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及对策(新版)
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与对策探讨

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与对策探讨
沈军;李田
【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卷),期】2011(033)002
【摘要】中国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在工程措施与管理制度方面均起步较晚,污染造成的危害日渐严重.结合对某城市居民进行的城市面源污染的认知和参与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中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公众意识薄弱、政府的参与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为此,有关部门要提高宣传教育的效率,建立政府和公众的交流平台,同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和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中国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水平.【总页数】4页(P99-101,104)
【作者】沈军;李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面源污染控制在城市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上海面源污染现状及思考 [J], 洪克险
2.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的探讨 [J], 李璐;熊太玲;孙金玺
3.探讨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J], 范艳平
4.探讨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J], 范艳平
5.现代城市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探讨 [J], 刘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

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全面调整现有的经济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体系,形成不同规模和层次的社会行动网络,共同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尧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推动,对创新环境治理机制、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取得积极进展。
(一)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一,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基本建立。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基础。
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13年以来更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5年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历史性地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了专章规定,国家先后密集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对具体关键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2018年初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对持有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及许可证核发环保部门都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公开要求。
这◎郭红燕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民革中央网站些规定都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信息公开。
第二,环保公众参与法律法规政策逐步建立完善。
2006年,国内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发布,为国内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途径。
2014年以后,国家又相继发布《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并于2018年修订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全面规定和细化了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方式方法和渠道等。
在此之前,2005年至2011年,地方政府已有先行实践,沈阳、山西、昆明等先后出台环保公众参与办法,为当地公众参与环保提供了具体指南。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人们的联谊越来越密切,随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强,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保意识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也就是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他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又称为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民主制度,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既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都有平等保护环境事业和环境决策繁荣权利,都应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民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提出了一些提高民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举措。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1、从公众参与意识和态度来看,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统计,56.7%的公众认为中国环境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远高于认为“不太严重” 和“没有问题”的22.8%。
但对面临的环境问题重视程度较低,排在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之后.位居第5。
但是公众的环境保护的“知”与“行”有较大的差距.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索取意识远高于环境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
公众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对自身的环境问题较为关心,但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却依然表现出“政府依赖性”.即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职责而非个人义务.对环境保护不参与、不奉献,民众心理普遍存在着想拥有一个好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此有所付出的心态。
2、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环保知识包括公众对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知识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对环保政策法规,政府环保措施.公众环保权利和反映环境问题的渠道的了解情况,对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严重程度的认知度。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闵行区作为上海市中心的城乡结合部,进入新时期以来,经济建立获得宏大成就。
截至2022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到达4000多家,涉及电子通讯、电气机械、新材料、化学制品、服装纺织、金属压延制品、食品等多个行业。
现有莘庄工业区、四个区级工业区和13个镇级工业园区。
工业化的进一步加快,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宏大变化,环境保护领域同样迎来宏大的挑战。
闵行区汽车保有量很高,全区总共拥有车辆20万辆。
汽车的尾气排放和噪声同样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宏大的安康危害。
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全区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城市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总量给环境状况的改善带来了双重的矛盾。
一方面,城市居民急需改善自己的生活,在不断消费过程中同样是对有限环境容量的破坏;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环境诉求更高。
近两年来,闵行区环境保护局在进展环境监管过程中共接到环境信访投诉到达4000件,其中针对餐饮业油烟及噪声污染的投诉就有1000多件,到达总数量的25%以上。
从行政职能的角度来看,闵行区环境保护局是专门负责进展环境保护的行政机构,但从目前的地域面积和区内企业数量来看,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现有的环境监管需求。
从我国政府管理形式来看,我国属于全能型的政府管理形式,政府承当着全部的社会管理责任,群众对政府治理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
但是,从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来看,公众主动参与不仅有利于环境状况的极大改善,更是社会管理才能提升的重要表达,有利于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做到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全力创造社会管理新场面。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结合调查分析,目前全区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度到达89.7%,86%以上的公众表示对环境污染最关心。
但是,从目前闵行的区域状况来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过程中照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第一,是公众的环保意识照旧比拟低,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欠缺。
环境保护行动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加强措施

环境保护行动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加强措施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牵扯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公众参与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在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参与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措施来促进有效的公众参与。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措施。
二、公众参与问题1.信息不对称在环境保护行动中,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对于公众参与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政府部门、企业或组织并未充分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
这使得公众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并无法有效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2.参与渠道有限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
目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公众只有通过传统方式如听证会、意见征集等来进行参与。
这种局限性使得很多人难以参与其中,特别是那些时间和空间受限的群体,如工作繁忙的人群、残障人士等。
3.参与过程中的困难在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参与过程通常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大部分公众缺乏相关背景知识,使得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遇到困难。
这不仅对公众自身构成了挑战,也限制了环境保护行动中公众有效参与的能力。
三、加强措施1.促进信息透明度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部门、企业或组织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这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发布环境数据报告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相关信息应当准确、易于理解,并及时更新。
2.拓宽参与渠道为了让更多层面的公众能够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和组织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互动平台,并在平台上开展主题讨论、调查问卷等活动,以便广泛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公众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参与效果,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普及。
政府、学校、媒体等应当共同努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能力。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挑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环境污染治理不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公众的积极参与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公众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环境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和认识。
因此,公众的参与能够提供更真实、更全面的环境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更准确地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其次,公众的广泛参与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促使企业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再者,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环保行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选择。
然而,目前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参差不齐是一个突出问题。
尽管随着环保宣传教育的不断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对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也不够明确。
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一些公众在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具体的环保行动。
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众参与的重要因素。
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掌握着大量的环境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公众公开,导致公众对环境污染的状况、治理的进展和效果等了解不足,从而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此外,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还不够完善。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如环境信访、听证会等,但这些渠道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程序复杂、反馈不及时、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使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采纳。
为了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基础。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现状分析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环境治理的关注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在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治理的民主性、透明度和效果,使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科学。
本文将从公众参与的意义、现实现状和问题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提高治理效果。
公众可以提供更充分、更准确的信息,帮助治理者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影响,从而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理方案。
其次,公众参与有助于弥补治理者的盲点和不足。
由于环境治理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治理者难免存在认识不全面或者偏差的情况。
而公众因为生活在其中,具有复杂环境下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帮助治理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再者,公众参与有利于增加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环境治理的决策和执行会对公众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公众应当有权参与决策的制定和监督的实施。
公众参与的过程可以让治理者更好地倾听和回应公众的诉求,增强公众对治理的信任和支持。
二、现实现状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公众参与的权利和机制尚未健全。
虽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公众参与的权利,但是实际操作中,公众参与的范围、方式和效果还有许多不足。
其次,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环境治理问题复杂,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参与。
但是,目前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有时甚至误导、干扰或者起到反作用。
再者,公众参与的过程和方式容易受到干扰或者限制。
在现实中,一些治理者出于利益或者不透明的原因,采取一些不公正或者限制公众参与的方式,使得公众难以行使其参与权利和作用。
三、问题分析为在环境治理中实现公众参与,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行政规范,规定公众参与的内容、环节、程序和效果等,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利和利益。
浅谈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浅谈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摘要: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及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公众参与来表达和实现自己诉求成为广大群众与政府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政策法规的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的选址建设,或是工业企业的开办,都必须以各种形式告知广大群众,寻求大众的支持。
尤其如今处于风口浪尖的环境保护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和各界企业在决策前必须摸清群众的意见,避免酿成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一、绪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前期的盲目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能源的消耗量和资源的消耗量都在不断增加,因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原始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变。
公众作为良好环境的享受者和环境恶化的受害者,如今全球物种减少、土地沙化、冰川融化、极端天气、疾病高发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如今公众的环保意识、合法权益保护意识和公共事件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小至日常生活噪声影响投诉,大至国家重点PX项目上马、城市垃圾处理场选址等问题,都是群众关心的焦点。
本文结合目前社会环境热点事件分析公众参与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的发展方向。
二、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1.参与积极性不高根据《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
三项指标均不及格,其中有两项得分刚过40分,一项低于40分,这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较低,环保参与度不高,环保满意度令人担忧。
目前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环保参与能力差,大多数公众关注环保的出发点主要是个人权益,对公共空间的责任意识淡薄。
2.参与时间滞后如今政府倡导信息公开透明,以电视广播宣传、网站公示、派发意见调查表、召开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但多数并非公众的自觉行动,公众参与还处于被动参与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及对策(新版)
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浅议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
及对策(新版)
摘要:本文就我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公众参与意识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城市面源污染;公众参与;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收集率和集中处理率逐年升高,由此对城市水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据相关调查显示,城市和地区水域治污无效且不断恶化的根源是面源污染,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升高。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率相当高,具有丰富的治理经验,我国上海的城镇污水处理率也达到了80%以上,中心城区处理率在85%以上,但在雨天时城区河道仍会发生溢流并出现黑臭现象。
针对雨天污染问题,我国多数大中城市都已经采取了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来加以控制,但效果仍不明显,根本原因在于城市面源污染具有成分复杂多变、来源分散、途径多样的特点。
目前我国公众对城市面源污染认识程度不够,参与水平比较低,如何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是摆在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我国城市面源污染的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对城区排水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多数城区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但由于建设部门以及公众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造成径流污染负荷高、城区卫生差等问题,加之分流排水系统存在雨污混接现象,进而造成了城市面源污染问题,控制和治理起来也相对困难。
1、地表径流污染负荷高
国内城市居民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口稠密城区地表受生活垃圾等污染,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很高,而且径流污染物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很大。
在高人口密度、高污染负荷的
条件下,即使分流制雨水系统不存在雨污混接,其雨天出流也会对城市水体造成明显的损害。
林莉峰等[3]于2003-2005年对上海城区的地表径流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城区非渗透性地表径流中COD、SS的中值浓度已经高于上海市合流污水一期工程旱流污水的平均浓度,与巴黎市区高密度的居住商业区LeMarais 的街道径流水质调查结果相比,上海城区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出1倍以上。
而由于上海市的年均降雨量高达1150mm,雨水径流造成的污染较法国等降雨量较小的欧洲国家要严重得多。
2、雨、污水管道混接普遍
由于众多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都是最近10余年才开始的,此前建设的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部门对雨水、污水系统之间的不正当连接及其造成的危害关注不够,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验收程序上也存在不少漏洞。
城区的快速扩张以及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化造成市政排水系统时常不能做到统一规划建设、先于地块开发建成,加大了严格实现雨水、污水分流的难度;另一方面,开发商和居民为贪图方便或缺乏意识,在小区管道建设或室内装修中造
成小区、建筑内部污水与雨水管道相互连通。
雨污混接造成污水处理厂收集水量长期达不到设计标准、水质偏淡,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低下;而雨水系统不仅非降雨日存在严重旱流污水污染问题,其雨天出流的污染物浓度也较正常的分流制系统高。
二、城市面源污染的公众行为与意识的现状分析
我国治理城市面源污染的起步时间较晚,公众的相关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非法的排放行为十分普遍。
为了解相关情况,笔者针对城市面源污染相关的公众行为与意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出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处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1、公众的不当行为普遍
对居民小区的普通居民来说,其不当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将阳台排水管、屋面雨水管当作生活污水管使用,私自将污水接入雨水系统,直接向雨水口倾倒污废水、粪便等。
而在商业经营区则包括饭店、洗衣店或洗车店将污废水直接排入雨水口、将污水管私自接入市政雨水管等。
此外,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欠缺也会导
致地表污染物堆积量增加,加重了雨天径流污染。
2、政府宣传与管理机制薄弱
对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宣传与教育,政府部门多停留在简单的环保层面,由于宣传单一造成公众受教育程度有限。
而政府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譬如政府在进行混接管道排查、清理以及排水系统改造过程中,通常与居民或物业部门事先的沟通交流不够,这样起不到宣传动员的效果,不利于争取公众配合,形成监督和举报机制。
另一方面,我国的预案参与制度尚不健全,公众的预案参与意识也很薄弱,群众往往处于被告知的地位,多以末端参与为主。
三、完善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几点对策
1、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公众并不十分了解城市面源污染的来源于危害,管理部门对宣传活动不是很到位,吸纳有宣传内容简单,效果不明显。
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对居民需告知在阳台上安装洗涤盆、洗衣机的危害,
要求不私自改变排水管道的使用功能,尽力避免造成面源污染负荷增加的不良行为。
对物业等部门应规定不能为一时的便利,私自乱接排水管道。
在地面清扫作业中,禁止将垃圾扫入雨水口。
另一方面,对政府规划、城建部门,积极宣传面源污染源头控制的意义和主要措施,争取尽快形成各行各业关注城市面源污染的氛围。
2、拓宽管理部门与公众交流的渠道
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要建立多种渠道以提高公众参与的程度及其效果。
在拓宽公众教育方式的同时,可组织一些关于雨污混接整改、溢流污染控制的公众交流会,针对公众关心的城区水环境整治问题,通过热线电话或网站与市民进行交流互动。
对正在实施/计划实施的污染控制工程,比如管道的清理改造、雨水口的清理、市容环境整治等,管理机构或建设部门应积极向市民进行解释和宣传。
在沟通渠道方面,应充分利用宣传网站、网上论坛、举报热线电话、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等方式加强管理机构与市民、以及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更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城市面源
污染的控制活动。
3、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是公众参与顺利实施的保障。
一方面,要明确各个环境主体的权益和责任,对责任主体的非法排放和违规建设行为要进行严厉惩罚。
同时就市政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的被动错接,进行备案、限期整改。
加强新开发地块管道接入市政排水系统接管审批的核查,建立施工质量保证金制度,规定因施工单位的错误造成的雨污混接,在一定期限内发现,整改的费用均由施工单位承担,明确混接管道的清理和改造等修复措施的责任和费用承担问题。
另一方面,要建立公众参与的政府决策机制,规范群众监督举报行为受理和政府的公众告知制度,明确市民参与的形式、途径和程序等实施细则问题,保障公众在参与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面对我国城市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单靠市政部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发动公众主动参与进来,依靠大家的共同维护才
能更好地完成。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展开针对性教育宣传,构建公众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流平台,开展法制建设,通过一系列对策来提高我国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尹澄清.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