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格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40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8分;
中国史约62分,世界史约2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4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35分;
中国史约51分,世界史约34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20分;
中国史约65分,世界史约20分。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9分,文化史约16分;
中国史约61分,世界史约24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历史双向细目表
中国史约44分,世界史约41分。
2011—2018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类别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模块时段选择题(48分) 24 4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中古√√25 4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货币使用)经济中古√√26 4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中古√√27 4 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文化世古√√28 4 巴黎公社政治世近√√29 4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度的变化文化中近√√30 4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政治中近√√31 4八国联军侵华与清中央集权危机(东南互保)政治中近√√32 4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经济世现√√33 4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中现√√34 4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工资的改革经济中现√√35 4近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共同处文化世近√√非选择题5 2分必做40 25 中国古代近代选官制度政治中古 中近√√√41 12 评西方崛起的观点经济世近√√√选做45 15 盟旗制度改革中古√√√46 15 孙中山、英美宪政思想中近√√47 15 波兰边界战争世现√√√48 15 钱玄同人物中近√√√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类别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模块时段选择题(48分) 24 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政治中古√√25 4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文化中古√√26 4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中古√√27 4 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文化中古√√28 4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内阁依样画葫芦)政治中古√√29 4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特征(梁启超)政治中古√√30 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张謇)经济中近√√31 4俄国暴力革命与中国社会改造之路(毛泽东)政治中近√√32 4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1958年)经济中现√33 4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1992年下海潮)经济中现√√34 4对罗马法的解读(葡萄树案例)政治世古√35 4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世现√非选择题52分必做40 25 三次工业革命与交通信号灯科技世近世现√√√41 1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现代化政治中近√√选做45 15 王莽改革改革中古√√46 15 国民政府组织思想中近√√47 15 德国赔款战争世现√√48 15 道光帝人物中近√√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格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40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8分;中国史约62分,世界史约2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4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35分;中国史约51分,世界史约34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65分,世界史约20分。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30分,文化史约35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4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16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9分,文化史约16分;中国史约61分,世界史约24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44分,世界史约41分。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分值难度系数。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措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古代史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等)选择题3分0.8。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的内容、意义选择题3分0.7。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简答题5分0.6。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选择题3分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选择题3分0.7。
世界古代史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影响选择题3分0.8。
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选择题3分0.7。
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简答题5分0.6。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等)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唐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重要港口。
D. 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管理。
3.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明朝时期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完全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往来。
C.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防范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
D. 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4.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2016—2018年全国文综III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解释。
整理材料
这些宣誓旨在
难
33(世界近代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启蒙运动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
史实陈述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中
34(世界现代经济)
苏联经济模式的调整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整理材料
这一措施旨在
中
35(世界现代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实。
史实陈述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中
非选择题
40(世界古代经济、中国古代、近现代政治)
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
15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认识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背景与原因,比较分析并描述事物的异同。
因为汉初实行了
难
26(中国古代文化)
书法艺术
4
调用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史实陈述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中
27(中国古代经济)
明末江南农村的变化
4
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历史现象,认识本质。
史实陈述
这一变化反映了
中
28(近代中国思想)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4
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历史事实。
中
26(中国古代经济)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发展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现象。
表格材料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难
27(中国古代政治)
史学常识
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 命题双向细目表

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命题双向细目表第一章:中国革命史1.1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1.3 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背景-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发展-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意义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2.1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2.2 改革开放的开启与进行-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和措施- 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意义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第三章:全球化与现代化3.1 全球化的背景与进程- 全球化的起因和背景- 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全球化的加速和影响3.2 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现代化进程的成就和挑战3.3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内涵- 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对国际交往的影响第四章:历史与人类发展4.1 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 科技进步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生活方式的改变4.2 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挑战4.3 历史哲学的思辨与启示- 历史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历史哲学对人类发展的启示- 历史哲学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以上是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涵盖了不同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题目方向,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2020年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
引用材料
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31(现代中国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由此可以看出
32(世界古代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2020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及范围
考点或试题要点
分值
考试能力要求
材料呈现方式
引导语或设问
难度
备注
选择题
24(中国古代政治)
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挑战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这表明当时周朝
25(中国古代思想)史学素养)
唐代:人物画(阎立本《步辇图》)
4
整理材料+引用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关系变化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9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学,简析历史启示
42(中国古代思想、经济、政治:自拟书名)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图片
该作品体现了
26(中国古代经济)
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理解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这说明宋代
27(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宗谱纂修:清代理学的社会影响
2019高考历史复习:2015—2018年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016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017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2018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学习考试说明,解密高考试题,培养学科素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高考试题解读(一)(一)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A .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周部落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B .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以德治国.C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D .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 故选A .]2.(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
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40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8分;
中国史约62分,世界史约2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4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35分;
中国史约51分,世界史约34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
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20分;
中国史约65分,世界史约20分。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
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30分,文化史约35分;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4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16分;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9分,文化史约16分;
中国史约61分,世界史约24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20分;
中国史约44分,世界史约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