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方案】邯郸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合集下载

邯郸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邯郸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邯郸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是东接齐鲁、西连三晋、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

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保留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革命历史遗迹;它山川秀美,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它平原广袤,盛产各种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素有“冀南粮仓、棉海”的美誉。

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使邯郸市成为中原经济技术协作区的中心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1世纪初期,是邯郸市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然而由于所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降雨时空分布差异大,采矿活动强烈,因而产生了较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且局部地段灾情严重,给我市的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为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以及国家和省内有关规划,制定《邯郸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所称地质灾害灾种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本《规划》2004年为基准年,2005-2010年为近期,2011-2020年为中远期。

《规划》所涉及资料截止到2004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市所辖行政区域。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我市是全省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13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13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13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3.05.20•【字号】国土资发[2013]20号•【施行日期】2013.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13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20号)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2013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5月20日2013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做好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办字〔2012〕30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地质灾害现状和年度降水趋势预测,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总体概况及2012年地质灾害情况我省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害大、类型全。

目前全省已查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567处,其中崩塌937处、滑坡749处、泥石流1410处、地面塌陷362处、地裂缝109处,威胁人口约18万人、财产约26多亿元。

2012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6起,其中崩塌10起、泥石流10起、滑坡6起、地面塌陷6起、地裂缝4起,直接经济损失约430.2万元。

与2012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增加了10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80.5%。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一)降水趋势预测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6月-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

其中,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1-2成,其他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河北省地面沉降灾害预防规划

河北省地面沉降灾害预防规划

河北省地面沉降灾害预防规划【摘要】河北省地面沉降是全国面积最大、类型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大面积的地面沉降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比分析和探讨了我省地面沉降成因,初步提出了不同地质环境结构下地面沉降的防治对策,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监测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关键词】地面沉降;防治区;规划河北省地处华北,地质构造复杂,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在极端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下,地面沉降引发的地质灾害点日益明显,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地面沉降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等引发地壳表层松散土层压缩,导致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现象。

地面沉降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沉降是一种缓变过程,到一定程度会使供水管道变形甚至断裂,影响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地面沉降也影响河道输水,据水利部门测算,因地面沉降造成海河流域行洪能力下降约20%;地面沉降还导致铁路路基加厚;地面裂缝频发,危及城乡建筑安全;城市积水、管网安全受到威胁;地面高程资料大范围失效;加重风暴潮灾害等等。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可分成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构造活动、软弱土层的自生压密圃结,海平面上升等;人为因素包括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热水及油气资源等。

1.自然因素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密而发生沉降;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2.人为因素就河北省而言,人为因素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类:2.1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并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致使地下含水层孔隙水压力减小,粘土层失水,孔隙被压密而导致地面沉降。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8.10•【字号】邯政办字〔2018〕102号•【施行日期】2018.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邯郸市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8月10日邯郸市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遏制违法用地高发频发态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构建我市良好的用地、管地秩序,根据《河北省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冀政办字〔2018〕8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部署要求为依据,以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以政府主导、分类施策、依法依规、铁腕整治为原则,认真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彻底根除存量违法用地问题,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不断提升建设用地保障能力,为新时代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一)全面根除存量违法用地。

全面清理整改2017年全省清理违法占地专项行动和历年例行督察发现的未整改到位的存量违法用地。

采取持续督促整改的方式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民生公益类项目进行整改,到2020年9月底前整改到位;其他违法用地,采取限期集中整改的方式,到2018年底整改到位90%,2019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8年1月为进一步搞好我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晋中市、灵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区范围内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灾情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为保证我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顺利实施,我矿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司刚(矿长)副组长:邵文贵(安全副矿长)丁敏功(总工程师)孙振成(项目部经理)任金根(生产副矿长)成员单位:调度室安全科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市场科工作领导组下设在矿会议室。

主任:调度主任张志林二、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地质灾害防治原则:1、坚持统一领导、部门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的原则;2、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任务,系统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情况;完成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隐患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杜绝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根据我矿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危害程度,我矿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较单一;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未见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我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主要是雨季型,主要发生在6至8月份。

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沉降为主。

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

为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地质灾害防治以汛期6至9月作为重点防范期的。

要求各科室、部门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安全度汛。

五、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根据我矿当前开采区域、地表工程建设现状,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仍然是:1、主井工业场地边坡滑坡防治;2、定期老窑排查工作;3、完成地面防洪涵洞的疏通工程,完成矿区集水冲沟的巡查与疏通。

【国土方案】永年县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国土方案】永年县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国土方案】永年县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37号)和《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邯政办字〔2018〕73号)等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原则(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自然灾害造成的地质灾害,由乡镇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方治理。

(三)属地管理的原则。

乡镇政府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主体责任。

(四)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五)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原则。

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隐患分布及威胁对象根据省监测总站及县统计资料表明,我县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几种类型。

因地下采矿活动而造成的采空区主要分布在尚庄村东北及村西等区域,是地面塌陷的易发区。

另外,私采滥挖超贫磁铁矿形成的深沟陡坡主要位于永合会镇,辖区又多为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区,汛期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危及民房、公路、耕地、河流等。

我县共有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地面塌陷2处,滑坡2处,崩塌3处,威胁周边村民人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我县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般春季干旱,夏季多雨。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5.2mm,其中汛期(6-9月)四月的降雨量为428.3mm,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且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因此6-9月份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地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制定____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监测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2. 完善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3. 推进社会参与: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普及,鼓励公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二、主要任务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改善监测设备,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提升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

2. 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开展全国性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的成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程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4. 完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加强与气象、水文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5. 提高地质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地质灾害应对的能力和效率。

6.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鼓励公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实施措施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监测能力。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

3.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

4.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

5. 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加强协同合作。

6.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7.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品范文】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品范文】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18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2017年,全县因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2起。

其中,滑坡2起,直接经济损失101万元。

在全县共同努力下,未出现因地质灾害而发生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二、2018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一)降水趋势预测。

2018年,全县总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气候值1569.1mm),为1500~1630mm,预计2018年汛期为4~6月,期间有降水集中期,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小流域洪涝、山洪发生几率较高。

汛期结束期预计在6月下旬中期。

(二)地质灾害发灾趋势预测。

根据各乡(镇)地质灾害排查统计,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75处(详见附件1)。

其中,滑坡942处、崩塌29处、泥石流4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2处(详见附件2),威胁群众7243人,潜在经济损失8086.2万元。

降雨是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大雨、暴雨、较长时间持续降雨时,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人为工程活动是另一个主要诱发因素,采石场易诱发崩塌、公路边坡开挖易诱发公路边坡滑坡、居民临近坡脚建房开挖坡脚易诱发滑坡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重点保护对象和重点防范期(一)重点防范区域1. 可能发生边坡失稳及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2. 地质复杂、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的区域;3. 地形复杂、危险斜坡多的区域;4. 可能产生小规模崩塌或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

(二)重点保护对象1.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 危险斜坡的楼房;3. 人口密集的城镇和学校;4. 交通干线和自然人文景观旅游区等。

(三)重点防范期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关系极为密切,常表现出同时或滞后发生,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为4—9月的集中降雨时段,其中4—7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方案】邯郸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8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8〕20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8〕9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冀政办字〔2018〕30号)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18〕12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方治理。

(三)属地管理原则。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负主体责任,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及引发单位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各级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

(五)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原则。

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我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具有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

西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自然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多,是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东部平原区主要以缓变的地面沉降、地裂缝为主,为一般防治区。

据调查,全市共有37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涉及8个县(市、区)。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涉县南部和北部、武安市西北部和西南部、磁县西部、峰峰矿区中部;采空塌陷、地面沉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峰峰矿区东部和西部、武安市中部和东部、磁县中部、涉县中部、丛台区西部、复兴区西部、冀南新区西部、永年区西部。

综合考虑居民点、学校、风景旅游区、重要工程设施、交通主干线、矿山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全市确定了57处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涉县26处,武安市14处,峰峰矿区9处,磁县7处,冀南新区1处,作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对象。

三、主要威胁对象
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主要是居民、房屋、公路及过往车辆、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地质灾害主要威胁村庄102个,房屋32427间,群众16154人,交通设施13公里。

其中武安市14个村庄,1420间房屋,群众800人,公路2.3公里,铁路0.2公里;磁县15个村庄,4260间房屋,群众2018人,公路0.8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