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虚静”探微

12级古代文学:李铭泰

摘要:虚静是《文心雕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术语,历来学者对此的含义有着不同的阐释和解读,以致发生争论。但是他们都没有把“虚静”放在原文中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本文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力图把虚静说还原到《文心雕龙》文本中,尤其是放在创作论部分中探讨。说明虚静作为一种创作中的状态,它对物、情、言这些重要文学创作因素之间的关系有何影响,并指出虚静说是贯穿整个创作论部分的重要线索,对纠正当时的文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意在通过这些论述更加客观地诠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使用“虚静”一词的真正含义和目的。

关键字:虚静;物;言;情;关系;

一、虚静的含义

“虚静”一词出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神思》中。其文曰“是以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①。我们知道刘勰的创作论是以《神思》篇为纲的,作者在此篇中对于“虚静”作了相关阐述。所以“虚静”一词在《文心雕龙》里是十分重要的术语。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中虚静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种主要以汪春泓为代表,他认为虚静主要来源是佛教思想。②第二种主要以王元化、杨明照为代表,他们认为虚静来源于荀子“虚壹而静”的思想。③第三种主要是以黄侃先生为代表,在《文心雕龙札记》他认为虚静与老庄道家思想相关。④另外,张少康先生在《<文心雕龙>神思论》中取众家之所长,折中以上三种观点,他认为虚静应该是“以佛道为主,而兼有儒家之长”。⑤笔者认为,以上各家都有一定

①(南朝宋)刘勰著、戚良德释.《文心雕龙》校注通译[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第321—322.以

下原文均引此书

②文心雕龙研究第4 辑,《〈庄学〉与〈文心雕龙〉关系的重新讨论》,汪春泓.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汪春泓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引用老庄之语,不过是他表达思想的筌蹄而已。刘勰的佛家思想是用中土文献典故来表达的。刘勰所说的“虚静”已度越老庄,直臻佛境。刘勰创作论,其主干应是佛学思想,而非《庄》旨。

③王元化. 读《文心雕龙》[M],新星出版社,2007年。在《刘勰的虚静说》一文(第113-117页)指出,刘勰的虚静说和老庄的虚静说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区别十分明显。先秦诸子提倡虚静说的并不止道家。荀子“虚壹而静”是说:虚则入——心能虚,才能摄取万物万理;壹则尽——心能壹,才能穷尽万物万理;静则察——心能静,才能明察万物万理。此说也是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前的准备手段而提出的,这与刘勰把虚静作为一种构思前的准备手段并无二致。

④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M] , 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文中作者引《庄子》“惟道集虚”以及《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来解释“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⑤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的道理,其中张少康先生的论证最具有说服性。以上观点之所以发生抵牾,主要在于对“虚静”二字本身的哲学探讨。但是他们均过于侧重“虚静”的历史渊源,而对于结合刘勰当时的文化背景,及对“虚静”在《文心雕龙》文本体系中,尤其是创作论范围内的具体印证略显单薄,故在此略作补充。

不可否认,“虚静”首先是作为一个哲学术语出现,然后才逐渐引用到艺术领域,进而又引进文学领域。所以笔者认为“虚静”一词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在不同时期它的意义和应用范围在不断发生变化。虚静这个术语最早似由老子提出来:“致虚极,守静笃”,①他所说的虚静指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让自己达到虚静的状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抓住规律,这样才能“知常”才能“曰明”。其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这一思想,认为得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排斥人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进入“虚静”这高一层次的认识状态,达到“大明”的境界。到战国末期,荀子在《解蔽》篇中提出“虚壹而静”而至于“大清明”的境界,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说法,即重视内心的清净无物,又不忽略感官认识。到两汉之间,佛教传入中国,结合儒家和道家,“虚静”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变为佛家修行参理的一种重要状态。自西汉末到南北朝年间,许多艺术家则开始把“虚静”引进了艺术创作中,稍前于刘勰的宗炳就是一个代表。他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出了“澄怀味象”之说,认为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展开,要建立在虚静的精神状态之上,不应受到种种杂念的干扰。接着陆机则把虚静说引进文学创作论中,他在《文赋》里开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就是为了能够“精婺八极,心游万仞”。

②很明显刘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成果,以虚静说论创作。

我们可以肯定,《文心雕龙》里所说的虚静是特指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虚静,刘勰讨论的是文学创作问题而非一个哲学问题。他汲取了前人的哲学思想成果又受到近代宗炳、陆机等人艺术论的影响,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他绝不是按部就班地抄袭,所以认为刘勰的虚静论属于哪一家哪一派这是不科学的。我们结合其在《神思》中上下文语境来看:

故思理为妙,而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而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

静;疏淪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

篇之大端。

首先,刘勰认为作为一个创作主体必须要有很厚的学养,“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这是为了练习作者察物体情的本领。一个作家必须要在现实中观察和研究生

①老子庄子[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②引自萧统(梁)《文选》上海:山海古籍出版,1986年

活,这样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体会入微的感情,写出动人的篇章。这一点是作者达到虚静状态的前提。第二点,便是对作家真正进入“虚静”的要求。“神居胸意,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这里需要注意“关键”和“枢机”,这里的“关键”是指用思想情感和气势表达胸臆;“枢机”是指用辞令描摹事物。虚静就是要使“枢机”“通”而“关键”不塞,达到玄解的境界,使得情真而物实①。

刘勰是在自己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写作的。他本人对虚静当有切身的体悟。笔者认为刘勰所说“虚静”的含义应该包括两点:第一,虚静是创作活动中作者的一种临文状态。第二,虚静是要去除其他思想的干扰,用自己学识所积累的能力构思文章,自然而然地打破物与情、情与言、言与物之间的隔膜,写出物实情真的文章。

二、虚静和物、情、言之间的关系

物、情、言是文学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文学创作论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早就出现过。牟世金先生指出“如《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永言。’;《论语》中的‘文质彬彬’;《乐记》中的‘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左传》中的‘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语’;《毛诗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等,都是讲物、言、情三者间的关系。”②刘勰是文学理论上的集大成者,当然也要讨论这些重要的问题。但是,笔者发现刘勰讨论物、言、情这三个要素时,往往和虚静关联,所以在此试论③。

(一)、虚静在物、情关系中的作用

刘勰在《物色》篇里是这么讨论物、情关系的: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

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沈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①以上参阅观点参阅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第980-984页。

②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278页

③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物、言、情这三个要素是绝不可割裂的,写作中它们多是同时发生关系的。但笔者为了更清楚地展现在此过程中“虚静”的作用,故在此权且分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