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书法欣赏
北宋哲学家邵雍书法真迹探秘

北宋哲学家邵雍书法真迹探秘北宋哲学家邵雍书法真迹探秘翟智高古人历来认为:“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载道”,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书法家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因为书法会反映出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等。
一、邵雍书法风格与其父亲教诲有关1 、邵雍父亲“独喜文字”邵雍与他的父亲曾在伊川神荫原创办书院,“讲学于家”。
作为教师,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是毛笔字,是最基本的技能。
据《宋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记述:邵雍父亲“君性简宽,独喜文字,学用声律韵类古今切正,为之解,曰:正声、正字、正音者论三十篇”。
2016年,在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祠遗址发现有模印字迹的土坯,经电子扫描,是楷书“安樂書院”四字。
可能是邵夫子父子当年创办私塾,讲学于家时,用楷书书写的“安樂書院”招牌,被后人刻成石匾,再后来,此石匾被用来作为打土坯的“坯底”,因而打出来的土坯就有了“安樂書院”的字迹,砌在邵夫子書院旧址的墙上,从而得以保留下来:“大莘店邵夫子祠”石匾,由人民日报社原社长,解放军中将,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荣誉主席邵华泽先生書写。
2、孙辈记述爷爷字体“端正”邵雍的孙子邵博,著有《邵氏闻见后录》,其卷五中提到,他的爷爷邵雍书法字体端正:“康节手书《易》、《书》、《诗》、《春秋》字端正,无一误失”。
3、朱熹观赏邵雍书法真迹爱不释手朱熹曾多次观赏邵雍的《戒子孙》书法真迹,并摹刻于石:“书邵康节诫子孙真蹟後。
右芗林向氏所藏康节先生诫子孙之文也,熹尝从故友刘子澄得其摹本,刻石庐山白鹿精舍,今乃获覩其真,格言心画,模范一世,伯虎得而葆之,所以佑啓。
厥後者为亡穷矣、借观累月,玩不释手,已复窃识其後而归之,绍熙甲寅八月日,新安朱熹书于丰城传舍”。
在《跋邵康节'检束’二字》写到:“康节先生志言大笔快意,而其书迹严谨如此,其从心所欲不逾矩者邪?庆元乙卯七月既望,后学朱熹观赵履常所藏'检束’大字敬書”。
(参见《四库备要》子部,《朱子大全十卷晦庵集卷八十三撰跋》)4、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康节工笔札”。
司马光的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司马光的古诗1春贴子词·太皇太后阁六首·长乐晓钟残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长乐晓钟残,皇与入问安。
东风犹料峭,冒絮御余寒。
梅圣俞挽歌二首·兵形穷胜负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
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
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
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
魏忠献公挽辞三首·恻怛动旒扆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恻怛动旒扆,鸿胪葬老臣。
箫铙震淦口,绋翣隘漳滨。
久大英名在,哀荣异礼陈。
丰碑纪遗烈,长泣邺城人。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彼郁者兰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彼郁者兰,生于幽涯,其华菲菲。
君子爰处,爰处爰嬉。
靡适弗宜,忘其渴饥。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时论归清德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
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
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和复古大雨·积阴连日作郁蒸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积阴连日作郁蒸,长云飞天势如鹏。
白雨注垂万絙,坐间斗寒衣可增。
送王殿丞知眉山县·君行杳何许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君行杳何许,万里蜀云西。
野色春斯近,林烟晓意迷。
天藏马峡小,星逼剑关低。
莫使乡愁乱,咬咬信子规。
和邻几六月十一日省书事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
紵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
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
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
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
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
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
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
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
安得蹑轻屐,仗策缘峥嵘。
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
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
送师道知长溪朋友因归省觐省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羁旅帝城久,逢人青眼稀。
闻君又当去,使我益思归。
佳色邻乡树,高高望彩衣。
春流先自疾,心出片帆飞。
忆同寻上阳故宫路朝代:宋朝|作者:司马光上阳门外云连草,车马遥遥往来道。
司马光

司马光认为绝市和修建堡垒的办法有利于保护边界地区安宁,于是一面禁绝边民和西夏互市,一面决定修堡。 正在这时,带兵将军郭恩,乘酒出击西夏,结果大败而归,自己不得已而自杀。朝廷御史审理此案,庞籍一人承 担了责任,事后庞籍被解除了节度使之职,贬谪知青州事,司马光向皇帝连奏三状奏明庞籍是听了他的意见才决 定修堡的,说明庞籍完全是出于“欲为国家保固疆圉”的本心,“发于忠赤,不顾身谋”,因为“过听臣言,以 至于此”,应当“独臣罪,以至典刑”。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为相,议论司马光更变熙丰法度,哲宗下诏削除司马光的赠谥,毁坏所赐碑。
绍 圣 四 年 ( 1 0 9 7 年 ) , 再 贬 为 清 海 军 节 度 副 使 , 又 追 贬 朱 崖 军 司 户 参 军 。 元 符 三 年 ( 11 0 2 年 ) , 追 复 太 子 太保。崇宁二年(1103年),蔡京为相时,再次追降左光禄大夫,旋即除名,将司马光等称为“元祐党人”,刻 元 祐 党 人 碑 , 禁 止 元 祐 学 术 。 大 观 年 间 , 追 复 太 子 太 保 。 靖 康 元 年 ( 11 2 6 年 ) , 赠 太 师 , 再 次 赐 谥 。 宋 高 宗 建 炎 年间,配享哲宗庙廷。
宋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决心振兴祖业。虚心下问、多方征求治国方略以后,感到王安 石提出的一整套激进、大胆的变革方案符合自己的理想。熙宁二年(1069年),重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 法。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司马光和王安石因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辩, 有时在皇帝主持的议政会议上也毫不相让,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尤其当变法还未显露明显 弊病时,他也并未公开持反对意见。甚至有人要弹劾王安石时,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直到王安石颁发“青苗 法”,司马光才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现了强烈不 满。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的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而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广泛用于家居装饰,以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及格调。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陋室铭》为内容创作的书法作品,来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陋室之美。
1、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文天祥行书《陋室铭》▼2、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行书《陋室铭》▼赵孟頫行书《陋室铭》纸本,纵49、横131厘米;共19行,计86字。
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
3、元代书法家:泰不华泰不华篆书《陋室铭》▼泰不华篆书作品欣赏《陋室铭》卷,纸本,纵36.9cm,横113.5cm。
1346年43岁时作,书法兼善篆、隶、楷。
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用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笔法。
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人,能写如此齐整秀逸的汉字古体实属难能可贵。
4、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文徵明行书《陋室铭》▼5、明代大书法家:祝枝山祝枝山草书《陋室铭》▼6、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董其昌草书《陋室铭》▼7、清末书法家:姚孟起姚孟起楷书《陋室铭》▼8、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赵之谦篆书《陋室铭》▼9、民国要员、当代草圣:于右任于右任草书《陋室铭》▼10、近代著名书画家:溥心畲溥心畲行书《陋室铭》▼11、中国现代思想家:马一浮马一浮篆书《陋室铭》▼最后,大咖入场!王羲之也有《陋室铭》“作品”?晋代书家写唐代诗篇?穿越么?诸位别紧张,下面这些是集字作品。
我们依次呈现王羲之、智永、米芾、黄庭坚作品:12、王羲之字《陋室铭》王羲之集字书法《陋室铭》▼13、集智永楷书《陋室铭》智永楷书集字《陋室铭》▼14、米芾集字《陋室铭》米芾集字书法《陋室铭》▼15、黄庭坚集字《陋室铭》黄庭坚集字书法《陋室铭》▼史无最全名篇大锦集,15位古代书法高手创作,含集字字内的15幅《陋室铭》,您最喜欢谁?。
《司马光》ppt课件完美版(2024)

2024/1/28
13
对后世历史学发展的影响
2024/1/28
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后世历史编纂学树立了典范,推动了历 史编纂学的发展。
对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影响
其客观、实证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后世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 武器和方法指导。
对历史教育的影响
其通史编纂形式为历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促进了历史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 通史《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深远 。
2024/1/28
6
02
《司马光》内容概述
2024/1/28
7
主要内容与结构
2024/1/28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详细叙述司马光在童年时期砸缸救人的英勇事迹。
司马光的成长历程
介绍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逐渐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 家。
10
03
司马光在历史学领域的贡献
2024/1/28
11
《资治通鉴》的编纂背景及过程
编纂背景
北宋时期,历史文献丰富但缺乏 系统整理,司马光深感历史教育 的重要性,遂决定编纂一部通史
。
编纂过程
历经19年,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对 浩繁的历史资料进行甄别、筛选和 编纂,最终完成294卷的巨著。
创新之处
采用纪传体通史形式,以时间为经 ,以事件为纬,将1362年的历史囊 括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2024/1/28
18
05
司马光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
2024/1/28
19
书法造诣与作品欣赏
深厚的书法功底
司马光精通楷、行、草、隶等多种书体,其书法 风格独特,笔力遒劲。
诸葛亮、魏征、狄仁杰、范仲淹、包拯等十名清官书法

诸葛亮、魏征、狄仁杰、范仲淹、包拯等十名清官书法
诸葛亮、魏征、狄仁杰、范仲淹、包拯、司马光、于谦、海瑞、况钟、于成龙等历史上十位著名清官书法欣赏。
诸葛亮的《远涉帖》字字精到,十分美妙;魏征的这幅字宽绰大方,敦厚雄强;狄仁杰的这幅字十分精到,古朴优雅;范仲淹的两幅字空灵精巧;包拯的两幅字一幅粗犷豪放,一幅线条遒劲有力,典雅精致;司马光的两幅字楷书工稳,行书潇洒;于谦的这幅字深得古法,有晋韵;海瑞的这幅字潇洒飘逸,气势非凡;况钟的两幅字精致典雅;于成龙的两幅字字形欹恻,顾盼生姿;以上的书法作品真是精彩纷呈。
独家|高进无纸化书法:继《我箴》之后,再给你送上《他箴》

独家|高进无纸化书法:继《我箴》之后,再给你送上《他箴》打开独家|高进无纸化书法:继《我箴》之后,再给你送上《他箴》循规书法堂05-21 17:51关注本堂往期作品:独家|高进无纸化书法作品:司马光《我箴》独家|无纸化书法:明朝憨山大师《醒世歌》独家|无纸化书法:心相篇(连载一)独家|高进无纸化书法:二十四史之《汉书》名言名句独家|无纸化书法:高进随想笔记(2)展开全文进入今日头条发表评论精彩推荐贵妇一丝不挂,骑马上街,却赢得世人的尊重打开头条阅读斌斌闲谈10小时前家里有这几款“硬币”的,你可发财了,比金币还值钱打开头条阅读文娱多宝阁10小时前广告大精酿啤酒时代到了,是时候入手一个精酿啤酒项目书法结构布局要悟透这16个字打开头条阅读书法密码02-13世界顶级油画欣赏,每一幅价值连城打开头条阅读文化帝都01-14这样的20元纸币千万不要乱花了,现在价格已经好几倍了打开头条阅读不趣不乐02-16华国锋50岁到80岁,越老字越大气,风骨凛然!打开头条阅读禾木生夏02-05梅花五角硬币收藏价格表梅花5角硬币可卖10万?打开头条阅读携景财富网02-10第五套人民币20元价格暴涨,遇见可别用掉了!打开头条阅读老鬼说收藏02-14要练好太极拳,必须要明白“三练三不练”的原则!打开头条阅读功夫咏春01-19老汉山脚下捡到一块怪石头,回家细看后,总觉得不一般打开头条阅读遨飞宝宝02-24男子捡回一块“发光”石头,行家却说他撞大运了打开头条阅读陈惜阳03-08鉴定专家们如何看赵孟頫的行书《秋兴诗》?打开头条阅读季涛谈收藏与投资04-23少林寺真正的隐士高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释德建期待他出手打开头条阅读斜眼世界05-03“一树梨花压海棠”看着很美,其实很黄打开头条阅读黄伯益05-03他一个字卖到一万,看完之后我信了打开头条阅读分享收获02-02。
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_司马光主要成就

关于司马光⼩时候的故事_司马光主要成就司马光,⽣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哲宗元元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乡(今⼭西夏县)⼈,世称涑⽔先⽣。
进⼠出⾝,具有浓厚儒家思想。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关于司马光⼩时候的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司马光⼩时候的故事司马光⼩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青核桃。
⼀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却怎么也剥不开。
姐姐⾛开后,⼀个⼥仆把青核桃放在开⽔⾥烫了⼀下,⽪就很容易剥了下来。
姐姐回来⼀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司马光说是⾃⼰剥的。
这个过程恰巧被⽗亲知道了,见他撒谎,就严厉地训斥他怎么能这样撒谎!这件事虽然很⼩,但却给司马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从此,⽆论是为⼈处事,还是学习,司马光总是⼗分诚实,不敢有半点虚假。
在⽗母的谆谆教诲下,司马光15岁时,便“于书⽆所不通,⽂辞醇深,有西汉风”,⽽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终⾝不忘”。
最终,经过历时19年的呕⼼沥⾎,司马光完成了篇幅浩瀚、纪事⼴博的编年体巨着《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化财富。
司马光是谁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家。
司马光(1019年11⽉17⽇~1086年10⽉11⽇),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乡(今⼭西省夏县)⼈,世称涑⽔先⽣。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家,⾃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变法,离开朝廷⼗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正。
名列“元祐党⼈”,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功,刻苦勤奋。
以“⽇⼒不⾜,继之以夜”⾃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正司马公⽂集》、《稽古录》、《涑⽔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主要成就1、政治宣仁太后是前此宫廷中反对变法的后台,掌权后遂援引司马光、⽂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各种反变法的⼒量聚集在⼀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司马光书法欣赏宋代司马光书法欣赏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仁宗宝元初(1038)中进士甲科,除奉礼郎。
仁宗末(1036),迁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
英宗时(1046-1067),进龙图阁直学士。
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卷进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
王安石得政,行新法,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不断反对新法,迫使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
哲宗即位,元佑初(1086)拜尚忆左朴射兼门下侍郎,遂废新法,恢夏旧制,是为“元佑更化”。
年六十八卒。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光所著《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诸书凡三百二十二家。
光自云编此书“遍阅旧史,旁及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
”全书年经事纬,史实系统宗整。
此外尚著有《稽古录》、《涑水纪闻》等,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
如此端劲的书风,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是相似的。
司马光是以正书和隶书为主要书体的,且正多于隶。
其正书的特点是: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隶意蚕头凤尾的意图和造型,明显融入了隶书传统。
而隶书的特点则是: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
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
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
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风致。
(《中国文物报》唐冬冬文)司马光之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对书画和金石的学识与鉴赏之能,并根据个人胸臆,博采众家之长,融秦篆之圆劲、汉隶之凝重、晋人之蕴藉、唐楷之刚健于一炉,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这在宋人书法中无疑是自成一家、独树一帜。
黄庭坚《论书》就曾评价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观其书可想见其风采。
”黄庭坚是一代大家,最重视作品的气韵,能得到他的激赏,说明司马光的书法成就的确过人。
宋高宗也称:“司马光隶书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
朕有光隶书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
” 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局部)纵33.8厘米,横130 厘米。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点击下载全图(感谢书友mmyx509提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此为司马光亲自书写的原本。
这本作品约29 行,460 多个字,记录了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 年)的事件。
卷背有陈谢状5行,24字,亦是司马光手笔。
司马光为人行事都很严谨,黄庭坚谓:“余尝观温公《资冶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迄无一字作草。
”近人马宗霍云:“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
” 司马光《天圣帖》,楷书,纸本,纵30·3厘米,横4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凡十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五十一字。
司马光此件为陈省华手书诗稿所作跋语一则,亦称《天圣帖》。
文中所称“先太尉”,乃司马光之父池,“故相国庞公”,乃庞籍,“故省副陈公”乃省华。
司马光这幅跋语以工整的小楷书写。
通幅结体端正、严谨,横平竖直的笔画中,隐隐可见些许隶书的波磔之美。
而在起笔收笔或勾挑处的用笔与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相似。
事实上,北宋士大夫书家的书风,大多受颜真卿影响。
司马光的这件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释文:天圣中先太尉与故相国庞公,同为群牧判官、故省副陈公与庞公善,光以孺子得拜陈公于榻下。
元丰二年,八月乙丑晦。
陈公之孙法曹过洛,以公手书诗稿相示,追计五十年矣。
乌呼!人生如寄,其才志之美,所以能不配于后者,赖遗文耳。
苟无贤子孙,其湮没不显于世,可胜道哉!光窃自悲,侍公之久,今日乃得睹公之文,又喜法曹君之贤,能显融其先烈,是敢嗣书于群贤之末。
涑水司马光。
司马光《真书宁州帖》纵32.7厘米,横5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帖为司马光答复其侄子司马富的手札,叮嘱其辞官归里,侍养尊亲,为司马光六十七岁时所作。
其书法结体方正,用笔的起落明晰利落,古雅淳厚,并寓隶书笔意。
钤有元滕用衡、苏大年,明沈周、项元汴,清江德量、伍元蕙、罗天池、潘延龄等鉴藏印记。
转自上海博物馆网站司马光篆书《富弼墓志盖》2008年2-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者在一次基本建设抢救性发掘中,获得北宋中期宰相富弼墓志。
志石1.4米见方、厚35厘米,全文7000多字。
据称,这是中原地区迄今出土的一方尺寸最大、志文最多的墓志。
此墓志的志盖“宋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致仕韩国公赠太尉谥文忠富公墓铭”为司马光亲笔篆书,为司马光极其罕见的篆书书迹。
文纵书,分五行,共25字。
司马光隶书《王尚恭墓志》开封博物馆藏刊于《中国书法》1999年第2期司马光隶书《王尚恭墓志》(局部)《王尚恭墓志》于1936年在洛阳北陈庄出土,刻于宋元丰七年(1084)十月。
志石呈正方形,长、宽均为77、厚15厘米。
志文为隶书,分上下两列,每列41行,满行20字。
《王尚恭墓志》全称为《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其志文由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撰文,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书丹,李稹镌刻。
《王尚恭墓志》是一方宋代名志,具有较高的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
王尚恭,《宋史》无传。
《王尚恭墓志》志文在《范纯仁文集》中有记载。
另外,在《宋史翼》和《宋元学案补遗》两本书中,有关王尚恭的事迹皆来源于志文。
可见,《王尚恭墓志》是了解、研究王尚恭最翔实、最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可补史料记载之缺。
墓志中对王尚恭祖籍的记载与史料的记载完全相符。
墓志云:“公之先盖京兆万年人,后家于果州,至皇考尚书公始家河南”。
王尚恭之父王汲,墓志中称“尚书公”。
王汲《宋史》亦无传。
据君洙《尹河南集》所载王汲墓碣铭所云:“汲字师黯,祖籍京兆万年,曾家果州,后迁河南”。
志、史可相互印证。
墓志记载:“元丰七年八月九日,朝议大夫致仕王公,以疾终于西都嘉善里之第,享年七十有八……十月九日奉公之丧归葬于河南府河清县上店里……”。
“公讳尚恭、字安之……少力学与弟尚偕游庠序,喜亲贤士大夫……景元年兄弟同登进士科”。
后尚恭被任命为庆成军判官,历知芮城、阳武、猴氏诸县,官至朝议大夫。
尚恭“天性悌,襟抱开廓,居官有风力,遇事必务当理,不为苟且,善与人交……” 王尚恭在任职期间,为了表达自己改除弊政、富国强兵的政治主张,曾通过范仲淹向朝廷上书:“宜选将帅而委以不疑,责大功赦小过,以激其忠义。
节寺观土木之费,损大臣郊祀亡赏,以宽国用。
精择守令而简防禁,任官先才行而后常流,委长吏,彻冗员,以省事。
减巡检,增弓手,以禁盗……”。
这些切实可靠的建议得到了范仲淹的赞赏。
在防御西夏对宋的进攻时,尚恭多次出谋献策,在歼敌制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尚恭在任武阳知县时,包拯为府尹,包拯“爱公才明”。
一次,经尚恭处理的诉讼案再诉与包拯时,包拯说道:“既经王宰决矣,何用复诉耶?”可见王尚恭处理案事的能力和才干是十分出色的,他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也是值得人们信任的。
墓志后一部分记载:“……公已老矣……与乡里高人贤士以文酒相娱,故韩国富公,今潞国之公,留守丞相韩公、北都留守王公皆爱遇之。
潞公集旧德之高年者为耆英会,图其像而赋诗者凡十二人,公居第四。
命公书其诗于石,笔力精健,过于壮年。
平生有诗千首,文士多爱重之……”。
此段记载说明,王尚恭回乡后被列入贤人高士之列,为洛阳“耆英会”的成员。
“耆英会”即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时,集年老的士大夫集会作乐,当时称作“洛阳耆英会”。
在《梦溪笔谈·卷九》中均记载有耆英会的来历、耆英会成员及成员排列顺序。
耆英会的成员共13人,排列顺序以年龄的大小为主要依据,最长者77,王尚恭时年76年,位居第四。
这一点志、史记载相符。
而不同的是志文记载耆英会成员为12人,为何史书与志文记载相差一人呢?据汪介仁《中州杂俎》云:“司马光虽参与耆英会,年六十四,不及七十,按白居易九老故事,作为列席。
”另志文为司马光书丹,可能有谦让之意,故未列入。
所以志文记载为“十二人”。
以上志文记述了王尚恭为人豁达、襟怀坦白,足智多谋,为官清廉。
年迈回乡后身居耆英会第四要位,卒后又有朝廷重臣为其撰文立碑,可见王尚恭与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政治观点和爱好趣味相同。
王尚恭虽史书对其没有记载,但从志文中不难看出王尚恭在当时并非默默无闻之人,而是一位声名显赫、极有影响的著名人物。
《王尚恭墓志》是一方集名人撰文、名家书丹、名师镌刻的集大成之名志。
尤其是司马光书丹的志文,更为书法家所青睐。
司马光虽以史学著称,而不以书法影响后世,但在当时他的书法也得到人们尤其是士大夫们的一致认可。
今存司马光作品实物不多,共有墨迹、刻帖和刻石三种10余件,有楷书和隶书等。
从文献记载来看,司马光的隶书在当时颇有时誉,黄庭坚的《论书》中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书极端劲,似其为人……”。
据载宋高宗语称:“司马光隶书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
朕有光隶书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
”明末清初朱彝尊引《宋鉴》中有宋高宗珍藏司马光隶书《中庸》、《家人》五卷的记载。
司马光为何对隶书擅长而又情有独钟呢?这是由于他对书画和金石考古之学极感兴趣,同时亦受汉唐一脉传承的以隶书铭石为古雅庄重,不以楷书为意的书法正统思想的影响。
司马光传世的墨迹和刻帖均为楷书,今天能看到的司马光隶书只有浙江杭州南屏山兴教寺摩崖《家人》卦、广西融水老君洞摩崖《家人》卦、山西夏县《禹王庙题名》、开封博物馆珍藏的《王尚恭墓志》。
其中,《王尚恭墓志》字字清晰,保存完整,能代表司马光隶书的最高水平。
《王尚恭墓志》为司马光晚年所书的一方墓志。
志石布局分上下两列,这种形式可能在书写此志文时为手卷形式,故摹勒在方形志石上只好分为上下两列。
这样反而使志石布局疏朗明快,形式新颖别致。
就司马光书法而论,此墓志书法取法不高,似是承袭曹魏《王基残碑》等“铭书石”而来,故其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
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
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
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
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不怒而威的风致。
在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风盛行之际,可谓难得之佳作。
通观整篇志文,朴茂高古,气势雄浑,透露出很强烈的金石气息。
司马光虽不以书法名扬天下,但他能根据个人胸臆,博采众家之长,融汉隶的凝重、晋人的蕴藉、唐楷的刚健于一炉,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在宋人书法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作者:唐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