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练习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基础概念。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有单元的重点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加减法、长度和时间的相关知识。
2.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
2.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3.板书、彩笔等。
4.讲义、教具、小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口头提问或板书提示,复习上一节课的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1.复习数字的认识和大小的比较。
2.复习加减法的运算。
3.复习长度和时间的相关概念。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4. 知识拓展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拓展本学期所学内容,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3.练习《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相关习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本节课《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希望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祝学生学习进步!。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4课时)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4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加法、减法、比大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加法–让学生做一些加法练习题,巩固基本的加法运算方法2.复习减法–让学生做一些减法练习题,复习减法的运算方法3.练习比大小–给学生一些比大小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第二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单位换算、长度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单位换算–让学生做一些单位换算的练习题2.比较长度–给学生一些长度的比较题目,让他们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3.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形状识别、图形组合•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活动安排1.形状识别–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2.图形组合–给学生一些图形,要求他们用这些图形组合出特定的图案3.观察与分析–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并给出答案第四课时目标•综合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安排1.知识点复习–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复习,包括加减法、单位换算、形状识别等2.小测验–设计一份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用于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3.总结–对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展示优秀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上是《总复习》共4课时的全部教案。
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练习题附解析答案

20.一(5)班有73个学生,3个老师,每人一瓶矿泉水,75瓶够吗?
五、口算和估算
21.直接写得数。
6×8=9×7=3×6=8×3+5=
46+4=8×7=9+57=100-80-8=
六、竖式计算
22.笔算.21+47=
参考答案:
1.D
【解析】略
2.C
【详解】略
3.B
【详解】略
【详解】略
7.36 26 33
【解析】略
8.(1)20;22;24;
(2)50;45;40;
(3)
【详解】略
9.38 35 23
【解析】略
10.见详解
【分析】①因为只有7+5=12,所以第二个加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的数加上1再加上进上来的1,得数为9,则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为:9-1-1=7;
②因为9-9=0,所以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是9;又因为2-2=0、2-1=1、2-0=2,同时又要满足减数、差都是两位数,因为减数十位上只能是1、这样差的十位上就是1。
2022年12月2日小学数学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比27大得多的数是()。
A.10B.25C.30D.90
2.4个8相加,列式正确的是()。
A.4+8B.4+8+8+8+8C.8×4
3.所有的()都相等。
【详解】如图:
【点睛】熟悉100以内加减法的规则,同时又要结合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难度。
11.√
【详解】略
12.×
【分析】两位数的右边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写数时从高位到低位写,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在相应的数位上写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共8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学期所学过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分数的计算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他们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
2.难点:对于部分学生在分数的计算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重点关注和辅导。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运用实例讲解、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实物、图片等,以便进行实例讲解。
3.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或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反应,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将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长度单位、认识角、时间》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总复习《长度单位、认识角、时间》练习题(附答案)1.填空。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3)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铅笔长( )厘米。
这个回形针长( )厘米。
2.选择。
(1)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角。
A.直
B.锐
C.钝
(2)一张正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最多有()个角。
A.3
B.5
C.4
3.在图形里加画一条线段。
(1)增加4个角(2)增加3个直角
4.给钟面添上时针和分针。
1:30 7:15 9:45
参考答案
1.(1)米厘米(2)0 (3)7 3
2.(1)A (2)B
3.略
4.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9单元 总复习(专项复习)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专项

(2)小林购买了5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一共花了多少 钱? 5×9+8=53(元)或9×5+8=53(元)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买3千克梨和1千克鸡蛋需要多少钱? 3×8+8=32(元)或8×3+8=32(元) (答案不唯一)
3.
(1)小芳有多少张画片? 列式: 9+8=17(张) 答:小芳有 17 张画片。 (2)小红有多少张画片? 列式: 9×4=36(张) 答:小红有 36 张画片。
三、我会解答。 1.丁丁从家到公园有两条路,从公园到外婆家有三条 路。丁丁从家到外婆家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6条Biblioteka 2.(1)买6千克鸡蛋需要多少钱? 6×8=48(元)或8×6=48(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专项
一、我会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 4+4+4+4+4=20 (个)
乘法算式: 4×5=20 (个)
或 5×4=20
(个)
二、我会填。 1.
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女生? 列式: 75-17=58(名) 答:一共有 58 名女生。 2.李大伯去年养了35只鸭子,今年比去年多养28只。 今年养了多少只鸭子? 列式: 35+28=63(只) 答:今年养了 63 只鸭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总复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总复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进修准备:口算卡、相关实物、口诀表。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教学内容:课本P102、105页教学方针:1、通过复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践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甚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应,归纳小结。
4、巩固练,第105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1、完成105页第2题。
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如何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
教师多面向研究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
培养他们进修的自自信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列竖式计算。
54+36= 25+33+17= 88-25-32=
64-27= 38+25-14= 77-(15+33)=
2.选择题。
(1)以下算式是进位加法的有()。
A.24+3
B.35+32
C.29+5
D.92+4
(2)与算式42-24-12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42-12-24
B.42-(24+12)
C.42-(24-12)
D.(42-24)-12
(3)李叔叔今天在微信群抢了26元的红包,昨天比今天少抢了16元,李叔叔两天一共抢了()元的红包。
A.42
B.10
C.36
3.农场养了56只白兔子,养的灰兔子的只数比白兔子少18只。
(1)农场养了多少只灰兔子?
(2)农场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4.小青有24张邮票,比小红少18张,比小李多21张,小红和小青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小红比小李多多少张邮票?
参考答案
1.90 75 31 37 49 29
2.(1)C (2)C (3)C
3.(1) 56-18=38(只)
答:农场养了38只灰兔子。
(2)38+56=94(只)
答:农场一共养了94只兔子。
4.24+18+24=66(张) 24+18-(24-21)=39(张)答:小红和小青一共有66张邮票,小红比小李多39张邮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同步试题
一、填空
1.
横着看,每行有()条,有()行,加法算式是()。
竖着看,每列有()条,有()列,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或(),计算时用的乘法口诀是()。
2.14比36少(),比15多38的数是(),48比()少27。
3.一支粉笔长约7();教室门高约2();一支儿童牙刷长约15();学校操场长约80()。
4.用5、0、7能组成()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小方有9枚邮票,小丽的邮票数是小方的4倍。
他们一共有()枚邮票,小丽比小方多()枚邮票。
二、选择
1.求“3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
A. 6×3
B.6+6+6
C.3+6
2.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分。
A. 6
B.30
C.60
3.角的大小与()有关。
A.两边的长短
B.两边张开的大小
C.无法确定
4.从2、3、4三张卡片中任意取两张组成两位数,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A.6
B.3
C.2
5.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三、解答
1.每辆小轿车能坐5人,有5辆小轿车,22人能坐下吗?
2.小华、小亮和小兰三人跳绳。
我跳了24下我比小华少跳6下我比小华多跳12下
小华小亮小兰
他们三人共跳了多少下?
3.公园里原来有67只小鸟,飞走了38只,又飞来了44只,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4.教室里有6排桌子。
其中5排桌子每排7张,另一排8张。
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5.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相等,每列人数也相等。
小明从左边数是第2个,从右边数是第4个,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3个。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总复习》同步试题答案
一、填空
1.
横着看,每行有()条,有()行,加法算式是()。
竖着看,每列有()条,有()列,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或(),计算时用的乘法口诀是()。
考查目的:采用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相对照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答案:4,3,4+4+4=12;3,4,3+3+3+3=12;4×3=12,3×4=12,三四十二
解析:横着看,表示3个4相加,加法算式4+4+4。
竖着看,表示4个3相加,加法算式3+3+3+3。
乘法算式可以是4×3,也可以是3×4。
2.14比36少(),比15多38的数是(),48比()少27。
考查目的:学生对于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22,53,75
解析: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进行分析,36-14=22,15+38=53,48+27=75。
3.一支粉笔长约7();教室门高约2();一支儿童牙刷长约15();学校操场长约80()。
考查目的: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并能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写。
答案:厘米,米,厘米,米
解析:借助生活中食指宽1厘米、米尺等判断选择长度单位。
4.用5、0、7能组成()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4,750,507
解析:因“0”不能放在最高位,能组成507、570、750、705这4个三位数。
5.小方有9枚邮票,小丽的邮票数是小方的4倍。
他们一共有()枚邮票,小丽比小方多()枚邮票。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意义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45,27
解析: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先求出小丽邮票的枚数,再来求两个问题。
二、选择
1.求“3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
A. 6×3
B.6+6+6
C.3+6
考查目的:巩固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来确定列式。
答案:C
解析:3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出加法算式6+6+6,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3×6或6×3 ,而3+6表示3和6相加。
2.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分。
A. 6
B.30
C.60
考查目的: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知识点。
答案:B
解析:分针从12走到6共走了6大格,也就是3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针,30小格就是30分针。
3.角的大小与()有关。
A.两边的长短
B.两边张开的大小
C.无法确定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判断角的大小的要素。
答案:B
解析:判断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可以借助活动角来理解。
4.从2、3、4三张卡片中任意取两张组成两位数,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A.6
B.3
C.2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排列问题,结果有6种:23、24、32、34、42、43,所以错误。
5.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考查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答案:C
解析:组织学生观察,可借助小正方体学具摆出的实物来观察比较。
三、解答
1.每辆小轿车能坐5人,有5辆小轿车,22人能坐下吗?
考查目的:提高运用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5×5=25(人) 25>22 答:22人能坐下。
解析:每辆车坐5人,5辆车,就能坐5个5人,即25人,22人比25人少,因此能坐下。
2.小华、小亮和小兰三人跳绳。
我跳了24下我比小华少跳6下我比小华多跳12下
小华小亮小兰
他们三人共跳了多少下?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自我检查的情况。
答案:24-6=18(下) 24+12=36(下) 24+18+36=78(下)答:他们三人共跳了78下。
解析:求三人一共跳的,需要先求出小亮和小兰跳的下数。
3.公园里原来有67只小鸟,飞走了38只,又飞来了44只,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根据题中的数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67-38+44=73(只),答:现在有73只小鸟。
解析: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先求出飞走38只后花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再求飞来44只有多少只小鸟。
4.教室里有6排桌子。
其中5排桌子每排7张,另一排8张。
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5×7+8=43(张)答:一共有43张桌子。
解析:利用乘法的意义先求出5排桌子的总张数,然后加上另一排的8张即可。
5.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相等,每列人数也相等。
小明从左边数是第2个,从右边数是第4个,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3个。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2+4-1=5(列), 6+3-1=8(个), 5×8=40(个),答:一共有40个同学在做操。
解析:可以借组学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求列数和每列的个数,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做操的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