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医学讲解

合集下载

量子与量子医学

量子与量子医学

量子与量子医学最近一直在关注关于量子医学方面的问题,看了无数的文献和各种的资料,说实在的,有点脑子大了,持各种观点的都有,原本我想等自己完全弄清楚了再系统的总结一下,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因为目前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楚的结论,说什么的都有,以下总结的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观点,仅供参考:) 要了解量子医学我们需要先把以下几个问题搞清楚,第一,量子的概念与历史,第二,量子医学的历史。

第三,什么是量子医学,量子医学的医学基本原理是什么,第四,量子医学的应用,第五,量子医学的未来。

第一,量子的概念与历史:1900年,普朗克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第一个猜测到量子的存在。

这一年的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发射体和吸收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能量元的整数倍。

这就是量子的最初概念,然而,在普朗克的分析中,他只是将能量量子化作为一种方便的计算手段,而并没有赋予它真实的物理意义,更没有意识到能量量子化与经典力学及经典电动力学基础的根本背离。

在能量量子化假说提出之后,普朗克本人一直试图利用经典的连续概念来解释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

此时,是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普朗克量子假说的非经典特征,即能量的量子化假设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是不相容的,并将这一假说大胆地应用到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中,1905年,爱因斯坦不仅意识到普朗克量子假说的革命性意义,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

这一年,爱因斯坦大胆地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认为,能量子概念不只是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时才有意义,光波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能量量子所组成的。

进一步地,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公式,爱因斯坦还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和动量表达式,即E=hv及P=hσ,式中h是普朗克恒量,v和σ依次是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和单位长度上的波数。

利用这一光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电磁场理论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等实验现象。

何谓量子医学

何谓量子医学

何謂量子醫學量子醫學的發展是由量子物理學的發現而演變而成的。

量子力學的發明人愛因斯坦形容『量子』就是物質的量(quantity)。

『力學』研究的是運動。

所以,量子力學研究的是量的運動。

量子論說,大自然的事物是以微量片段進行的(這些一定的微量就是quanta);量子力學就是研究這個現象的。

近年來物理學界的發展全集中於量子力學的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全是量子力學科學家的天下,這個熱潮席捲世界。

但量子力學並沒有取代牛頓物理學,而是包含了牛頓物理學,牛頓物理學在大規模的現象上仍然適用(大部份看得見的自然動態),但使用在超微細的領域之內就完全失效了。

所謂超微細的領域例如物質中的原子,而原子亦由電子、質子、中子等等形成。

這些微小的元素在不同物質中會有不同震動頻率(frequency)。

亦即是說,任何物質亦擁有其獨特的震動頻率。

而量子醫學是透過測度人體內不同物質的震動頻率,加以量化並作出分析,再以正確的量子震動頻率為身體作出調節及平衡,令人回復健康的狀態。

量子醫學亦透過測度不同天然健康食品例如維他命、礦物質、草藥、同類療法產品的震動頻率,為患者提供最適當的健康調理。

由於量子醫學能測度出人體超微細領域的狀態,因此能為患者預早作出調理的指引,在預防醫學上有著重大破突及貢獻。

俄羅斯量子醫學學會理事長格來博夫希涅爾博士談量子醫學俄羅斯在量子醫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有著世界先進水準格來博夫希涅爾博士:量子醫學是建立在利用電磁輻射與人、動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礎上的一個全新的、有效的、快速發展的科學方向。

量子物理學研究電磁場的輻射,因此,量子醫學的本質是電磁場。

量子醫學包括人體健康保障和支援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所有階段。

量子醫學為人提供環保、無副作用的保健和治療。

眾所周知,人體本身具有電磁輻射,患病時的電磁輻射與健康狀態時的不一樣,透過專門的設備來測量患病時和健康時的電磁輻射,就可以確定患病情況。

量子內科就是將電磁輻射作用在患者一定位置和器官上來消除病症、恢復機體健康的內科醫學。

什么叫量子医学

什么叫量子医学

什么叫量子医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什么叫量子医学(Quantum Medicine)用一句话来概括, 是根据量子物理学理论展开的医学,是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所释放的振动频率大小(即微弱磁场波动能量),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亦称波动医学。

量子生物学认为,生物体是由量子(基本粒子)构成,量子力学解释,包括生物体所有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电子、质子、中子等形成。

所有这些基本粒子不是以单体存在,而是以不连续性波动方式存在,有关此不连续性波动的计算理论有CHAOS理论、FRACTAL 理论、HOLOGRAM理论等。

所有的生物体都带有极微弱磁场,这种磁场是由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而产生的,并且在这微弱磁场能量中,带着不同的健康或疾病的信息,把这种不同微弱磁场能量即振动频率加以量化,乃量子医学。

在量子医学领域里不同的振动频率就构成了不同的细胞或组织.即由原子集中的分子,再由分子集中的细胞,最后由细胞集中的组织和器管也各有其固有的波动能量信息。

当然,可以把人体分为五脏六腑等不同的组织器官了。

针对人体的发病机理来讲,首先是电子的旋转运动发生了改变,与其相伴的微弱磁场也发生异常,然后由原子到分子,由分子到细胞,再由细胞到组织器官,微弱磁场连锁性地均发生混乱,因而疾病也就发生了。

那么,量子医学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的道理,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通过量子共振检测仪器,测定分析人体的微弱磁场波动能量状态,即共振与非共振状况,随之确定疾病的有无。

然后,继续利用量子共振设备,输入对应的共振频率,来矫正混乱的疾病体的生物磁场,以此达到治疗目的。

如何进行量子医学检测呢?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的量子共振检测设备,只需通过人体的尿液或者毛发进行检测。

因为尿液和毛发中所含的水份(H2O),具有整个人体的波动能量信息,所以测定尿液或者毛发,也等于检测了一个人的全身状况。

它具有无创伤的优点,避免了传统的抽血,手术切开等痛苦检测方法,况且能够捕捉亚健康状态中的人体微弱磁场异常变化。

什么是量子与量子医学 医学诊断新方法介绍:量子医学

什么是量子与量子医学 医学诊断新方法介绍:量子医学

什么是量子与量子医学医学诊断新方法介绍:量子医学量子医学:医学诊断新方法量子医学始于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的问世,这种装置被试用于医学诊断领域,通过对生物体及物质中的微弱磁场进行捕捉和解析,从而达到定性治疗的目的。

这种装置被定义为量子共振检测仪,共振检测技术称为量子解析法,它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则被定义为量子医学。

在2001年中国国际中医药创新技术及产业化论坛上,量子医学专家、量子共振检测仪的发明者张海涛博士对量子医学的产生和定义作了以上的阐述。

由于这是一个崭新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记者特别约请张博士就量子医学的应用原理、研究方法、优势特点等作了详细深入的介绍。

基本原理波有差异共振可测 1923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任何粒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波长,如单一原子派生的信息属X 射线范围(1pm~10nm),分子发出的信息属于紫外线范围(170~400nm),人体细胞的波长属微波范围(0.1~30cm),地球的波长为3.6×1061cm。

波还具有共振特征,即当两个波长相同的波相遇时可发生叠加,这种共振原理同样存在于声波、电磁波及所有物质。

当需要鉴别两段波是否相同时,可从是否发生共振得到定性鉴别,而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出来的,所以这种装置又被称为量子共振检测仪。

物质及生物体由无限原子组成,生物体形成的磁场属微高斯??毫高斯磁场,即微弱磁场。

量子共振检测仪可测出横波磁场(质量波)和纵波磁场(粗密波、压缩波)。

这两种磁场是伴随电子和基本粒子群运动的能量反应,因而生物体的能量信息都集中在合成波中,必须对合成波进行分解辨认,才能对照健康、正常波形得到共振的相关程度。

首先,将微磁场的电磁波以傅立叶解析法(Fourier)中的完全标准成交函数,提出调查项目的标准波形,然后编成代码信息输入数据库。

需检测时,以代码波形为钓针,将生物体发出的合成波传入量子共振检测仪的解析回路,在分解成单一规律性近似波形后,钓针加以识别再进行共振比较,计算出异常程序及与被钓波的关联程度。

量子医学

量子医学

量子一、什么是量子?1.狭义上量子是能量的最小计量单位。

2.广义上量子是对微观世界粒子的总称。

二、什么是量子医学?它是吸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建立在物理学和生物学基础上,运用量子力学原理来解析生物体的微弱磁场变化,它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则称为量子医学。

(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力学、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新门类。

它将医学从细胞层次推进到了构成人体的基本微粒子——量子层次。

)三、量子物理学发展简史量子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它的出现把人们由研究宏观世界引入到了研究微观世界。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经典物理学两大乌云(第一朵乌云是:光的传送媒介是什么?“以太学说”;第二朵乌云: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在同样的温度下,不同物体的发光亮度和颜色(波长)不同。

颜色深的物体吸收辐射的本领比较强,比如煤炭对电磁波的吸收率可达到80%左右。

所谓“黑体”是指能够全部吸收外来的辐射而毫无任何反射和透射,吸收率是100%的理想物体。

真正的黑体并不存在,但是,一个表面开有一个小孔的空腔,则可以看作是一个近似的黑体。

因为通过小孔进入空腔的辐射,在腔里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以后,不会再从小孔透出。

19世纪末,卢梅尔(1860-1925)等人的著名实验―黑体辐射实验,发现黑体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的,它按波长的分布仅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看来,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不可思议的。

)之一的黑体辐射时,提出了辐射能量子假说。

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27尔格/6.626*10-34焦耳)。

从而得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的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这个假说到光学中,建立光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中出现的现象(在光照下,可以加速原子释放电子,释放出电子的数目与光的频率(波长)有关),得出光有时表现出波动性,有时表现出粒子性;但它既非经典的粒子也非经典的波,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医学——量生源

量子医学——量生源

一、量子医学,第三医学量子科技,21世纪最尖端科技量子医学,未来的第三医学量生源生物涂敷剂,轻轻一抹,健康相伴二、量子技术1900年至今,量子技术经历了从概念、理论到应用、发展、成果这一过程。

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此领域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12人,被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

量子技术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

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很多领域:半导体、芯片技术、航天航空、医疗器械、通讯设备、生物工程等。

我们生活中的电脑、MP3、微波炉、医院的检测仪器等都是依据量子技术制造出来。

三、关于量子量子是微观世界中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产生的非连续能量波动的本原态,是能量波动的最小单位。

它具有两大特性:微粒子特性:它的直径只有10的-15次方,小到足以穿过任何一个细胞。

如果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地球的话,量子就相当于地球上的一颗露珠。

高频能量波特性:量子能产生每秒上亿次的振动,向外发射高频能量波。

它可以与人体自身的磁场能量波形成共振,纠正人体波动混乱的磁场,使运行混乱的电子再重新排序,从而修复受损细胞,补充细胞能量,提高人体生命力。

四、量子与生命体蝾螈断腿后还会生出新的来,壁虎断了尾巴还能再长出新的尾巴,蚯蚓被断了两节后还能继续生长下去,这种现象一直被科学所关注。

1943年美国的生物学家罗斯用青蛙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蝾螈的残肢处的生物电势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伤势越重,则产生的生物电势能量越大,自愈能力也就越强。

罗斯教授在断腿的青蛙身上模拟蝾螈的生物电势,数天后惊奇的发现伤口处骨骼和肌肉都长出来了,这一发现震动了科学界,这就是著名的“蝾螈效应”。

生物电势实际上就是生物电磁场,是由生物体内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产生的一种生物电磁能量例如人体癌细胞的异常生物电磁能量就非常强大,因此癌细胞才具有快速增生扩散的能力,儿童的生物电磁能量高于老人,健康人的生物电磁能量高于不健康的人。

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人体生理机能健康与否和人体生物电磁能量强弱息息相关,而生物电磁能量的改变又是以量子的形式进行的。

中医量子医学与负氧离子

中医量子医学与负氧离子

中医量子医学与负氧离子中医量子医学是中医学与量子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而量子物理学则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中医量子医学通过运用量子物理学的原理,解释和研究中医理论,进而发展出一套与传统中医学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中医量子医学中,人体的能量系统被认为是由各种能量场组成的。

这些能量场包括气场、电场、磁场等,它们相互作用并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量子物理学则告诉我们,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状态是以波粒二象性存在的,这与中医学中的“气”的理论相吻合。

中医量子医学认为,人体的能量系统与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能量场的状态,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负氧离子是指带有负电荷的氧分子或氧离子。

负氧离子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如瀑布、海滩、森林等地都含有较高的负氧离子浓度。

负氧离子对人体有着诸多益处。

首先,负氧离子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吸附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和细菌,净化空气。

其次,负氧离子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研究表明,负氧离子可以刺激人体内的氧合酶活性,提高细胞对氧气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从而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

此外,负氧离子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量子医学与负氧离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负氧离子可以与人体的能量场相互作用,改善能量场的状态。

中医量子医学认为,人体的疾病往往是能量场的不平衡和紊乱所致,通过提供足够的负氧离子,可以促进能量场的平衡和恢复。

同时,负氧离子的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也为中医量子医学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支持和补充。

在中医量子医学的实践中,负氧离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保健。

一些中医调理机构和养生馆常常提供负氧离子疗法,通过让人暴露在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环境中,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一些家用电器,如空气净化器和负离子发生器,也可以产生负氧离子,提供健康的室内环境。

量子医学,将让95﹪的疾病不治而愈

量子医学,将让95﹪的疾病不治而愈

量子医学,将让95﹪的疾病不治而愈量子医学,又被称为波动医学,其本质是电磁场,即通过测定分析出物体所释放的震动频率大小来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

微循环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一般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技和微静脉七部分组成,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直接接触的部分。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

微循环:人体中的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叫做微循环,微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的场所,是氧气、营养、垃圾代谢的唯一场所,微循环也成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如果您不能理解,我们阅读下面两个属于物理学范畴概念。

一个称宏观范畴,或者称为看得见的世界,一般是指空间线度在10-6厘米以上的物体或粒子世界,人体细胞能用显微镜看清,仍属宏观范畴。

而10-6厘米以下的物体或超微粒子世界,例如中子,质子、电子,光子等,即属“微观”范畴。

在看得见的世界,一切物体或粒子的运动都遵循宏观物体运动的牛顿力学规律。

在看不见的世界,反映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总结出来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决定原子核周围电子及各种超微粒子运动和性质的自然法则。

如果您没有理解?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再科普一个概念。

所谓量子,就是生物体中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产生的能量。

量子是能量改变的最小计量单位。

其实,将能量分化为量子现象,是微观世界一切粒子变化的普遍规律。

也就是说,微观世界中一切超微粒子都属于量子。

进入21世纪初,分子生物学已有突破,但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的西医,基本上仍然是细胞医学,医学仍停留在宏观水平上。

至今,西医对多少疾病束手无策,成为不治之症,大量慢性病无法根治,医学落后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生命”之迷至今未能揭示,许多超自然生命现象无法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医学讲解量子医学讲解2011年04月24日量子医学属于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基础上的医学学科,由于量子是研究在10的负8次方米的微粒世界,使量子医学研究进入了更微观的研究领域。

因为该领域一直处于让物理学家和学界头疼的领域,至尽没有物理学家能够清晰解释原理的核心,使量子医学处于可以使用但无法精确说明的状态。

该领域仍然处于研究当中,故有争议也有新成果。

本字条概述了量子医学的概念、核心、发展走向等内容。

简介量子医学是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和渗透下萌发而出的。

早在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就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如今,已经发展为可以用量子力学原理来阐明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且进一步阐明细胞的分化和新陈代谢的机理、遗传和变异、衰老和癌变、药物的应用等领域。

2007年量子医学与草本植物的应用相结合,是量子技术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量子医学的定义就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利用微观状态的电子波动、辐射、能量等形式,对机体进行综合、系统、全面、发展性地预防、调节、诊断、治疗、康复的学科。

量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在微观领域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是以最小的单位跳跃式进行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个最小的单位叫做量子。

量子:震动的微粒子的解说——量子论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事”。

在物理学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量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

例如,一个“光的量子”是光的单位。

而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等更成为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

其基本概念是所有的有形性质也许是"可量子化的"。

"量子化" 指其物理量的数值会是一些特定的数值,而不是任意值。

例如,在(休息状态)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可量子化的。

这能决定原子的稳定和一般问题。

在20世纪的前半期,出现了新的概念。

许多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了解和描述自然的的基本理论。

起源发展量子物理是根据量子化的物理分支,在1900年以理论来建立。

由于马克斯?普朗克(M. Planck)释所谓的黑体辐射。

他的工作根本上合并了量子化用同样方式,到了今天它仍被使用。

但他严重地冲击了古典物理学,需要了另外30年的研究,就是在量子论未确立之前。

直到现在一些主张仍然不能被充分地了解。

这里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包括科学的本质是怎么出现。

不光是普朗克对这个新概念感到困扰。

当时德国物理社会中黑体研究成为焦点。

在10月、11月和12月会议前夕,对他的科学同事报告公开他的新想法。

就这样谨慎的实验学家(包括F. Paschen,O.R. Lummer,E. Pringsheim,H.L. Rubens,和F. Kurlbaum)和一位理论家迎接最巨大的科学革命。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以解决黑体问题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解释了1910年,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 1913年,玻尔光电效应原子模型被提出 1915年,索末菲修改了玻尔模型,引入相对论,解释了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 1918年,玻尔的对应原理成型 1922年,斯特恩-格拉赫实验1923年,康普顿完成了X射线散射实验,光的粒子性被证实 1924年,爱因推导出了普朗克的黑体公式。

2001年,3位分别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斯坦因为以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4年,德布罗意阐述了物质波理论。

1925年诺贝尔奖获者海森伯格提出量子论的不确定原则。

同年,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理论。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物理学纪事》上连续发表了6篇论文,宣布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的诞生。

这个方程后来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1927年,德布罗意和革末通过实验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

同年,G.P.汤姆逊,在剑桥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

电子是一种波。

他们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薛定谔却发现,海森伯的矩阵力学和他的波动力学在数学上居然是等价的。

此时,泡利也独立地发现了这种等价性。

之后,狄拉克进一步把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统一起来。

玻尔提出“互补原理”,这就是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研究。

它连同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三者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影响至今。

192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狄拉克解决了物质在高速运动时的量子理论。

1930年以后,量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的原理,为晶体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之后,量子理论在物理学、化学、半导体、微电子、芯片技术、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广泛的应用。

1932年,后来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利用希尔伯特空间等数学工具,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间的数学等价性。

1944年,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1948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威兼?肖克利和瓦尔特?布拉顿根据量子理论发明了晶体管。

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方面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量子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0年,核磁共振应用临床医学领域。

而生命信息检测仪也随之出现。

1990年,美国、日本、新西兰开始研制量子共振技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研究。

1995年,深圳市日研科技有限公司堀尾忠正,持“量子共振信息水”向中国卫生部咨询上市之市,卫生部因为认为水中无有效成分(即无药物成分)未受理。

后堀尾忠正把这一可以用于治疗领域的量子医学技术改用于燃油添加剂领域,命名为油公核磁共振传递剂,1997年12月,堀尾忠正在北京展览馆展览出量子共振信息水和油公核磁共振传递剂。

2002年,新西兰首次成功研发出量子化制剂,并用于各种疑难杂症以及癌症的治疗。

量子医学的对象及特点研究方向和对象量子医学的定义就说明了它的研究方向和对象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因为量子医学通过量子力学的拓展,以量子技术方式介入医学领域的学科,所以,把人类的医学研究直接从宏观状态进入微观世界。

在看得见的世界,一切物体或粒子的运动都遵循宏观物体运动的牛顿力学规律。

在看不见的世界,反映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是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决定原子核周围电子及各种超微粒子运动和性质的自然法则。

量子就是生物体中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产生的能量。

其实,将能量分化为量子现象,是微观世界一切粒子变化的普遍规律。

因为微观世界中一切超微粒子都属于量子层次领域的。

而量子医学是在医学领域研究疾病在微观状态发生状态和规律的。

量子医学的特点1、量子医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2、量子医学是通过研究发现电子等微观状态的颗粒遵守量子化规律,并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学科。

3、量子医学基于电子、光子等微观颗粒量子化特性,开辟医学新时代。

4、量子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质,认为任何人、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联系的有机体,这些系统在微观世界中按照量子化规律进行交互、影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特点。

主要内容量子医学是建立在利用电磁辐射与人、动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学科。

量子物理学研究电磁场的辐射,因此,量子医学的本质频率大小(即微弱磁场波动能是电磁场,及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所释放的振动量),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亦称波动医学。

要建立“量子医学”,就要突破宏观进入微观来研究生命体,例如量子生物学的研究,必定从量子层次研究掌握疾病的量子变化规律。

如以量子层次的量子运动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说道:“只有量子力学能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键的特殊作用。

”量子医学包含了微观世界的医学哲学观、微观状态器官粒子运动的规律、精确预测体质微弱变化、阐释微观状态下疾病成因与原理、阐述学科在量子态下的运动特征等。

核心走向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技术、量子哲学的基础上的医学新学科。

量子技术让人类可以在微观状态进行人体健康的研究和探索,而量子哲学却可以让人类在一个系统中,整体、联系地看问题。

所谓量子哲学就是把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并从整体出发研究各要素组成系统的方式。

把宏观世界先定义出来,一般是指空间线度在10的6次方厘米以上的物体或粒子世界,人体细胞能用显微镜看清,属宏观世界。

而10的8次方米以下的物体或超微粒子世界,例如中子、质子、电子等,则属于微观世界。

量子医学的思想核心就是以系统观、整体观揭示微观状态下粒子运动的规律。

量子医学的出现,使得医学可以清晰地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宏观走向微观,阐释了宇宙万物本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在量子哲学领域,根据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研究,发展了系统医学的哲学观点。

海森堡发现,用眼睛观察电子的时候,在这个缩小了1亿倍以上的世界里,实际上就是利用光子去看电子,因为光子比电子大很多,可以在接触到电子的瞬间把电子撞开,无法得到确定的结果。

此外,如果测试一种行为准确了,那么另外一种行为就不准确。

比如说你测试电子是波,那么电子就无法测试到微粒性,相反也一样。

所以他的研究让波尔发现了电子既有波动性也有微粒性。

从物理意义上是让人悲伤的,但是从哲学领域来讲却是值得高兴的。

因为我们终于发现,人、仪器、待观察的电子其实在微观世界都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

也就是说,我们和仪器、观察对象几乎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什么独立、不联系的说法存在。

比如你用眼睛看水,水的电子就被你的眼睛放出的光子影响,开始有变化。

只不过我们无法马上缩小到电子的大小看到而已。

而证明这个现象的就要提日本的江本胜博士。

从1994年起,日本医学人类现在已经迈博士江本胜连续数年利用高倍显微镜拍摄各地水结晶的照片。

入量子时代。

量子力学的实质就是研究微观世界原理的学科,很多研究的结论几乎都颠覆了宏观世界研究得出的结论。

量子力学理论不断得到印证,也不断得到创新:哥本哈根三大定律、多宇宙、隐变量、系综、自发定域理论、退相干历史、多精神解释、交易模型、量子线性叠加规则失效猜想…… 这些新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但是也因为都不完善而不断产生新的争论。

而量子医学揭示的思想理论,就是系统、深层、整体地看问题,然后通过微粒子的描述统一起微观与宏观的世界。

会给中医、西医带来全新解释。

量子医学价值量子医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医学研究从细胞层次推进到电子微粒层次将微观状态下人体器官运作规律展示,使得人类医学获得更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微观状态下运动的微粒,通过以量子形式释放能量,达到量子化事件的发生。

解释明了微观壮态和宏观的医学模式区别宏观状态下,人类的医学研究有所局限,尤其在预防方面。

而量子医学的出现,能够将微观状态的疾病表现前瞻性测探到,使得疾病的预防与检测变得如此的细致和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