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重点护理课件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重点护理课件

教育培训
李德鸿教授致力于职业病 防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病 防治专业人才。
0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 重点护理课件
职业病防护知识普及
职业病防护知识
介绍尘肺病的定义、分类、发病 机制和临床表现,提高劳动者对 尘肺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病防护措施
重点讲授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 人防护用品,改良工作环境,减少 粉尘暴露等。
的健康状况。
建立健康档案
02
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职业病防护与健康状况
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
防止病情恶化。
04
李德鸿教授介绍
教育背景与学术经历
教育背景
李德鸿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经历
他曾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多个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担负客座教授和研 究员。
研究领域与成果
研究领域
李德鸿教授专注于尘肺病和职业病的研究,致力于揭示其发 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成果
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国际期刊收录,并获 得了多项国内外科研奖项。
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的贡献
政策建议
李德鸿教授为我国职业病 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 的科学根据和建议。
临床实践
他积极参与尘肺病临床治 疗工作,提高了尘肺病患 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
职业病防治监管
介绍职业病防治监管的方式和手 段,包括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 方面的内容,强调政府对职业病
防治工作的重视和监管力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诊断分级
一期尘肺
有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证实的肺部 阴影或结节状改变,但无呼吸困难或 咳嗽等症状。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重点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重点


附录A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排除其它疾病,或有病
特殊情况:各种原因,没有系统地健康监护资料和既往的X射线胸片
理检查结果,亦可考虑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资料,只有一张胸片可提供,也无法要求病人再做进一步的检查。这种情
况下,如果是一张质量合格的胸片,可考虑作为尘肺病诊断的资料
14
诊 断 原 则-
4、研 制 了 尘 肺 诊 断 标 准 片
6
86 年 标 准 回 顾(2)
• 问题
1、某 些 分 期 基 线 较 高;二 期 较 63年 标 准 提 高较 大 2、影 像 学 术 语 不 规 范, 如 斑 片 条、发 白 区
3、随 着 X 射 线 影 像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应 用 新 的技术对过去 X射线平片的一些 影像有 了新的认识 4、 86 年 研 制 的 诊 断 标 准 片 因 未 采 用 高 千 伏技术已落后于国际水平
质量下降,寿命减少
♦ 终身赔偿性职业病,个人、企业、国
家利益
3
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的回顾
♦ 1963标准 ♦ 1986标准 GB 5906-86 ♦ 2002标准 GBZ 70-2002
4
1963年 标 准 • 贡献:确定了我国尘肺病三期分期的基本框架
• 问题:对尘肺病X线形态学的改变缺乏明确的认

必须是后前位胸片,其它任何形式的胸部摄影都不能作为
尘肺病诊断的依据。
13
诊 断 原 则-


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连续性的健康监护资料和胸片资料,可以提供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病变性质的认识和确定有很大的帮助,附录F中规定“只有一张胸片

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诊断标准
1、根据患者是否有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还有要从患者所接触的粉尘是什么性质、接触时长等方面入手作为诊断根据。

2、依据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高千伏胸片表现,而且胸片质量要分4级。

初诊的胸片质量必须在一级到二级以上,复诊的胸片质量得三级以上;胸片质量四级不做尘肺病的诊断参考。

其中,胸片也必须是后前位和高千伏胸片为主,其他类型不作为尘肺病诊断依据。

3、根据动态观察和尘肺病流行病学作为诊断参考。

在有且仅有一张胸片和没有要求复诊的情况下,一张胸片也可作为尘肺病诊断标准;前提是这一张胸片质量等级合格。

4、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来作为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基准。

以尘肺病的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尘肺病相对的低发病率和个体差异等原则排除其他肺部疾病,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误诊率。

尘肺病诊断

尘肺病诊断

6、小阴影形态与大小
以标准片所示为准,分为圆形和不规则 形两类 圆形: p:直径最大不超过1.5mm q:直径大于1.5mm,不超过3mm r: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
• •最大不超过1.5mm t:宽度大于1.5mm,不超过3mm u:宽度大于3mm,不超过10mm
尘肺病诊断标准胸片
正常胸片
观察对象
壹 期




P/P
q/q
r/r
s/s
t/t
u/u
叁 期
三、尘肺病的发病机制
尘肺的病因明确,其发病机制近一个世纪来 国内为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学 说,如机械刺激学说、化学溶解(中毒)学说等。 后来认为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不能忽视机体本身 的反应,如免疫学说和个体对粉尘的易感性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尘肺的发生在细胞过 氧化、细胞因子、基因学说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 的研究。
12、分布范围及密集度判定
分布范围:是指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 级)以上的小阴影的肺区数 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肺 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密集度最高的肺 区的密集度
(五)尘肺病的诊断
1、观察对象 粉尘作业人员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 能肯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 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
暗室技术 暗室符合工作要求: 胶片手工冲洗要求恒温定时,药液温度控 制在20-25°C之间; 显影时间3-5分钟; 定影充分,水冲彻底; 专用安全灯合格; 按洗片量及时更换显、定影液; 尽量采用自动洗片机
(三)、尘肺病诊断读片要求 1.从事尘肺病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对职业病 (尘肺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考核并取得证书 2.实行集体诊断原则 3.读片时应取坐位,观片灯的位置要适当,一 般置于读片者眼前25cm至50cm处 4.依胸片先后顺序动态观察,仅有一张胸片不 宜诊断 5.参考标准片,一般应将需诊断的胸片放在灯 箱中央,两旁放常用的标准片 6.观片灯至少要有3联灯箱,最低亮度不低于 3000CD,亮度均匀度(亮度差)小于15% 7.读片室内应安静,读片速度根据个人习惯而 定,应1-1.5小时休息一次,。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李德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
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70-2002
李 德 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1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的重要性 ♦ 尘 肺 病 诊 断 标 准 的 回顾
♦诊断标准释义 ♦ 综合诊断及诊断评析
2
尘 肺 病 诊 断 标 准的重要性
♦ 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患病人数最多,
危害最广
♦ 危害最严重,致劳动能力丧失,生活


排除-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出,排除 其它肺部类似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排除即鉴别诊断,是任何疾病诊断的必由思路 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 尘肺病相对的低发病率和个体差异

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健康监护和医学检查中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实验 室检查的重要性 15
诊 断 原 则-



对照-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和X射线分期
♦ 分三期,即一期、二期、三期,分别用代号 I、II 、III ♦ 关于各期的“+”:不是单独的尘肺分期,只是为了医学 监护、观察病情 关于无尘肺(0): 作为健康监护和医学检查的结果,无尘肺放在了X射线 分期中,但0+仍然是无尘肺,是否是可疑职业病??
17

尘 肺 X 射 线 表 现 分 期(2)
根据可靠的职业史、现场劳 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 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 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 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 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 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 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和X射线分期。
11



则-根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和现场劳动卫生学

职业病目录与诊断标准、分类目录对照表

职业病目录与诊断标准、分类目录对照表
8
钒及其化合物
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GBZ47-2002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
9
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黄磷皮肤灼伤GBZ51
GBZ81-2002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
10
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5.9砷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8
氮氧化合物
5.32氮氧化物
氮氧化合物中毒
GBZ15-2002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19
一氧化碳
5.37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中毒
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20
二硫化碳
5.20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中毒
GBZ4-2002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21
硫化氢
5.38硫化氢
硫化氢中毒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 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溶血性毒物:酚、砷化氢、磷化氢;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氯乙烯;氰及腈类化合物(丙烯腈);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酲类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
GBZ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11

铀中毒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moconiosesGBZ70-2002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 诊断原则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4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4.1 无尘肺(0)a)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b)0+: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4.2 一期尘肺(Ⅰ)a)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b)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4.3 二期尘肺(Ⅱ)a)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b)Ⅱ+: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4.4 三期尘肺(Ⅲ)a)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5 处理原则5.1 治疗原则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第八章 尘肺病分论

第八章 尘肺病分论
2. 胸部X线表现:以密度较低的类圆形小阴影为主,直径多小 于1.5mm,广泛分布各肺区,也可有不规则小阴影。偶有 3mm大小密度较低的阴影。可有程度不同肺气肿及胸膜改变 。很少有大阴影。
3. 肺功能检查:可有阻塞性为主的通气功能障碍和程度不同 的肺气肿。
临床诊断
一、患者有长期接触炭黑粉尘的职业史。 二、患者的临床表现 三、根据国家诊断标准GB5906-86(见“各种尘肺的鉴定与赔
7.6
1986
27.0
1988
7.1
1986
54.6
1985
35.2
1982
18.5
1988
21.0
1988
9.3
1988
20.0
1988
引自:Fengsheng He,et al. 2nd ISSSC. 1993.39
3
(一)矽尘
含游离SiO2 10%以上,以石英(游离SiO2 99%)为代表。 游离SiO2含量越高,致病能力越强 游离SiO2晶体结构不同,致病能力也不同
尘肺病的鉴别诊断
矽肺(silicosis)
矽肺:是工人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了游离
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纤 维化病变为主的一种职业病。
2
某些发展中国家矽肺患病情况
国家 玻利维亚 巴西 埃及 印度
泰国
津巴布韦
接触人群 锡矿工 磷岩工 矿工 板石条工 石匠 玛瑙工 石臼工
耐火砖工 金属矿工
患病率(%) 备注
病理改变
细支气管、肺泡、肺小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石墨粉尘和 含尘细胞的聚集,形成石墨粉尘细胞灶,灶的周围常 可见到膨大的肺泡。
临床表现
1. 多轻微,进展缓慢,早期咽干,可有咳嗽、咯痰,痰 呈黑色。有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