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植物激素调节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九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2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九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2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

课时2 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2023阜阳模拟]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抑制开花和果实的发育C.细胞分裂素在根、胚、果实中形成,主要分布在成熟果实中D.植物激素全部是在一个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解析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等,B错误;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形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成熟果实中分布较少,C错误;植物激素往往是由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也可在产生部位发挥作用,D 错误。

2.[2024浙江第二次联考]某研学小组进行了2,4-D对扦插铁皮石斛种苗生根作用的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插条保留相同数目的芽以避免养分竞争B.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的2,4-DC.本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空白对照组D.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强解析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因此插条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A错误;根对生长素较敏感,故实验不应使用较高浓度的2,4-D,B错误;本实验需要单独设置空白对照组,C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可能会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插条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D正确。

3.[2024广东七校第一次联考]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

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

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B)①嫁接矮果时,用小便反复浸过并晒干的黄泥封住树枝促进生根②春化处理,即对某些作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适度低温处理③开花传粉遇上连续阴雨天,对作物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④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A.措施①的原理是生长激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植物生根B.措施②体现了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受环境因素调节C.措施③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提高油菜种子的产量D.措施④反映了光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解析用小便反复浸过并晒干的黄泥封住树枝可促进生根是因为小便中含有生长素,而不是含有生长激素,A不合理;春化处理可以促进植物花芽形成,体现了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受环境因素调节,B合理;种植油菜是为了收获种子,传粉失败就不能形成种子,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能促进传粉,C不合理;光周期处理反映了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不能反映光可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D不合理。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教案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运输1.植物的向光性:(1)原因分析:2.明辨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1)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2)横向运输发生在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

这些部位在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单侧光、重力和离心力等)时会发生横向运输。

(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3.不同情况下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实验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暗盒开孔类云母片插入类切割移植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⑤向右弯曲生长锡箔纸遮盖类匀速旋转类幼苗横置类生长素浓度:a<b,c<d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失重类力性【高考警示】有关生长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7)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8)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典例】(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解析】选C。

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含量多,引起弯曲生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生长快,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向光侧与对照组,A项错误;对照组燕麦胚芽鞘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正常生长,但没有单侧光照射,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B项错误;产生生长素和感光部位都在尖端,所以去除尖端,胚芽鞘不生长,C项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项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

微专题七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1.不同处理条件下胚芽鞘生长弯曲状况分析类别图解相关结果遮盖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暗箱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生长插入法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移植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生长;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旋转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③向小孔生长;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横置法①a=b、c=d,水平生长;②a<b,c<d,a、c、d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2.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设计分析(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①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

②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

(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①实验操作(如图)②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①实验操作(如图)②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①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则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b.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c.若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A中幼苗水平生长,则说明单侧光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同。

3.植物激素类实验设计的五步解决策略跟踪训练1.(2023·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甲能说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B.实验乙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可得到完全相同的实验结果C.实验丙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目的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实验丁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答案 B解析实验乙中无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尖端与下部用琼脂片隔断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说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尖端与下部用琼脂片隔断的胚芽鞘则不会弯曲生长,所以实验结果不相同,B错误。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课件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课件
A.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 B.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去掉顶芽,切口放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侧芽生长受抑制。 2)根的向地性
幼苗横放,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横向运输,近地侧浓度较高(即B侧>A 侧、D侧>C侧)。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低,使茎背地弯曲生长(生长素对C、 D侧细胞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根向地弯曲生长(生长 素促进A侧细胞生长,抑制B侧细胞生长,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较 低浓度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抑制生长)。 3)除草剂 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在单子叶农田里施加 适宜浓度的生析:自变量为琼脂块是否接触过尖端,以及琼脂块放置的位置,因变量 为去尖端的幼苗生长情况。 2)推论:幼苗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❷ 生长素 。 知识拓展: 为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干扰,在放置琼脂块前,要用蒸馏 水浸泡去尖端的幼苗一段时间,以消除去尖端幼苗中含有的少量生长 素。 易混易错:(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苗尖端,其产生与光照无关,有光、无 光均可产生,但光照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弯 曲生长的部位):幼苗尖端下面的一段。(3)感光部位:幼苗尖端。 5.1934年,郭葛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材料中分离纯化了生长素,并发
推论:从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即苗尖端产生 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8年拜尔实验
1)分析:自变量为尖端放置的位置,因变量为尖端下部弯曲生长的方向。 2)推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使幼苗弯曲生长。 疑难突破:思考 该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提示 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4.1926年温特实验
考点三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三)一.知识与技能: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生命稳态的辨证观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展台等六.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1.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举例分析如下:(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的生理过程,各种激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主次之分,如:(1)果实发育主要是生长素的作用,果实成熟主要是乙烯的作用。

(2)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即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即细胞数目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植株生长。

【例】(2012·安徽理综,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训练】(2013·潍坊模考)下列实例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3.1.2.3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3.1.2.3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 影响 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造成的。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温特的实验
(1)过程及现象:
(2)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
化学物质

并命名为生长素。
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外因:单侧光
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3)装置旋转法
3.重力影响胚芽鞘或幼苗生长弯曲的实验方法
(1)幼苗横置法
生长素浓度a<b,c<d。
(2)失重法 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 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4.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验证
结论: 生长素(IAA)在胚芽鞘内能从形态学上端(顶端) 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关于生长素的经典探究实验
年代 实验人 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
19世纪末 达尔文 1910年 1914年 詹森 拜尔
课本P46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 生某种刺激
课本P47 某种刺激可以通过琼脂传下来 课本P47 课本P47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 的某种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造成的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是一 种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分布:
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促 进 生 长 抑 制 生 长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1 L


0
1、相同器官时,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2、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 根(10-10)>芽(10-8) >茎 (10-4)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2 激素调节的过程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2 激素调节的过程

+
直接
胰岛 +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进 非糖物 质转化
血糖降低 趋于正常
血糖升高 趋于正常
(1)血糖平衡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调节 。
a.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可直接调控肾上腺、胰岛B细胞和胰 岛A细胞。在此种调节方式中,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b.体液调节:高浓度血糖可 直接刺激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 糖可 直接刺激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增多
增多
缺碘
减弱 减弱 不足
(新坐标P205页、P207页3)
2.医生根据患者乙的病史初步判定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中有一 个部位发生病变,经血液检测,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 平都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据此可排除的病变部位是甲状腺,理由是?
如果病变部位是甲状腺,则甲状腺激素减少,(负)反馈调节减 弱,TSH水平应该高于正常范围。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当我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身体内 几乎所有细胞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 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甲状 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 用于体内的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 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
考点 2 激素调节的过程
处于活动中的人体,如果没有持续的血糖供应,血糖很快 就会枯竭。但事实上,无论是在运动还是安静的状态下,人 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如何实现血糖的稳定的呢? 对于机体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教材P55页3、如图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 分析血糖含量变化的具体原因(说明血糖的来源或去向)。

一轮复习板书-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

一轮复习板书-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

植物的激素调节⑴生长素的作用:①敏感性曲线②双重性曲线(2)生长素的运输①向光性②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③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④除双子叶杂草: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A’B’C’?高浓度、低浓度?AA’BB’CC’?若向光侧为m,则背光侧?若茎近地侧为M,则远地侧?若根远地侧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Ser →吲哚乙酸(化学本质)】分布部位:主要分布在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作用两重性:①促进植物生长(主要细胞伸长),②促进果实发育(无籽果实),③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主要细胞分裂)。

运输: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胚芽鞘、芽、幼叶、幼根)非极性运输:单侧光、重力、离心力影响(成熟组织的韧皮部:筛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部位尖端以下。

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⑶验证性实验①分组:实验组(自变量)、对照组(空白、自身、条件、相互) ②处理: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平行重复原则 ③观察:观察指标(与因变量的关系) ④结论:自变量+因变量⑷探究性实验 预实验:科学可行原则①分组:设置自变量梯度实验(相互对照) ②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③现象:数据处理、制表绘图 ④结论:据图分析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②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③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④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注:生长素类似物无两重性)实例: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 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实例: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注意:温度、插条情况等其他条件一致、设置重复组、设置空白对照组(排除外源生长素的影响)、进行预实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① :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 ②:a<b,c<d,a、c、d促进生 长,b抑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产生部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如 单侧光和重力、离心力等。尖端在均匀光照和黑暗下 不发生横向运输。 (2)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 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提示 设置对照组,将琼脂片换成云母片或 玻璃片,其他均相同。
四、温特实验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
从__尖__端___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_胚__芽__鞘__ 下__端__的__伸___长__区__的生长。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
2、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 _生_长__旺___盛_的部分
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 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幼根>老根。
3.运输特点: 横向运输 只发生在尖端
从植物体形态学_上__端__向形态学下__端__运输
【加固训练】 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 起弯曲现象的是 (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D
五、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及生理作用
1、产生部位:主要在_幼__嫩___的__芽_、叶和_发_育__中__的__种__子 色__氨___酸___可转变成生长素。
吲哚丁酸(IBA)等。
二、对向光性的解释
4.胚芽鞘的生长方向 (1)不同处理方法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图解分析:
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小孔)生长 向右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向光生长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③向小孔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琼脂块 侧芽生长受抑制
d. 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应用: 果树的修枝; 茶树摘心; 棉花打顶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去掉顶芽后
侧芽处的生长 素浓度降低
抑制被解除
侧芽生长加快
(2)实例二:根的向地性
A
C
B 浓度高
D 浓度高
对根生长起 抑制作用
对茎生长起 促进作用
根部:
生长素浓度 : A B
生长速度: A >B
a. 现象: 顶芽 优先生长, 侧芽 生长受到抑制。 b. 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
芽附近生长素 浓度高 ,发育受到抑制。
c. 实验探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 1组:自然生长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2组:去掉顶芽
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3组:去掉顶芽,切口放含生长素的
极性运输
发生在尖端及尖端以下部位
方式: 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
(1)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可以引起生长 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
单方向刺激有关,如图:
顶端
基端
胚芽鞘
图1 在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如何?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即极性运输。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 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敏感度大小: 根>芽>茎
侧芽>顶芽 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3)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理效应
由图知,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 性不同, 一般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 单子叶植物敏感。
2.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1)实例一:顶端优势
促进果实的发育
雌蕊授粉
胚珠
种子

茎部: 生长素浓度:C D 生长速度: C D


结论
外因:重力产生单一方向的刺激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不同
注意: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 两重性
① 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 用,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 根向重力性和顶端优势现象是体现生长素具有两 重性的典型实例。
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五、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 效应的化学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
吲哚乙酸(IAA)。
组成元素: C、H、O、N
六、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 素,并确认它就是IAA.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 内具有生长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
高三一轮复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A
B
C
D
弯向光源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
推测: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_尖__端___产生某种影响,当这 种影响传递到_下__部__的__伸___长__区__时,会造成背__光__面__比 _向___光__面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3.生长素类似物 (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_生___理__效__应__的人工 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NAA)、2,4-D等 。 (2)应用 ①防止_果___实__和__叶片__的脱落; ②促进_果__实___发__育_,获得无子果实; ③促使_扦__插___枝__条__生根。
④作为除草剂。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特点 ①具有两重性: 既能 促进 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 落花落果 ,也能 疏花疏果 。
②两重性解读
浓度: 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器官: 敏感程度:根>芽>茎;幼嫩部位>衰老部位
植物种类: 双子叶植物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
(2)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生理效应不同
二、詹森的实验
三、拜尔的实验
詹森实验证明:
拜尔实验证明: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 胚芽鞘的弯曲是因为尖端
透过_琼__脂__片__到__达___下__部_。
产生的影响在___下部___分__布__不__均_
造成的。
深度思考
鲍森·詹森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胚芽鞘尖 端产生的影响要向下传递,但实验并没有充 分证明,如何补充实验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 生的影响要传递到下部才能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