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共23页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纪年法ppt课件

1949-1911=38(民国)
3
3.甲子纪年法(干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年的尾数)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年÷12的余数)
4
甲子纪年法计算方法
例:甲午年:1894年 (1)尾数是4 天干4是甲 (2)1894÷12 余数是10 地支10是午 (3)1894年是甲午年 例:辛亥年:1911年 (1)尾数是1 天干1是辛 (2)1911÷12 余数是3 地支3是亥 (3)尾数1是辛
6
589
200 100
100 200 221 300
4、公元纪年法
前 后前 后
公 公公 元 元元 前 前前
公 元 前
公公 元元 元
公 元
年 年年
年
年年
年
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是公元前3世纪 2、隋统一中国是589年,是公元6世纪后期 例:前425年 前495年
先有前495年,后有前425年 前425年属于公元前5世纪后期 前495年属于公元前5世纪前期
余数3是亥 1911年是辛亥年
5
• 例:戊戌年:1898年 • (1)尾数是8 天干8是戊 • (2)1898÷12 余数2是戌 • (3)尾数8是戊
余数2是戌 1898年是戊戌年
例:2017年
(1)尾数是7 天干7是丁
(2)2017÷12 余数1是酉
(3)尾数7是丁 余数1是酉
2017年是丁酉年
(3)庙号:皇帝死后祭祀所用(祖、宗、汉 高祖、唐玄宗......)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 在太庙里供奉祭祀时追尊的名号,常用 “祖”、“宗”(如汉高祖、唐玄宗)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公元纪年法:这是我国今天采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念方法。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
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
3.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4.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族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年号。
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5.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
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
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6.星岁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
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
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
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课件】共27页文档

END
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课件】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我国古代通常使用三种纪年法。
一是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我国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
鲁国史书《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衰公十四年”的历史。
“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这种纪年的方法就是帝号纪年。
二是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录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是皇帝继位后颁布年号用来纪年的,比如康熙41年、建安25年等等。
年号是由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这年为建元元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
年号一般是新皇继位或有重大事件时更换。
明以前的帝王,在位期间多不止一个年号。
如汉武帝在位54年,就用11个年号。
明清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用了一个年号(除明英宗因两次登基使用两个以外),所以我们习惯使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明太祖的年号为洪武,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
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我国历史上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三是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
据古书上说,干支是太古轩辕时令大挠所作,十天干是用以名日,十二地支用以名月,后来人们将十天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用以称年,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60年后周而复始,故有“六十花甲子回头”之称。
中国历法一直就是采用干支来纪年的,其至还可以纪月,纪时。
从殷商出土甲骨卜辞可知,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很熟练地用干支来纪日;西汉末开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到现在可以说干支纪年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独立完整的历法系统,即“干支历”。
教材中有些地方涉及到干支纪年,如“岁在甲子(指公元184年),天下大吉”,“甲午战争”(指1894年),戊戌变法(指1898年)等,就是采用干支纪年方法。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古代纪年法、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2021
6
2021
7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 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 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 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 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 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021
8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 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 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021
9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廿:niàn 二十)
2021
10
一、古代纪年、纪日、纪时法
1.干支纪年法
王公即位的年次 年号(汉武帝) 干支纪年法
2.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望)、十 六(既望)、最后一天(晦)
2021
1
3.古代纪时法
日晷
更鼓 刻漏
2021
2
十二时辰
2021
3
中国人的十二属相
2021
4
十二生肖
2021
5
天干地支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 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 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