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登楼的译文
《登楼》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登楼》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登楼》原文,《登楼》原文翻译,《登楼》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登楼》原文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二、《登楼》原文翻译直译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三、《登楼》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楼》原文及译文

《登楼》原文及译文《登楼》原文及译文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楼》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楼》原文:杜甫〔唐代〕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登楼》赏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
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
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
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
春日登楼怀归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春日登楼怀归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春日登楼怀归宋代: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译文: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
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黄昏时荒寂的村中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注释:高楼聊引望,杳(yǎo)杳一川平。
引望:远望。
杳杳:深远的意思。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ǎi),深树语流莺(yīng)。
断霭:时有时无、忽聚忽散的烟气。
霭,轻烟。
流莺:谓婉转的莺鸣。
旧业遥清渭(wèi),沉思忽自惊。
旧业:祖上的基业,如房宅田地等。
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肃鸟鼠山,横贯陕西渭河平原,东至潼关入黄河。
赏析: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作者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
这一联气势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古人论诗强调起句要拉得开,压得住,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俯察。
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着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
原来在这片广野中,竟横卧着一条河流,水上还有一条渡船。
不过,四野空旷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
诗人不由好奇,便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
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入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琢磨着:看来这条渡船自清晨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这儿了。
这一联纯粹的写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认为:“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
《登楼》诗词鉴赏

《登楼》诗词鉴赏《登楼》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译文翻译路上行人,踏起的阵阵尘埃四处飞扬,行客相逢的时候,都交口称道:这座大楼像幻觉中出现的奇景。
他们指点着最高处的檐牙,称赞它建筑的奇异雄伟,像波浪起涌,浮云飘动。
今年这一带有万里长的地方,金兵没有来侵犯,人们过着太平的日子。
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废除长淮的界限,恢复原来宋朝的版图。
我们要建立一支有千骑的地方军,用以保卫地方上的安宁。
登上高楼,凭靠着栏干观望,东南临安的上空,有一股吉祥的气象,这可能是皇帝下决心要发兵打过长淮去,收复西北的神州。
有很长的时间了,怀念嵩洛的李德裕早已去世了;有人笑我,为什么在这个楚尾吴头的地方不走?看吧!像刀弓一样的田中小道上,往来的车马像流水似的连绵不断。
从现在起,我们要尽情地享受这赏心乐事的快乐,要尽快安排酒令诗筹等娱乐器具,以供应人们来这里饮酒赋诗的时候用,我们要把这里建设成华胥国,虽然这是个梦,但是,我们祝愿人们年年来这里象旧地重游一样。
注释解释(1)征埃:行路人走起来的尘埃。
(2)幻出:虚构的意思。
(3)檐牙:古代建筑屋檐上翘的叫飞檐,沿着屋檐的边沿下垂的叫檐牙。
(4)长淮:指淮河之长。
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经河南、安徽,注入江苏的洪泽湖而入长江。
全长约二千公里。
金兵侵略时,宋室南逃,双方议定,以淮河为界。
“罢长淮”,就是不承认以淮河为界。
(5)千骑:辛弃疾在滁州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
农忙时生产,闲时训练,战时打仗。
(6)凭栏:倚着栏干。
(7)佳气:吉祥的气象。
(8)神州:泛指中国。
(9)怀嵩:怀嵩楼。
怀嵩楼即今北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
(《舆地纪胜·滁州景物下》)(10)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
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8篇)

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8篇)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登楼望水唐代:顾况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译文: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鸟儿歌颂着花的到来,轻烟萦绕在柳边,别去了这地的风景,不禁想起了年少的往前。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还要上那高楼眺望着江水绵绵,故乡里哪个地方会迎来一只归船?注释: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赏析: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下句用了“抛却”,这则点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愁,点明诗人的遭遇,是不堪看呀。
后二句,应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看到这里,我们就全明了,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也。
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2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翻译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
想来江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
朝中事情多半无能为力,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
我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在清凉风中,谁说那是仕宦者的彩色冠缨。
拴在槽上的马受束缚,蜷曲无法伸直,不自由的笼中鸟想念远行。
年底临近傍晚(年将老),日夜白白地彷徨。
事物可贵之处是合其情性,身心劳累的原因是喜好追求功名。
内心自省:挂冠辞官是正确做法,追溯往事叹何时公平。
注释潦:雨水大。
路上的流水,积水:潦水。
lào,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
沙衍: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天宇:指上下四方整个空间。
伏: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槛:读音为jiàn,栏干,栏板。
登楼赋翻译

登楼赋翻译宝应元年,桓玄、刘裕等乘着东晋王朝内乱之机,进军建康,迎接晋安帝复位,东晋灭亡。
晋安帝封桓玄为丞相,总管朝政。
不久,又封他为楚王。
晋安帝与刘裕联手讨伐桓玄,桓玄兵败后投奔在淮南起兵的故将谯纵,召集旧部,拥众十万。
这里的水深广而无边,上接云霄,下临江流。
我站在这楼台上极目远望,没有比这更开阔的视野了。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看见西沉的太阳,它们的影子映在江面上,看上去就好像被神仙接引到天宫似的。
从低地抬头向上看,只看见高耸入云的山峰,只听见几声隐隐的钟响。
大概是因为这一带山峦中断,所以才显得如此幽深吧。
这个郡城里面,原先只有巴陵郡那么大的一点地方。
现在扩充到包括荆州在内的十郡之地,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很多。
从远方来的客人在旅途中,要暂住在宾馆里面;从本地区来的客人,也会被留住下来,居住在驿站里面。
人们都忙于四处做买卖,没有谁还愿意待在家里。
每逢星期六、星期日,主人和客人彼此畅饮,或者在楼阁里举行宴会。
或许你在傍晚的时候看见这里满是点点灯火,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正在观赏明月和夜空啊。
其实,在这个时节观赏月亮并不是最好的时间,而且这时还正赶上夏季的雨季。
秋天的晴朗天气更少,阴雨连绵的日子,很难见到。
在江南地区,日落后往往风雨交加,不能再举办宴会了。
杨柳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发芽,燕子和黄莺也早飞来筑巢。
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可是没有看见鸟雀来啄食。
主人为我摆上饭菜,菜肴丰盛而味道鲜美。
虽然坐在尊贵的座位上,但心中感到惭愧。
过去的圣贤,享受了山珍海味却没有吃饱,现在凭借你的接济才得以养活自己。
而且我素来认为不配当面受你的恩惠,却不料连你容纳百川的胸怀也容不下我。
在自己的草屋里也觉得快乐无比,睡觉时身上觉得舒适,躺下便入睡,醒来后就能看到外面明亮的天色。
这样清闲无为的生活,恐怕只有陶渊明能过得比我更好了。
从小路上远远望去,那里有一片竹林,路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脚印,直到那个竹林前才消失。
几个人骑着马走过,留下声音在回荡。
韦应物登楼译文

作者写登楼看到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叹。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韦应物登楼译文
《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
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韦应物登楼译文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登楼
作者:唐·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翻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注释
①流岁:犹流年、光阴。蹉跎:虚度光阴。
②淮南守:指任滁州刺史。滁州在淮河之南。
作者介绍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全诗意思及赏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全诗意思及赏析登楼东南望,鸟灭烟水中。
> 译文:登上高楼向东南眺望,飞鸟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中。
寒暑迭来往,今四十六年。
> 译文:寒暑交替往来,如今已过去四十六年。
因兹好多感,悟兹念身世。
> 译文:因此感慨万千,思考自身经历。
勖哉勖哉,无多言,无多言,终以永叹。
> 译文:努力啊努力,不要多言,不要多言,最终只能长声叹息。
这首诗是诗人的临终遗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思考。
全诗围绕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展开,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有对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
首联“日昧昧其将暮,岁堂堂而不虚”描绘了日落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
日已西沉,天色昏暗,一年又将结束,诗人感叹岁月的匆匆而过。
颔联“登楼东南望,鸟灭烟水中”进一步烘托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人登上高楼,向东南方向眺望,飞鸟消失在烟雾迷茫的江水中,无影无踪,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颈联“寒暑迭来往,今四十六年”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寒暑交替,年复一年,如今诗人已经度过了四十六个春秋。
这四十六年中,诗人经历了许多,感慨也随之增多。
尾联“因兹好多感,悟兹念身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所以诗人感慨万千,思考着自己的身世和命运。
诗人以“勖哉勖哉,无多言,无多言,终以永叹”结尾,表达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勖勉,同时也以永叹结束了整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身世的思考。
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勖勉,希望人们能够珍惜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的诗句
《登楼》应该怎么翻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登楼的译文,欢迎参考阅读!
登楼
唐代: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淮上喜会梁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其他诗句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简卢陟
唐代: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代: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