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夸父逐日》(精选)
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_共工怒触不周山)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zmj-7696-43006.swf
1、请听范读,然后朗读。 2、请参考课文注释,划出疑难字 词句,初步理解文意。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
从前。 (共工) = 碰,撞。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断。
========== (省略句)
《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在
主题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
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何不回身挥杖,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 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 在明晨,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吧, 埋没在紫蔼的余烬,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 上!
《共工怒触不周山》叙述共工与颛顼 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 日月星辰移位,江河流水改流向的故事, 讴歌了共工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 雄气概,反映了远古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 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1、列举为造福人 类,敢于献身、勇 于创新的名人。 2、说说你的梦想?
1、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写一篇小作文:《我有一个梦
古义:绳子。 今义:维护。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所以。代词兼语气词,在这里,在那里。
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积水。 归向,这里指流向。
1、请听范读,然后朗读。 2、请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划出疑难字词句。 3、请翻译全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对于语文的学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原文: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
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练习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分)《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 (体裁)。
二、解释加点字词(15分)1、逐走( )2、入日( )3、河、渭不足( )4、北饮大泽( )5、弃其杖( )6、化为邓林(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13、天柱折 ( )三、翻译下列句子。
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篇一: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复习题及答案一、原文、译文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二、文学常识积累1、出处:《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夸父逐日》体裁是神话。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夸父逐日(追赶太阳;)(2)与日逐走(竞跑、赛跑)(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4)欲得饮:想要(5)饮于河(于,到)(河,黄河)(6)河渭不足(黄河、渭水)(7)北饮大泽(向北、“去北方”;大湖)(8)未至(到达)(9)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10)道渴而死(道,“在半路上”而,表修饰)(11)弃其杖(弃,遗弃;其,他的)(12)化为邓林(即桃林)四、成语1、“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五、课文理解中心思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怎样认识神话主题?):《夸父逐日》记叙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逐日的无比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斗志。
.六、内容填空题原文回答:1、夸父虽死,但仍为人类造福的句子是:弃其杖,化为邓林。
2、表明夸父逐日口渴后的做法的句子是: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3、表明夸父逐日的结果的句子是:未至,道渴而死。
4、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引入深思,表现最突出的句子是:弃其杖,化为邓林。
七、开放性1、夸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样认识)这一人物形象?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
夸父有明确追求,他勇敢、执着;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
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一、原文、译文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二、文学常识积累1、出处:《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夸父逐日》体裁是神话。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夸父逐日(追赶太阳;)(2)与日逐走(竞跑、赛跑)(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4)欲得饮:想要(5)饮于河(于,到)(河,黄河)(6)河渭缺乏(黄河、渭水)(7)北饮大泽(向北、“去北方”;大湖)(8)未至(到达)(9)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10)道渴而死(道,“在半路上” 而,表修饰)(11)弃其杖(弃,遗弃;其,他的)(12)化为邓林(即桃林)四、成语1、“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宏大的力量和气魄。
五、课文理解中心思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怎样认识神话主题?):《夸父逐日》记叙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逐日的无比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斗志。
.六、内容填空题原文答复:1、夸父虽死,但仍为人类造福的句子是:弃其杖,化为邓林。
2、说明夸父逐日口渴后的做法的句子是:饮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饮大泽3、说明夸父逐日的结果的句子是:未至,道渴而死。
4、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引入深思,表现最突出的句子是:弃其杖,化为邓林。
七、开放性1、夸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样认识)这一人物形象?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
夸父有明确追求,他勇敢、执着;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
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逐日”的意思是:追逐太阳怎样理解这一行为?这一行为表达了夸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追日的故事(精选26篇)

夸父追日的故事(精选26篇)夸父追日的故事(精选26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夸父追日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夸父追日的故事篇1传说远古的时候,神中的巨人——“地之子”夸父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可是他有些不自量力,想要去追赴太阳,和太阳赛跑。
有一天,他一向追到太阳入山的地方。
火红的太阳烤得夸父嗓子像冒了烟似的,他口渴得恨不得立刻找到水。
最终他来到黄河边,见到了滚滚的黄河。
夸父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水,可他觉得还没解渴,于是又跑到渭河边,又喝干了渭河水。
夸父刚想继续去追赶太阳,可还觉得口渴难忍,于是他打算到北方的大湖泽去喝水。
没想到,还没走到北方,夸父就渴死在半路上了。
快要咽气的时候他放下自我心爱的手杖,用他的血肉浸润它,之后那里居然变成一片茂密的桃树林。
这句成语之后用以比喻人的不自量力。
也用来比喻人矢志不移、努力不懈、顽强拼搏。
夸父追日的故事篇2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
他力气十分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树;抬脚走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那个时候,人们住在树林里,穿树皮,吃野果,生活十分艰难。
每到冬天的夜晚,人们又冷又饿,所以大家都害怕黑夜,期望太阳在白天能停留得长一些。
善良的夸父决定追上太阳,请它在白天多停留一会儿。
夸父站在山顶上,当太阳出现的时候,就大声喊道:“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让白天更长一些呢?”太阳没有回答,,息急忙忙地走了。
第二天,夸父又来到山顶上,对着刚升起的太阳喊:“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给人们多一些阳光和温暖呢?”太阳仍然没有理睬他。
夸父急忙拿起手杖,追了上去。
他发誓要捉住太阳,不让它落山。
太阳爬上了山顶,夸父就追上山顶。
太阳落到峡谷,夸父就追到峡谷。
夸父跑过无数座大山,跨过无数条大河,一向追了七天七夜,太阳有点害怕了,跑得越来越快,眼看就要落山了。
夸父逐日文言文

夸父逐日文言文《夸父逐日》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巨人。
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勇猛无畏。
夸父生活的地方,阳光并不是那么充足,时常被黑暗和寒冷所笼罩。
夸父心中渴望着光明和温暖,他决心要去追逐那遥远的太阳,让它永远停留在自己的部落上空,给族人带来无尽的光明和温暖。
于是,在一个清晨,夸父告别了他的族人,踏上了追逐太阳的征程。
他迈开大步,如风一般地奔跑起来。
他的脚步震得大地微微颤抖,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
一路上,夸父穿越了茂密的森林,跨过了湍急的河流,翻过了险峻的山峰。
他的汗水如雨般洒落,却丝毫没有减缓他的步伐。
太阳在天空中快速移动,夸父紧紧地跟在后面,一刻也不敢停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夸父感到越来越口渴。
他来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喝干了。
但这仍不能解除他的口渴,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一饮而尽。
然而,口渴的感觉依然没有消除。
夸父继续追逐着太阳,他的身体渐渐感到疲惫不堪,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追上太阳。
终于,夸父离太阳越来越近了。
可是,太阳的炽热让他难以忍受,他的身体开始被烤得发烫,皮肤干裂,毛发也被烧焦。
但夸父依然没有放弃,他用尽最后的力气,伸出双手,想要抓住太阳。
就在夸父即将触碰到太阳的那一刻,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轰然倒下。
夸父的身体化作了一座大山,他手中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夸父虽然没有实现让太阳永远停留在部落上空的愿望,但他那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夸父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传说。
他为了追求光明和温暖,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从夸父逐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和征服的渴望。
在那个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的力量充满了敬畏和好奇,夸父的行为代表了人类想要挑战自然、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夸父追逐太阳的行为,虽然充满了勇气和决心,但也有些盲目和冲动。
《夸父逐日》译文(通用14篇)

《夸父逐日》译文(通用14篇)《夸父逐日》译文篇1夸父逐日选自《史记》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夸父与太阳竞跑,始终追逐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人教网《夸父逐日》 2023/01/01《夸父逐日》译文篇2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3、(教学重点)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究、制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力量。
教学重难点:1、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究、制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绚烂夺目的珍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2、叙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3、誇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
夸父追日:誇父追趕太陽。
值制服自然的堅強決心。
比方人有大志。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2、展现朗读,同学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爱好。
同学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夸父逐日》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始终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问题探讨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精品文档】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
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