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整理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题型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题型整理

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使用。

2.要素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在特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

3.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4.小国进口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完全竞争条件下,征收关税的结果会导致产品国内价格上升,生产增加,进口减少,消费缩减。

进口竞争行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消费减少,贸易量减少;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因此,关税政策对小国的整体经济利益是有损失的。

5.小国进口配额对经济的影响完全竞争条件下,征收关税的结果会导致产品国内价格上升,生产增加,进口减少,消费缩减。

进口竞争行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消费减少,贸易量减少;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因此,配额政策对小国的整体经济利益是有损失的。

垄断条件下,配额政策对小国整体经济利益的损失更大。

6.小国出口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国内价格上升,出口工业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量增加,整个社会存在净损失。

7.小国出口产业生产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对出口产业实行生产补贴不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从而也没有在增加出口时牺牲本国消费者的利益,整个社会净损失要小于出口补贴的净损失。

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财产2.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及其含义(升值还是贬值)①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中国等多数国)②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上升,本币升值(主要是英国、美国)3.实际汇率的概念通过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4.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关系(公式表示)5.有效汇率的概念一篮子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6.利率平价论的含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风险、流动性等),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两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相等。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解释国家之间为什么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生产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商品 X 所需的劳动投入少于 B 国,那么 A 国在商品 X 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商品 X。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该国仍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要素的禀赋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各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成本。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征收关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保护本国的产业。

但过高的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导致贸易战。

(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样,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往往比关税更加隐蔽和灵活,但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更大的扭曲。

(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往往是由于国内经济面临困境、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

然而,长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三、汇率与国际收支(一)汇率的决定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状况等。

(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的汇率被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指出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些国家在其中一领域中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更高效率。

根据绝对优势原则,国家间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3.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价值差为零。

如果贸易出口多于进口,就会出现顺差;如果贸易进口多于出口,就会出现逆差。

4.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受到供求关系、利率水平、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

5.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

自由贸易则是指国家直接或间接消除贸易壁垒,促使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

它们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分销网络来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

7.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处理不同国家之间货币交换的方式。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但也存在其他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等。

8.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和金融工具的自由流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投资、公司融资和国际经济一体化。

9.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差额、外债等方面的差异。

全球经济不平衡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

10.国际发展援助:国际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它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关系,为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二、比较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2、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3、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

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3.消费的替代品和互补品4.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5.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6.汇率和汇率制度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和作用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和贸易自由化2.配额的效果和操作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出口补贴和国际补贴政策的影响5.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效果比较三、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和优劣势2.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3.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力4.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工具5.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四、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原因2.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区别和特点3.跨国公司(MNCs)的发展和作用4.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5.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五、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果3.创新和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5.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六、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3.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4.贫穷陷阱的原因和克服方式5.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以上是一些国际经济学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此外,国际经济学还涉及到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进行深入了解。

祝你取得好成绩!。

国际经济学整理

国际经济学整理

国际经济学整理国际经济学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7)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1)国际关系发⽣的原因:国家间经济关系⽇益密切2)国际经济学考察的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内容及对双⽅造成的影响3)国际经济学要说明的是:⽣产要素流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7)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3)国际收⽀研究4)外汇理论研究 5)⽣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6)经济⼀体化、全球化研究 7)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3.绝对利益学说基本内容(p13)在某⼀种类商品的⽣产上,⼀个经济体在劳动⽣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产,继⽽进⾏交换,那么双⽅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的好处。

4.绝对利益说图解(P15)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绝对优势,A国的优势在于⽣产产品X,B 国则为Y。

在封闭状态下,A国的⽣产可能性曲线为XoYo,B国为Xo’Yo’,经过专业化分⼯,A国只⽣产X产品 B国只⽣产Y产品,两国是⽣产点分别为Xo、Yo’,A国出⼝X产品向B国交换Y产品,B国则相反,消费点为C、C’,两国均受益,世界的福利也因此得到提⾼。

5. 李嘉图⽐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p21)(⼀)假设前提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即A+B=W)A.B两国实⾏⾃由贸易政策要素在⼀国内可以⾃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劳动价值论成⽴交易双⽅单位⽣产的劳动成本不变,⽆规模受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成本⽀出收⼊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基本内容⽐较利益是相对优势,是本⾝各种优势之间的⽐较,因⽽⼈们要将⾃⾝各种优势进⾏⽐较后,从事那些⾃⼰有更⼤相对优势的⼯作。

国际分⼯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只应停⽌⽣产本国处于最⼤劣势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IMF的核心职能
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提供临时性财政援助,推动国际货币合作等。
监督与评估机制
通过对成员国经济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提出政策建议并促进成员国间 的政策协调。
贷款与援助机制
设立多种贷款和援助机制,帮助成员国应对经济困难和危机。
改革方向
提高IMF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效率,增强其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推 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完善。
技术差距理论
波斯纳提出,解释技术领先国家 与技术跟随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以及技术转移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提出,描述产品从创新、成 熟到标准化的过程,以及不同阶 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当代贸易理论新发展
新新贸易理论
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解释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出口而另一些企业不出口,强调企业生产率、 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对出口决策的影响。
02 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1 2 3
绝对优势理论
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 有绝对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交换其他产品,从 而提高整体福利。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强调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对 贸易模式的影响,以及贸易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 作用。
该理论强调货币贬值可以通过改变进 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改善国际 收支状况。它认为货币贬值的效果取 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
该理论从国民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出发, 认为国际收支逆差是由于国内吸收(即 国内总支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导致部分支出需要 通过进口来满足。因此,改善国际收支 状况需要减少国内吸收或增加GDP。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第一篇: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

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因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其他国家要向该国支付,该国的金银财富才会增加,其经济才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获得发展。

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金银货币财富观和贸易保护主义。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

相互需求理论:两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

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将会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增益。

机会成本: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某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1)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即同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

(2)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比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该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获得足够的资源。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曲线,说明两国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时都具有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7)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1)国际关系发生的原因:国家间经济关系日益密切2)国际经济学考察的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内容及对双方造成的影响3)国际经济学要说明的是: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7)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3)国际收支研究4)外汇理论研究 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6)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研究 7)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3.绝对利益学说基本内容(p13)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4.绝对利益说图解(P15)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绝对优势,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产品X,B 国则为Y。

在封闭状态下,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oYo,B国为Xo’Yo’,经过专业化分工,A国只生产X产品 B国只生产Y产品,两国是生产点分别为Xo、Yo’,A国出口X产品向B国交换Y产品,B国则相反,消费点为C、C’,两国均受益,世界的福利也因此得到提高。

5.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p21)(一)假设前提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即A+B=W)A.B两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劳动价值论成立交易双方单位生产的劳动成本不变,无规模受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成本支出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二)基本内容比较利益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因而人们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

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

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样的资源,A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B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X 产品,原国内交换比率分别TA TB(A、B点的切点),分工前A、B两国国内生产组合、消费组合点分别为A、B。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A国表现为A点上移至A’点,放弃部分的X产品生产而增加Y产品的生产,B 国表现为从B点下移至B’,放弃部分的Y产品生产而增加X产品的生产,两周均衡价格相等,按1:1进行国际贸易,A国用CE的Y产品换EA’的X产品,B国用C’E’的X产品换E’B’的Y产品,A国Y2A’为本国生产,A’E为进口,CE 为出口,B国X2B’为本国生产,E’B’为进口,C’E’为出口,Ⅱ高于Ⅰ,Ⅱ’高于Ⅰ’,表示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6.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P25)比较利益的分解:比较利益不仅是属于贸易双方,可以被分解:得自交换的利益---单纯贸易带来的利益得自分工的利益---专业化分工带来利益7.相互需求方程式的结论(P29)射线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则该国加入国际贸易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条射线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便越小。

8.提供曲线(p31)提供曲线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等人提出。

提供曲线图是较为复杂的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方法。

提供曲线的基础是:供求相等决定价格。

提供曲线:实质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情况。

是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的集合,两国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确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的均衡交换价格。

9.贸易无差异曲线的推导(P32)10.贸易条件(P35)A国、B国提供曲线的交点便是国际贸易的价格,即贸易条件。

11.出口的贫困增长(P37)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

生产可能性曲线从PPC1向外扩张PPC2,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外移到A’,生产增加的同时,贸易出口也因之得到增长,但是贸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世界价格线在该国生产扩大、出口增加后发生变化,从TW移至TW’,斜率变化即价格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价格(贸易条件)下降,即单位出口换得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即消费点从C下降到C’条件:1. 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离开单一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该国经济便会陷入困境。

2.国际市场上的大国,出口商品为初级产品,出口占世界销售量的很大份额。

3.产品价格弹性小,价格下降并不意味着销售量的大幅度上升。

4.出口导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出口12.H-O模型(p44)前提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

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3.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4.两个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一个是资本存量丰富的国家:资本的报酬—利息率较低一个是劳动存量丰富的国家:劳动的报酬—工资率较低5.在两种产品中,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密集型。

6.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理论内容: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要素存量相对丰富,则该国应该集中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反之,如果一国的资本要素存量相对丰富,则该国就应该集中生产、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13.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P53)传统上,人们认为美国属于资本要素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因此按照H-O模型原理,它的对外贸易结构应该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根据投入产出法经验检验结论,与人们这一印象相反。

14.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P56)⑴ 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⑵ R&D学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⑶ 信息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15.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P56)16.同质产品(P65):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的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产业间贸易的对象。

17.异质产品P65):产品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性产品,在生产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大多数产业内贸易的产品都属于这类产品。

18.关税的基本概念(p87)关税: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财政关税: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征收的 保护关税: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而征收。

19.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P89)一.征收关税前后福利的变化:⑴.生产者剩余增加了 1 ⑵.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1+2+3+4 1:转移到生产者手中 3:政府征税的财政收入 2+4:为净损失2:原有的消费Q1Q3原本可以以低价Pw购买,现在转成从本国以高价购买4:征收关税后,价格升高,原有Q2Q4的消费转为不消费的损失。

---无谓损失二.经济效应:1.保护效应:征税,价格升高,生产增加。

其数量为图中的Q1Q3是在关税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也叫进口替代效益或生产效应,即以国内生产替代的那部分进口商品。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生产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大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2.消费效应:在图中其数量为Q2Q4,由于价格上升造成需求下降,人们消费水平收缩,从而消失的部分消费。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需求弹性的大小,需求弹性大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贸易效应: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部分加上消费减少造成的进口的下降。

即Q1Q3与Q2Q4之和。

4.税收效应: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的财政收入。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PwPt ×Q3Q45.国际收支效应: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低,即外汇的节约。

其数量等于(Q1Q3+ Q2Q4 )×OPw。

----小国不能改变世界价格20.进口配额(P95)进口配额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阻碍贸易自由进行的措施,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措施:对商品的进出口实行直接的数量或金额的限制。

间接措施:进口国订立非常严格的各种产品标准,使出口国无法顺利完成交易。

21.进口配额与等效关税的政策含义比较:(P96)1)实行进口配额的结果是价格的调整,而实行等效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的调整。

2)实行进口关税时,政府会得到财政收入,实行配额是,进口许可证若采用拍卖的方法,则拍卖收入归入政府财政,但易导致进口商寻租行为的发生。

3)进口配额限制,能够进口的数量是明确的;但实行进口关税的结果无法掌握---供求结果的变动无法掌握。

22.幼稚产业(P98)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的水平而自立,从而形成良性发展。

23.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p103)⑴有效保护:对受保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值增加率的保护。

⑵附加价值的含义是指最终产品价格减去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即进口投入后的价值。

⑶公式;EPR=(V’-V)/VV’:有关税时的增加值=产品关税价-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 V:不征收关税时的附加价值(增加值)理解:(V’-V)因关税的保护增加的那一块净附加值用这块净增加附加值/不征收关税时的增加值,即为关税的有效保护率24.外汇定义:一国货币当局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可以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进行支付的债权。

25.汇率定义: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例。

汇率的标价法:(了解一下)1.直接标价法 用本币表示一定单位外币﹩1=6.1308RMB2.间接标价法 用外币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币1RMB=0.1631 ﹩3.美元标价法即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来计算应该汇兑多少他国货币的表示方法,而非美元外汇买卖时,则是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比率套算出买卖双方货币的汇价。

26铸币平价说是金本位以黄金为货币制度基础的产物。

这一学说认为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即铸币评价,它是汇率决定的基础。

27.传统购买力平价说:买力之比。

购买力评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类。

前者为在每一时点上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比,后者为两国都存在通胀时,汇率为基期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

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E=Pa/Pb-每一时点上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比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Et=E0{(Pat/Pa0)/(Pbt/Pb0)}-两国都存在通胀时,汇率为基期汇 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