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淮南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取得新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77.2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8.4%。
三次产业比例为8.69:61.11:30.20。
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809 元(按2008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2898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0,涨幅低于上年0.2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19.2,比上年涨幅提高15.9个百分点;全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119.2,比上年涨幅提高12.0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呚(不吩私营个体28.5万䪺,增长0.7%。
其中,第二䚧业17.8万人,第三产业10.ဲ万ဲ。
在岗职工25.9万人,增长1.=%〒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0丆人。
全市城镧新增就业ဲ.6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06万人,登记失业玗为4.37%,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二、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1742公顷,篔上年增劢2.7%;棉花种植面积11д6公顷,涹料种植面积6116公顷,分倫减少16.2%,4.1%;蔬菜种植面秧쥉䊬㚙☡蓓寍蜾情犩농埗ᖕ밊譅㹚ᖕ嘔粔ˑ晩膅쳷檏가ဲ詍䍙肺Թ斀ဲꉜ엱狖哺뀊ဲ맰Ⅳ敃珜掀ꔀ氵뽚됲㡴핁䚲펢동놡ᖕﶘဲဲဲ㇃孡ဲဲ廨葑㝺佲ᖕᖕ赞ᖕᖕ霓캊﹥撢ꍱﱁ㇋䑇쥒燀䭼ぜ櫝皑Ếポ眷鴜㬨ѷ가ဲ檚ဲ篺ᖕ쬑顲⫖Ḃဲဲဲ툹ᖕ騵ဲ가ᖕ艁ဲ䛋鸰삇뾊俉虳據꼉ᖕ瘆ㇰὪ쇞砥巬ဲᖕ҂塚旘磀ᖕ탖䩢닃쯕䔿䉻ꈘ豌馤迣ဲ䃍繚嚦ĵ薤㲣ﰵ瘿쒓뗳魻ょ軋Ṧ蘑誹ဲ斃가ဲဲ가稾帝ဲဲ刪ဲ杣鍵ᖕ㾊盧㢈랪⒴ꔫƱ䣧ဲ가竎꼐髶껃꿓ꅔဲ쎲ဲ董壯ဲ紸ꂚ歮⡳递ဲဲ瓇﨎峯ᖕᖕ艐聶”鱚䖶榠쑱녰ꑬほ韫那Ẹ篼镃䱃킦䍺ᖕە靸㹖깦䘎쩵쨗盷홥㻳╋⓻䪅ᖕᖕ꾋㻪®ဲꂌ笡쾞莁궄邆䁟롂ᖕ쨹﨓㴬킭㫓ᖕᖕဲ⏁⌍십濁ဲ㷣鲪ဲႵ뽕度盠⩴玙즃卧ꕝᖕᖕﶆ⌿⎙ဲ扯쨩ᖕ廫葊㝷佲삪ᖕ赞ᖕᖕ霟캊ဲ㍡楥즂ᖕᖕ驽爫㿘К纤밐ဲ䘑ꖒﭰ釄ဲ냳郪뼟㤂ဲ가橷婐扅欰櫫Ọ番ဲ댴顨⫒值⌜馚ဲ퓟ᖕ遁敏㔠쉷ᖕ倳渴ﶃ棤깫가ဲ淹巫ဲᖕ系ဲ齙쉊狾貫탌䩦닊藊㍤낱ဲדּ㳑뿓fi烿ぴ嚝ı䎧뼁⫡馿궬⊿ゐ燡伿ဲ賂ꎍ受렽崟⑾ڳ凫ဲဲ뚸顊ᖕ⬸垴쓺⋸嵵ꔬƥ糑ဲ가가鑶뻒齔馩圑㘁ဲ쎱銡큺ဲ鄔ဲ跕ဲ가禍찱ᖕǯ撊孶⧄髣ဲ쀓絿ժꏯ押ဲ䊚녰ꑤ셻譓⫺줜涐ဲニ酓绐쩴诅엺醒힇㚈★蓼寪⥍漽䵨孀Ұ嫫앮㻧ᖕ嘐樇㗊笡쾁莕鶣㻫很襂퇎瓣쨱嗀㴫麜阵跭ဲᖕ럺뚌⌒십濊ᖕ㷋㷅순㵳ᖕ㡔䵷售ﻃﶰ꽘놡ᖕﶎ⌿涻鎞ᖕဲ쯘®가㝷ś钻蠻䰥冥碃ᖕ칆㍞㘄闎硒绹妭䋒溜䨂➵珬䀟籆埗㤃ᖕ괦橱ᖕ扒敵魕傼⟥䉬ဲ杇ဲЍᖕꏂ㻣봠䆕ᖕ쎅驦兯ဲ䂑裂ﭮ삍辸ẗ蘀祶킠ᖕ袞癩깸탑ဲ蜘巢ဲᖕ糺Ạ濫沉癱ᖕ탖䩦닁竤拝眬꞉가ဲ가가ffi烸ひᖕဲ꼶◻坬メ⊥れ軟ဲဲ曆熴蟟薾艬䇳ڵ凭ဲᖕ各˿ᖕ騾洺ဲဲṡﴯ剣ᖕ뵅躍橬响椆薮逤䵿仪댽臃﹙壨ဲ紶ᖕᖕ奕ဲ䅇ဲ瓓䬅ᖕᖕ㵣絺կꏳဲﻧ䊍녰ꑤ擰坚瘭䎄ꎯ袉Ἁ늏摛ᆴ䊮厧➜ꖷ㛾媍焪ဲ憤꾹㻵╗⓺Ҳᖕ檳ဲ㧱츕埑탹ᖕ甮뙀莕鶶가ဲ詈尲剷Թ斀ဲꉘ엱狑哺缓툺ဲ泡ဲ娋㷾掇ꔅ氫뽒ᖕᖕ㶓鶸걋ﶊ가ဲﷺ⍄ဲ삍暢ᖕ賚薇庈葟㝡ĝ银롉ᖕᖕᖕ靚컅츝㍂㙞鞃砅纣ᖕ鶿㾄Ё绵뻸␑⋧Ửゃ㤞ᖕ군樴娟ᴹ㶉ᖕ僬➦䈵ဲ頹⫏偳浱妻딠䆐ᖕ遁敘ဲ떤䂐ﭮ샘뿝保졔⨼倯渺ﷻ梄儢눎ꃰ㡗嶖ဲဲ粂䫆٫㴒⩀ᖕ탹䩅닩가가䶘鲻ᖕ읓윲טּ↥渴ᖕṇ荎ᖕ㓖ဲ궪⊦쁅伔礪퇕檛犦炰튓⑤ڶ凸ဲ惢ဲဲ勏ᾟ硖ᖕƲ䳧ဲ婀鏪c辐厡㘄ဲ쎪ဲ葷棛귨沋릀뱹睏ဲ舙ᖕ뵀囤✨叿㯒詮ဲ㍑Ũꏱဲﻳ녰ꑤ멻ἔ䎐ﴔဲ阏䈵ᖕ禸ဲ父ᖕ끠듿가ဲ柺餹ဲ캧홸㻷╂ဲ嶔ဲဲဲὓᖕ쪉뿝㔊쾛莊鶱轏弱ṁ틦頡쨴輻㴰麛ꉉᖕ츒猀싮濜ဲ㷨掀㵘䁮ꊫ⩿㶦鶅걙ဲ事鐃ꁓ洫븈焜釡曜ᖕ躸가ဲဲ쩴ꄎņ钬렜⠣绎櫸ὢ肵雩懌昊韇桒绿ဲ鷦煕啬膞넘⋻ẻッ㤀ᖕ刅ήᖕᖕ珱ᖕ傶⟥䉦閚줟헬ᖕ姨딼䆓ᖕᖕ썣㸌婮퀋ᖕ顑땚삆뾍ń餷핬Ḏﶃ棯兆뉬微Ἣꂆ쵻ᖕ糥䪺䢑氅핬䅊䖇䩥닖藑ဲဲ뱃ᖕ홂딿ဲ繚ᖕṇꔟဲƢ礸팢皙膓嗅샠Ṧ蘟誹ဲ㓜픴踛鲫ᖕ䞚鱋凮ဲ匪ဲ⥬ᖕ㜴춂㼨ဲ권ᖕ⠻犮㽔ᖕᖕ슌c듞ဲ㘇ဲ쎽鈌ᖕ詹ဲ廥閰璘钝崙顏ဲ瓛ဲ峨呤쯌ծꏯ抑袼녰ꑤ㘰넼ᖕ徴䭷䕟膄駱괤䪁蛤啌줢䋁碓偋훔ဲᖕ蜾檟矔牢熝ᖕ腃앎烕廨ᖕ㊩ꂅ⩓쉣脕粨씘鍐ᖕ詁ᖕ가ဲᖕ쿂ﰘ놵꘨傡뒿ᖕ샪曟鹁őᖕЭ六䘊鎹濚ဲ㷵掟ꔀ⊤Թဲ뼲㶫鶝걅ﷶ買가ဲဲဲꈼŀ钻가ဲ䇋鲆ꏑ㝞㘁雘籗ふ嬞拒杴酐粡뺮⑉⋱㺪쿶恇ဲήᖕᖕ珱崃㴣⟹䉧ဲ顭摟ņ鈗ꋐᖕဲ↛韯遁敄ဲ가炢ဲဲ顳農㒮虮狾ʥ㸦ﶅ棱῏徹ᖕꍁ껄ᖕざᖕ糥䪼؎㵣婢䢼軺䩧닒ဲ가鵕ဲ가가聤㿌繚ᖕဲ믫ᖕ㓖ဲ궮⊦ゆ쁅伔礪쒆ᖕ㓪⨖튄ᖕ翔申ϴꗜ㈿뙒杵汀攀幩꺉滃쬖ꔩƳ䳽ဲ튻ᖕ슺oဲ욐㙵ဲ쏑ဲ萗墉ဲ폵㬗秹찣ᖕ㆙璒Ը峴ᖕᖕ紡մꎩဲﺫ뷸끰ꑤ{휆ᖕ⤒❓駵嶓笠煿ᖕ柼趀毝줣䊑㛔♔蒵宽혢㺭─⒨Ұ嫨가烐廨ဲဲဲ笣쿅菔鷡쇒ᖕ詒ᖕ쩍ဲ㵌黭ꈩ얙犮咍聅랊뛪⍵슒澪ဲ㷦殥┶氎뽯곮䛏粷昄ჯ齖㳐ᖕ곞絥끬砦䶙⡌散NJ藠廨葑㝴俊엁ᖕ폭嘫凞䋋ɱ캞칇㍂㘎韓䡦ဲ䑰ᖕᖕК红甤氬傇ဲ俟ﰒᖕᅨ낯ᖕ⟻䉺쬗훣箣꼉㖅擏姮딼䆓ᖕᖕ쇩Ȼ麯⊗櫤瘄삟뾔俊蛋笣꼉㚄棉棲元뉧ꒅ破ᖕᖕ좜ဲᖕဲဲ가獌粚䉆嶼ӷ가ဲ囼䶘䫘쪠馟뱒뿓딟迁愶ᖕᖕ薤▽㯪列㗧呿ょ軏偽똤쑃텸竵崳ᖕ뮟櫭䢙㍈劖制ဲ杲⋑㑱䈷垴가ဲ嵭ꔴƸ䳶囲鋥갵婘貳鷺婊웯㚂ဲ쎪ဲ쫭ᖕᖕ뷑䛞㭫禎찦囲郤ꖴ罊㫸林톟ᖕᖕ䯥ᖕ琥殽붠녰ꑤ赻앿鴰嗫ᾘ蒩神끶䃒髝㢭繯ꁑ蠺줸䋍㚗ᖕ쩭ᖕဲ軈ဲ╗ⓤҰ嫽싆鉷ဲჀ쮉뿝萊錨뼂ᖕᖕ迪嗾荝耚쨸切㴰麒钜跭ဲᖕ럿뚐⌋싹郴囑潝㞗ဲ颠ﮊ⩾綦鶅걚덼뎽땜⎈가曘ဲ玕ဲ가가가嗓揠ᖕ렋ᖕဲ哪왭ㆫ雩ꘓ㘀ဲ硊绽ᖕ규㿧挴≢唃唶ဲ愉櫁ဲﺜ⑀㵪굟劳䄣❺嚯㖬곖ဲ忕·崚뾷ᖕဲ⧃尅鞑啫肎╺ဲ摅ꉄ镋ᖕ辻⋠逅볇쁖帛遘Ѳᖕ√邴Ⱉ淮蛎Ӽ쯵廑⦍ᖕ㘯済ဲ坘럧ㄙﳤꊌ惄䫘쪠슄餥㾲䕨暩偐聜∝ဲဲ궮䗰땚溷ẩ鎸푷꿞嚆瓂胶䊁ᖕ欖憐ᖕ膦㞴癑よ㉬ピ顈ဲဲ嵬ꔴƵɔ豰黊꽇鏜踩꺻䣂郉鋬䳎ဲ㫉쫂뒐摚눺ᖕﰂဲ紎麈扯㩮戝泚熷쌍ဲဲ鶔햖烊궕퇷녰ꑤ㬃草ᖕ햴鏄ᴩ怣花懦䡷ꏩဲ淼,增长50.4%。
200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09年03月18日)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严竣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政企同心,积极应对,加快结构调整、共同克服困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发展,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全市经济实力再跨新台阶,经济发展速度在省会城市领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834.92亿元,增长21.7%,其中工业增加值654.92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724.72亿元,增长13.3%。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4482元,比上年增加6348元。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为6.3:50.2:43.5。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5和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2008年生产总值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市生产总值1664.8417.2第一产业105.207.3第二产业834.9221.7工业654.9222.7建筑业180.0017.2第三产业724.721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1.5712.2批发和零售业136.4816.9住宿和餐饮业36.8122.1金融业79.5114.0房地产业68.844.6其他服务业321.5112.7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4%。
宣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宣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宣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宣城市调查队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上下一心,奋力攻坚,不懈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抓项目,有效克服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物价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等诸多不利影响,在困难情况下迈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呈现出经济稳步上升、动力依然强劲、发展充满活力、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0%,经济总量跃上400亿元的新台阶。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 76.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1亿元,增长10. 1%。
人均生产总值继2005年突破1000美元后,首次跨越2000美元,达2336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0:39.2:41.8变化为18.1:43.0:38.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1.1%提高到3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4%,衣着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1%。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4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5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432人,新增劳务输出338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影响日益加重,市场需求不足凸显,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经济下行和财政保障压力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务工面临新困难,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增加,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
2008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蚌埠市统计局 2009 年 3 月2008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 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 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 (GDP) 486.39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11.0%。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 100.10 亿元, 增长 8.0%; 第二产业增加值 192.69 亿元,增长 12.9%,其中工业增加值 164.29 亿 元,增长 14.1%;第三产业增加值 193.60 亿元,增长 10.4%。
三次产业 比例为 20.6:39.6:39.8。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 13632 元,增长 10.0%。
2008 年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全市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标绝对数486.39 100.10 192.69 164.29 28.40 193.60比上年增 长%11.0 8.0 12.9 14.1 7.9 10.4年末全市从业人员 191.0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 万人。
其中,第一 产业 96.2 万人,减少 1.2 万人;第二产业 37.8 万人,增加 0.9 万人; 第三产业 57.0 万人, 增加 1.5 万人。
从业人员中, 乡村从业人员 160.36 万人,增长 0.8%。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2.5 万公顷。
粮食种植面积 45.3 万公顷, 其中, 小麦面积 23.5 万公顷, 稻谷面积 10.1 万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 6.3 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3.0 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 6.0 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253.4 万吨,比上年增长 11.7%,连续五年丰收,三年 连创新高。
2008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巢湖日报2009-04-07 专题·综合新闻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年大变化”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7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0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68.26亿元,增长10.0%。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8%,上半年增长12.5%,前三季度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为21.0∶43.9∶35.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34元(折合1675美元),比上年增加1825元。
2008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全市生产总值479.33 13.2第一产业100.77 6.7第二产业210.30 19.1工业174.10 22.5建筑业36.20 3.4第三产业168.26 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3.18 2.8批发和零售业33.79 10.8住宿和餐饮业9.10 12.6金融保险业 6.42 5.1房地产业15.61 7.6其他服务业80.17 12.4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7.2%,上半年上涨7.2%,前三季度上涨6.5%,全年上涨5.5%,涨幅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5.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2.9%。
2008年各类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类别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5.5食品13.0其中:粮食 5.5烟酒及用品 3.3衣着 1.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交通和通信-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5居住 4.1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7.12万人,在岗职工16.31万人,减少0.47万人。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源:芜湖统计局】【日期:2010-07-14】【浏览次数:662】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幅按现价计算。
(2)带“*”数据的计量单位为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果【来源:芜湖统计局】【日期:2011-04-11】【浏览次数:29】“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芜湖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果,呈现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振兴时期。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加大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力度,使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
在2010年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中,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入围城市,跻身榜单第21位。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同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社会研发活动(R&D)投入经费26.9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39.6%;占GDP的2.43%;占比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经费26.1亿元,比2005年增长446.7%,年均增长39.7%。
全年各级财政共安排科技创新投入7.5亿元。
年末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奇瑞汽车、海螺集团和华东光电),省级创新型企业22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19个;高新技术企业223家,比2005年增加144家,增长54.9%,年均增长23.1%。
共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06个,其中国家级24个;在科研机构中,企业技术中心6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重点(工程)实验室20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47个、15个和4个。
2008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3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55.85亿元,增长13.1%。
人均生产总值32500元,比上年增长15.3%,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755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8∶57.0∶37.2调整为5.3∶60.6∶34.1。
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39亿元,增长23.9%。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9.24亿元,增长15.7 %;营业税15.88亿元,增长32.2%;企业所得税4.79亿元,增长36.3%;城市建设维护税4.25亿元,增长14.7%;契税2.69亿元,下降15.5%。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8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其中,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10.86亿元,增长61.1 %;农林水事务支出4.26亿元,增长61.5%;教育支出11.09亿元,增长20.1%;医疗卫生支出4.06亿元,增长3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32亿元,增长7.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7亿元,增长18.9%;环境保护支出1.65亿元,增长164.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城镇投资594.95亿元,增长42.5%。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34.57亿元。
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48.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8.1 %。
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第二产业投资320.38亿元,增长36.4%,其中工业投资318.63亿元,增长36.0%;第三产业投资291.35亿元,增长47.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0.23亿元,增长69.0%。
2008年安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安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安乡县统计局文章来源:安乡县统计局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09-5-27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冰冻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充分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措施,努力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协调发展、开放带动和科教兴县战略,全县经济比较好地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运行绩效提高,发展活力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县域经济总量稳步扩张。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9.96亿元,增长9.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38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87亿元,增长15.0%。
三次产业比发展为32.5:24.8:42.7,与200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0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1和2.9个百分点。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2008年,全县积极主动落实省为民办实事和市10件实事的各项任务。
继续加强乡村道路、水利设施、沼气池及农村改水改厕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建设,新增饮用安全水人口3.5万人;新建农村沼气池2606个。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558人,城镇零就业人员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723户;城镇居民5.01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全县农村共有42.6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25元和40元;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1.1万平方米,城镇廉租房0.8万平方米;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所,乡镇敬老院2所。
落实省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年共计投入1.52多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大;财力不足导致较好解决民生问题还有很大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09-2-20 被阅览数:6063 次文字【大中小】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09年2月18日200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8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137.4亿元,增长1 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18.7亿元,增长11%。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5%,上半年增长14.2%,前三季度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为16∶46.6∶37.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485元(折合2085美元),比上年增加2440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949元/人,比上年增加3464元。
2008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全省生产总值8874.2 12.7第一产业1418.1 6.2第二产业4137.4 16.4工业3487.6 18.3建筑业649.8 6.4第三产业3318.7 11.0交通运输、仓储和547.4 10.5批发和零售业634.1 13.5住宿和餐饮业162.6 15.1金融业183.2 10.5房地产业342.7 4.4其他服务业1448.7 11.2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8.7%,上半年上涨8.5%,前三季度上涨7.4%,全年上涨6.2%,涨幅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9%。
2008年各类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类别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6.2城市 6.0农村 6.4食品14.3其中:粮食 5.7烟酒及用品 3.3衣着-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2交通和通信-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1居住 4.5商品零售价格 6.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9.4农产品生产价格14.7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916万人,比上年增加98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592.8万人,减少46.9万人;第二产业968.7万人,增加63.8万人;第三产业1354.5万人,增加81.1万人。
年末在岗职工322.2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44.3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9.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61.1千公顷,比上年扩大83.3千公顷,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 670千公顷,扩大242千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936.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81.4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18.6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3023.3万吨,比上年增加121.9万吨,增长4.2%,连续五年丰收、三年连创新高。
油料产量228万吨,增长14.5%。
棉花产量36.9万吨,下降1.4%。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粮食3023.3 4.2油料228.0 14.5其中:花生 77.9 26.1油菜籽140.9 8.4棉花36.9 -1.4烤烟 2.4 -1.2蚕茧 3.8 -0.9茶叶7.6 7.2蔬菜1923.5 0.5水果691.9 -7.7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432.4万头,比上年增长7.4%;全年生猪出栏2527.4万头,增长7%。
肉类总产量343.9万吨,增长6.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47.9万吨,增长6.5%。
禽蛋产量1 17.6万吨,增长8.3%。
牛奶产量18.1万吨,增长0.2%。
水产品产量178.4万吨,增长7.2%。
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480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
农用拖拉机239.6万台,增长4%;农用运输车67.8万辆,增长3.3%。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7.3万吨,增长0.8%。
农村用电量89.9亿千瓦小时,增长9.7%。
有效灌溉面积达3453.3千公顷,新增35.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增加值3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9.7亿元,增长22%。
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1.4%和22.3%。
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较快增长。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3259.7 22.0其中: 轻工业911.1 21.4重工业2348.6 22.3其中: 国有企业355.4 13.6集体企业46.3 18.5股份合作企业19.6 16.9股份制企业2259.4 23.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76.7 1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71.1 16.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027.1 12.8全省37个工业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的有36个,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5.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发电量分别增长33.5%和27%,粗钢、成品钢材分别增长6.1%和7.7%,水泥增长15.8%,家用洗衣机增长22.3%,家用电冰箱增长22.9%,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8.3%,汽车下降6.5%。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纱万吨 42.3 -5.1布亿米 4.9 -15.0化纤万吨 11.1 -4.6白酒亿升 2.9 18.6啤酒亿升 13.9 -0.5卷烟亿支1161.8 3.0彩色电视机万部 269.2 -21.1家用洗衣机万台 695.0 22.3家用电冰箱万台1130.5 22.9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 658.4 8.3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8559.5 34.3原煤万吨11913.2 33.5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102.5 27.0柴油万吨 177.9 -5.5生铁万吨1637.2 8.1粗钢万吨1770.2 6.1成品钢材万吨1906.6 7.7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93.7 17.1水泥万吨5915.2 15.8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576.4 22.0硫酸万吨 329.1 15.1纯碱万吨 37.0 3.5化肥万吨 238.6 2.1化学农药万吨 20.2 44.8合成洗涤剂万吨 53.4 10.1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1.6 -1.8汽车万辆 61.6 -6.5轮胎外胎万条1219.3 -15.1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9,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400.3亿元,增长30.3%;实现利税830.3亿元,增长9.8%,其中利润342.8亿元,下降0.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3个利润超10亿元的行业累计实现利润290.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 4.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4%。
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8.1亿元,增长17.8%。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977.5万平方米,增加2589.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387.3万平方米,增加17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其中,城镇投资5991.5亿元,增长34.6%;农村投资797.4亿元,增长24%。
技术改造投资1408.7亿元,增长30.6%。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2.6亿元,增长66.4%;第二产业投资2959.5亿元,增长3 0.3%;第三产业投资3646.8亿元,增长34.4%。
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3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2%,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2.5%。
三产中的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6.3%,金融业投资增长89.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98.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5 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51.6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28.5亿元,增长1.6倍。
商品房销售额807.4亿元,下降1.7%。
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1220 项,总投资规模10940.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417.6亿元,其中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63.7亿元。
奇瑞轿车三厂、马钢硅钢生产线、合肥格力年产300万台空调、合肥长虹年产200万部平板电视、顾北等7对矿井、国电蚌埠电厂、华电芜湖电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合武、铜九等铁路及沿江、合肥—淮南—阜阳、安庆—景德镇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全年新增煤炭产能149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720万千瓦,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正式建成。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35亿元,增长23.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30.5亿元,增长23%。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97.6亿元,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33.3亿元,增长26. 3%;其他行业零售额34.6亿元,增长19.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3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日用品类增长36.2%,金银珠宝类增长35.7%,中西药品类增长24.2%,书报杂志类增长1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1%,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36.6%,汽车类增长3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进出口总额20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
其中,出口113.5亿美元,增长28.8%;进口90.8亿美元,增长27.6%。
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出口分别增长31.1%和22.4%。
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7.8%和42%。
2008年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单位:亿美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出口额113.5 28.8其中:机电产品45.5 27.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18.0 42.0其中:一般贸易84.2 29.3加工贸易25.7 17.7其中:对亚洲43.6 28.7对欧洲29.3 19.6对北美洲16.9 27.7对非洲11.3 48.3对拉丁美洲10.6 40.4对大洋洲 1.8 24.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6家,比上年下降49.4%;合同利用外资20.6亿美元,下降3 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9亿美元,增长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