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基于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的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机制

作者简介:许林峰(1964-),男,浙江绍兴人,浙江财经学院讲师;严北战(1965-),男,浙江云和人,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2010年课题/基于集群式产业链视角的浙江省产业升级研究(编号: 2010N31) 5经济问题探索62011年第7期 基于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的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机制 * 许林峰,严北战 (浙江财经学院,杭州310018) 摘 要:针对目前理论界关于集群式产业链及其治理研究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提出基于经济网络、社会网络的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机制的框架构想;并分别对经济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剖析;认为社会网络治理与经济网络治理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交融,形成了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由此构成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机制。 关键词:集群式产业链;经济网络;社会网络;治理机制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地方的意义未降反升,本地化与全球化呈并行态势。作为产业本地化标志,产业集群、地方产业链不仅是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范式,而且两者有日益耦合发展之势。在我国,浙江、广东、江苏等集群发展基础良好的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活力与竞争优势的集群式产业链(本文简称群链)组织。这为基于集群式产业链的治理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以及应用基础。 从国内外文献综述来看,网络治理分析与全球价值链治理分析在现有的集群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全球价值链治理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1-2] 。国外学者在产业集群 治理研究方面走在前沿,取得了很多基础理论研究成 果 [3-4] 。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开始进入该研究领域,但还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文献的整理综合以及简单应用方面。 集群式产业链是经集群与产业链的两种中间组织有机耦合而成的新式复合组织,相对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集群之地域界定,产业链之产业关联界定,集群式产业链则需从产业维度、空间维度和关系维度三方面综合考量。集群式产业链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成为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新趋势、新视角,但目前的研究严重不足。网络治理、全球价值链治理等相关研究对集群式产业链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集群式产业链能否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治理机制能否克服群链内各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能否保证合作成员高效协作与有组织的有序运作。治理机制的作用在于保证合作各方有强烈的动机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来谋取私利;防止合作者因不同利益所引起的激励问题而扭曲合作行为;制约与调节合作成员,促进利益相关者集体利益目标的实现。因而,治理机制在集群式产业链治理中具有核心地位。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 二、基于经济、社会网络的群链治理机制模型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是由群链中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活动主体共同参与,为提高群链整体竞争优势,规避风险,而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与规范,对产业集群以及邻居集群的产业链网络体系进行的协调和整合,是由多个主体构成的基于社会网络与经济网络相互渗透的复杂网络组织安排。集群式产业链治理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 /基于集群,而非限于集群0的治理范 围。从治理范围来看,集群式产业链治理可以分为群链内部集群治理、群链内部集群间治理和群链外部治理三个层次。集群内部治理是集群式产业链治理的核心,内部治理的目的在于在共同制度的背景下,确立和维持集群基本的秩序,规范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交往规则;同时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增强合作的激励并维持竞争,以形成和维系集群持续的竞争优势。但群链并不是封闭的群落,而是嵌入在地方产业 169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一、选择题 群体类型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下哪几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A.血缘群体 B.初级群体 C.次级群体 D.业缘群体 E.趣缘群体 【答案】ADE 二、概念题 1.社会群体(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2.次级群体(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3.初级社会群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2008年研;中财2007年研) 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4.非正式群体(北科大2010年研) 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5.内群体(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 6.参照群体(中财2011年研)

社会网络

一、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又称人际网络) ,实质上就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是一个由某些个体或组织间社会关系构成的动态的系统[ 3 ] 。社会网络理论是在20 世纪50 、60 年代出现的,长期以来,主要用于社会学问题的研究。70 年代,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拓展到其他领域,并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当前有影响力的社会网络理论观点主要有: 1、以科尔曼(Coleman J . ) 和普特南(Put nan R. ) 为代表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理论,普遍公认的社会资本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组织能够从其有的关系网络中获取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量,或者说是个体或组织与其他个体或组织之间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联系以及依靠这种联系来获取资源的能力总和。 2、以格兰诺维特( Granovet ter Mark) 为代表的“弱关系优势理论”( The St rengt h of Weak Ties) :提出社会网络中的弱关系力量假设,认为:在社会网络中,个体或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实际存在一种纽带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弱关系两种类型。 3、以罗纳德·伯特(BurtR. ) 为代表的结构洞( St ructure Holes) 理论 结构洞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伯特(Burt . R) 于1992 年首次明确指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关系: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主体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这种形式只有在小群体中才会存在;二是网络中的某些主体与部分主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主体不发生直接联系,这种不发生直接联系或关系中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称作“结构洞”[ 7 ] 。如图1 所示,A、B、C 都与甲联系,但是三者彼此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甲取得联系,这样甲就拥有三个结构洞,而a 、b 、c 不必经过乙就可以取得联系,乙就不具结构洞。结构洞的存在为联结节点提供了传递信息和控制信息两大优势,示意中甲比乙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结构洞理论表明竞争优势不仅是实力或资源的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优势,竞争者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其关系优势越大[8 ] 。任何个体或组织,要想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就必须与相互关联的个体和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取信息和控制优势。 政务微博微观社会网络结构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洞理论视角 通过引入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对政务微博的微观社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上海发布”等2012 年新浪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前十位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对十大政务微博的结构洞进行挖掘,从四个指标分析其微博社会网络的结构洞特点和各微博舆情信息的传播走向特点。 结构洞测量指标 结合结构洞的理论阐述及其度量指标分析,我们认为: 政务微博作为一个社会网络,应同样能通过结构洞理论进行微观结构捕捉,并能通过关系和结构界定微博网络中节点( 政务微博典型代表个体) 所处的位置及拥有的控制舆情的力量。 政务微博结构洞测量 1、实证数据准备 选取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 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公布的影响力排行十大政务微博机构为研究起点( 该报告使用了14 个一级客观评价指标和4 个二级主观评价指标对截至2012 年10 月31 日新浪微博认证的60064 个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微博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 ,基于“上海发布”“平安北京”等十大政务微博构建形成一个复杂网络。 2、结构洞指标的整体度量 运用UCINET软件对上述政务微博的四种构洞指标进行测量 3、十大政务微博网络集群关系分析。

六个主要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的比较UCINET简介

六个主要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的比较UCINET简介 UCINET为菜单驱动的Windows程序,可能是最知名和最经常被使用的处理社会网络数据和其他相似性数据的综合性分析程序。与UCINET捆绑在一起的还有Pajek、Mage和NetDraw 等三个软件。UCINET能够处理的原始数据为矩阵格式,提供了大量数据管理和转化工具。该程序本身不包含网络可视化的图形程序,但可将数据和处理结果输出至NetDraw、Pajek、Mage 和KrackPlot等软件作图。UCINET包含大量包括探测凝聚子群(cliques, clans, plexes)和区域(components, cores)、中心性分析(centrality)、个人网络分析和结构洞分析在内的网络分析程序。UCINET还包含为数众多的基于过程的分析程序,如聚类分析、多维标度、二模标度(奇异值分解、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角色和地位分析(结构、角色和正则对等性)和拟合中心-边缘模型。此外,UCINET 提供了从简单统计到拟合p1模型在内的多种统计程序。 Pajek简介 Pajek 是一个特别为处理大数据集而设计的网络分析和可视化程序。Pajek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也可以处理二模网络和时间事件网络(时间事件网络包括了某一网络随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网络的发展或进化)。Pajek提供了纵向网络分析的工具。数据文件中可以包含指示行动者在某一观察时刻的网络位置的时间标志,因而可以生成一系列交叉网络,可以对这些网络进行分析并考察网络的演化。不过这些分析是非统计性的;如果要对网络演化进行统计分析,需要使用StOCNET 软件的SIENA模块。Pajek可以分析多于一百万个节点的超大型网络。Pajek提供了多种数据输入方式,例如,可以从网络文件(扩展名NET)中引入ASCII格式的网络数据。网络文件中包含节点列表和弧/边(arcs/edges)列表,只需指定存在的联系即可,从而高效率地输入大型网络数据。图形功能是Pajek的强项,可以方便地调整图形以及指定图形所代表的含义。由于大型网络难于在一个视图中显示,因此Pajek会区分不同的网络亚结构分别予以可视化。每种数据类型在Pajek中都有自己的描述方法。Pajek提供的基于过程的分析方法包括探测结构平衡和聚集性(clusterability),分层分解和团块模型(结构、正则对等性)等。Pajek只包含少数基本的统计程序。 NetMiner 简介 NetMiner 是一个把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探索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软件工具。它允许使用者以可视化和交互的方式探查网络数据,以找出网络潜在的模式和结构。NetMiner采用了一种为把分析和可视化结合在一起而优化了的网络数据类型,包括三种类型的变量:邻接矩阵(称作层)、联系变量和行动者属性数据。与Pajek和NetDraw相似,NetMiner也具有高级的图形特性,尤其是几乎所有的结果都是以文本和图形两种方式呈递的。NetMiner提供的网络描述方法和基于过程的分析方法也较为丰富,统计方面则支持一些标准的统计过程:描述性统计、ANOVA、相关和回归。 STRUCTURE 简介 STRUCTURE 是一个命令驱动的DOS程序,需要在输入文件中包含数据管理和网络分析的命令。STRUCTURE支持五种网络分析类型中的网络模型:自主性(结构洞分析)、凝聚性(识别派系)、扩散性、对等性(结构或角色对等性分析和团块模型分析)和权力(网络中心与均质分析)。STRUCTURE提供的大多数分析功能是独具的,在其他分析软件中找不到。MultiNet简介 MultiNet 是一个适于分析大型和稀疏网络数据的程序。由于MultiNet是为大型网络的分析而专门设计的,因而像Pajek那样,数据输入也使用节点和联系列表,而非邻接矩阵。对于分析程序产生的几乎所有输出结果都可以以图形化方式展现。MultiNet可以计算degree, betweenness, closeness and components statistic,以及这些统计量的频数分布。通过MultiNet,可以使用几种本征空间(eigenspace)的方法来分析网络的结构。MultiNet包含四种统计技术:交叉表和卡方检验,ANOVA,相关和p*指数随机图模型。

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第26卷第3期2006年5月经济地理 ECONOMICGEo勰APHY V01.26,No.3 May,2006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3—0378—05 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蔡宁1,吴结兵1,殷呜2 (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浙江杭州310027;2.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200120) 摘要:产业集群具有大规模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将集群网络划分为投入产出网络、技术合作网络和劳动力网络的基础上,结合对温州鞋革业和北京rr业等产业集群的分析,考察集群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不同程度上具有小世界、无标度和群落结构等属性,且这些结构属性与集群网络的演化及具体产业背景具有一定的关系;②集群的网络结构属性对于集群的资源整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使得集群的资源整合过程有着较高的效率和较广的范围;③集群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集群网络的无标度结构使得这种抗风险能力同时具有鲁棒性和脆弱性的双重特征。 关键词: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结构一功能分析;抗风险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I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在核心竞争力缺乏下的产业集群将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这种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所形成的产业群聚是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集群分析也因此日益成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 作为某一特定领域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现象,产业集群具有地理接近性和关系接近性两个重要特征。PoweⅡ和GoIdon等人认为,与块状经济和经济地理侧重地理接近性研究不同,当前集群研究更加关注建立在地理接近性关系上的关系接近性,集群被理解为一种超越企业的网络组织乜’3]。因此在理论上如何揭示集群网络的结构及功能特征,以及内在的系统动力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提高集群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分析方法,试图打开集群结构与集群功能相互作用机制的黑箱,主要关心的问题是:集群网络的总体结构属性如何具体刻画?集群结构属性是如何与集群功能内在联系在一起的?建立在网络结构基础上的集群功能具有哪些特征?如何通过集群的结构优化实现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对于集群复杂网络结构与功能的探讨具有如下意义:①在国际学术领域,复杂网络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产业集群复杂网络形态的分析还属于空白,本文第一次给出了集群复杂网络分析的一个框架;②从网络嵌入性的角度来看,对于网络总体结构的分析拓展了结构嵌入性的分析方法; ③第一次发现集群本身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并且这种抗风险能力具有鲁棒性和脆弱性的双重特征,这对于集群风险和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④在我国产业集群 收稿日期:2005—05—12;修回日期:2005—1l—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钾30∞)资助。 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对政策制定者以及管理实践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产业集群的网络形态与网络结构 产业集群具有典型的网络形态特征。①集群内产业间是相互关联的,波特的钻石模型强调了产业间相互依赖关系是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构成因素…;②各种类型组织间存在广泛的互动关系,GREMI小组在考察了欧洲高科技集群发展的基础上指出,科研机构与企业、大型企业与小企业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在集群发展中发挥着突出作用H1;而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些连接是建立在个体组织间关系互动基础上的。 集群的社会网络分析(SNA)认为,集群网络具有嵌入性(e珈Ibeddedness)的特点,群内经济行为嵌入在网络与制度之中【5J,信任、规范和制度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于群内企业的行为及其竞争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拍’7j。在此基础上,对于集群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分析主要从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两个方面展开:首先群内组织间直接的连接关系对于集群发展和群内企业行为有着重要作用,从连接强度来看,uzzi认为强连接有利于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并因此获得信息的交流旧J,而罗家德认为群内弱连接则有利于新颖信息的获取,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侈1;就连接具体的性质来看,Yamawaki通过考察了日本产业集群演化,认为“血缘”、“亲缘”等关系对于组织问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信息交换也具有重要影响u叫;结构嵌入性分析则从结构洞、网络密度、网络核心度、网络层次等角度指出不仅是个体组织问直接的连接关系影响到组织的竞争优势,而且组织在网络中的位置对于其竞争优势也有显著作用,Bun从信息冗余的角度指出处于结构洞中位置的组织具在网络具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 但目前集群的社会网络分析还存在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

社会网络视角下沪宁线信息产业集群

Value Engineering 前设置编译参数值时进行选定,或是使用编译工具[4]。 最后,使用make工具生成U-boot可以识别的uImage引导程序镜像文件。uImage镜像文件通过U-Boot引导程序从FLASH中取出并解压缩,装入内存后,Linux内核便取得系统控制权。 Linux内核移植的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 3.2系统软件设计整个系统软件结构如图4所示。面向终端用户的软件形势分为两种:web插件和普通的软件界面;web插件可以使用在浏览器中,方面用户控制网页浏览。下面是命令解析层Command layer,负责解释两种界面发送的命令,调用相应的程序接口并返回执行后的结果。功能模块Function modules主要封装软件API,负责提供各种常用的功能服务。控制模块Control modules负责管理和控制语音识别引擎,建立语音样例库以及调整语音设备引擎的内部参数,将来还可以加入新的语音模式匹配算法。再下面一层是统一APIs层,主要对核心语音识别引擎进行简单的API封装,同时预留了将来要扩展的功能接口,以便后续的功能升级和代码维护;最下面的就是核心语音识别引擎,主要提供模式匹配算法以及对底层系统级的控制功能。 3.3语音识别算法本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任务主要为针对设 备持有者的小词汇量孤立词的语音识别,功能较为简单,需要使用 者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后,系统对应建立语音样例库,然后针对每次的声音进行模式匹配即可,所以算法的重点在于模式匹配算法。综合计算性能需要、存储资源消耗以及价格成本考虑,目前流行的DHMM语言识别模型对本系统较为合适。DHMM模型是一种随机统计过程,通过大量的模板训练过程提取语音特征,可满足语音实时变化且识别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本系统采用了当前性价比较高的Viterbi算法实现DHMM模型。Viterbi算法可以由如下公式描述[5]: δt(i)=Max s1,s2,…s t p(s1,s2,…,s t=s i,O1,O2,…,O t|λ) 其中,δ t (i)为被识别语音序列t时刻的最大概率密度;其中t时 刻前经过的语音状态序列为s 1 ,s 2 ,...s t ,且t时刻状态为s i ,对应输出 观察符序列为O 1 ,O 2 ,...O t 。 4结束语 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的方式经过了按键输入、键盘输入、手写输入以及触摸输入的阶段,但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便捷、快速输入的更高需求,而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人们看到了计算机输入的未来趋势。相信随着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语音输入将会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以及嵌入式设备中。 参考文献: [1]马莉,党幼云.特定人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的仿真与分析[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03). [2]邢铭生,朱浩,王宏斌.语音识别技术综述[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03). [3]涂刚,阳富民等.嵌入式操作系统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7(11):4-6. [4]龙盈盈,孟利民.构建嵌入式linux交叉编译环境[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6):30-33. [5]张文华,李会凯.基于智能语音控制的互动式玩具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23). 社会网络视角下沪宁线信息产业集群分析Analysis of Shanghai-Nanjing Line Information Industry Cluster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赵蓓Zhao Bei;钱钢Qian Gang;乔爱萍Qiao Aiping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南京210046)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46,China)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沪宁线信息产业的结构及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沪宁线信息产业集群的升级策略。通过引力模型对沪宁线城市间信息产业的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得到近年来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然后根据计算的沪宁线城市间经济联系值,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沪宁线信息产业进行网络密度、中心性分析、结构相似性等的社会网络分析,进一步了解沪宁线信息产业带的发展状况及产业集群的结构。针对这些社会网络的指标对沪宁线信息产业带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social network theor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upgrade strategy of Shanghai-Nanjing line information industry cluster on the basis of system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ucture of Shanghai-Nanjing line information industry,and analyzes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Shanghai-Nanjing line through the gravity model,which obtains the degree of contact of each cities in recent years.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economic ties value between cities of Shanghai-Nanjing line,the paper makes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n Shanghai-Nanjing line information industry,such as structural similarity,centricity analysis,network density and so on,further understands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cluster,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of index for social networks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hanghai-Nanjing line information industry. 关键词:沪宁线信息产业;社会网络分析;经济联系;网络密度;中心度;结构相似性 Key words:Shanghai-Nanjing line information industry;social network analysis;economic ties;network density;centrality;structural similarity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27-02 0引言 沪宁线信息产业是沿沪宁高速公路的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等几个城市信息产业的总称,沪宁线信息产业总产值占江苏省信息产业总产值的90%以上,已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因此对沪宁线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对沪宁线信息产业的研究也逐渐深入,陶拯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四个角度提出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的四维度分析模型,并对沪宁线信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对沪宁线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1]。胡伟伟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人工生命理论的产业集群进化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算法模拟沪宁线信息产业集群的进化过程,得到其发展现状[2]。张洁对沪宁线信息产业带重心的迁移进行研究,得到2003至2008年间产业带重心转移的路径,并且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沪宁线信息产业带进行健康评估,为其发展提出建议[3][4]。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赵蓓(1987-),女,山西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127·

产业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的社会网络分析

第36卷第4期 2006年7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36,No.4Ju ly 2006[收稿日期]20060125[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 ttp://ww w.journ als.zju.edu.cn/s oc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3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73088)[作者简介] 1.蔡宁(1963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网络经济与管理 产业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的 社会网络分析 蔡 宁,吴结兵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系,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产业集群中组织间关系的类型和性质是理解产业集群现象的重要基础。通过社会网络 分析方法考察集群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密集性质及其功能机制发现:(1)受到连接多样性、连接偏好和集 群生命周期的影响,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密集性呈不均匀分布,使得集群网络呈现出密集和稀疏相结合的 结构特征;(2)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具有资源配置优势,但同时使网络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而稀疏网络 具有资源获取优势和鲁棒性作用;(3)网络关系密集性和稀疏性的不断重构共同推动了集群的发展演 化,此分析有助于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网络治理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组织间网络;密集性;鲁棒性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4005808 一、简要的文献回顾和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意大利和硅谷的崛起,产业集群现象在理论研究和区域发展实践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实际上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并不是一个新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对此早有研究,早期的产业集聚研究考察了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1]280-290、产业集聚发展的条件[2]118-120以及产业集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等,并逐渐形成了经济地理这门学科,克鲁格曼(2000)的新经济地理思想是这方面研究的新进展[4]。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地理接近性,产业集聚还包括关系接近性的特征[5]。韦伯(1909)在论述集聚经济时就指出,只有把存在着种种内外联系的产业按一定规模集中布局在特定地点,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即产业间的关联性和企业间的互动关系是存在集聚经济的一个必要条件[2]21。而长期以来在研究中集群组织间的关系接近性特征被忽略了,直到格兰诺维特(Granov etter ,1985)/嵌入性0(embeddedness)理论的提出和社会网络分析(SNA )方法的兴起[6],产业集群的另一重要特征)))关系接近性才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重新关注。嵌入性思想对于产业集群研究的启示是:仅仅从地理层面分析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对集群的分析需要被重新置于对

LTE宽带集群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

LTE宽带集群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 摘要: LTE技术在宽带数字集群通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集群通信系统发展需求和现状,分析了LTE宽带集群技术面临的挑战,阐述了解决关键技术的方法。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LTE technology in broadband digital trunked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communication fiel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unke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of LTE broadband cluster technology and expounds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key technology. 关键词: LTE宽带集群;集群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无线专网 Key words: LTE broadband cluster;trunked communication system;spectral efficiency;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7-0063-02 0 引言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级的移动通信系统,它较好地适

应了集团指挥调度和专业通信的实际需求,符合现代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 集群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数字集群技术是TETRA,iDEN,GT800和GoTa四种。iDEN系统是摩托罗拉公司最新推出的集数字话音传输为一体的综合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采用TDMA 技术,使得在25kHz信道上可以同时传送6路数字话务,并可动态分配带宽。TETRA采用欧洲电信标淮协会(ETSI)制定的多功能数字集群无线电标准,提供多种附加业务,其部分为TETRA所独有。系统具有兼容性好、开放性好、频谱利用率高和功能强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参与生产厂商较多的数字集群标准。 通过分析和研究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可知,目前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同时其技术链条和创新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当前,市面上使用围较广的集群通信系统主要为窄带数字集群通 信系统,技术含量较低,服务围有限。以TETRA系统的最新演进TEDS(TETRA Enhanced Data Service,TETRA增强数据业务)为例,在最理想情况下也仅能支持518kbps的峰值传输速率。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不断深入,能源、交通运输、现代农业、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改造

社会网络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衍生企业资源获取

社会网络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衍生企业资源获取 一、引言 作为弥补企业、市场效率空隙的中间性组织,产业集群不仅在节约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推进技术创新、增进区域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更由于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和知识溢出效应,成为诸多企业孕育、衍生和成长的摇篮。Chung&Kanins(2001) 指出,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存在许多类似的公司所产生的外部性需求会增加本地企业的租金,而租金增加将使小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无形之中成为在集群内开办企业的动力,使集群内企业数目增加。Michael(2003) 、 Gabe(2003) 、王辑慈(2001)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由于产业集群特殊的环境作用,集群内比集群外有更高的企业衍生率。 关注产业集群企业衍生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Sam(2004)认为,一个地区较高的企业出生率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活跃性。萨克森妮比较了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 公路的发展模式后指出,硅谷的企业出生率不断上升,而128公路却不断下降,这导致了两者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硅谷,新企业更容易找到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和技术服务,虽然每天有大量的企业破产失败,但却有更多的企业产生出来(Sax-enian ,1994)。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以及“第三意大利”地区的蓬勃发展也表明,正是由于产业集群推动大量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为地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因此,本文试图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对产业集群企业衍生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集群资源状况对产业集群

企业衍生的影响,并进而详细讨论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结构、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以及产业集群文化对产业集群衍生企业资源获取的影响。 二、产业集群企业衍生的资源视角 企业衍生(Spin —off / out)是产业集群里普遍存在的一种创业方式,衍生企业与母体组织之间的资源联系是产业集群企业衍生不同于一般企业创业的典型特点。根据创业研究里广为接受的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 Based View , RBV),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组成的资源束,其长期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拥有并控制的以无法复制、难以交易为特征的特殊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Wernerfelt ,1984) 。企业创业活动实质上是在识别机会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蔡莉等,2006),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Stevenson ,1985) 。因此,产业集群企业衍生可以理解为衍生企业从集群内的母体组织获取关键资源以创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企业家对潜在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对各种创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都离不开集群内母体组织资源的支持,尽管这种支持可能是积极主动的,也可能是消极被动的。前者如神州数码之于联想集团、安得物流之于美的集团等,衍生企业是母体组织基于战略选择而设立的,其创业资源主要来自于母体组织,与之存在着密切的产权关系和能力协同;后者如著名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八叛逆(TheTraitorous Eight)”出走后创立仙童半导体公司、华为技术XX公司李一男离职后创立港湾网络XX公司等,虽然主要创业资源也来自

网络集群行为

2012.6 64 网络集群行为初探 朱思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原因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求对其有初步认识,并对构建网络集群行为的社会控制机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特征;规制 0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公众集中表达意见的平台,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宽松性等特点吸引了大批网民参与到对某一热点社会事件的挖掘、评价中来,形成网络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在揭露贪腐、反映民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而演变成为网络暴力,极大地损害了公共利益,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系统研究,以提出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 1 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 一般来说,网络集群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 超时空性 在网络集群行为中,参与者的行动不再受时间、空间以及社会身份的限制,网络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和情绪整合到同一时空进行互动。尽管网络事件的参与者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没有在某一确定时间点下的固定物质场所中进行聚集,但由于互联网成为了参与者之间时刻存在的依托与载体,它将高度分散的参与者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类似行为汇聚成为网络集群行为。另外,由于缺乏姓名、年龄、性别等身份的核实,使得互联网拥有多个聚集个体,并能更加便利地为集群行为的发生提供场所与机会。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成为事件的参与者。 (2) 超功利性 传统的集群行为一般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人聚在一起,由于共同的原因产生的群体性行为,个人的参与行为往往和其自身的利益相关。而网络集群行为突破了这一规律性,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参与行为和参与目标都与自身利益基本无 关,具有超功利性。曾经轰动一时的“犀利哥”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犀利哥”事件伊始,网民的积极参与,纯粹是为了娱乐、恶搞以及对时尚和潮流的戏谑,并不涉及自身任何利益。后来,事件演变成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社会道德的呼吁。从参与者的参与行为与目标来看,其目 的并不是为了维护或争取更大的个人利益,而是以维护社会公共道德,建立社会秩序为目标。由于参与者之间没有利益瓜葛,加上网络中信息量庞大,很容易分散网民的精力、时间以及注意力,另外,由于网络集群行为参与者之间没有明晰的组织结构,使其缺乏内在的凝聚力,持续互动的时间也就难以长久,关注点与目标因而也容易发生转移。从参与动力来看,和伦理道德有关的内容及其所激发的道德情绪又比较容易成为网络集群行为的动力来源与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在道德情绪的激发之下,网民自由地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怒,进而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 (3) 成员关系松散 2011年引爆慈善危机的“郭美美”事件的参与者具有同样的特性。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相互之间以虚拟世界中的网名来称呼,基本隐匿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信息资料。同时,这一事件自始至终都没有明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的引爆虽然没有组织者,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却可以在没有被组织和明确分工的情况下,自觉地依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工作,自发地形成较强的组织结构,建构起明确的内部分工体系。“郭美美新浪微博炫富”事件发生后,仅仅3天,其微博关注用户就达到19万余人。到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但是现在在百度网页搜索“郭美美事件”依然可以得到2,050,000条结果,大多围绕郭美美与红十字

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发生与引导

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发生与引导 陈联俊 内容提要: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形成对于网络社会、公民自身乃至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 重要影响。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缘由主要有政治诉求、经济利益、文化传统、价值取向 等。其发生特点是虚拟的公共空间、相似的境遇基础、多样性的统一、渐进性的变化等。网 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方式主要表现在群体认知、群体心理、群体互动、群体态度等方面。 应该着重从归因分析、传播路径、意见领袖、规范指引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引导。 关键词:网络社会;群体意识;发生;引导 胡锦涛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不仅表现为个体意识的变化,还表现为群体意识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那么,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发生原因以及发生方式如何?它的产生表现出哪些特征?我们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呢? 一、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缘由 所谓群体意识是指一定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它是为群体的实践、利益和需要服务的,是人群集合体社会关系的反映。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基础是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与现实社会有着很大差别的社会形态 ,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导致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产生。 (一)政治诉求 亨廷顿认为, 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及大众的参政化就构成了现代政体和传统政体的分水岭。 在现代政治社会中,大众参与政治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他们谋求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马尔库赛批判科学和技术本身成为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奴役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和政治诉求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对现实政治秩序的支持和拥护,进而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群体,推动现实政治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在现实社会中本来处于压抑状态的政治诉求,网络社会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出口。这种在政治诉求基础上形成的群体意识,大多呈现出几个特点: (1)强烈的现实政治性。无论是现实政治的支持者或者反对者,一旦共同的诉求在网络社会中 胡锦涛: 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 人民日报 ,2008年6月21日。 刘文富: 网络政治学 ,第62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曼纽尔 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43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塞缪尔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第27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核对(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8.1复习笔记 一、社会网络 1.社会网络的含义 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①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中。 ②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①共性。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目标和期望。 ②异性。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更强,群体更具凝聚力,而社会网络联系则较局限与松散;个体所属的群体往往是有限的,个体所属的网络则是多重的,如同学网络、朋友网络、亲戚网络等。 (3)现代交通和互联网与社会网络 现代交通和互联网等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的人际交往的跨时空性、匿名性、符号性等特点,使得以互联网等为中介的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社会网络在情感交流、社会信任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社会网络的类型 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按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如信息、观念、价值、规范、消息等)网络、物质资源(指物质事物,也可能是金钱等可以换取物质事物的符号)网络和情感资源(指赞赏、尊敬、喜欢、高兴等)网络。 (2)按社会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3.社会网络的功能 (1)社会资源获取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获取资源,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研究表明,网络关系在求职过程中相当重要。 (2)组织管理辅助功能 根据社会网络的嵌入性观点,基于网络的社会关系在几个方面会影响经济交易,如影响对信息与机会的获得,减轻与交易或企业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等。 (3)日常生活联系功能 社会网络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社会支持功能,如亲友网、聊天网、社会支持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