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1931年英镑贬值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材料三: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 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 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 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 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 价格卖出。连学生都成为证券市场的主顾。 他们受到的宣传是:“买股票就能赚钱, 早买早赚,不买就让别人赚”。
股票投机活动 严重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国际 市场争夺,彼此矛盾尖锐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小结
贫富差距扩场虚假繁荣 股票投机冲击金融市场稳定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引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影响
材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 元月供,”就能把汽车开回家,住进别墅。 汽车、收 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 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 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分期付款 加剧供需矛盾 市场虚假繁荣 扩大生产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其他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范围特别广
材料2: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 ,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 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时间相当长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破坏性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46.2% 40.6% 28.4% 16.5% 8.4% 下降 外贸 70% 69.1% 50% 50% 缩减 近300 失业 1700 600万 85万 300万 人数 万 万 破坏性特别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 因、特点和影响

银元兑美元汇率

银元兑美元汇率

银元兑美元汇率1904-1905年,由于准备金不足,银价加速下跌,华元大幅度贬值。

1905年末,1英镑=10华元=7.2两白银1华元=0.1英镑=0.72两白银实行金本位后,1906-1915年,1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稳定在70华元,1华元=0.11英镑=0.5美元=1点1卢布=2点2马克=2点5法郎(注:法郎在1900年后大规模贬值)。

金本位时的1华元大约相当21世纪初的140-180元人民币。

日元、朝元与华元挂钩,汇率固定为1华元=2日元=3朝元。

按1924年汇率,1英镑可兑白银6两多,每两白银约折银元1元4角,1美元在银元2元以内盘旋真实比价 1英镑=8.5银元 1英镑=3.66美元二战期间 1美元=2.5马克 1英镑=4美元 1美元=3.5银元或4银元1925年1英镑=4.88美元二战时期及以前的国际货币汇率一、从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二战时期,一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平均是三十五美元。

这个价格很少波动。

二战之后,美元兑换黄金水平一度偏高,直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

二、帝国马克〔Reichsmark〕与美元的比价,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五年,长期稳定在, (,比,左右。

,美元兑换,(,帝国马克。

,帝国马克兑换,(,美元。

三、英镑和美元的兑换比价,金本位的时候,稳定在,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二? 年,英镑可以兑换到,(,,美元,二十年代晚期,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三一年 ,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三三年为,:,(,,,一九三七年为,:,,之后回落到,:,左右,一九四七年为,:,(,,。

一九四九年英镑贬值百分之三十,汇率变为 ,:,(,,,之后英镑就一路贬值到目前的水平,时有小幅跌涨。

四、当时一美元平均兑换五法郎。

五、当时一美元大约兑换十八到二十意大利里拉。

六、当时一美元大约兑换两日元。

这是二战后期的汇率。

也有日本人称战前日元和美元的汇率大约是一比一左右。

二战时期的一日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千四百七十五日元。

黄金能否有效对抗通缩

黄金能否有效对抗通缩

黄金能否有效对抗通缩先来看看第一个图表:图1:黄金(1207.20,-4.20,-0.35%)对各国货币的比价数据显示:1931年英国受到美国经济危机冲击,英国被迫取消英镑金本位,英镑开始贬值,3年时间使英镑从1盎司黄金兑换4.25英镑下跌至1盎司黄金兑换6.24英镑,贬值了30%以上。

而当时的美国并没有脱离美元金本位,依旧与黄金挂钩,因此在其他国家币值普遍缩水的时候美元依旧保持坚挺。

但是到了1933年美元金本位无法持续,总统罗斯福下令停止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甚至强迫美国公民上交金币),1盎司黄金可兑换24.44美元,美元开始贬值。

当我们经历通缩,货币下跌都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央行就会义无反顾地阻止这种趋势的蔓延。

虽然很难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为何黄金使主要货币下跌。

但是至少我们获得了一个启示,那就是:购买黄金。

来看看第二个图表,你就会更直观的看到通缩时期黄金的表现:黄金能否有效对抗通缩图2:美国年均消费者物价水平与美元标价的黄金走势的比较,图片来源:黄金台如图所示,通过1929-1933美国年均消费者物价水平与美元标价的黄金走势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点:1、在经济遭遇通缩阶段,黄金不受其影响,上升状态良好。

2、1931年的金价落后于美国当时的物价水平。

它所描述的情况告诉我们,在通货紧缩时期,黄金依旧是可以实现上涨,它颠覆了人们的普遍认知:黄金是抵御通胀的工具,通缩时期金价一定是下跌的。

如果通胀开始抬头,政府就会乐见他们的债务规模因通胀而变少,那么很明显地,金价将作为最终的储备资产实现上涨。

金融市场里确实很少有免费的午餐,且黑天鹅总是在夜里潜藏(黑天鹅事件Black swan event指非常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的负面反应)。

这也就是市场近期告诉我们的黄金价格为什么上涨的原因。

英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英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英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英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总结:
1. 1944年至1971年:英镑的国际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得到巩固,英国的货币政策依赖于黄金外汇储备。

然而,在1960年代末期,由于英国的经济困境和持续的贸易逆差,英镑开始面临压力。

2. 1971年至1990年:由于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率,英镑在这一时期大幅贬值。

1976年,英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贷款,以应对金融危机。

在1980年代初,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以控制通胀并稳定英镑汇率。

3. 1990年至2007年:英镑在这一时期趋于稳定,并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四事件中表现出色。

英国政府的财政纪律和通货紧缩政策有助于提振英镑的价值。

4. 2008年至今:英镑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受到严重冲击,并迅速贬值。

此后,英镑经历了一系列波动,其中最著名的是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英镑的大幅贬值。

英国脱欧对英镑汇率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目前,英镑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地位相对较弱,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表现、政治不确定性和货币政策等。

未来英镑的发展趋势仍然不确定,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英国政府的脱欧协议和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将成为决定英镑汇率的重要因素。

此外,全球经济的发
展、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都可能对英镑造成影响。

货币问题的历史轮回

货币问题的历史轮回

货币问题的历史轮回面对全球性货币贬值风潮,哪一国的货币坚挺或大幅升值,该国就将承担强大的国际收支压力和通缩压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要为货币大幅贬值的贸易伙伴国家埋单经济困难时期,通过货币贬值转嫁国内经济困难的这一幕,在历史上总是一再上演。

在一次大战后,欧美主要国家的货币均恢复了金本位,但当时英镑兑黄金的汇价定得较高,而法郎兑黄金汇价严重低估,致使英国经济的竞争力受损,贸易赤字严重,大量黄金流向法国。

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美国在1929~1930年经济出现了巨大苦难,但汇价低估的法国经济在1929~1930年则相对稳定,巴黎游人如梭,商店生意兴隆。

当时,德国失业人口450万,英国失业人口200万,美国失业人口则更多,而法国只有19万。

法国人当时自豪地将此经济成果看作法兰西文明的成就,其实法国人只是享受了货币低估带来的好处。

英镑贬值的后果迫于经济压力,1931年9月20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英镑急剧贬值,随后又先后有25个国家脱离金本位。

脱离金本位后,尽管世界其他地方还普遍存在通缩,但由于英镑贬值,英国很快结束了通缩,第二年物价就上升了2%。

英国脱离金本位、英镑贬值,挽救了英国经济于崩溃,但打击了坚持金本位的法国、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并使以英镑作为储备的国家如法国、瑞典、荷兰、比利时等遭受了十分惨重的损失。

法国央行损失了1.25亿英镑,荷兰银行几乎损失了所有资本。

由于担心这些坚守金本位的国家效仿英国,在欧洲大陆和美国有大量货币被兑换成黄金加以储藏,致使银行被挤兑、流动性收缩、黄金外流,这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在1931年10月加息,把利率从1.5%加至3.5%,这大大加剧了当时的通缩。

所以1933年1月罗斯福总统上任后,直白地说,“我们被英国人耍了,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比英国放弃金本位更极端,英国债务人还债比美国债务人轻松一半”。

在此判断下,1933年4月18日,罗斯福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到该年年底英镑兑黄金共计贬值30%,美元则共贬值40%。

追忆1931年英镑贬值

追忆1931年英镑贬值

追忆1931年英镑贬值据英国《金融时报》动静称,第一次世界年夜战之后,英国念念不忘的就是要恢复金本位制。

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汇率不变,促进商业和金融的成长,并且是为了找回年夜英帝国旧日的荣光。

早在1918年,一个由Cunliffe爵士牵头的委员会就已经建议,要尽早恢复金本位制。

无奈一场恶战之后,百废待兴,直到1925年,英国才正式回归金本位制。

在确定英镑和黄金之比价的时辰,英国当局几乎想都没想,就把黄金的平价定在了战前的程度。

一最先,看似海不扬波。

到1924年,英国经济已经最先苏醒,制造业的产出跨越了1920年的程度。

尽管棉花、造船和钢铁等传统行业仍在苦苦挣扎,但化学、汽车、电器产物等新兴行业的扩张速度很快。

1925到1929年,英国年均现实增加速度跨越2%,算是交出了一份还算合格的考卷。

1925到1929年间,英国的国际出入总体是经常账户顺差、本钱账户逆差。

假如说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可能要算本钱账户中的“借短贷长”现象。

英国的金融机构年夜量在海外持久贷款,但首要靠短期本钱的流入融资,这意味着,英国存在着“刻日错配”的问题。

遗憾的是,自从回归金本位制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一向暗流涌动。

英镑不竭履历着冲击和挑战:先是心脏呈现杂音,然后是心律不齐,最终,到了1931年,忽然呈现了心肌梗死,英镑不得不年夜幅度贬值、退出金本位制。

1926年方才开局的时辰,英国面对的问题是本钱流入。

那时,英国的利率相对较高。

同时,法国几乎处在财务破产的边缘,法国当局不得不乞助于美国摩根集团,法郎急剧贬值、年夜量资金外逃。

但到了1927年,英国就不得不回身面临本钱外流的压力。

1926年5月,英国爆发了年夜罢工,来自煤炭、钢铁、铁路、建筑等行业的600万工人加入了罢工。

此次年夜罢工对英国的制造业带来庞大的冲击,也影响到投资者对伦敦城的决定信念。

就在这时辰,法国还要乘隙拆台。

法国的场面地步在1926年下半年渐趋安静。

到了1927年,法兰西银行突然决议,要把其持有的其它国度的货泉卖失落,增添黄金贮备。

1930年代货币战的教训

1930年代货币战的教训

1930年代货币战的教训2013年02月11日21:14文/ 若离摩根士丹利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知得失。

回顾80多年前的货币战,同样可以得到教训,预测今天全球货币政策的走势。

以下内容来自摩根士丹利“回到1930年代?货币战会像什么样?”。

上世纪30年代发生货币战时,正是金本位和大萧条时期,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金本位正是大萧条的元凶。

金本位设定了货币购买黄金的固定价格,避免国家超发货币。

如果一个国家发行钞票过多,人们就会选择黄金或者其他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取代这个国家的货币。

但这种刻板的规则也使决策者失去了应对经济冲击的灵活性。

这就是英国放弃金本位的原因,而英国的举动引发了一系列动荡事件。

1931年9月19日,英国脱离金本位,英镑对黄金贬值,对仍然与黄金挂钩的货币也都随之贬值。

这次事件的影响波及全球。

英镑贬值以前,1931年6月与7月奥地利与德国都各有一家大银行倒闭,这导致两国都实行了资本管制。

资本管制近期内保护了这些经济体,但夸大了对未来英镑和金本位自身的担忧。

英镑贬值以后,挪威和瑞典于9月29日脱离了金本位。

一天后丹麦也做出这样的决定。

美国像其他让本币与黄金挂钩的国家一样,也失去了竞争力,出口受到打击。

1934年1月,美国国会终于通过“黄金储备法”,让银行持有的黄金国有化和货币化,给予银行黄金证券,它就像美联储的黄金储备。

更重要的是,这项法令迫使美元对黄金下跌。

其他的黄金挂钩货币国家(法国、德国和其他较小的经济体)和美国同样丧失竞争力,出口与工业生产增长表现不佳。

到1936年,他们也抛弃了金本位。

我们可以从20世纪30年代的上述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有以下三大教训:1、在每场危机中,事件总是高度非线性的,国内的条件是最有可能的成因。

以前是、今后也会如此。

这些国内的条件包括高得令人痛苦的失业率,它是英镑贬值的主要动因。

虽然失业率一段时间内已经高得令人头痛,但在贬值前几个月市场的担忧情绪其实就已经剧增。

2、市场会惩罚政策的不确定性。

回顾1931年英镑贬值

回顾1931年英镑贬值

回顾历史,总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现在,我们从今日起推出世界货币史启示录系列报道。

回顾世界货币史上曾经发生的重要故事,无疑将给我们诸多启发。

尽管当下的现状和货币史上的具体格局远非类似,也未必有一定的可比性。

但这一段段历史于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果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储备币种大幅度贬值,会给该储备国带来什么影响?一战后有众多国家将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然而1929年爆发的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以及将货币贬值的办法,英镑在1931年也未能幸免,这给储备英镑的国家带来了巨额损失,时任荷兰央行行长终因此自杀。

再度回味这一史实,对我们看清当前的货币格局具有些许意义,尤其是中国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已经近在咫尺。

1918年一战结束之后,英国一直追求保持英镑的金平价,以寻求摆脱财政危机的出路。

1925年时任英财政部部长的丘吉尔恢复了英镑与黄金的金平价。

20世纪20年代,世界经济也正是围绕着固定汇率机制重建,正因此很多国家改变了一战以前的惯例,将国家储备的储备形式从黄金转变为外汇,而英镑则是重要的储备货币。

然而1929年始自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经济危机在1930年初蔓延到英国,工农商业的萎缩直接导致英国1932年失业率上升到25.5%。

经济危机还使英国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也就是说1931年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英镑地位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猛烈震荡。

1931年初开始,黄金从英国滚滚外流,前3个月净外流黄金达700万英镑,7到9月更达到3400万英镑,英国银行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远远难抵在伦敦的外国资产。

英镑与黄金的挂钩关系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储备英镑的外国央行询问英格兰银行,是否在考虑改变其英镑汇率挂钩黄金的立场,而英国的回答当然是无意放弃英镑与黄金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忆1931年英镑贬值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念兹在兹的就是要恢复金本位制。

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汇率稳定,促进贸易和金融的发展,而且是为了找回大英帝国昔日的荣光。

早在1918年,一个由Cunliffe爵士牵头的委员会就已经建议,要尽早恢复金本位制。

无奈一场恶战之后,百废待兴,直到1925年,英国才正式回归金本位制。

在确定英镑和黄金之比价的时候,英国政府几乎想都没想,就把黄金的平价定在了战前的水平。

一开始,看似风平浪静。

到1924年,英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制造业的产出超过了1920年的水平。

尽管棉花、造船和钢铁等传统行业仍在苦苦挣扎,但化学、汽车、电器产品等新兴行业的扩张速度很快。

1925到1929年,英国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2%,算是交出了一份还算及格的考卷。

1925到1929年间,英国的国际收支总体是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可能要算资本账户中的“借短贷长”现象。

英国的金融机构大量在海外长期贷款,但主要靠短期资本的流入融资,这意味着,英国存在着“期限错配”的问题。

遗憾的是,自从回归金本位制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直暗潮涌动。

英镑不断经历着冲击和挑战:先是心脏出现杂音,然后是心律不齐,最终,到了1931年,突然出现了心肌梗死,英镑不得不大幅度贬值、退出金本位制。

1926年刚刚开局的时候,英国面临的问题是资本流入。

当时,英国的利率相对较高。

同时,法国几乎处在财政破产的边缘,法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美国摩根集团,法郎急剧贬值、大量资金外逃。

但到了1927年,英国就不得不转身面对资本外流的压力。

1926年5月,英国爆发了大罢工,来自煤炭、钢铁、铁路、建筑等行业的600万工人参加了罢工。

这次大罢工对英国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影响到投资者对伦敦城的信心。

就在这时候,法国还要趁机捣乱。

法国的局势在1926年下半年渐趋平静。

到了1927年,法兰西银行忽然决定,要把其持有的其它国家的货币卖掉,增加黄金储备。

对于法国来说,这不过是吸取过去的教训。

毕竟,在1923-1926年法郎贬值的过程中,法国的黄金储备哗哗地外流,想来还觉后怕。

1927年5月,法兰西银行行长Moreau要求英格兰银行每周兑换价值300万英镑的黄金,这可是在英格兰银行的背后横插一刀。

5月27日,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匆匆赶到巴黎访问。

他威胁说,如果法国一意孤行,英格兰银行将不得不考虑退出金本位制。

Moreau没想到这位邻居的家底这么经不起折腾,他只想要黄金,并不想看到英国破产。

他想了想,决定转而往美国要黄金。

他又想了想,总觉得还是保险一点好,于是,法兰西银行开始积极实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到了1928年,美国股市大涨,英国再度遇到挑战。

华尔街像一个黑洞,把能吸走的钱都吸走了,德国、法国实业界不得不到英国借钱。

英格兰银行自己心里清楚,英国哪里有那么多的钱。

1929年2月,诺曼又跑到美国,试图劝说美联储提高贴现率,给疯狂的股市降降温,却无功而返。

眼看着自己的资金不断地流走,诺曼最后咬咬牙,把利率提高了1%。

如果早半年动手,或许0.5%的利率上调就能遏制资本外流,但到了现在,哪怕一次上调1%,效果仍然毫不明显。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突然崩盘,史称“黑色星期二”。

这倒是给英格兰银行留了些喘息的余地。

可惜,这只是风暴到来之前的平静。

本来,这给英国提供了主动采取行动的绝好时机,但正如历史上很多次危机到来之前一样,英国政府选择了在惊慌失措中傻傻地什么也不做。

公允地讲,当时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各路经济学家纷纷给政府支招。

1930年,政府召集了Macmillan 委员会,听取各方关于金融与产业形势的意见。

凯恩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的报告就曾经他润色。

但凯恩斯那时的观点也和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坚决反对英镑贬值。

在Macmillian委员会作证的各位专家里,只有财政部的Hawtrey和剑桥大学的J.W.F.Rowe支持英镑贬值。

一般认为,凯恩斯是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的首倡者。

在和自由放任学派的争论中,凯恩斯最终占了上风。

他赢得了辩论,但又觉得这种胜利的感觉了无欢娱。

凯恩斯内心钟爱的当然是大英帝国自由、开明的文化传统,他早年曾经批评那种通过提高关税来增加就业的观点,说这是“最粗陋可鄙的保护主义的谬见”。

但是,凯恩斯是一个知道变通的经济学家,他深知昔日的盛世已经一去不返,英国眼下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的失业问题。

只有解决了失业问题,才能保住大英的命脉。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把能够想出来的招都列出来了:对进口征税、奖励出口、减税、降息、增加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提供补贴、禁止国外贷款。

但他仍然不愿意放弃金本位制。

凯恩斯的想法是,如果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保持岿然不动,说不定还能巩固英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呢。

经济学家议论纷纷,政治家们莫衷一是。

1929年月,工党上台。

大家都知道英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但到底如何治病,各方始终没有共识。

保守派主张提高关税。

自由党要求增加公共支出、由政府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有不少工党议员们支持自由党的建议,但各位部长大人却只关注金融市场上的动荡,不愿再另生事节。

就这样,英国错过了主动调整的最佳时机。

欧洲的银行界忽然土崩瓦解。

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商业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Credit-Anstalt)宣布破产。

英国在这家银行至少有500万英镑的存款。

7月13日,德国最大的银行之一Darmstadter银行倒闭。

大约7000万英镑的英国贷款被冻结。

7月15日,英镑对美元和法郎急剧贬值。

从7月13日到8月1日,在短短两周半时间里,英格兰银行已经失去了价值3300万英镑的黄金,价值2100万英镑的外汇。

按道理来说,英格兰银行本应迅速提高利率,但是,不管是出于政治压力,或是由于寄希望于欧洲大陆的情况能缓解的一厢情愿,英格兰银行始终不愿意提高利率。

直到7月23日,英格兰银行才把贴现率提高1%。

这时候已经晚了,加息如同石沉海底,到7月30日,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把贴现率又提高了1%。

英格兰银行都在干什么呢?它在做它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情:直接干预外汇市场。

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在欧洲、美国等多个市场上,同时干预现期和远期汇率。

这不仅是件脏活,还是个累活,但奇怪的是,英格兰银行却始终乐此不疲。

为了稳定英镑汇率,英格兰银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到八月底,英格兰银行砸进去了从法兰西银行和美联储借的5000万英镑,还把压箱底的1500万英镑黄金储备都投了进去。

就连市场也看不懂英格兰银行的招数。

这是因为,当国外的贷款没有到帐时,英国会突然撒手不管,不再救市,这更进一步动摇了大家对英镑的信心。

政治家们也终于感到大事不妙了。

议会新成立了经济委员会。

8月12日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能否通过财政紧缩,保卫英镑。

8月22日,大家已经着慌了:西江之水,救不了涸辙之鲋。

大家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贬值的可能性。

晚了。

一切都晚了。

8月24日,英格兰银行一天就卖掉了价值1200英镑的外汇,创下单日最高历史纪录。

9月10日之后,保护英镑的最后决斗开始了。

9月18日和19日,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再次大量流失。

9月20日,一个星期天,英国正式宣布退出金本位制。

单就经济效果而言,一方面,英镑贬值可以刺激英国的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失衡。

但由于其它国家如梦初醒,纷纷对英国实行报复性的关税壁垒和货币贬值,从净效应来看,贬值的意义并不大。

重要的是,英国退出金本位制之后,仿佛换了一个人。

原本是个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谦谦君子,突然发现,狂野的生活原来是这么爽,于是,干什么的胆子都有了。

提高进口关税、实施资本管制、英镑一贬再贬,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但是,英镑贬值之后,持有英镑的其它国家的央行遭受了严重的资本损失。

由于英国带了头,整个3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贸易战、货币战。

更为重要的是,1931年英镑贬值之后,金本位再也没有重新建立。

1931年英镑贬值,是金本位制的绝唱。

作者注:本文取材于Alec Cairncross and Barry Eichengreen, Sterling in Decline: The Devaluations of 1931, 1949 and 1967. 此书收录了Barry Eichengreen对1931年英镑贬值的研究,以及Cairncross对1949和1967年英镑贬值的研究,并对三次贬值做了对比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