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5课感知音乐节拍(二)第二课时花城版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说课稿(花城版)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说课稿(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乐节拍二》是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花城版教材。
这首歌曲以送别为主题,歌词描述了离别时的情感和不舍。
歌曲的节奏感较强,音乐节拍的变化丰富,有助于学生感知音乐节拍的特点和表现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感知音乐节拍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强化。
此外,学生对送别的情感体验可能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从音乐中感受离别的情绪。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送别说》,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模仿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离别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送别说》,准确地感知音乐节拍。
2.教学难点:音乐节拍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模仿、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送别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聆听:播放歌曲《送别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节奏。
3.学唱: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音乐节拍的变化。
4.实践: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体会音乐节拍在演唱中的作用。
5.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送别经历。
6.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音乐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送别说》的歌词、音乐节拍的示意图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音乐节拍的变化。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教学设计(花城版)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教学设计(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是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简朴、感人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心情。
歌曲的节奏感强,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节拍的概念,培养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节拍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在歌唱方面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音乐节拍的概念,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2.学会演唱《送别》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音乐节拍的概念及应用,歌曲《送别》的演唱。
2.针对重难点,教师应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音乐节拍的概念及特点。
2.运用示范法,展示歌曲《送别》的演唱技巧。
3.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
4.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音乐节拍的概念及图片。
2.准备歌曲《送别》的歌谱,及相关乐器。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音乐节拍的概念及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节拍的特点。
同时,播放一段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学生感知音乐节拍的存在。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及意义,展示歌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送别》,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要求。
然后,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送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 《风铃》》教学设计

《风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风铃》,能用优美清脆的声音,恰当的力度表现不同的风铃形象。
2进一步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3通过歌曲《风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和自然地关联。
教学重点: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能用清脆、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的的音乐力度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教学准备:风铃实物、奥尔夫伴奏乐器、多媒体教学光盘、电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节奏游戏导入:拍手练习节奏型(师生节奏接龙)二新课学习:激趣导入:1出示礼品盒(师)前几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和学生一起打开礼品盒,展示精美的风铃,听听风铃的声音。
)2介绍风铃。
(风铃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
最初是用泥土、烧成的瓦片做的,慢慢发展成用铁、铜等金属来制作,常常挂在宫殿、庙宇等建筑物的的外面,起到警示、静心、祈福的目的。
现在还可以用玻璃、贝壳等材料制作。
)下面我们的音乐旅程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铃的世界,请听歌曲《风铃》。
3学生聆听歌曲。
4演演小风铃。
(加入奥尔夫乐器演奏风铃:师: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老师刚才在演唱的时候加了一个什么乐器,下面老师也带来三种小乐器,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对了,那我们能不能挑战一下把他们加到我们三种风铃的节奏中。
)学生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5加入歌词,师生节奏接龙。
6加入音高,演唱风铃声。
7加范唱,师生合作演唱《风铃》。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用清脆、轻盈的声音演唱;)(学唱歌曲第二部分—用婉转、流畅的声音演唱:)请同学用歌声回答我的问题:(师)金钟,银铃,动听的声音,向人们传送着风的信息。
花城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程

花城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音乐教程目标本教程的目标是帮助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研究音乐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程,学生将能够:1. 熟悉音乐基本概念和术语;2. 研究基本的音乐技能,如唱歌、演奏乐器等;3.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4. 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合唱和合奏等活动。
教学内容本教程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程、节奏等。
通过简单的练和游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声乐训练:学生将研究基本的声乐技巧,如正确发声、音准等。
通过唱歌的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乐器演奏:学生将有机会研究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等。
通过练和演奏小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4. 音乐欣赏:学生将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
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5. 合作与表达:学生将参与合唱和合奏等集体音乐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表演和创作,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本教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音乐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性教学:学生将通过实际的演奏和表演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
3. 多元化评估:通过听力测试、演奏评级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进步情况。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研究内容和指导,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和练册:精心编写的教材和练册,包含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练内容。
2. 音乐录音和视频:提供多样化的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源,供学生欣赏和研究。
3. 乐器设备:提供适合学生研究和演奏的乐器设备,如键盘乐器、弦乐器等。
结束语通过本教程的研究,相信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将能够在音乐领域取得进步,培养音乐兴趣和能力。
(完整版)新广东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校:喜河九年制学校2016年2月24日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册备课)喜河九年制学校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春天来了》年级:三年级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认识3/4拍子,感受3/4拍子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2、能力目标:能积极参与听赏,表现歌曲;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现春天的美。
3、情感目标:在学会歌曲《春来了》同时,体会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感受3/4拍子的旋律特点,激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并大胆地参与表现。
三、教学难点:感受3/4拍子的旋律特点,激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春天景色挂图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观看图画师:同学们,我想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教师与学生观赏并做简单讨论)2、初步感受3/4拍子的特点3、说春天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春天的情景设计意图:在看、听、说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春天的美并了解什么是圆舞曲,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辅垫。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天来了》1、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听2、模唱引导学生随音乐旋律,用“la”来哼唱旋律3、感受歌词(1)小组读歌词(2)全班读(3)教师简单解读歌词的意思4、随琴跟唱歌曲(1)教师弹奏,学生跟唱歌词。
(2)比一比,唱一唱。
(3)评一评5、引导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三、谈春天1、组织学生发挥想象来描绘春天的美景2、描述(放背景音乐)四、课堂小结1、学生自我小结2、教师小结(全体学生一起唱歌曲结束全课。
)《风铃》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上的声音。
能用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音响。
2、通过学习《风铃》这首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节奏x xx xxxx 。
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 《风铃》》教学设计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风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风铃》。
能用优美清脆的声音、恰当的力度表现不同的风铃形象。
2、感知理解总时值一拍的时候X (四分音符)XX(八分音符)XXXX(十六分音符)三种节奏。
3、通过学习歌曲《风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来源于大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同为一拍时X、XX 、XXXX三种节奏,有一定的音准水平、吐字清楚准确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X、XX 、 XXXX三种节奏之间的逻辑关系。
【突破方法】让学生动手拍动手练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多方位体会音乐节奏。
【教学准备】教师: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及白板一体机。
学生:预习歌词,清理不认识的汉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春天来了》二、导入新课(一)课件视频图片导入1、看风铃图片及视频,聆听风铃的声音。
2、教师与同学交流风铃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声音的不同,引出节奏型。
(二)节奏型专门训练微风:丁零 | X X |清风:丁零丁零 | X X X X |狂风:丁零零零丁零零零 | X X X X X X X X |1、复习音的时值帮助学生理解2、拍手+念白练习节奏型3、加入歌词,每位同学都有站起来单独表现的机会三、学习歌曲《风铃》(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演唱中如何表现出不同的风铃声音(二)学唱歌曲中表现风铃声音的部分,巩固节奏,解决重难点(三)给歌曲分段,了解歌曲结构,复习出现的基本音乐符号,学唱歌曲谱子教师:这首歌曲的调号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教师: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呢?每小节几拍?教师:刚才我们已经听了几遍《风铃》,那么请同学们看着歌词思考一下这首歌曲总共可以分为几段呢?大胆的说一说。
教师:是一首三段式主副结构。
刚才我们主要学习了副歌当中的歌词,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电子琴把主歌练习一下。
1、跟音乐学唱歌曲,先唱谱子。
2、教师教唱简谱。
3、找出乐谱中的节奏难点。
(如第3、4小节的5 5 3 5 3)4、听老师范唱难点并学唱。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教案(花城版)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教案(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乐节拍二歌曲送别》是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展现了送别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音乐节拍的概念,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符知识和简单的节奏练习。
他们对于音乐的表达和感知能力正在逐渐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音乐节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2.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送别》,并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3.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音乐节拍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送别》。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音乐节拍的感知和演唱能力。
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送别》的歌词、音乐图谱等。
2.音响设备:教师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进行音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对音乐节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音乐节拍是什么吗?”,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音乐节拍知识。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音乐节拍,并提问学生:“歌曲中的音乐节拍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对音乐节拍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送别》的演唱练习。
教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逐一教学生演唱,并指导学生注意音乐节拍的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课 感知音乐节拍二第二课时 花城版

请大家来思考:
1.听听歌曲的情绪,你能想象出一副什么画面?
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B)
A、2/4 B、4/4
这首歌的旋律是什么?这首歌曲每个乐段描绘的是什么画面呢?
这首歌旋律抒情,流畅,节奏从容舒缓。
第一乐段平静自然,仿佛远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在海浪中微微颠簸。
2.学唱《渔光曲》旋律,体验音乐特点:
(1)跟音乐学唱歌曲,先唱旋律。
(2)找出歌曲中的难点。
(3)听老师范唱难点并学唱。
二、聆听《送别》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感知音乐节拍(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感知音乐节拍(二)第二课时
单元
第5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学习并演唱歌曲《渔光曲》、《送别》,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渔光曲》、《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听老师总结本课内容,解决自己不懂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之. 涯 海 之 角
67166531 2
0 5 3 5 1 . 7 6 1 5 5 2 3 4. 7
. . . 知 交 半 零 落;
一 h斛u z浊huo 酒 尽 于 欢 , 今宵 别 梦
1
0 5 35 1 6 1 5 5 12 3 21 2
0
寒。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芳 草 碧 连 天;
.
歌曲背景
《渔光曲》这部影片通过一个穷苦渔民家庭的 破产,以及他们流浪和死亡的悲惨遭遇,揭露了 旧社会渔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的 侵略与掠夺。《渔光曲》这首主题歌,以凄婉的 曲调描写了当时渔民的沉重劳动和被剥削的贫困 生活,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悲愤。这首歌在影片中 反复出现,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动 人的艺术力量。
2. 3——表示每小节有三拍。 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4——表示每小节有四拍。
4. 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请您欣赏
作者简介
安娥(1905—1976) 是我国近代现代音乐史上一位 优秀的女歌词作家,原名张式 源。河北省获鹿县人。
作者简介
任光(1900—1941)浙江嵊 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演奏 多种乐器。1934年创作了这首《 渔光曲》,以后又创作了《月光光 》、《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 》等电影插曲。1940年在新四军 军部工作,皖南事变中牺牲。
演唱技巧
第一乐段,演唱情绪要平静自然,仿佛远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 在海浪中微微颠簸。“云儿飘在海空”一句中,四五度及八度音程的大 跳,应注意音乐连线,托住呼吸,声音平稳,位置统一。演唱“早晨太 阳里晒渔网”这句前,要充分换气并用气均匀,使气息能够支持到最后 一个音。
演唱技巧
第二乐段,描写风起云涌,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 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情景。演唱时节奏要紧凑,速度稍快,表现出 渔民在紧张劳动时的场面。最后一句速度要渐慢,使音乐很好的过 渡到第三乐段。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新知讲解
我是小小思考家:
你知道这首歌的节拍、速度、力度、情绪是什么吗?大胆说一说。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 忧伤、惆怅、深情
新知讲解
《送别》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新知讲解 我是小小思考家:
请大家来思考: (1) 听听歌曲的情绪,你能想象出一副什么画面?
(2) 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B)
A小小思考家:
这首歌的旋律是什么?这首歌曲每个乐段描绘的是什么画面呢? 这首歌旋律抒情,流畅,节奏从容舒缓。 第一乐段平静自然,仿佛远 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在海浪中微微颠簸。 第二乐段,描写风起浪涌,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渔民在风浪 中捕鱼的情景。 第三乐段,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音乐舒 缓而忧伤。
板书设计
感知音乐节拍(二) 第二课时 1.《渔光曲》、《送别》 2. 安娥、任光、李叔同
作业布置
你来试一试: 借用《送别》的旋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唱给
家人听。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请您欣赏
送别
1=C 44 稍慢 深情地
..
(美)奥德维曲
.李叔同填词
5 35 1 6 1 5 5 12 3 21 2
0 5 3 5 1. 7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芳 草 碧 连 天; . .
61 5
5 2 3 4. .7 1
0 61 1
晚风 拂 .柳
7 67 1
笛 声. 残 , 夕 阳 山 外 山。 .
新知讲解
我是小小思考家:
这首歌曲每个乐段描绘的是什么画面呢? 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
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
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 友人的离愁情绪。
演唱技巧
第三乐段,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音 乐舒缓而忧伤。演唱时心情应是沉重的,在咬字、吐字上要特别讲究字 头清晰,每一个吐字和运腔都建立在呼吸的支持上,使声音气韵生动, 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新知讲解 我是小小演唱家:
1. 跟音乐学唱歌曲,先唱旋律。 2. 找出歌曲中的难点。 3. 听老师范唱难点并学唱。
感知音乐节拍(二) 第二课时
花城版 三年级下
音乐小知识
记在乐谱开头表示拍子的记号叫拍号。 在乐谱中,拍号用两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下方数字表示以几分音符 为一拍,上方数字表示每小节有几拍。例如:
1.
2——表示每小节有两拍。 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
3——表示每小节有三拍。 8——表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
渐慢
5 3 5 1. 7 6 1 5
5 2 3 4. 7. 1
0
晚风 拂 柳 笛 声 残, 夕阳 山 外 山 。
请您欣赏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 。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 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 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新知讲解 我是小小演唱家:
1. 用听唱法学唱歌谱。 2. 学唱歌词,老师唱谱,同学们唱词,请注意表现 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请提出疑难。
新知讲解 我是小小演唱家:
分声部演唱歌曲。
新知讲解 我是小小演唱家:
演唱展示
全班大合唱 个人展示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渔光曲》、《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 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 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 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