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论——【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 -回复

沉积岩与沉积相沉积岩与沉积相是沉积学的重要内容,它们反映了沉积物的形成环境、条件和特征,对于理解地质历史、恢复古地理、探索矿产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沉积岩与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应用。
沉积岩的概念和分类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成岩作用等形成的一类岩石,它们占地壳上层的约75%的面积,但只占地壳总体积的约5%。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风化作用:指基岩在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破碎和化学分解,产生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
搬运作用:指风化产物被流水、风、冰川、重力流等流体或固体介质搬运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沉积作用:指搬运介质的动力不足时,风化产物在一定区域内堆积或沉淀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成岩作用:指沉积物在地下受到压力、温度、流体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压实、胶结、重结晶、置换等变化,最终转变为坚硬的岩石的过程。
根据沉积物的来源和成分,沉积岩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碎屑岩:由碎屑物质(如砂砾、粘土等)组成的沉积岩,如砂岩、页岩、砾岩等。
化学岩:由溶解物质(如碳酸盐、硫酸盐等)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或生物作用而沉淀形成的沉积岩,如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等。
生物岩:由生物遗骸或分泌物(如碳酸钙、硅酸盐等)组成的沉积岩,如珊瑚礁、硅藻土、煤等。
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沉积相是指具有相似生成环境和特征的一组或一套沉积物或沉积岩。
它是反映沉积环境和条件的综合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沉积物组分:指沉积物中所含有的不同类型和比例的颗粒、杂基(基质)、胶结物等。
沉积物结构:指沉积物中颗粒或杂基之间的排列方式和联系方式,如层理、颗粒支撑性质、孔隙结构等。
沉积构造:指由于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营力作用,在沉积过程中或之后形成的各种形态特征,如层面构造(波痕、槽模等)、变形构造(褶皱、断层等)、生物构造(生物遗迹、生物痕迹等)等。
沉积物组合: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叠置关系和变化规律,如岩性组合、层序组合、相带组合等。
沉积岩沉积相01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岩心照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泥岩、膏岩、生物潜穴、干裂、波痕岩心照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塔里木盆地塔中奥陶系生物礁岩心照片
TZ42 5374 9
岩具
,晶
洞
构
井 ,
造 的 藻
粘
3、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 造、分类,研究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形成环境及 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4、沉积岩原始物质来源:地面的风化产物是最主要 来源;地面的生物物质是最重要的来源;地下喷出的火 山碎屑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深大断裂等局部地区;宇 宙来源的物质数量很小。
5、沉积岩石学的研究意义主要是为寻找矿产服务;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野外和室内、仪器分析和综合分析并 重的方法。
1、沉积岩主要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 定在地壳表层环境中。
地表条件以温度不高、压力不大、水和空气(氧)丰富 并参与形成、生物作用普遍且强烈。
形成过程和机理相当复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具有多种地表条件的烙印:
外生沉积矿物(粘土矿物、铁和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 物、碳酸盐矿物、蒸发盐类矿物)常见且数量大,含水 矿物多;稳定性高和抗风化能力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常林钻石
红珊瑚
蛋白石
锆石沙矿
硅化木
琥珀
玛瑙
恐龙蛋
锰结核 陨石
石英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一章 绪论
沉积岩与沉积相

1、X带(低能带)
位于浪底浪基面之下,一般来说海底很少受到扰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海流的干扰。
②此带宽约几百英里。
③沉积物主要是来自Y带(高能带)的细粒物质,主要为灰泥。
④生物:各种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和浮游生物、自游生物、都可以在这里堆积下来。
脉状层理是在水动力较强,砂的供应、沉沉积和保存比泥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这种层理的特征是泥质沉积物主要分布在砂质波痕的波谷中,而在波脊上很薄或缺失,以致使泥质沉积物是脉状体分布在砂质沉积物中。
透镜状层理与脉状层理相反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弱,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砂跟为有利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层理的特点是砂质沉积物呈透镜体被包在泥质沉积物中。
杂基:杂基是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胶结物: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硅质(石英、玉髓、蛋白石)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硬石膏、石膏、黄铁矿粘土矿物
胶结物:充填于碳酸盐岩原始粒间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通常是方解石,还有白云石、石膏等。
碎屑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
碳酸盐岩的基本结构组主要有:颗粒、泥、胶结物、晶粒和生物各家。次要结构组分有:陆源物质、其他化学沉淀物质和有机质等。派生结构包括空隙等。
4.曲流河的亚相划分
⑴河床亚相
河道亚相或底层亚相
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2、特征
①晶粒细小,为泥晶、粉晶
②具潮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特征,如蒸发矿物(石膏、石盐等)。
沉积岩与沉积相要点

1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特征:1)矿物成分的特点:沉积岩中已发现的矿物达160种以上,但常见的只有20余种。
而在一种岩石中主要的(造岩)矿物只有1~3种,通常不超过六种;2)化学成分特征:(1)fe2o3和feo的含量,岩浆岩中的feo>fe2o3沉积岩fe2o3>feo以为地表氧比地下的多,使得沉积岩的高价铁居多;(2)k2o和na2o的含量沉积岩中碱金属的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在岩浆岩中na2o>k2o沉积岩中相反;(3)h2o和co2的含量,岩浆岩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这两种成分几乎没有;(4)沉积岩中常常富含有机物;3)结构构造的特点:沉积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取决于其形成方式,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由机械破碎的陆源碎屑组成的岩石),“火山碎屑结构”(有火山喷发的碎屑组成的岩石),“泥状结构”(由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土碎屑组成的岩石),由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具有“粒屑结构”,由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结晶粒状(晶粒)结构”,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生物结构”。
3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风化作用是地球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对地表岩石是一种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在氧、水和溶于水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滤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的过程,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常常伴随物理和化学风化。
第四章 沉积岩与沉积相

常见胶结物有硅质、铁质、钙质、粘土等
填隙物中,胶结物起主要胶结作用,它同杂基在含量 上互为消长,对碎屑岩孔隙的发育影响明显。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2、碎屑岩的结构(碎屑结构)
碎屑颗粒的大小、形态及其与杂基、胶结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
(1)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
粒度级别:
石 油 行 业 分 级 标 准
岩屑——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岩石碎块,砾岩中多见
可判断母岩类型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2)填隙物
碎屑颗粒之间的充填物,总量<50%,对碎屑 起胶结作用,包括杂基和胶结物两部分。
①杂基:与粗碎屑同时沉积下来的细小碎屑物,如泥质、
粉砂质等;
②胶结物:碎屑颗粒沉积以后,以化学沉淀方式从孔隙
水中析出来的各种自生矿物。
交错层理: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细 层组成,层系可以彼此平行、交错、切割, 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是沉积介质(流水与风等)的流 动造成的。
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 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系呈板状。
出现环境:河流、滨湖、滨海、三角洲。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A、风成波痕:
极不对称,波谷、波峰较圆滑,开阔,陡坡倾向与 风向一致,重组分、粗碎屑集中于波峰处,多出现于沙 漠地带。
风成撞击波痕
风成沙丘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B、流水波痕:不对称,单向水流所致,陡坡倾向指示
水流方向,波峰波谷较圆滑,重组分、粗碎屑集中于波谷。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温度的变化引起 岩石胀缩不均而崩解
b、岩石缝隙水的结冰膨胀
沉积岩与沉积相第一章

3.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1)矿物成分的特点: )矿物成分的特点: 2)化学成分的特点: )化学成分的特点: 3)结构构造的特点: )结构构造的特点: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矿物成分(百分含量)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矿物成分(百分含量)
矿 物 橄 榄 石 沉 积 岩 利思与米德( 利思与米德(1915) 克里宁(1948) ) 克里宁( ) —— —— —— 15.57 34.80 20.40 4.10 —— 9.22 13.63 0.97 0.73 0.58 —— —— —— 7.50 31.50 19.00 3.00 9.00 7.50 20.50 —— —— 3.00 岩浆岩( 花岗 岩浆岩(65%花岗 玄武岩) 岩+35%玄武岩) 玄武岩 2.65 1.60 12.90 49.29 20.40 7.76 4.6 —— —— —— —— —— 0.88
普通角闪石 普 通 辉 石 长 石 石 英
云母+绿泥石 云母 绿泥石 氧化铁矿物 玉 髓 粘 土 矿 物 碳酸盐矿物 石 碳 其 膏 质 它
沉 积 (按 氧 岩 化 物 百 分 含 均 量 ) 成 分 学 化 平 的 岩 浆 和 岩
氧化物 SiO2 TiO2 Al2O3 Fe2O3 FeO MnO MgO CaO Na2O K2O P2O5 ZrO Cr2O3 CO2 H2O 其它 合计
20世纪上半叶,沉积岩石学有了较全面的 世纪上半叶, 发展, 出现了一系列沉积岩石学的专著。 发展, 出现了一系列沉积岩石学的专著。
1913 年 , Hatch 的 《 沉积岩石学 》 , 标志着沉积 沉积岩石学》 岩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的诞生 1922年,Milner所著《沉积岩石学导论》问世 所著《沉积岩石学导论》 1925 年 , 由 Twenhofel 主编的 《 沉积作用教程 》 主编的《 沉积作用教程》 问世, 年后《沉积作用教程》再版, 问世,6年后《沉积作用教程》再版,以后又多次重版 1949年,Pettijohn编写了《沉积岩》 编写了《沉积岩》
沉积岩与沉积相整理解析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grogh):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是岩石学的一部分,但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沉积学(sedimentology):研究沉积物和沉积作用的科学。
包括研究未曾石化和已经石化的天然沉积物及自然环境中沉积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沉积体系(depositional system):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元素的风化分异:在相同的特定风化条件下,各类造岩元素由于从母岩中析出的难易程度不同而按一定顺序从母岩中分离出来的现象。
沉积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或生物遗体分解过程引起介质物理化学环境变化,使某些溶解物质沉淀,或由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某些元素沉积。
生物物理沉积作用: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通过捕获、粘结或障积等作用是沉积物沉积。
沉积分异作用:是指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也叫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将按粒度、密度、形状、成分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又称机械成因分异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由于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 的影响,将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正常沉积作用:在正常情况或条件下发生的,有明显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缓慢的、均匀变化的沉积作用,一般发生在河流、湖泊和海洋。
事件性沉积作用:由于重力、洪水、火山爆发、风暴等因素引起的阵发性的、突然性的或灾变性的沉积作用。
表生作用:指沉积岩上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的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质,有机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
层理: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变化和渐变而显现出来。
交错层理:在层系的内部有一组倾斜的细层(前沉积层)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交。
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成,其;粒级是泥级的为主。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积方式形成于粒间空隙中自生矿物。
沉积相的分类:1,陆相组(残积相,坡积一坠积相,风成相,冰川相,冲积相,湖泊相,沼泽相)2河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3过度相(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泻湖相,障壁岛相,湖坪相)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时期或沉积以后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沿着沉积物与流体的界面的形成的。
二元结构: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二元结构”。
化学风化作用:在水,氧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由高密度流体。
沃尔索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一次叠加出现而没有间断。
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的异同:水平层理产于西碎屑岩和微晶灰岩中,细层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或断开,形成于弱的水动力条件下。
平行层理产于砂岩中,外貌与水平层理相近,形成于强的水动力条件。
相同点: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均属于层理结构,细层和层系平行并平行与岩层面。
不同点:平行层理是强水动力条件,主要是由中砂岩组成,水平层理是弱水动力条件,是由粉砂岩和泥组成。
叠层构造及其成因:是由蓝绿藻类分泌的粘液捕获粘结砂,粉砂,泥级颗粒或晶体组成的一种纹层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大气圈中的气体主
要集中于地表以上18km的范围内,往上气体变得极为稀薄。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 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散层(散逸层)。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其物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水体的形式有河、湖、海、冰川(盖)水蒸气、地下水等,并形成一个包裹着地 球的完整圈层。地表上直接被液态水体覆盖的区域占地表面积的3/4。“水球”
0、绪 论
0 绪论
绪论
重点理解、掌握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 沉积岩石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沉积岩石学的发展简史及其现状
0 绪论
一、沉积岩的概念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是组成岩石圈 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 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成分,经过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海水97.41% 淡水2.59%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从高等到
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和微生物等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 体、土壤及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
35亿年出现原始生命 5.7~5.1亿年寒武系
生命大爆发
0 绪论 概念理解
2、地壳表层条件 A 范围
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沉积岩是页岩、其次是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
时间久远 地壳最老岩石46亿年;沉积圈岩石最古老的36亿年,有生命记载的沉积岩年龄
:
31亿年。
0 绪论 概念理解
2、地壳表层条件A 范围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地壳表层” 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 、生物圈及岩石圈的上层。又称为:沉积岩 生成圈或沉积圈。
2004,地质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
绪论 第一章 沉积物的来源 第二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第三章 沉积期后变化 第四章 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 第五章 沉积岩的总分类 第六章 陆源碎屑岩 第七章 泥质岩 第八章 火山碎屑岩 第九章 碳酸盐岩 第十章 硅质岩 第十一章 其它内源沉积岩及附生岩
《沉积岩石学》
上扬斯克一译“维尔霍扬斯克”。俄罗斯雅库特自治共 和国上扬斯克盆地的村镇。在西伯利亚东北部亚纳河畔,东 南距雅库茨克约900公里。地处北极圈以北。居民约2,000 。建于1638年,帝俄时代为犯人流放地。河港。11月末至次 年2月末,昼夜平均气温低于-40℃,绝对最低温曾达-71℃ ,为北半球寒极之一。有锡和金的开采工业。图中是波兰人 经过这里,用毛象的牙齿做个标志,示意他们到过这里。
0 绪论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理解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岩浆岩 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又可分为两类:侵入岩和喷出岩 (火山岩)。若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 成的岩石叫侵入岩;若岩浆喷出地表冷 凝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
变质岩 原岩在地壳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埋藏变质
接触变质
动力变质
0 绪论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理解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岩浆岩
流纹岩(喷出岩)
花岗岩(侵入岩)
闪长岩(侵入岩)
0 绪论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理解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沉积岩是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曾称水成岩。
0 绪论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理解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砾岩
砂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粉砂岩
泥岩
竹叶状灰岩
崆峒山沉积序列
鲕粒灰岩
泥晶灰岩
珊瑚礁骨架灰岩
0 绪论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理解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世界上最热的记录是
1922年9月13日,在利 比亚的El Azizia创造的,
当时记录下的温度为 57.8摄氏度(136华氏度 )。
0 绪论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理解
2、地壳表层条件
B、特征
② 压力:常压。1~20 atm(海平面深至200m的浅海底)
20atm
1000atm
0 绪论
沉积岩石学
主讲 戴朝成 (讲师、博士)
daichaocheng@
13134031001
东华理工大学
沉积岩石学
实习成绩
30%
平时成绩
10%
总成绩
理论考试
60%
沉积岩石学
2007,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6,石油工业出版社
“地壳表层” 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的上层。又称为: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0 绪论 概念理解
2、地壳表层条件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B、特征
① 温度:常温。-70ºC(北极圈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 娅康地区 )~80ºC(非洲中部)
利福尼亚的死亡谷(
Death Valley)最热的 记录是1913年7月10日创 造的134华氏度。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理解
2、地壳表层条件
B、特征
③ 水和大气作用: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地质营力,也是母岩 风化
产物和火山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介质,绝大多数的沉积岩都是在水中沉积 的。“水成岩”、“风成岩”、“冰碛岩”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 从地表到地心的距离大约为6378公里
。地球很多部分都是液体,(岩石圈约70-100km)固体的地表部分大约66公里,相对而言, 比苹果皮还薄。)
0 绪论 概念理解
2、地壳表层条件
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A 范围
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 %左右,火成岩和变质岩两 类岩石约占95%。
沉积岩在陆地上出露的面
空
间
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
广
岩只有25%
泛
沉积岩分布面积广,构成地壳表层的沉积岩圈。
大陆表面的75%覆盖着沉积层。最大厚度13Km,平均厚度1.8Km。
大洋底部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或沉积岩所覆盖,其厚度0.2—3 Km,平均1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