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比少的问题(吕渐梅)
解决问题----比多比少

我钓了9条鱼我钓了7条鱼小白比小黑少多少?小黄和小黑相差多少条?小白和小黄一共有多少条?15-79+79-715-9剩余的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我针对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如下反思:(一)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首先我出示了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达到的能力。
课件出示情境图,安排一次全班性自习,学会提取信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后期反思中觉得一年级学习还是要突出趣味性,可以做拍手活动,老师拍4下,学生拍6下,接着请孩子们根据刚才拍手的情境,说出学生比老师多拍几下,反过来老师比学生少拍几下,这样由掌声到比多比少的设计,新颖有趣,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展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这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我共分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一活动的全过程。
1、首先出示21页“套圈游戏”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我提出要求,请他们说说图上有什么?孩子们会说出小雪、小华套中的圈数,再问学生问题是什么?学生会说出1.两人一共套中了多少个?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从情境图搜取信息的能力。
2、在这个基础上从情境图中抽象出文字解决问题:“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然后启发学生根据问题讨论,主要围绕“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的问题进行。
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学生动手摆图(小组合作):摆出小华的12个和小雪的7个,在摆圆圈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的概念,把小华所得的圆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华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7个多的5个,看到这5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的圈数。
在此基础上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
以上这部分分析只要求学生理解,不要求学生用套话说出,因为孩子年龄太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解题技巧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解题技巧【最新版2篇】目录(篇1)1.引言:介绍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及解题技巧2.技巧一:比较大小法3.技巧二:方程法4.技巧三:逻辑法5.技巧四:举例法6.结论:总结解题技巧并鼓励实践正文(篇1)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到比较和计量,因此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技巧一:比较大小法比较大小法是一种直观的解题方法,适用于具有明显大小关系的情况。
通过观察数值的大小,我们可以直接判断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数值的单位是否一致,以确保比较的准确性。
三、技巧二:方程法当问题较为复杂,无法直接通过大小比较得出答案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方程法。
通过设立方程,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求解方程的问题。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设立变量,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求得答案。
四、技巧三:逻辑法逻辑法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问题背景、条件和结果,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答案。
逻辑法适用于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分析和推理才能得出答案的情况。
五、技巧四:举例法举例法是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具体的例子,将问题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出答案。
举例法适用于问题较为抽象,难以直接理解的情况。
六、结论总之,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十分常见。
通过掌握比较大小法、方程法、逻辑法和举例法等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
目录(篇2)1.引言:介绍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2.解题技巧一:比较法3.解题技巧二:代数法4.解题技巧三:逻辑法5.结论:总结三种解题技巧并强调灵活运用正文(篇2)一、引言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小学奥数]关于“比多比少”问题
![[小学奥数]关于“比多比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16d9bbfd0a79563c1e72d0.png)
[奥数课堂]关于“比多比少”问题分数计算中的“比多比少”问题是常见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看起来简单,但一不小心,特别是不注意标准量的换位,就很容易弄错。
它由于叙述简洁,现实生活又有丰富的题材,所以常常是各类考试命题的热点,下面我们试举例研究这类问题的解法。
一、公式法公式法就是利用信息的冗余度,对这类题目作反复的训练,最后归纳出解此类题的规律——公式。
这里由分解图1得综合算式:由分解图2得综合算式:可见(1)、(2)都是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中许多方法与定理是靠归纳法发现的”。
由①、②可归纳(不完全归纳法)出:当然还可以归纳出其它形式的公式,比如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公式,问题就解决了,但记住这些公式是不大容易的,如果对它们用语义编码,情况要好一些。
比如公式(1)、(2)只是分母的运算符号不同,分母是加的,分数值小了,它求的是“比少”;分母是减的,分数值大了,它求的是“比多”。
当然时间一长,总有可能把公式忘掉,或记错,这就麻烦了。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设法减少死记硬背,这就得另辟蹊径。
二、线段法根据题意,作出线段示意图,解题时须确定标准量,并注意标准量的转移。
从图3上可以看出:线段法比公式法解题的思维难度小,但还不够直观,解决这个矛盾只要把线扩展到面,问题便解决了。
三、小长方形法如图4,用小长方形的个数代替份数,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把它当作整数问题来解,用“小长方形”法解题,确实简单明了,是件使人愉快的事情,但有没有不用画图也能辟出解法简便的途径呢?这就要用下面的方法。
四、假设法大家一定注意到题中并未指明甲、乙两个数具体是多少,这就使我们可以任意地作出假设(参数),比如假设乙数为10,则后三种方法,特别是第三种方法将抽象的“比多比少”问题物化后,解答起来就觉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基本上不用担心“错了”。
比多比少解答技巧

分数乘法应用题——“比多比少”解答技巧首先同学们要认准比多比少分数乘除应用题的题型特征.在此类应用题中有一个明显的"比"字,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与多有关的词语常有:超过、增加、长、高、涨价、提高、贵等;与少有关联的词语常有:减少、短、矮、便宜、降低等。
下面我们把“比多比少”问题分两种情况分别总结。
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几分之几、减少了几分之几、节约了几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例如:20千米比25千米少几分之几?25千米比20千米多几分之几?列式: (25-20)÷25=1/5 (25-20)÷20=1/4口诀:“一减一除”(大的-小的)÷比后面的(单位1)练习:1、五年级男生36人,女生24人。
(1)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2)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2、一种商品现价28元后,原价为4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几分之几?3、一种商品原价为42元,现降了14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几分之几?4、一种商品降价28元后,先价为4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几分之几?二、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其中的一个数这种题型是已知一个数量和一个分率,球另一个数量。
下面给大家编一个歌谣,帮助同学们分析此类应用题。
比多比少应用题并不难,找准单位“1”是关键。
单位“1”已知用乘法,求解单位“1”用除法。
a×(1+分率) a×(1-分率)比多则用单位“1”加,比少则用单位“1”减。
a÷(1+分率) a÷1-分率)例题:大巴车180辆,中巴车比大巴车多1/6,中巴车几辆?大巴车180辆,中巴车比大巴车少1/6,中巴车几辆?自行车80千克,汽车比自行车多1/4,汽车有几辆?自行车80千克,汽车比自行车少1/4,汽车有几辆?()比20㎏多1/4 36㎝比()少1/3两种题型的区别:第一种是已知两个数量求分率,以后在百分数中也常求百分之几;第二种是已知一个数量和一个分率,求另一个数量。
解决比多比少问题

解决比多比少问题什么是比多比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比较的情况。
比如,比较两个商品的价格,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会遇到“比多比少”的问题。
所谓“比多比少”,是指在进行比较时,由于数据的差异较大,很难直观地看出两个对象的优劣之分,导致无从下手或者容易被数据所迷惑。
例如,在与多家房屋中介公司联系后,甲先生得到了以下三份房子的报价信息:•房子A:每月租金5000元,押一付三。
•房子B:每月租金5500元,押二付三。
•房子C:每月租金5200元,押一付一。
当甲先生看到这些数字时,很容易感到头晕眼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这就是“比多比少”问题的典型表现。
如何解决比多比少问题?1.找到关键指标,进行抽象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第一步是找到关键的指标,并对其进行抽象。
比如,对于房屋租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房租”、“租期”、“押金”等指标进行抽象,得到下表:房屋名称房租租期押金A 5000 1+3 4B 5500 2+3 3C 5200 1+1 1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比较复杂的情况简化为了几个关键指标,方便后续的比较。
2.将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在进行指标比较时,不同的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比如,在选择房屋时,“房租”可能更为重要,而“租期”和“押金”次之。
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加权处理,把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体现出来。
假设我们认为“房租”指标的权重为0.6,“租期”指标的权重为0.2,“押金”指标的权重为0.2,那么可以得出每个房屋的得分:房屋名称房租得分租期得分押金得分总分A 0.6 0.2 0.2 4.6B 0.5 0.3 0.2 4.4C 0.55 0.15 0.3 3.9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并对每个房屋进行评分。
3.制定评分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评分标准,来判断各个房屋的优劣。
比如,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比较:•总分≥4.5:非常优秀,可以考虑直接选定。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规律和技巧二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规律和技巧二篇4:高中做数学题的技巧认真分析问题,找解题准切入点由于数学问题纷繁复杂,学生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这样就会响解题思路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此,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调整,对题目进行重新认真的分析,将切入点找准后,问题就能游刃而解了。
例如:如ab=dc,ac=db。
求证:∠a=∠d。
此题是一道比较经典的证明全等的题型,主要是对学生对已知条件整合能力和观察识图能力的锻炼。
然而,从图形的直观角度来证明∠aoc=∠dob,这样的思路只会落入题目所设下的陷阱。
为此,在对此题的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将题目已知的两个条件充分结合起来考虑,提醒学生可以适当添加一定的辅助线。
发挥想象力,借助面积出奇制胜面积问题是数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在面积定义及相关规律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如果学生能充分了解其中的韵味,能够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数学论证思维,就有可能在其他数学问题中借助面积,出奇制胜顺利实现解题。
由于几何图形的面积与线段、角、弧等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用面积法不但可证各种几何图形面积的等量关系,还可证某些线段相等、线段不等、角的相等以及比例式等多种类型的几何题。
例1 若e、f分别是矩形abcd边ab、cd的中点,且矩形efda 与矩形abcd相似,则矩形abcd的宽与长之比为(a) 1∶2(b) 2∶1(c) 1∶2(d) 2∶1由上题已知信息可知,矩形abcd的宽ad与ab的比,就是矩形efda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
解:设矩形efda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为k。
因为e、f分别是矩形abcd的中点所以s矩形abcd=2s矩形efda所以s矩形efdas 矩形abcd=k2=12。
所以k=1∶2。
即矩形abcd的宽与长之比为1∶2;故选(c)。
此题我们利用了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平方,这一性质,巧妙解决相似矩形中的长与宽比的问题。
事实上,借助面积,形成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转换的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比多比少 ppt课件

自学课本第21页例6,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解答正确吗?
因为7+( 5 )=12,所以12-7=( 5 )。 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自学课本第21页例6,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列式: 12 - 7 5 (个) 答: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 题比多比少
自学课本第21页例6,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我会画图表示:
小雪:
小华:
根据画出的图,你会列算式吗? 12 - 7
5 (个)
小雪: 小华:
跟小雪一样多 比小雪多的
小华12个 从小华的12个里去掉与小雪同样多 的部分,就得到了多的部分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者少几)的应 用题,用“大数-小数”的方法来计算。
课本第21页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
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1)你在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可以画一画或者摆一摆。 (3)你的解答正确吗?
课本第21页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
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问题一:兔比羊多几只? 问题二:羊比兔少几只?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 题比多比少
例6
——比多比少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 题比多比少
画一画 第一行画1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行画6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比 多( 4 )个, 比 少( 4 )个。
自学课本第21Biblioteka 例6,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在图中知道了: 小华套中了( 12)个,小雪套中了( 7 )个, 要解决的问题是: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规律和技巧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规律和技巧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题型,它要求我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并求出它们的差值。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规律和技巧来解题:
1. 规律1: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值就等于它们各位上的差值的绝对值。
例如:求出789和456的差值。
首先,我们可以将它们各位上的数相减,得到333。
因为这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差值就等于333的绝对值,即333。
2. 规律2: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一个数位,那么它们的差值就等于多出来的数位上的数。
例如:求出8365和672的差值。
首先,我们可以在672的前面补上0,使得它成为8365的位数相同的数,即0672。
然后,我们将它们各位上的数相减,得到7693。
因为8365比672多一个数位,所以它们的差值就等于7693的最高位,即7。
3. 技巧1: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一个数位,那么我们可以在少的数位上补上0,使它们的位数相同,再按照规律1求差值。
例如:求出548和39的差值。
首先,我们在39的前面补上0,使它成为和548位数相同的数,即039。
然后,我们按照规律1求它们的差值,得到509。
4. 技巧2: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两个或以上的数位,那么我们可以先将它们各位上的数相减,再在差值的后面补上多出来的数
位。
例如:求出7891和63的差值。
首先,我们将它们各位上的数相减,得到7828。
然后,我们在差值的后面补上多出来的数位,即00,得到782800。
通过掌握这些规律和技巧,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 一年级:
试一试,你能行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三年级比二年 级多去了7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多75人
三年级:
?人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一年级比二年 级少去了40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少40人
一年级:
?人
小试身手,展示能力
试一试,你能行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三年级比二年 级多去了7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多75人
三年级:
?人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一年级比二年 级少去了40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一年级:
试一试,你能行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三年级比二年 级多去了7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梨比苹果 多120千克
香蕉比苹果 少36千克
2、香蕉有多少千克?
283人
二年级:
多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三年级:
?人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一年级比二年 级少去了40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一年级:
试一试,你能行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三年级比二年 级多去了7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多75人
三年级:
?人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一年级比二年 级少去了40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吕渐梅
认真读题,很简单
1、一瓶果汁7元钱,一个汉堡比一瓶果 汁多3元,一个汉堡多少元? 7+3=10(元) 2、一瓶果汁7元钱,一个汉堡比一瓶果 汁少3元,一个汉堡多少元? 7-3=4(元)
认真读题,很简单
1、一瓶果汁7元钱,一个汉堡比一瓶果 汁多3元,一个汉堡多少元? 7+3=10(元) 2、一瓶果汁7元钱,一个汉堡比一瓶果 汁少3元,一个汉堡多少元? 7-3=4(元)
果园里栽了一些果树,苹果树有360棵,桃 树比苹果树少140棵,梨树比苹果树多70棵。 1、桃树有多少棵? 2、梨树有多少棵?
快乐点击,轻松解决
1、甲数是460,乙数比甲数少145,乙数是多少? 2、比249多136的数是多少? 3、看图列算式
125人
男生:
多30人
女生:
?人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苹果有354千 克 1、梨有多少千克?
283人
二年级:
多75人
三年级:
?人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一年级比二年 级少去了40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一年级:
试一试,你能行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三年级比二年 级多去了7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多75人
三年级:
?人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一年级比二年 级少去了40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一年级:
试一试,你能行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三年级比二年 级多去了7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多75人
三年级:
?人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一年级比二年 级少去了40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
283人
二年级: 一年级:
试一试,你能行
学校组织同学植树,二年级去了283人,三年级比二年 级多去了7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