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作业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作业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作业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

2、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血缘婚)

3、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4、西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5、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春秋》)

6、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宋国)

7、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

8、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桓温)

9、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河姆渡文化)

10、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元谋人)

11、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邗沟)

12、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13、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山顶洞人)

14、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司马炎)

15、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小篆)

16、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启)

17、“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韩、赵、魏)

18、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淝水之战)

19、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纣)

20、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北京人)

21、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2、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

23、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24、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屯田制)

25、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桂陵之战)

26、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东周)

27、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28、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李悝)

29、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曹丕)

30、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二、多选题

1、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士大夫)

2、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3、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三长制。三长是(邻长、里长、党长)

4、“三传”指的是(《左传》、《穀梁传》、《公羊传》)

5、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品官占田荫客制)

6、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7、我国已经发现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齐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8、祖冲之在科技方面的重要贡献是(求出圆周率的值在小数点后第七位、编制《大明历》)

9、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

10、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筦)

11、我国已经发现的属于原始群后期的古人类化石有(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

12、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在乌垒城先后设置了(使者校尉、西域都护)

13、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半坡村遗址、姜寨遗址)

14、两汉时期产生的重要史学著作有(《史记》、《汉书》)

15、魏晋南北朝,南朝包括几个王朝(梁、宋、陈、齐)

三、判断题

1、《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主要经典(√)

2、北京人身体各部分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头部比较落后。(√)

3、原始群后期人类已禁止不同辈分之间通婚,婚姻只能在同辈分之间进行,成为“血缘群婚”。(√)

4、春秋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5、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代表性文化有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窦建德)

2、火药发明于(唐末)

3、《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作者是(袁枢)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5、元代官修的一部重要的农书是(《农桑辑要》)

6、1127年,金军攻入东京后,掳宋徽宗、钦总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7、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8、王祯编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农书》)

9、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通典》)

10、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忽必列)

11、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

12、土尔扈特回国祖国是在(乾隆时期)

1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段是(永济渠)

14、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

15、西夏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16、为根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清代设立了----------,尽收宦官之权(内务府)

17、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隋炀帝时期)

18、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19、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均贫富)

20、唐末黄巢起义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大齐)

21、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军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是(萨尔浒之战)

22、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双方议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纳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23、唐朝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主要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法)

2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唐律疏议》)

25、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始于(元朝)

26、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27、1141年,宋金签订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史称(绍兴和议)

28、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的药典是(《唐新本草》)

29、为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30、元朝中央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二、多选题

1、两宋时期重要的史学著作有(《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

2、北宋军权的集中采取的措施有(取消殿前都点检、更戌法、三帅统领禁军)

3、我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分封所引发诸侯叛乱有(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变)

4、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有(周敦颐、程颢、程颐)

5、清代在图书典籍的整理和编纂方面的重要成果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6、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逐渐汇合为(河北起义军、江淮起义、军瓦岗起义军)

7、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金、西夏)

8、唐朝与突厥争夺西域的控制权,先后在此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9、明初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有(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10、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是指(内史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商下) )

11、隋朝在清查户口、保证赋税力役征调方面实行了(大索貌阅、输籍之法)

12、清初平定三藩之乱,三藩是指(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

13、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建立的农民政权有(大西政权、大顺政权)

1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15、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包括(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三、判断题

1、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印于咸通九年的《金刚经》(√)

2、元末刘福通起义在亳州建立了大齐政权(×)

3、国家正式开馆修史始于唐朝(√)

4、安西、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

5、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6、火药发明于唐末(√)

7、我国最早的纸币是会子(×)

8、贞观之治是唐朝统治的鼎盛时期(×)

9、明朝还有特殊的司法机关是厂卫(√)

10、清朝在明朝赋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行了一条鞭法(×)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第三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奴尔干都司

明成祖于1402年,在特林设置奴尔干都司,下设许多卫、所,统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的广大地区。以后又先后派宦官多次巡视奴尔干地区,并建永宁寺,立两块石碑,记述了奴尔干都司创建的经过及巡视的情况。

2、《史通》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他论述了史书源流、体例和编纂方法。此书总结历代主要史学著作,对史书体裁的优劣得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总结。对后代治史、著史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3、国人暴动

西周后期由于周厉王的残暴统治,公元前841年,镐京爆发国人(居住在国都内的人统称国人,多为平民)暴动,反对周厉王的统治。周厉王逃亡,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

4、李悝改革

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按能力选拔官吏;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法”;编著《法经》。李悝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二、简答题:

1、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内容:

(1) 整顿吏治:北魏改革吏治规定,任期根据治绩决定,制定了俸禄制度,严惩贪脏枉法。

(2) 实行均田制:

(3) 建立三长制:实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立一党长。用以代替宗主督护制。

(4)实行户调制:

(5) 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6) 改易习俗:禁胡服胡语,易鲜卑服为汉服,在朝廷上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还设法使皇族、鲜卑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

2.简述九品中正制

曹丕时为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制度规定: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的人士,按品德和才能优劣平定为九个等级,政府根据品级高低选用。西晋时,世家大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控制选拔官吏的权力,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到隋朝被科举制度所代替。

三、论述题:

一.试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军事、财政的措施

汉武帝统治的五十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但是,当时国内的各种矛盾斗争还是相当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全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改革政治体制,加强法治。

(1)削弱丞相的权力,建立“中朝”;汉武帝选用身边一批比较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决策机构“中朝”。原来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枢机构成为“外朝”。中朝的形成取代了朝臣的部分权力,提高了皇权。

(2)设置州刺史和司隶校尉,监察各级官吏。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

(3)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汉武帝时期继续解决诸侯王的问题。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王国部分土地分给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地位与县相当。把王国析为侯国,实际上缩小了王国,扩大朝廷直辖土地。诸侯国由大变小,使其无力反抗中央。又制定了《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只是衣食租税,不与政事。汉武帝又以种种借口,削夺了大批王、侯的爵位和封地,彻底解决了诸侯王对中央政权的隐患。

加强法制,重用酷吏,

西汉初年,以《秦律》为基础,制成《汉律》九章。汉律一再增补,是西汉王朝加强统治的需要。对维护社会秩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汉武帝为了维护他的统治,重用酷吏。

军事方面: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

汉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侍从军有三支,即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

禁卫军是前111年建立的,共有八支,由八个校尉率领,所以称八校尉。八校尉的士卒是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成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

改革财政

(1)改革币制:禁止郡、国、私人铸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酒国营:

(3)均输,平准:均输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

准法就是由国家评抑物价的政策。打击了富商大贾,保持物价的稳定。

(4)实行算缗、告缗政策:算缗就是征收财产税。规定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都要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根据资产纳税。但是,豪富大家隐藏财产,不肯如实申报。又行告缗令,鼓励检举揭发。

二.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失败的原因

1.背景:

北宋中期封建政府陷入“积贫积弱”的局面。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的局面;“冗官”、“冗兵”加上每年给辽和西夏的“岁币”,政府开支激增,面临严重财政危机;(2)在社会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北宋政府的“不抑兼并”政策,使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2. 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1069年开始王安石陆续推行了新法。分理财、整军两大类。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从1069年开始王安石陆续推行了新法。分理财、整军两大类。

以理财为目的的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以整军为目的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3.失败的原因:

(1)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

(2)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只是对封建统治的某些环节做部分的改良,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农民从新法中得到的好处甚少,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3)变法只是少数人依靠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随之失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