量2.5~15.0 μg(r = 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 = -4×107x-10 196(r = 0.9999);溶液精密度、重复性均良好;在12 h内测定,其稳定性最佳;溶液加样回收实验考察得平均回收率为97.4%,RSD = 2.8%。

5批干蟾皮药材的含量分别为0.012、0.009、0.013、0.011、0.007 mg/g,平均含量为0.010 mg/g。

结论本方法建立的色谱条件科学、快速、稳定,可作为干蟾皮药材内在质量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干蟾皮;华蟾酥毒基;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116-03干蟾皮是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去除内脏的干燥体[1],其全身均可供药用。

干蟾皮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药材,性寒味苦,具有破结、消疳积、行水、解毒、杀虫、定痛等功效[2-5]。

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臃肿疔毒等症病。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干蟾皮对肿瘤亦有抑制作用,我国多用来治疗原发性肝、肺癌及肠癌等,其制剂如华蟾素注射液在临床上也有广泛应用,主要治疗中晚期消化道癌、肝炎等,效果明显。

干蟾皮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蟾酥毒类成分,如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等[6]。

近年来有关蟾皮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研究较多[7-9]。

蟾皮的主要提取方法有水煎煮法、超声法、回流提取法等。

中药鉴定学:动物药类――蟾酥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动物药类――蟾酥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动物药类――蟾酥的鉴别【性状鉴别】团蟾酥呈扁圆形团块或饼状,直径3cm~10cm,厚约5mm,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平滑。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

气微腥,味麻辣,粉末嗅之作嚏。

遇水即泛出白色乳状液。

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厚约2mm,一面较粗糙,另面较光滑。

质脆,易折断。

药材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均以色红棕、断面角质状、半透明、有光泽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淡棕色。

①甘油水装片观察,呈半透明或淡黄不规则形碎块,并附有砂粒状固体。

②浓硫酸装片观察,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缩小而呈考试,大网站收集透明的类圆形小块,表面显龟裂状纹理,放置稍久渐溶解消失。

③水装片加碘试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

【成分】①强心甾体化合物:为结构类似强心苷元而有毒性的蟾毒配基类(bufogenins)化合物,已知有10余种,大多为干燥加工过程中的分解产物,如华蟾毒配基约5%,脂蟾毒配基约3.4%,蟾毒灵约1.8%,羟基华蟾毒基约1.6%,蟾毒配基(bufotalin)约 1.5%,远华蟾毒基(telocinobufagin)约1.4%及海蟾蜍精(marinobufagin)等;另含洋地黄毒苷元(digitoxigenin)、沙门苷元(sarmentogenin)等。

上述蟾毒配基类常在C3与辛二酰精氨酸(suberoylarginine)、庚二酰精氨酸(pimeloylarginine)、丁二酰精氨酸(succinoylarginine)、辛二酸、硫酸等结合成的酯类,统称为蟾毒类(bufotoxins),多存在于加工前的蟾酥分泌物中。

蟾酥中蟾毒配基和蟾毒的种类及含量,可因原动物、产地、采制时间和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②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蟾酥碱(bufotenine)、蟾酥甲碱(buforenidine)、去氢蟾酥碱(dehydrobufotenine)、蟾酥硫碱(bufothionie)及5-羟色胺(serotonin)等。

《中国药典》2010版中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修订

《中国药典》2010版中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修订

土荆皮
辛、温;有 毒。归肺、 脾经。 咸,寒;有 小毒。归肝 经。
土鳖虫
将主治中的“ 散结,消肿, 乳腺炎,颈淋 解毒。用于乳 巴结结核,慢 痈,瘰疬;乳 性淋巴结炎, 苦,微寒。归 解毒,散结,消 腺炎,颈淋巴 肥厚性鼻炎” 肺、脾经。 肿。用于乳痈, 无 结结核,慢性 删除。“慢性 瘰疬,痰核。 淋巴结炎,肥 淋巴结炎”规 厚性鼻炎。 范为“痰核 ”,删去“肥 厚性鼻炎”。 除湿,解毒, 解毒,除湿,通 通利关节。用 利关节。用于梅 于湿热淋浊, 毒及汞中毒所致 甘、淡,平。 带下,痈肿, 的肢体拘挛,筋 调整功能主治 归肝、胃经。 无 瘰疬,疥癣, 骨疼痛;湿热淋 排序。 梅毒及汞中毒 浊,带下,痈 所致的肢体拘 肿,瘰疬,疥癣 挛,筋骨疼痛 。 辛、温;有毒 杀虫,止痒。 杀虫,疗癣,止 功能增加“疗 (无) 。归肺、脾经 用于疥癣瘙痒 痒。用于疥癣瘙 癣”。 。 。 痒。 破血逐瘀,续筋 破瘀血,续筋 接骨。用于跌打 骨。用于筋骨 咸,寒;有小 损伤,筋伤骨 折伤,瘀血经 完善功能主治 孕妇禁用。 孕妇禁用。 毒。归肝经。 折,血瘀经闭, 闭,癥瘕痞块 产后瘀阻腹痛, 。 癥瘕痞块。
品名
注意原标准 注意修订后
注意修订的部分
一枝黄花
微苦、辛, 平。
辛、苦,凉。 归肺、肝经。
功效按中医术 语规范。主治 增加“喉痹, 无 乳蛾”,删去 西医病名 。 本品有强烈 的发汗作 用,虚弱者 慎服,孕妇 忌服。 本品有强烈 的发汗作 用,虚弱者 慎用,孕妇 禁用。
丁公藤
辛、温;有 小毒。归肝 、脾、胃经 。
千里光
苦,寒。
千金子
辛,温;有 毒。归肝、 肾、大肠经 。
辛,温;有毒 。归肝、肾、 大肠经。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标准
测定处方中的化学药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 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均按标示量计
(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对规定使用天然牛黄或体外培育牛 黄投料的制剂增加了猪去氧胆酸的 检查,保证了投料准确。(如安宫 牛黄丸、散)
(四)新方法、新技术应用
1、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别 饮片:乌梢蛇、蕲蛇
2、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法鉴别 地黄、熟地黄(检测成分:毛蕊花糖苷;显
原子 吸收
氮测 定法
挥发 油测 定法
滴定
鞣 质
重量 法
品种 数 850 51 17 29 2 11 4 27 1 3
新增 709 24 8 12 1 9 1 9 1 0
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
HPLC GC 2005年版 564 31
UV
TLC-S
原子 吸收
滴定
26 38 1 38
2010年版 1265 70 41 33 2 53
药材:黄芪、枸杞子、金银花、阿胶、西洋参、 白芍、甘草、丹参、山楂
饮片:黄芪、枸杞子、金银花、阿胶、 西洋参 、甘草、山楂
(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中成药:
树脂残留物检查(复脉定胶囊) 铅镉砷铜检查(紫血散) 重金属、砷盐检查(黄连上清片等7个品种) 乌头碱限量(固肾定喘丸等32个品种) 三氧化二砷检查(六应丸等10个品种)
5、含量测定增加了较多的新对照品 独一味:山栀苷甲酯和8-o-山栀苷甲酯 知母: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 青叶胆片:獐牙苦苷 金莲花润喉片:荭草苷
(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增加剂型安全性要求: 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
(公告:中国药典关于眼用制剂无菌要求的 具体执行时间将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实施的要求另行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蟾酥
Chansu
BUFONIS VENENUM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

棕褐色或红棕色。

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鉴别】(1)本品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

(3)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甲烷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

(4)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置10ml 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蟾酥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脂蟾毒配基对照品、华蟾酥毒基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4: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绿色及一个红色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附录Ⅸ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6nm;柱温40℃。

理论板数按华蟾酥毒基峰、脂蟾毒配基峰计算应分别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华蟾酥毒基对照品、脂蟾毒配基对照品适量,精密称
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25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6.0%。

饮片
【炮制】蟾酥粉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

每10kg蟾酥,用白酒20kg。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归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

【用法与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