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件3N.pptx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5、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 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 及各项建设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6、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局 部地区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 基础设施的配置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7、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 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 事实所作的安排。
--精品--
纽约
--精品--
重庆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内涵
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内容: 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 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组合; 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基础设施的综
--精品--
(三)、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统一: 1、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2、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 (四)现代城市空间理论: 1、区位理论; 2、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3、地租与竞租理论; 4、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 5、行为空间理论; (五)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
--精品--
霍华德田园城市
--精品--
概念规划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合安排; 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设施; 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精品--
城市规划的任务: 1、从整体利益出发,合理、有序配置城市空
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作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原则,确保各项
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 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 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 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 的统称。
6、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局 部地区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 基础设施的配置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7、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 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 事实所作的安排。
--精品--
纽约
--精品--
重庆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内涵
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内容: 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 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组合; 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基础设施的综
--精品--
(三)、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统一: 1、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2、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 (四)现代城市空间理论: 1、区位理论; 2、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3、地租与竞租理论; 4、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 5、行为空间理论; (五)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
--精品--
霍华德田园城市
--精品--
概念规划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合安排; 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设施; 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精品--
城市规划的任务: 1、从整体利益出发,合理、有序配置城市空
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作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原则,确保各项
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 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 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 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 的统称。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类型和编制内容 ppt课件

ppt课件
15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 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
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 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 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编制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体系
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行政体系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上级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ppt课件
2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城市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
(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 制性内容。
ppt课件 22
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二)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 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 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 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ppt课件 27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 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 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 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 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 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ppt课件
20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 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 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 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3PPT50页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3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 —西塞 罗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 —西塞 罗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二、城市规划法规是规划实施的保障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共同担当的 社会利益的协调必须依靠法规的保障 城市规划法规: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
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3 城市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规划实施的关键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
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批、监 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我国实行规划许可制度即“一书两证”制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 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 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促进规模 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3、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防洪、房泥石流以及治 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等要求,特别是可能发生 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 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一节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划分 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总体规划是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安排
二、城市规划法规是规划实施的保障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共同担当的 社会利益的协调必须依靠法规的保障 城市规划法规: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
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3 城市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规划实施的关键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
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批、监 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我国实行规划许可制度即“一书两证”制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 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 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促进规模 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3、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防洪、房泥石流以及治 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等要求,特别是可能发生 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 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一节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划分 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总体规划是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ppt.ppt

中Hale Waihona Puke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8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我国的市制有两个基本特点:
( 1 )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从地域类型上划分—— 包括了直辖市、省辖设区市(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 设区市(或自治州辖市)三个层次。从行政等级上划分, 包括了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四个等级。目前我国 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省级),23个 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70余个县级市。
5 城市的法律定义 瑞典、丹麦: 澳大利亚、加拿大: 法国、古巴: 200人; 1,000人; 2,000人;
美国:
比利时: 日本:
2,500人;
5,000人; 30,000人。
我国城市建制体系
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制定了具体的市(镇)设置标准。
我国的市镇设置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标准: (1)聚集人口规模:目前将人口聚集规模超过100万 的作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的作为大城市,20-5 0万的作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 2 )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往 往是市镇设置中的重要考虑内容。
相关的字,如 citizenship (公民)、 civil (公民
的)、 civic (市政的)、 civilized (文明的)、 civilization (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 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 的一种工具。
二 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 经济学 J. Button :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 —— 住房、劳动 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2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城
市
修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详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城
市
修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详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3N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 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经济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的空间结构 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相
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6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空间结构
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
7
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
集聚与扩散 (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
80
广珠铁路的建设,大大提升珠三角西部 城市之间人流、物流的横向和对外流动 ,带动一批基于物质流为主的大工业发 展。铁路支撑大港口、大港口带动大工 业。
37
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ory) C.D.Harris和E.L.Ullman于1945年提出。 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 (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 (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
配,这个支付能力依赖于区位地租水平; 最倾斜的直线代表了最中心的区位,即通过接近市
场,产品获得了最大化。
17
18
19
20
集聚效益、地租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
21
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 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
22
第三节 社会结构
23
概念
9
四、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
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
10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是城市成长中心,该增长中心的增长可以向周围地 区扩散。 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 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 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中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经济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的空间结构 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相
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6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空间结构
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
7
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
集聚与扩散 (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
80
广珠铁路的建设,大大提升珠三角西部 城市之间人流、物流的横向和对外流动 ,带动一批基于物质流为主的大工业发 展。铁路支撑大港口、大港口带动大工 业。
37
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ory) C.D.Harris和E.L.Ullman于1945年提出。 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 (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 (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
配,这个支付能力依赖于区位地租水平; 最倾斜的直线代表了最中心的区位,即通过接近市
场,产品获得了最大化。
17
18
19
20
集聚效益、地租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
21
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 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
22
第三节 社会结构
23
概念
9
四、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
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
10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是城市成长中心,该增长中心的增长可以向周围地 区扩散。 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 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 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中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PPT

景观审美的对象-城市物质空间本身的建构规律将对
之形成影响 景观审美的主体-城市人群本身的意识邢台状况
城市形象更新
未来的城市建筑将更加强调环境意识、生态观念、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来规划城市 肌理 提高城市功能,达到城市调整,创造具有名族性、时 代性、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观念
天安门前华表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
城市设计观念
在城市发展演变中,城市形式元素能作为城市历史的
独特品质而区别于其他城市,使城市富有形象的识别 性 城盘中的南京、水中城的苏州、城中城的北京,都以 城墙为重要的建筑基本元素,并构成了各自独特的城 市形象
宋画“金明池图”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空间
中国城市快速扩展
中国现阶段城市形象更新的实质就是基于现代进程开
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方式 上出现大拆大建的局面
中国城市发展类型
依据各地不同的地势、资源发展条件,可大致划分为5 种类型: “北京型” “沿海型” “风景型” “中心型” “卫星型”
是城市的生命力和生产力?城市的特色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全球化问题?千城一面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一个问题?如今城市特色的发展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师普遍追求朴实的建设规则?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新城市缺少特色老城市的特色也不断丧失21世纪城市生态?各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中社会结构都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改变城市建设也随之改变?都市沙漠现在的城市环境没有融入人的活动缺乏活力中国城市快速扩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文化的进程与机制健全及建设速度的落差使大多数有历史的城市的古城丶古河丶古场所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永久遗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在快速扩展的同时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也同时展开规模的城市更新也同时展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对传统城市文化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十分普遍?城市仅有历史而没有文化更谈不上城市特色中国城市快速扩展?中国现阶段城市形象更新的实质就是基于现代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方式上出现大拆大建的局面中国城市发展类型依据各地不同的地势资源发展条件可大致划分为5种类型
之形成影响 景观审美的主体-城市人群本身的意识邢台状况
城市形象更新
未来的城市建筑将更加强调环境意识、生态观念、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来规划城市 肌理 提高城市功能,达到城市调整,创造具有名族性、时 代性、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观念
天安门前华表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
城市设计观念
在城市发展演变中,城市形式元素能作为城市历史的
独特品质而区别于其他城市,使城市富有形象的识别 性 城盘中的南京、水中城的苏州、城中城的北京,都以 城墙为重要的建筑基本元素,并构成了各自独特的城 市形象
宋画“金明池图”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空间
中国城市快速扩展
中国现阶段城市形象更新的实质就是基于现代进程开
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方式 上出现大拆大建的局面
中国城市发展类型
依据各地不同的地势、资源发展条件,可大致划分为5 种类型: “北京型” “沿海型” “风景型” “中心型” “卫星型”
是城市的生命力和生产力?城市的特色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全球化问题?千城一面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一个问题?如今城市特色的发展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师普遍追求朴实的建设规则?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新城市缺少特色老城市的特色也不断丧失21世纪城市生态?各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中社会结构都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改变城市建设也随之改变?都市沙漠现在的城市环境没有融入人的活动缺乏活力中国城市快速扩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文化的进程与机制健全及建设速度的落差使大多数有历史的城市的古城丶古河丶古场所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永久遗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在快速扩展的同时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也同时展开规模的城市更新也同时展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对传统城市文化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十分普遍?城市仅有历史而没有文化更谈不上城市特色中国城市快速扩展?中国现阶段城市形象更新的实质就是基于现代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方式上出现大拆大建的局面中国城市发展类型依据各地不同的地势资源发展条件可大致划分为5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不同区位,在城市中互相结合,成为城 市状况的拼贴图。 城市改造所面临的直接问题。
4、邻里单位理论 5、社会网络结构的组织
Milton-Keynth 的公建中心组织
第四节 政治结构
1、我国城市中的“单位”体制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2、政府决策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3、土地政策
政府土地供应计划与政策,既影响规划过程,也决定了空 间形态。
个人距离 亲近状态 18-30英寸 疏远状态 30英寸-4英尺 身体控制极限
社会距离 亲近状态 4-7英尺 处理非个人事务 疏远状态 7-12英尺 公开的信息
公共距离 亲近状态 12-15英尺 典型的“正式”场合才 有的距离
疏远状态 25英尺或更远 超出个人的包围
3、社会隔离与拼贴城市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占据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
认识城市
➢ 城市的特色+作用+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化
规划城市
➢ 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各种层次的 规划)
建设与管理城市
➢ 规划的实施+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二讲 城市结构与形态
主要内容提要
概念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第一节 概念ຫໍສະໝຸດ 1、空间认知是空间行为的基础 社会空间的组织与人对空间的认知有关。 K.Lynch的城市意象的基础,不同的空间认知
组成了不同的城市意象。
2、社会空间的组织 以人为尺度,是 人(活动)的空 间的组织
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 化中:
亲昵距离 亲近状态 6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 疏远状态 6-18英寸
区位理论是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其 形态的重要理论武器。
2、竞租理论 W.Alonso于1960年提出。 通过不同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标价,城市土地使用性
质和结构决定了城市土地价值 根据土地使用者的支付能力,城市土地价值得以分
配,这个支付能力依赖于区位地租水平; 最倾斜的直线代表了最中心的区位,即通过接近市
这些活动应当避免同时存在; (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
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
在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加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 地区的特征,通过相互协 调的功能在特定地点的彼 此强化,不相协调的功能 在空间上的彼此分离,因 此而形成了地域的分化, 形成各自的核心,从而构 成了整个城市的多中心。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中心-外围理论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中心-外围理论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点-轴理论
六、区位竞争
1、区位择优与区位理论 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
空间位置。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对集聚的趋势,都要寻找
在城市中最适宜的位置。
区位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试图为城市中的各项活动找到最佳区位, 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城市分成为五个同心圆区域: (1)中心商务区(CBD); (2)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 (3)工人居住区; (4)良好住宅区(Zone of better residenses); (5)通勤区(Commuters zone)。
2、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 H.Hoyt于1939年提出。
(2)受益递增与空间集聚
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
集聚与扩散 (2)受益递增与空间集聚
从企业角度看,空间集聚是实现收益递增的重要条件,收益 递增是企业集聚的微观机理。
四、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
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是城市成长中心,该增长中心的增长可以向周围地 区扩散。 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 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 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中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 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空间结构等。
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 使用上的反映。
第二节 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内涵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 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城市就整体而言是圆形的,其核心只有一个。交通 线路由市中心向外做放射状分布。随着城市人口 的增加,城市将沿交通线路向外扩大,同一使用 方式的土地从市中心附近开始逐渐向周围移动, 由轴状延伸而形成整体的扇形。
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ory) C.D.Harris和E.L.Ullman于1945年提出。 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 (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 (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
土地有偿出让的现行方式与地租方式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规划的空间布局必须考虑到土地的出让年限。
4、保护耕地政策 农田保护区与城市发展方向。
第五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描述理论
1、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 E.W.Burgess于1923年提出。
经济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的空间结构 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相
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空间结构
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
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
集聚与扩散 (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工厂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 范围经济是指建设多工厂,进行多样化经营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
场,产品获得了最大化。
集聚效益、地租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
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 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
第三节 社会结构
概念
广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 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狭义而言,社会结构 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 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
4、邻里单位理论 5、社会网络结构的组织
Milton-Keynth 的公建中心组织
第四节 政治结构
1、我国城市中的“单位”体制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2、政府决策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3、土地政策
政府土地供应计划与政策,既影响规划过程,也决定了空 间形态。
个人距离 亲近状态 18-30英寸 疏远状态 30英寸-4英尺 身体控制极限
社会距离 亲近状态 4-7英尺 处理非个人事务 疏远状态 7-12英尺 公开的信息
公共距离 亲近状态 12-15英尺 典型的“正式”场合才 有的距离
疏远状态 25英尺或更远 超出个人的包围
3、社会隔离与拼贴城市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占据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
认识城市
➢ 城市的特色+作用+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化
规划城市
➢ 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各种层次的 规划)
建设与管理城市
➢ 规划的实施+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二讲 城市结构与形态
主要内容提要
概念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第一节 概念ຫໍສະໝຸດ 1、空间认知是空间行为的基础 社会空间的组织与人对空间的认知有关。 K.Lynch的城市意象的基础,不同的空间认知
组成了不同的城市意象。
2、社会空间的组织 以人为尺度,是 人(活动)的空 间的组织
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 化中:
亲昵距离 亲近状态 6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 疏远状态 6-18英寸
区位理论是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其 形态的重要理论武器。
2、竞租理论 W.Alonso于1960年提出。 通过不同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标价,城市土地使用性
质和结构决定了城市土地价值 根据土地使用者的支付能力,城市土地价值得以分
配,这个支付能力依赖于区位地租水平; 最倾斜的直线代表了最中心的区位,即通过接近市
这些活动应当避免同时存在; (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
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
在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加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 地区的特征,通过相互协 调的功能在特定地点的彼 此强化,不相协调的功能 在空间上的彼此分离,因 此而形成了地域的分化, 形成各自的核心,从而构 成了整个城市的多中心。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中心-外围理论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中心-外围理论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点-轴理论
六、区位竞争
1、区位择优与区位理论 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
空间位置。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对集聚的趋势,都要寻找
在城市中最适宜的位置。
区位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试图为城市中的各项活动找到最佳区位, 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城市分成为五个同心圆区域: (1)中心商务区(CBD); (2)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 (3)工人居住区; (4)良好住宅区(Zone of better residenses); (5)通勤区(Commuters zone)。
2、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 H.Hoyt于1939年提出。
(2)受益递增与空间集聚
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
集聚与扩散 (2)受益递增与空间集聚
从企业角度看,空间集聚是实现收益递增的重要条件,收益 递增是企业集聚的微观机理。
四、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
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是城市成长中心,该增长中心的增长可以向周围地 区扩散。 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 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 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中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 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空间结构等。
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 使用上的反映。
第二节 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内涵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 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城市就整体而言是圆形的,其核心只有一个。交通 线路由市中心向外做放射状分布。随着城市人口 的增加,城市将沿交通线路向外扩大,同一使用 方式的土地从市中心附近开始逐渐向周围移动, 由轴状延伸而形成整体的扇形。
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ory) C.D.Harris和E.L.Ullman于1945年提出。 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 (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 (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
土地有偿出让的现行方式与地租方式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规划的空间布局必须考虑到土地的出让年限。
4、保护耕地政策 农田保护区与城市发展方向。
第五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描述理论
1、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 E.W.Burgess于1923年提出。
经济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的空间结构 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相
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空间结构
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
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
集聚与扩散 (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工厂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 范围经济是指建设多工厂,进行多样化经营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
场,产品获得了最大化。
集聚效益、地租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
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 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
第三节 社会结构
概念
广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 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狭义而言,社会结构 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 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