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九年级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之斜面机械效率

的功,求:
(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400J
(2)斜面的机械效率;80%
(3)推力F的大小 50N
(1)W有用= G·
h = 100N × 4m = 400J
W
(2)
W
有用
总
100%
=
有用
× 100%
有用 + 额外
400J
=
× 100% = 80%
400J + 100J
(3)W总=F·
s 500J = F∙10m
F = 50N
谢谢观看
斜面机械效率
在解斜面机械效率时:
G
F
L
h 匀速推
①找出W总、W有用、W额外,并列出其表达式
② W总=W有用+W额外 W 有用 100%
W
无摩擦时:
W总=F·
l
W有用=G·
h
W额外=0
∴W总=W有用
F·
l=G·
h
总
有摩擦时:
W总=F·
l W有用=G·
h
W额外=f·
l
W总=W有用+W额外
W 有用 100% Gh 100%
Fl
Gh
W
总
F·
l=G·
h+f·
l
F=
l
Gh fl Gh
F
f
l
l
当 l 越大时,F 越小
例1.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斜面的底部移到顶部,设斜
面长为S,高度为h,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斜面的机械效率(
九年级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归纳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工作所获得的有用功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对于斜面,机械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知识点来进行归纳。
1.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通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功率可以通过力与速度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P=Fv,其中F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v是物体的速度。
2.斜面的力分解:斜面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可以分解为物体的重力分力和支持力,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可以分解为摩擦力和斜面的作用力。
3.有用功与输入功率的计算:斜面上的力可以分为有用力和无用力。
有用力是指能够推动物体沿着斜面移动的力,无用力是指不能推动物体移动的力,如摩擦力。
有用功是有用力所做的功,可以通过有用力与物体的位移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有用功=有用力×物体位移。
输入功率是施加在物体上的总功率,可以通过输入力与物体的速度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输入功率=输入力×物体速度。
4.摩擦力的计算:斜面上的摩擦力可以通过斜面的倾角、物体的质量和地面摩擦系数来计算。
斜面的倾角决定了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压力的分布情况,物体的质量决定了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地面摩擦系数决定了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可以通过重力分力与地面摩擦系数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摩擦力=物体重力分力×地面摩擦系数。
5.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可以通过有用功与输入功率的比值来计算,公式为机械效率=有用功/输入功率。
当系统存在摩擦力时,机械效率小于1,意味着部分输入功率被摩擦力消耗掉了。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要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小摩擦力来实现。
一种方法是减小地面摩擦系数,可以在斜面表面涂上光滑的润滑剂来达到这个目的。
另一种方法是减小斜面的倾角,较小的倾角会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滚动方式代替滑动方式,因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主要包括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斜面的力分解、有用功与输入功率的计算、摩擦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斜面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斜面斜面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在学习斜面的物理知识时,我们主要关注斜面上的物体运动、受力分析以及斜面上的物理定律。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中考知识。
一、斜面上的物体运动1. 斜面上的物体平动当一个物体沿着斜面平行地滑动时,我们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它的运动。
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的质量为m,斜面上的摩擦系数为μ,斜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F=mg*sinθ-μmg*cosθ其中,mg*sinθ为斜面上的重力分量,μmg*cosθ为斜面上的摩擦力分量。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mg*sinθ-μmg*cosθ)/m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进而求解出它的速度、位移和运动时间。
2. 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当斜面上存在摩擦力时,物体的运动将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根据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斜面上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匀速滑动或加速滑动的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这类问题。
3. 斜面上的物体滚动在一些情况下,物体不仅可以在斜面上滑动,还可能出现滚动的情况。
当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需要考虑它受到的滚动摩擦力和平移摩擦力,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斜面上的受力分析1. 斜面上的重力分解当斜面的倾角不为零时,重力并不直接指向下方,而呈现出一个斜向分布。
我们需要使用三角函数将重力分解为斜面的法向分力和切向分力,从而进行受力分析。
2. 斜面上的摩擦力分析当斜面上存在摩擦力时,我们需要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受到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法向压力的影响。
3. 斜面上的斜向力分析在一些情况下,斜面上可能还存在其他斜向力,例如拉力、弹力等。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综合考虑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斜面上的物理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斜面上的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将产生加速度。
中考物理考点解读 滑轮 斜面 机械效率

★
03 实验探究 素养提升
★
04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
★★★★★ 焦点
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重点、难点)
样题(2016·江西·T15改编)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 验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 回
首 页
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 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所用时间为t,瑞瑞在 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 离为2H(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与绳重)
回 首
页
拉动弹簧测力计。
(2)请将表格中第4次实验的数据填写完整。
(3)分析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 实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通过比较第 2、3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
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回 首
页
(不计绳重、摩擦及滑轮重),则F1= 12 N,F2=
6 N,F3= 4 N,F4= 24 N。
★★★★★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功的分类
有用功: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必须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
回 首
页
表示
额外功:使用机械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 和 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
样题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
如图所示(每个滑轮重相同),通过实验分别得到对应的四
回
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首 页
★★★★★ 实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回 首 页
九年级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归纳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指在斜面上进行功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效果的比值。
斜面机械效率是物理学中涉及斜面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将对斜面的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
一、斜面及其机械效率的定义1.斜面:斜面是指一个倾斜的平面,一端较高,一端较低,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2.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在斜面运动中,实际功的效果与理论功的效果之间的比值。
二、计算斜面机械效率的方法1.斜面的抬升高度和速度:斜面的抬升高度是指质点从斜面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也就是斜面的高度差;而速度是指质点在斜面上的速度。
2.斜面的倾角和长度:斜面的倾角是指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用弧度制表示;斜面的长度是指斜面的水平投影长度。
3.斜面的摩擦力:斜面上存在摩擦力,这个力会减小质点在斜面上的速度。
三、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关系1.机械效率与斜面的摩擦力有关:机械效率与斜面的摩擦力成反比关系,摩擦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2.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角有关:当斜面的倾角增大时,机械效率会减小,因为斜面的倾角越大,质点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就越大。
3.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有关:当斜面的长度增大时,机械效率会增大,因为斜面的长度越长,质点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越小。
四、斜面机械效率的应用1.斜面机械效率可以用于计算斜面的实际功和理论功之间的比值,从而评估斜面运动的效果。
2.斜面机械效率可以用于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垂直抬升高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斜面机械效率可以用于设计斜面机械装置,提高工作效率。
五、注意事项1.在计算机械效率时,需要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
2.机械效率只是理论上的一个指标,实际情况中,还需要考虑到能量的损耗等因素。
3.斜面的材质和光滑度等因素也会对机械效率产生影响。
六、例题解析例题1:物体沿斜面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总共有40J的势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实际进行的功为28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解析:机械效率=实际功÷理论功=28J÷40J=0.7,即机械效率为0.7例题2:质量为8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滑下的距离为12 m,斜度为30°,摩擦系数为0.4,求物体滑下时的速度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九年级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归纳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将输入的功与输出的功之比,一般用η表示。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设备能否高效工作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能量转化与传递效果的重要参数。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上,学生通常学习了斜面的机械效率相关知识。
下面是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1.机械效率定义:机械效率被定义为斜面机械设备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
机械效率可以用下式表示:机械效率(η)=有效输出功/输入功其中,有效输出功是指在物体向下运动时斜面对物体做的实际功,输入功是指施加到物体上的外力所做的功。
2.重要假设:由于斜面通常被认为是光滑的,因此在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时,常常假设摩擦力为0。
这个假设使得斜面的功率损失可以忽略,从而简化了机械效率的计算。
3.机械耗能:机械设备通常会产生一些能量损失,其中包括摩擦损耗、震动损耗和噪声损耗等。
这些能量损失会导致机械效率降低,机械设备的实际输出功与理论输出功之差就是机械耗能。
4.机械优化:为了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机械优化。
常见的机械优化方法包括减小摩擦损失、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以及提高材料的质量等。
5.重力势能和动能:在斜面的机械效率问题中,重力势能和动能是重要的物理量。
重力势能是由物体在高度变化中的位置产生的,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6.输入功的计算:斜面的输入功即通过施加到物体上的外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时,输入功等于外力与物体向下的位移的乘积。
输入功可以用下式表示:输入功=外力×位移7.输出功的计算:斜面的输出功即斜面对物体做的实际功。
当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时,输出功等于摩擦力与物体向下的位移的乘积。
由于假设摩擦力为0,则输出功等于重力与物体向下的位移的乘积。
8.机械效率的计算:通过计算有效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可以得到斜面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机械效率(η)=(有效输出功/输入功)×100%在实际问题中,一般将斜面的机械效率简化为用勾股定理的正弦函数表达式计算。
中考物理精品课件 考点全攻略 第20课时 滑轮 斜面 机械效率

目录CONTENTS
01 知识梳理素养形成
★
02 重点难点素养拓展
★
03 实验探究素养提升
★
04 真题自测明确考向
★
2022·中考2号第20课时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22·中考2号第20课时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22·中考2号第20课时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A.水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300N B.动滑轮重为50N C.人对绳子拉力的功率为100W D.若增大动滑轮的质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2022·中考2号第20课时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 命题点4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年1考)
7.(2012·江西·T19)“测算简单机械的效率”实验 (1)下表是小明做“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录数 据:
★★★★★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22·中考2号第20课时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母题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所示 (每个滑轮重相同),通过实验分别得到对应的四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所示。
2022·中考2号第20课时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22·中考2号第20课时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 焦点
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重点、难点)
2 (水平方向滑轮组)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A, 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水平向左匀速运动10s。已知物体 A重500N,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20N,拉力F的功率为 30W。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拉力F的大小为 50N,滑轮组对物体A所做的有用功为240J,此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为80%。
滑轮斜面机械效率讲义

课题 滑轮斜面机械效率教学目标 1、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2、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3、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的区别,学习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重点、难点 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工作原理2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的区别,学习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知识点一:功1知识梳理1.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定滑轮:(1)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在不计摩擦时 F1=F2,计摩擦时F1≠F2(动力F1还要克服摩擦力)(2)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但不省力。
(3)定滑轮两侧的绳子所受拉力永远一样大。
(4)对于任何滑轮,在不计摩擦时候,拉同一物体,不同角度拉力一样大。
3.动滑轮:(1)本质是一个动力臂=阻力臂×2的省力杠杆。
(2)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3)常用等式 (不计摩擦时)2F=G 物+G 动S=2h4.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使用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
(3)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
(4)常用等式 (不计摩擦时)F=nG G )(轮物 S=nh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5.斜面(1)斜面也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日常所见的盘山公路、螺丝截面、车厢上货的斜板、斧头的刃面等都是斜面。
(2)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省力,但费距离。
1、利用斜面来提升重物,若不计摩擦,则: W 有=FL =Gh2、利用斜面来提升重物,若考虑摩擦,则: W 有=G 物h W 额=fL W 总=FLF 表示拉力,f 表示摩擦力,L 表示斜面的长,G 表示物体的重力,h 表示斜面的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
归纳
www.5y
斜面的机械效率:
有用功
w有用=Gh
总功
w总=Fl
w总=Gh+fl
(f为摩擦力)
额外功
w额外=w总-w有用
w额外=fl
机械效率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器材】斜面,铁架台,小车,弹簧秤,米尺
【操作】
(1)照图那样安装好斜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
用弹簧秤缓慢地把小车拉上斜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小车沿斜面通过的距离L,用弹簧秤称得小车重G,并测出小
车上升的高度h,算出斜面的效率η1=Gh/FL。
(2)把小车翻过来(轮子朝上)放在斜面上,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算出此时斜面效率η2。
(3)增大斜面的倾角,小车仍翻着放在斜面上重复实验,算出斜面效率η3。
比较η1、η2、η3的大小,可知η1>η2,η2<η3。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斜面的效率主要受斜面和小车间的摩擦的影响,在(1)中由于轮子和斜面间的滚动摩擦小,必需做的额外功少,效率就高。
在(3)中,当倾角增大,车对斜面的压力减小,从而摩擦也减小,因此效率比(2)时高。
比较操作(2)、(3)中的F及η的大小,可知斜面越省力其效率不一定越高。
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方法: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表面粗糙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机械效率与物体重量无关,物体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无关。
例: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3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拉到汽车上,在这过程中拉力做了______j的功,机械效率为______。
要提高该斜面的机械效铝,应该_______。
(写出一条措施)
解析:
,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减小总功,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1XX0%减小斜面的粗糙度
初中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二)
斜面机械效率定义
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因而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
显然,有用功所占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物理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公式
斜面机械效率公式为:η=w有/w总=Gh/Fs。
(G为物体重量,h为斜面竖直高度,F为拉力大小,s为斜面长度。
)推导公式:η=
(θ为斜面倾角,μ为滑动摩擦系数)
推导过程:如图,将物体重力垂直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F⊥和平行于斜面的力F∥,则:
η=w有/w总=Gh/Fs=Gh/s=Gh/s=Gsinθ*s/*s=sinθ/μcosθ+sinθ=1/
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猜想: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木块所受重力G不变,斜面长S不变,改变的是斜面的高度h和拉力F)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
②用刻度尺量出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
③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④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量出斜面的高度
⑤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计算公式:
表格一:
附:试验参考数据
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关系
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无关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木块的重量G不变,斜面长S不变,斜面的高度h不变,改变的是物体斜面接触面积,和拉力F)(建议有困难的学生选此实验)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
②用刻度尺量出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h
③把木块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④把木块侧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计算公式:
表格二:
附:试验参考数据
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无关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猜想:表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木块的重量G不变,斜面长S不变,斜面的高度h不变,改变的是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拉力F)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
②用刻度尺两处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h
③把木块放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④在木板上铺好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计算公式:
表格三
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表面粗糙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量的关系
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斜面长S不变,斜面的高度h不变,改变的是物体重量G和拉力F)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1,用刻度尺两处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h
②把木块放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1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和钩码的重力G2
④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和钩码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2
表格四
附:试验参考数据
*此处为51%是因拉力四舍五入所致。
结论:机械效率与物体重量无关
经典例题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
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实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木块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η
较缓
0.4
6.6
2
较陡
0.5
7.6
65.8%
3
最陡
0.6
8.4
71.4%
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1次实验:有用功是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木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_____j.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答案:
460.6%2.6高
解析:
(1)利用斜面时,有用功利用w有=Gh计算,总功利用w总=Fs计算,机械效率利用η=×100%计算;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斜面之间有摩擦,因此会摩擦生热,增加内能即为额外功.
(2)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第二列和最后一列即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解:(1)第一次实验:
有用功为:w有=Gh=10N×0.4m=4j;
总功为:w总=FS=6.6N×1m=6.6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60.6%.
木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w额=w总-w有=6.6j-4j=2.6j.(2)由表格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
不同,斜面的机械效率也不同,故可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4j;60.6%;2.6j;(2)高.
在“探究斜面”的实验活动中,为了探究:“斜面省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和“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某小组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同一材料物块滑动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第5次实验中,总功为_______j,机械效率________。
分析第2、4、5次实验的数据,总结出的结论为:在接触表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__________。
分析第_________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综合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际生活、生产中利用斜面工作时,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60;83%
(2)省力
(3)2、3
(4)尽可能减少斜面的摩擦阻力
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