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丰富词语积累》PPT教学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我们一直都在积累词语,但未必有方法上的理性认识。写一段文字,说说自 己从前是怎样积累词语的,现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写完后与同学交流。
参考示例:
从前积累词语,就是课本中出现哪些词语,就机械记忆。记忆效果并 不好,也不能很好地在写作中加以运用。现在我发现一个积累词语的好方 法——实景联想法。实景联想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实景实物,可 以触发的联想,想到与之相关联的词语。例如:由春天联想到什么词语?
1.善于联想,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汉语词语种类非常多,只要我们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以点带面,展开联想, 触类旁通,做好词语的分类汇总,就会形成一个词语的“家族”群,既有益于 积累,更有助于记忆。例如:
(1)形容人性情特点的词语:
①褒义:朴素、浑厚、诚实、忠诚、谦虚、勤劳、勇敢、善良、活泼、刚强、 文质彬彬、足智多谋、大公无私、宽宏大量、知恩图报、刚正不阿、光明磊 落、赤胆忠心、心灵手巧、虚怀若谷、淡泊名利、正气凛然、冰清玉洁等。
【爱慕虚荣】喜欢名利和光荣,敬慕钱财。例如,我们不能做爱慕虚荣徒 有虚表的人。
【雕文刻镂】指在宫室、用具等上面雕刻镂花,加以修饰。比喻不务实际, 只重表面虚荣,劳民伤财。例如,建设文明乡村,重视特色发展,不可雕文刻镂。
【好戴高帽】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阿谀讨好的话。例如,他这个人最 大的缺点就是好戴高帽。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可以尝试按照这几个类别,分类 搜集、整理一些熟语。每类中各选五个例子,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分别运用 它们说一两句话。
(1)形容人虚荣的成语
【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 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阿谀巴结外国人。例如:我们要借鉴外国的科 技成果,但要防止崇洋媚外思想苗头的出现。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122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122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丰富词语积累
学习目标 能从词语的“家族”和“系统”出发,不断丰富熟语积累,关 注生活中出现的新词语,自觉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 词语积累方法。
一 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1.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从词语的 “家族”或“系统”出发,触类旁通,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仔细观察 和思考下列几组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规律,对你积累词语有什么启发。 (1)①“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条理”等 ②“希望”“眺望”“展望”“瞻望”“遥望”“凝望”“盼望”“渴 望”等 答案 ①包含语素“理”,②包含语素“望”。这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 可以据此积累词语,这叫共同语素积累法。
三种状况
基本 词汇
个别 词汇
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古今意义有联系, 有发展;有相同, 有不同
词义扩大
•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词义小,而现代汉语中 的意思变大了。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长江


词义扩大:菜、河、瓦、汤
古义专指蔬菜,如《说文》中“菜,草之可食者”。现泛指一切菜肴, 包括肉菜。
按照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梳理下列成语。 三顾茅庐 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 春风得意 一帆风顺 纸上谈兵 朝三暮四 空中楼阁 集思广益 逃之夭夭 锦上添花 想入非非 中流砥柱 可歌可泣 天衣无缝 百感交集 痛改前非 战无不胜 孤芳自赏 居心叵测 循规蹈矩 恨铁不成钢 自欺欺人 语重心长 水深火热
1.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新词语不断涌现。新词语能折射出社会特 征与时代精神,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请选择三至五个新 词语,解释其来源、含义,并分析其反映的文化现象。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
文弱的莘莘学子。 指众多的学生。
(自相矛盾)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
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用错对象)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 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词义的辨析与词语的使用
一、词义的辨析
1.看词义 2.看词性 3.看色彩 4.看搭配
二、词语的使用
1.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2.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3.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理解词语含义
1.理解概念 2.理解词语比喻义 3.理解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 4.理解词语的指代义
注意
语素 词 短语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由语素构成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词和词的组合,也称词组。
积累词语的方法
1.共同语素积累法 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 渴望、探望、守望、奢望、声望
2.语义关系积累法 同义 伤害-损害-危害,安排-布置 反义 坚强-懦弱 欢乐-痛苦 熟悉-陌生 亲属 炒、煎、煮、炸、爆、煨、炖、烩 顺序 孟仲叔季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作文片段《我和我的家人》)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含贬义)。望文生义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 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 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褒贬失当 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含贬义)。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了坏事,自己遭受到损害或惩罚。
说话行文不能总是汉语中夹杂英语单词;规 范使用英文缩写词语;

《丰富词语积累》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丰富词语积累》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丰富词语积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语文新课标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在教材中的具体落实。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学习活动,二是作为学习资源的语言学家关于词语的一组论文(节选)。

因为不是文本单元,本单元的处理方式,既不能像教课文一样去挖提研读,又不能只是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放羊式”阅读,不加指导、一味地讲授概念、圈画要点等简单灌输的形式,肯定也不可行。

首先要读懂教材的思路,理清三个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第一个活动是丰富词语积累。

一方面要学习历代流传下来的言简意赅、有固定意义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歌后语等;另一方面要关注现实,留心伴随着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产生的各类新词语,包括网络用语。

运用家族式梳理的方法,会使得积累的效果更好。

第二个活动是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个活动是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三个活动任务,各有侧重,第一个提示词语积累的方法和路径,第二第三则是学习古诗文和现代文时积累词语的注意要点。

这说明不能完全脱离阅读文本,临空蹈虚地讲知识积累,语文学习如果光谈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那一定收效甚微。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

吕叔湘、朱德熙、张志公、王力、叶圣陶、尘元(陈原)都是著名语言学家,他们论述词语的文章很经典,所举例子和所讲语理值得琢磨。

学习“古今词义”可联读《语言的演变》,《词义》丰富的例子则有助于理解“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如果简单地只布置不落实,那是很大的浪费。

建议根据学生基础事先阅读,做好笔记,提出疑问,教师解疑答间.高一学生经过将近十年的语文学习,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积累”。

应该说,本单元涉及的固态知识,学生并不陌生;以此产生的知识链条,学生已很熟悉。

从单元教材本身而言,所列三个活动内容以及阅读材料,学生基本没有理解障碍。

这是设计本单元教学时应该有的清醒认知。

但是,“学得”和“习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统编版教材《丰富词语积累》精品课件

统编版教材《丰富词语积累》精品课件

统编版教材《丰富词语积累》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教材《丰富词语积累》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的定义、分类、积累方法以及在写作中的应用。

重点学习成语、谚语、俗语等丰富词语的类型及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的定义,掌握词语的分类方法,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 学会运用积累的词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重点:成语、谚语、俗语等丰富词语的类型及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字典、成语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成语,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成语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进入词语积累的话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成语的定义、分类及用法。

(2)举例分析成语在写作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积累的成语、谚语、俗语等丰富词语。

4. 课堂小结5. 课堂拓展(1)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2)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丰富词语积累》2. 内容:词语的定义、分类、积累方法成语、谚语、俗语等丰富词语的类型及用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从成语、谚语、俗语中各选一个,解释其意思并造句。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成语:画蛇添足;谚语:瓜熟蒂落;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但部分学生对词语积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积累词语,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组织词语积累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但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

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彰显语言魅力》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彰显语言魅力》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明确]这些加点字都跟现在常见词义不同。刊:削除,古代把字写 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汤:热水。休:喜悦。兵:兵器。
罗 布 月 花 时不我待 [明确]这些加点词体现出文言句式、语法的特点。如星、棋,都是 名词作状语,闭、羞是使动用法,“时不我待”是宾语前置句式。
还有的学生会从成语简洁而内涵丰富的结构特点进行梳理。也可 以分组组织学生把成语和英语进行互译,进行比较,领略成语的 独特结构和表达魅力。 [学生活动示例]成语:山花烂漫 英语: Mountain flowers are growing everywhere [明确]在这样的翻译中,汉语固有的一些韵味就荡然无存了。表现 出成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这种非常精练简洁的结构, 其实非常有表现力。 活动4:在积累梳理成语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成语中的 文化》 为题写一篇语言札记。还可以让学生把成语的梳理和古今词义变 化的梳理活动结合起来。探究成语在演变发展过程中词义发生变 化的社会现象,以语言札记的方式呈现,方式尽可灵活多样。
学生也会有其他方面的关于词语积累的个人经验,可以通过
讨论交流,主动展示自己积累词语的经验,只要有独特的创意, 并且言之成理,都值得鼓励和表扬。
比如,有的学生会在辨析字词正误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同音词、 形近词等词语的差别,在梳理这些词形的过程中达到积累词语 的目的。 [学生活动示例] 音近致误:反应(映)意见、礼上(尚)往来、手(首)屈一指、再接再 励(厉)、纷至踏(沓)来、一愁(筹)莫展等。 义近致误:略(掠)夺、弱不经(禁)风、遗(贻)笑大方、串(穿)插、 哀(唉)声叹气等。 偏旁同化致误:按(安)排、编缉(辑)、脉膊(搏)、沤(呕)心沥血、 满脸绉(皱)纹等。
高中阶段,除了在阅读、写作中积累词语,还应该了解一些语言知 识。对词语进行有意识的能理,能极大地提高词语积累的效率,形 成某种词语“系统”。

统编版教材《丰富词语积累》优质课件

统编版教材《丰富词语积累》优质课件

统编版教材《丰富词语积累》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丰富词语积累》这一课时,我将依据统编版教材第五册第四章内容,重点围绕词语积累与运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含义、分类、成语积累、多义词运用以及通过阅读丰富词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词语基本概念及分类。

2. 培养学生积累成语和多义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阅读实践,拓展学生词汇量,激发学生对语文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义词运用及成语积累。

教学重点:词语分类、成语积累以及通过阅读丰富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生活中常见场景为例,让学生体会词语在日常交流中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词语含义、分类,让学生对词语有更深入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成语为例,讲解成语构成、意义及用法,帮助学生积累成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多义词,让学生运用到句子中,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积累成语,互相学习,拓展词汇量。

6. 阅读实践(2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文章,标注生词,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丰富词汇。

六、板书设计1. 词语含义与分类2. 成语积累与运用3. 多义词实践运用4. 阅读丰富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个你所解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2)选一个多义词,分别用它造两个句子,体现出不同词义。

答案:(1)示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画龙点睛。

(2)示例:多义词“看”:1. 他看一眼时间,匆匆忙忙地出门。

2. 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我很喜欢看。

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句子通顺,成语解释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词语,通过阅读、观影等方式,丰富自己词汇量。

组织学生参加成语接龙、词汇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68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68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新词语
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 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 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 语产生的高峰时期。积累词语,不能不关注新词语。新词语的来 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汉语自身的新造词和外来词,如“供给 侧”“高铁”“刷屏”“博客”“作秀”等。这些新词语的来源、 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 象,等等。
成语与政治法律 海晏河清 道路以目 金科玉律 罪不容诛 城下之盟 明火执仗 罚不当罪 成语与文学艺术 粉墨登场 行云流水 登堂入室 信笔涂鸦 舞文弄墨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下里巴人 朝歌夜弦
成语与衣食住行 恶衣恶食 钟鸣鼎食 美轮美奂 登山临水 觥筹交错 安步当车 风尘仆仆 空中楼阁 空谷足音 灯红酒绿 成语与动物植物 趋之若鹜 龙飞凤舞 目无全牛 良莠不齐 不稂不莠 芝兰玉树 明日黄花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过江之鲫
成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试着按 着爱国、民本、诚信、荣辱、世 情、师友、读书、岁月、动物、 植物等标准积累记忆成语
成语与中华民族精神 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守正不阿 一言九鼎 筚路蓝缕 身先士卒 惨淡经营 披肝沥胆 死得其所 气贯长虹 成语与天文地理 江河日下 星罗棋布 五风十雨 高山流水 满城风雨 泰山北斗 七月流火 风雨如晦 如坐春风 石破天惊
(2)来源于古书成句 耳提面命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博闻强识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 不怠,谓之君子。” 暴虎冯河 《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 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经据典,发掘深蕴;
(2)多义扩展,丰富阐释;
(3)谐音赋意,联系引申;
(4)名姓相连,整体理解。
〔示例〕周婧兮:
周,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愿得周氏敦厚家风,感炎黄 之韵,傲华夏之魂。
婧,“舒妙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女从青,青为 精华,合为佳人。既是临水照花的翩翩佳人,又有巾帼不 让须眉的傲人才品,希望在岁月纷扰中永不迷失自我,当 那个不卑不亢、自成气质的女儿家。
(2)审美视角
名字中的玉文化:名字中含玉或王字旁的很多,这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玉是一种礼器,自古就是高贵 的象征。《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温润的玉器蕴 含着君子的品格,《说文解字》认为玉蕴五德 “仁义智勇洁”,同 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器不断打磨,才成就完美的境界, 君子也是一样,这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以玉入名,意蕴丰富, 还融入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冰清玉洁”等风骨气节和精神追 求,所以现在仍然受到青睐。
(2)审美视角
审美观的提升:我们祖辈取名常用“芬、芳、美、丽”,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农经济孕育的朴实审美观,不过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却显得单一化、平面化,甚至是土里土 气。如今随着文化素养的提升,父母取名追求文雅脱俗、含 蓄内敛,不再那么直白。像余华《活着》中 “福贵”这样的名 字已经很少见到,比如同样是追求财富,今天用的可能就是“ 鑫、玮”等字眼。
(2)审美视角
名字的音韵美:名字并非仅仅用来书写,而且诉诸听觉。因此,取 名时,往往会追求韵律的和谐。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中说:“叠韵 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所谓双声叠韵 法,即相连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如庄周、苏轼就是双声;丁玲、 杨绛则是叠韵。如同诗歌有平仄一般,人名也有平仄规律。阴平、阳平 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平声高扬,仄声低抑,平仄搭配得 当,往往能带来朗朗上口的效果。因此取名也讲求平仄相谐,平仄式, 如高远、陈艳等;仄平式,如顾凡、 郑豪等;平仄平式,如於睿祺等; 仄平仄式,如沃无展等。读起来有一种音律之美。
兮者,语所稽也。“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此处虽 是停顿,亦是转折,更是人生的感叹之处。在回首过往之 时能够明白福祸相依,坚守自我。更有一声满意感叹,不 辜负自我,实现理想。
活动二:姓名藏机 观察全班同学姓名,归纳常见的命名方式。
活动目的:
这一任务既是语言的梳理、逻辑的训练,也是文化的瞭望。 看法可以见仁见智,大体可按内容与技巧两个维度归类梳理。学 生从梳理归类中,可以感受到名字中折射的长辈对后代的美好希 冀,同时,也打开视野、训练思维,引导学生把对姓名的零碎感 受变成结构化认知,不求全面,而是能在生活情境中有逻辑地建 构自我的知识。
活动一:姓名解码 请根据课前采访及资料的查阅,说一说自己
姓名的新内涵。
活动目的:
解读姓名,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积累,了解字义词义的丰富性,与 名字相连的古诗文,让语言积累具有了生命的温度。这是见自我、见群体、 见文化的过程,重新理解姓名,悦纳自我,也重新认识朝夕相处的同学, 并引领自我的精神成长。在各有特的途径,如:
(1)历史视角
单名与双名的递变: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阵单名风潮,说明在历次运动之后, 人心思定,想回归平静、简单的生活,那时候的日子就像木心在《从前慢》中所写 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同时单名也有一种仿照古文人喜好的 特征,体现了返璞归真。双名流行则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因为单名容易重名, 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数量增多,父母希望孩子和名字都独一无二。不仅如 此,双名比单名多了一个语素,可以实现音节组合的多样化与韵律的多样化。
〔示例〕 从内容上看:一是生命祝福型,如嘉、佳、慧、杰等;
二是经典深蕴型,如王一舟、蒋雨桐等; 三是自然风物型,如海、天、辉、璇等; 四是时地印记型,如宁、越、晨等; 五是生肖五行型,如以骐、森、鑫等。 从技巧上看:一是词语组合型,如高远、田源等; 二是谐音寄意型,如郑豪与正好、陈果与成果等; 三是字词分拆型,如天轩、天宇兄弟等; 四是虚实相生型,如季子尧、张歆之等; 五是家族字辈型,如恒字辈。
活动三:姓名探微 根据姓名阐释样本,分小组从不同角度探
究姓名文化内涵,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发言。
(1)从历史时代角度探究
名字是时代的印记:名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反映了社会变迁,成为社会“大事记”的载 体。在建国初期,“国庆”、“建国”、“建华”、“爱国”等名字比较常见,是因为那 时候新中国正处于成长期,这些名字寄托了老百姓对国家的期望。有调查显示,60后、70后 男名中“军”“勇”“伟”,女名中“英”“丽”“艳”排在前列。改革开放以后,名字开 始更多地倾注于个人的感情和关怀,家长们开始寻找更动听悦耳的表达。于是80后、90后男 名中,“磊”“超”“涛”,女名中“静”“娟”“婷”被广泛采用。而在这个网络信息高速 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体验越来越渴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崇尚自由个性, 希望给孩子取有文化、有内涵、有韵味而且彰显个性的名字。他们会参照一些取名网站, 再从网络列举的美好字词中选择一两个字作为孩子的名字,00后、10后男名中 “轩”“浩”“宇”,女名中“涵”“梓”“萱”成为爆款。有的起名更加大胆、富有创意, 带有字母、生僻字甚至取四个字的名字也已经见惯不怪。取名的变化其实是时代变化的缩 影,不同时期国人的名字,折射出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体现了人们在生 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价值追求的提升。
语言微处探世界,姓名里面见乾坤 ——《丰富词语积累》提升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 “姓名字号”这种文化现象; 2.了解自身姓名含义,品味姓名中的文化内涵; 2. 探究姓名命名方式或方法。
【课前准备】 1.采访父母,并记录他们为自己如此命名的缘由。 2.通过查阅典籍、字形溯源、含义梳理,制作姓名 名片,并阐释姓名内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