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6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6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的故事情节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
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用集中营的事实轨迹说话,前半平实、后半惊艳。
恰到好处的阐宗明义。
Quote:治疗师就该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使患者摆脱虚无主义,而不是向其灌输犬儒主义以对抗虚无主义。
(犬儒主义,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主张清心寡欲,鄙视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
)弗兰克尔给那些追寻生存困境之答案的读者提出一个关键性指令:他不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必须那么做。
Cento:意义疗法: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存在之虚无: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存在之本质:我们说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6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6篇)《活诞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1佚名说:“生命惟因其短,故应把它化入人类最壮美的文明史中以获得永久;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线段内尽可能发出最大的光和热。
”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意义。
如何体会生命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诞生命的意义》一书。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诞生命的意义》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大图书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解并描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
有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苦痛,更将自己的阅历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荣的见证。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营的经受,其次部分是意义疗法。
令我映像深刻的有两处。
一处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
有一天号长F告知弗兰克尔“我做了一个惊奇的梦,梦里有个声音告知我1945年3月30号我们会得到解放。
”F是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满怀盼望地告知弗兰克尔,他坚信3月30号自己会获得解放。
距离那天越来越近的时候,F开头生病,高烧,3月30号那天他陷入昏迷,其次天他死于伤寒。
集中营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都在圣诞节前后。
不是由于流行病,而是由于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盼望越来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士气,变得懊丧起来。
这严峻减弱了犯人们身体的反抗力,导致了最终的死亡。
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气,必需让他看到将来的某个目标…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感受出,让人活下去的不是盼望,而是意义。
盼望可能会有破灭的一天,若把盼望当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当盼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时,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会渐渐消逝,最终直至死亡。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查找生命的意义。
这便涉及到了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
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
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
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
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
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
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
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
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
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
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
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通用30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觉得作者的想法非常的奇妙。
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赋予他什么意义,他就是什么意义。
人是自由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给生命定义某一种意义。
但是也正是因为人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奇妙的人生,从而有了我们这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命因为很短暂,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每一刻的青春。
也正是因为生命非常短暂,我们才要把我们短暂的一生活出意义。
生命虽然终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但是我们存在过的意义不会消失。
有些人即使不在了,但是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那些有意义的生命,总是不会轻易被世人忘记。
这本书的作者最有意义的就是创造了意义疗法,书中有提到,想要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奉献时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认识的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长。
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也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要明确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做人做事,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意义疗法的角度看,意义及对意义的认识完全是实实在在的,没有那么虚无缥缈。
人对意义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简单的讲就是当下的背景下,我能够做些什么。
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
良知必须仔细衡量所处情境,按照一套标准和价值系统去评价它。
一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一如文中所讲,人类总是有能力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人的行动的能力。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经典[15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经典[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8cff1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2.png)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经典[15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近日,单位开展了“我喜爱的好书”专题读书活动,前段时间正好捧读了弗兰克尔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心弦为之一颤。
作者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1905-1997)是奥地利临床心理学家,犹太人。
书中记述了二战时作者在恐怖与窒息的集中营中的惨烈经历,在面对频临的肉体与精神的毁灭,作者的"意义探索"一次次挽救了他的生命,并且使生命力顽强延伸。
他被纳粹先后关押到奥斯维辛等4个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在集中营里不幸死亡,而他自己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及垂死挣扎。
重获自由后,他只用了9天时间完成了这本书,更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
在书中,弗兰克尔首先描述了自己在集中营内的可怕非人待遇,在生死的挣扎与极端体验中,他仍然发现即便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在集中营集体退化到禽兽一样的行为时,也依旧有戳破至暗黑夜的一丝亮光,这就是人性的闪耀。
比如有人走过一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然后凄然赴死。
在集中营里,他正是靠着一丝人性的心灵之光,发掘了痛苦的意义,点燃了他强烈的求生欲望,更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然后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他领悟到,“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这本书是是在读熊培云的老师的书《慈悲与玫瑰》中读到的,熊老师是相信”个人自救“的,即使在世界最坏的时候,外界环境最恶劣的时候,个人还是能够拥有内心的自由和作出相应的遵从内心的选择,他引用的便是书中的“即使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正是在熊老师的指引下,翻开了在好久前就下载在微信读书的这本书。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何时屯的这本书,但正是受到熊老师的召应,又一次接触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人,但能遇到拥有伟大的灵魂的机会少之又少。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15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15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曾经年少的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总有人在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总觉得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前进,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所有那些无法改变的都被称之为“命”,所有好的不好的都被归于“运”,既然如此,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我对于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多的领悟,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见证了不少的奇迹,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可以被定义的。
你如何定义你的生命,决定了你这一生将如何度过。
若你放弃了定义的权利,那就必然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之任之。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怎样的?不知道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终老,他们永远处于迷茫之中,时常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对于这样的一些人,他们通常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看到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看到别人抢购什么,他们也就跟着去购买,看着别人举手表示认同,他们也跟着表示认同,完全不去思考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判断事情的正确与否。
他们整日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随波逐流,还自我安慰的称之为“随遇而安”,可一旦生活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们又会跳起来“怨天尤人”,将全部责任推给“命运”,抱怨命运的不公平。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或吸毒、或犯罪、或抑郁,甚至自杀……这就是没有意义的人生!生命不是完全不可控的相信一定会有人反驳说,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各种天灾人祸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我们要如何去掌控我们的生命呢?是的,在我们的一生中,确实有不少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但我们需要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将生命的意义发挥到极致。
尤其是当你遇到沉痛的打击时,为自己的生命找寻和赋予一定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最近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
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
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
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
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
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
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挂历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
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
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
“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
同时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
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代偿。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
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
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
“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人在登山遇险的关键时刻,只会有一种感觉,即好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待决囚徒维克多・弗兰克尔先生。
他通过那段非人的经历,找出生命绝处逢生的意义,把炼狱般的痛苦谱写成爱与希望的乐章。
不过200余页的小开本,是弗兰克尔生命的奉献,字字闪烁着人类大师的智慧,句句能够触动人类的灵魂。
一口气读完此书后便开始摘抄,抄写了近40页读书笔记仍不舍得搁笔,恨不得抄完整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工作之余读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次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还是在史蒂芬柯维的《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读后我才知道这的确是一本佳作,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前半部分,论述了自己的在集中营里的恐怖遭遇,在地狱般苦难与困境中,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坚信生命的意义,并保有活着的希望。
此种境遇与感悟,确实能够让我们震撼,而他的心理学家的身份,能够很好地将这种意义的发现总结、论述,并应用到他开创的“意义疗法”上,来帮助成千上万在生活中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而这正是本书第二部分的实践论述“意义疗法”。
这本书有很多感人之处,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的第二夜,于疲惫已极的熟睡中听到一把小提琴幽幽地奏出一首凄怨欲绝的探戈乐曲。
弗兰克尔不禁随着琴声掩泣,因为,当天正值一个人的二十四岁生日,这人身在奥斯维辛的另一区,与弗兰克尔咫尺天涯却不能相见,音讯全无。
这人,是弗兰克尔的妻子!就是承受着如此悲痛的弗兰克尔,不仅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坚信不疑,还关爱到他的难友们。
他在牢中与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中营治疗会议”,劝导难友“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
他还谈到未来及其阴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欢乐,也谈到“过去的光辉如何照耀着此刻的昏暗。
”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意义。
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
还有这些段落:“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
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
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
每当看到这样的段落,我都不禁为那些未看过此书的“伤心人”和轻生者惋惜。
由于我们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
就如弗兰克尔的观点,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
人类生命中最强劲的力量,也就来自于此吧。
正如海明威所说,人生来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只能消灭他,而不能打败他。
而弗兰克尔更要强调的,却是从生命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发现出生命的意义来,相比之下,我们从皮包骨头历尽劫难的弗兰克尔身上能够看到的,是比壮硕的海明威更见顽强的“人”的力量。
当海明威用他那杆双筒猎枪自杀的时候,弗兰克尔却在集中营为挽救绝望的同伴们的生命而寻求活着的意义。
是的,人活着,是为寻找生命的意义。
而生命一定是有意义的,追求生命的意义比弗洛伊德所谓单纯的祈求快乐来得更为重要、深刻!这也是我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困扰自己的一些烦恼与忧愁,长久以来我不是在一直追寻的就是那个“意义”吗?工作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凡事如果丧失了意义,就会顿生厌世之感。
而那些抑郁症的患者就是遍寻不着生命的意义,所以才会苦于每天的生活。
弗兰克尔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不认为生命只应当追寻快乐,在他看来,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只要痛苦的有意义,也是生存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第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
做一个始终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并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
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仍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
这不仅仅是自律,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就是生命的意义。
找到自己生存意义的人,才能勇往直前。
2013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