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测定SOP_CK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合集下载

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

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

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德国临床化学学会(DGKC)和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肌酸激推荐的连续监测法。

ADP + 磷酸肌酸肌酸 + ATP己糖激酶(HK)ATP + 葡萄糖 ADP + 葡萄糖-6-磷酸(G6P-DH)葡萄糖-6-磷酸+NADP+6-磷酸葡萄糖酸+NADPH+H+NADPH在340nm处有特异吸收,通过测定NADPH生成速率计算出CK活性。

3 标本:3.1 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

3.2 类型:血清或EDTA血浆。

3.3. 标本存放:稳定性:2~8℃保存稳定7天;15~25℃保存稳定1天;-20℃保存稳定4周(避光保存)。

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24小时或18~22℃保存1小时至少损失10%。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CK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试剂1(R1):D-葡萄糖27mmol/L 咪唑缓冲液60mmol/L乙酸镁14mmol/L NADP 2.7mmol/LN-乙酰半胱氨酸27mmol/L AMP 7mmol/L试剂2(R2):磷酸肌酸 160mmol/L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20KU/LADP 11mmol/L 己糖激酶≥20KU/L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1 与试剂2 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20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防腐剂。

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规的心肌损伤评估方法,通过测试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和水平,可以提供关于心肌损伤的信息。

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酶(CK-MB)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和cTnT)等,它们在心肌损伤发生后会释放到血液中。

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肌损伤,有助于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与心肌损伤的程度有关,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3.监测治疗效果:心肌酶谱检测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通过连续检测心肌酶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是否有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判断器官损伤范围: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损伤的范围,例如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进一步为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或手术等提供依据。

结果分析:1.CK和CK-MB:在心肌损伤后,活性和水平会明显升高,通常在心肌损伤发生后数小时内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

由于CK和CK-MB也存在于骨骼肌中,因此不能区分是心肌损伤还是骨骼肌损伤引起的酶升高。

2.cTnI和cTnT: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的水平在心肌损伤后也会显著升高,这种升高可以持续数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用于判断心肌损伤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特别是cTnI,其水平的增加与心肌损伤的大小相关。

3.其他指标:除了上述常用的心肌酶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它们在心肌损伤后也会升高,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应该综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能单凭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做出诊断。

此外,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也受到抗凝药物、降糖药物等干扰,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正确解读结果。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重大,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心肌损伤信息,指导诊断和治疗决策。

心肌同工酶(CK-MB)测定操作规程(SOP)

心肌同工酶(CK-MB)测定操作规程(SOP)

心肌同工酶(CK-MB)测定操作规程(SOP)一、用途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血清样品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

二、临床意义(一)概述肌酸激酶是由M型和B型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结合形成三种CK同工酶:CK-BB、CK-MB、CK-MM。

骨骼肌中大多数为CK-MM;胃肠道和脑组织中以CK-BB为主;心肌中以CK-MB为主。

当心肌损害,特别是发生心肌梗塞时,血液中CK-MB水平升高。

胸疼发生后4-6小时CK-MB水平开始升高,12-24小时到达高峰,48小时后回到基质水平。

(二)临床意义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约为心肌总CK的14%,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的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

(三)医学决定水平15U/L: 高于此值,且有持续性临床表现(胸痛、心电图显示特异性改变等),提示为急性心肌梗塞,应及时进行治疗。

90U/L: 高于此值多由于非心肌性CK-MB释放,如恶性肿瘤,应采取其他有关诊断方法,予以确诊。

三、检验原理磷酸肌酸 + ADP −−→−-B CK肌酸 + ATP ATP + 葡萄糖−−→−HK葡萄糖-6-磷酸 + ADP葡萄糖-6-磷酸 + NADP −−−−→−PDH G 66-磷酸-葡萄糖 + NADPH + H+用特异的抗CK-M 抗体抑制CK-M 的活性,在340nm 波长处,通过连续监测吸光度的上升速率(△A /min),测定CK-B 的活性,将CK-B 活性测定值乘以2,即可计算出样品中CK-MB 的活性。

四、样品血液样品原则上采集晨起空腹血(禁食12小时);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减少患者由于运动、饮食带来的影响;静脉采血时患者应取坐位或卧位;止血带使用后1分钟内采血,回血后立即松开;正确使用抗凝剂;防止溶血;防止过失性采样。

样品运送过程中应防止过度振荡、防止样品容器的破损、防止样品被污染、防止样品及唯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样品对环境的污染、水分蒸发。

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功能检查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对肝实质病变的诊断及病程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严重黄疸及浑浊血清也可使结果升高,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参考值:040 IU/L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

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升高。

注意事项:标本应避免溶血,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3 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6085 g/L 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

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鉴别意义。

总蛋白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造成的血液浓缩而致;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及慢性肠道疾病等),合成障碍(如1 / 25肝硬化)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及失血等)。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4 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55 g/L 临床意义: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广泛,包括营养价值;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保持;血清钙、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药物、以及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白蛋白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其成为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其白蛋白浓度上升。

白蛋白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5 球蛋白(GLB)正常参考值:20-30 g/L 临床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骨髓瘤、淋巴瘤等。

肌酸激酶测定SOP_CK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肌酸激酶测定SOP_CK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2.3注意事项
推荐选用血清。酶活性的高低易受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较大。避免溶血、脂血、黄疸。
3试剂和设备
3.1试剂
采用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3.1.1试剂组成
试剂船1~6孔为己糖激酶4500 U/L,G-6-PDH 2800 U/L,ADP1.88 Mm,磷酸肌酸18.1 mM,葡萄糖11.65 mM,NADP2.88 mM,缓冲液,AK抑制物,激活剂物,片剂。
3.1.2试剂准备
直接使用。
3.1.3试剂保存
试剂2~8℃保存,有效期内稳定。
肌酸激酶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3.2质控品
美国BIORAD液体多项质控品。
3.3校准品
西门子校准品。
3.4仪器
SIEMENS DIMENSION Xpand Plus/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4操作程序
磷酸肌酸+ ADPCK肌酸+ ATP
Mg++,DTE,EDTA
ATP +葡萄糖HKADP +葡萄糖-6-磷酸盐
Mg++
葡萄糖-6-磷酸盐+ NADP+G-6-PDH6-磷酸葡萄糖内酯+NADPH+(H+)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采血方法
空腹采不抗凝静脉血2~3ml。
2.2标本保存
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及时离心后分离血清,避光置冰箱保存。室温4h、4℃8~12h、冰冻3~4天能维持活性不变。
但在肌肉损伤或疾病,甚至肌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氯丙嗪等以及电复律、心导管检查时也可引起肌酸激酶活性升高。故肌酸激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虽高达98%,但特异性不高,约为85%,如有可能同时作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查会更好。

检验科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检验科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
0-35U/L
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严重肝损伤时பைடு நூலகம்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其他ALT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葡萄糖(GLU)
血清
3.9—6。1mmol/L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其他各种内分泌疾病:甲脏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颅内高压: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脱水引起高血糖.病理性减低: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注射或服用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肝病:肝调节机能下降.
载脂蛋白B(ApoB)
血清
0.5-1.05g/L
ApoB是LDL的主要蛋白质,因此,血清中ApoB主要代表LDL水平,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高Apo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ApoA1也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在冠心病高ApoB血症的药物干预实验中,表明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无机磷(P)
血清
0。87—1。50mmol/L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本病常因手术不慎伤及甲状旁腺或其血管,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伴有血清磷增高。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毒症或肾炎晚期磷酸盐排出障碍。多发性骨髓瘤血磷可轻度升高。骨折愈合期.减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肾小管重吸收磷受抑制。佝偻病或软骨病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注入过多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或胰腺瘤伴有胰岛素过多症,使糖利用增加,消耗大量的无机磷酸盐。肾小管变性病变,使肾小管重吸收磷障碍。乳糜泻时肠内大量的脂肪存在,抑制磷吸收。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 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 AST正常参考值 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 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正常参考值 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 LDH正常参考值 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 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 IBIL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 TP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肌酸激酶MB型同功酶质量测定SOP_MMB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肌酸激酶MB型同功酶质量测定SOP_MMB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除心肌梗死以外的情况,特别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瓣膜替换术或先天性缺损修补术等心脏手术,可能导致血清CK-MB水平上升。但在该情况下,CK-MB水平不会表现出以上心肌梗死特有的上升和下降模式。有时监视病人的CK-MB水平是为了将心肌梗死当作并发症检测。
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CK-MB水平上升,当心肌梗死的诊断不清楚时,应予以考虑。这些情况包括
编写:审核:批准:
3.1.2试剂准备
肌酸激酶同功酶质量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直接使用。
3.1.3试剂保存
试剂2~8℃保存,有效期内稳定。
3.2质控品
美国BIORAD质控液。
3.3校准品
西门子校准品。
3.4仪器
SIEMENS DIMENSION Xpand Plus/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4操作程序
6.1质控品准备和储存
质控品为液体,可以直接使用。
6.2质控水平和分析批长度
每24小至少进行一批,每批2个浓度水平。
6.3质控操作程序
与4.4标本检测步骤相同,只需要按F4:NEXT PRIORITY将ROUTINE修改成QC状态。
7性能参数
本法线性范围为0.5~300ng/mL,对于超过测定线性范围的结果,用样本稀释液进行稀释,输入稀释因子后再重新检测。
5.2校准条件
肌酸激酶同功酶质量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在室内质控失控、更换试剂批号、更换仪器主要配件或进行大保养后均需校准。无特殊情况校准周期为3个月。
5.3校准程序
主屏幕按F5:PROCESS CTRL→F1:CALIBRATION,按enter→F2:SET-UP&RUN,按项目键选择所需要校准的项目名称METHOD,选中相应试剂批号LOT,输入操作者姓名Operator、校准液货号Calibrat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肌酸+ ADPCK肌酸+ ATP
Mg++,DTE,EDTA
ATP +葡萄糖HKADP +葡萄糖-6-磷酸盐
Mg++
葡萄糖-6-磷酸盐+ NADP+G-6-PDH6-磷酸葡萄糖内酯+NADPH+(H+)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采血方法
空腹采不抗凝静脉血2~3ml。
2.2标本保存
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及时离心后分离血清,避光置冰箱保存。室温4h、4℃8~12h、冰冻3~4天能维持活性不变。
6质量控制程序
6.1质控品准备和储存
质控品为液体,可以直接使用。原包装质控品-10~-70℃可保存到瓶身有效期,未开启2~8℃可保存90d,开启后2~8℃可保存30d。
6.2质控水平和分析批长度
每24小至少进行一批,每批2个浓度水平。
6.3质控操作程序
与4.4标本检测步骤相同,只需要按F4:NEXT PRIORITY将ROUTINE修改成QC状态。
4.4.2双向条形码标本分离血清后直接运行仪器。
4.4.3运行:输入完毕后按F3:LOAD LIST,确认样品已经装载在样本盘上,按Run键,仪器开始进行样品检测。
4.4.4检验后标本保存
标本检验完成后用采血管原盖盖紧,保存于标本冷藏库内,按日期放好,保存期为7天。
5校准程序
5.1校准品准备和储存
直接使用,2~8℃保存。
肌酸激酶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1检测原理
CK催化磷酸从磷酸肌酸到腺苷二磷酸(ADP)的转磷酸过程,产生腺苷三磷酸(ATP)。这种方式形成的ATP用于在己糖激酶(HK)催化的反应中使葡萄糖磷酸化,生成的葡萄糖-6-磷酸盐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氧化,同时还原磷酸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形成的NADPH引起的在340 nm处发生的吸光度变化,与CK活性直接成比例,因为其他反应物以不限制比率的数量存在,可以使用双波长(340, 405 nm)技术来测量。
2.3注意事项
推荐选用血清。酶活性的高低易受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较大。避免溶血、脂血、黄疸。
3试剂和设备
3.1试剂
采用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3.1.1试剂组成
试剂船1~6孔为己糖激酶4500 U/L,G-6-PDH 2800 U/L,ADP1.88 Mm,磷酸肌酸18.1 mM,葡萄糖11.65 mM,NADP2.88 mM,缓冲液,AK抑制物,激活剂物,片剂。
4.1检测过程流程
签收样品→离心→上机检测→审核报告→签发报告→标本保存。
4.2样品签收
严格按照标本接收程序签收标本。
4.3标本处理
以2500~3000r/min,离心6~10min,分离血清上机测定。如不能及时检测,分离血清于2-8℃保存。
4.4标本检测
4.4.1手工编排测试项目:样品按编号装入样品架,主屏幕按F1:ENTER DATA,在Position处输入样品所在样品架字母及所在位置号,按enter,在Patient Name处选择性输入病人名字,按enter,在Sample No处输入样品号,按enter,在Tests处使用检验键或检验组合键选择相应项目,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按键改变Mode(按F7:MEXT MODE选择样品管类型)、Priority(按F4:NEXT PRIORITY选择样品的处理模式)、Fluid(按F8:NEXT FLUID选择标本类型)。
5.2校准条件
在室内质控失控、更换试剂批号、更换仪器主要配件或进行大保养后均需校准。无特殊情况校准周期为3个月。
5.3校准程序
主屏幕按F5:PROCESS CTRL→F1:CALIBRATION,按enter→F2:SET-UP&RUN,按项目键选择所需要
肌酸激酶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7性能参数
本法线性范围为0~800U/L,对于超过测定线性范围的结果,用酶稀释液对标本进行稀释,输入稀释因子后再重新检测。
8生物参考区间
男性:35~232U/L
女性:21~215U/L
9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是当今世界上测定次数较多的酶,特别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价值。和AST、LDH相比,肌酸激酶最先升高,峰值可达参考上限10余倍,敏感度高。因肝中几乎无肌酸激酶,肝胆疾病时,AST、ALT和LDH常升高而肌酸激酶正常,说明其特异性强。此外,溶血标本对此酶测定干扰远小于AST和LDH。
10参考文献
肌酸激酶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1]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肌酸激酶(CK)测定试剂说明书。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21~423。
校准的项目名称METHOD,选中相应试剂批号LOT,输入操作者姓名Operator、校准液货号Calibrator
Product和批号Lot,以及最低值校准液在样品架上的位置Start at Position,最后把校准液各个水
平的值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输到对应位置,按F4:ASSIGN CUPS指定样品杯,校准液按顺序排列在样品架上,按F7:LOAD/RUN→F4:RUN或“RUN”运行键运行校准程序。
但在肌肉损伤或疾病,甚至肌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氯丙嗪等以及电复律、心导管检查时也可引起肌酸激酶活性升高。故肌酸激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虽高达98%,但特异性不高,约为85%,如有可能同时作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查会更好。
杜兴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血中肌酸激酶往往明显增高,甚至可高出参考值上限的50倍,而后随病程延长而逐步下降。此病是和性染色体有关的遗传病,在无症状的女性、隐性携带者中约有75%肌酸激酶值也高于正常。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肌萎缩患者血中肌酸激酶也常有不同程度升高,此可用于区别继发性肌病如神经型或废用性肌萎缩,后者肌酸激酶活性往往正常。
3.1.2试剂准备
直接使用。
3.1.3试剂保存
试剂2~8℃保存,有效期内稳定。
肌激酶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页共页
3.2质控品
美国BIORAD液体多项质控品。
3.3校准品
西门子校准品。
3.4仪器
SIEMENS DIMENSION Xpand Plus/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4操作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