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学变化

B. “千锤万凿出深山”--化学变化

C. “北风卷地白草折”--物理变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物理变化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过滤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大理石、二氧化碳

B. 洁净的空气、水银

C. 蒸馏水、液氧

D. 果汁、稀有气体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B.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对人体有害,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C. 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保存食品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逐渐转化为氧气

5.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钠原子有11个质子

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g

C. 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

6.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能力,半胱氨酸的化学式为

C3H7N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半胱氨酸属于氧化物

B. 半胱氨酸中碳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8

C. 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

D. 半胱氨酸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田间焚烧秸秆

B.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流

C. 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D.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8.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SO2

B. NH3

C. N2

D. NO2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

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 若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8,则反应中X与Z的计量数之比为1:2

C. 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7:2

D. 若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10.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 将一氧化碳倒出

B. 将气体点燃

C.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D.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1.用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

(1)氧元素______ ;

(2)2个氯原子______ ;

(3)3个氮分子______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

(6)2个亚铁离子______ ;

(7)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2.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

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的氧化物,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是______;

(2)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

②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名称。a_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将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②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何验满:

______。

(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14.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写出A、B

两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A装置:现象______;

验证的性质______.

B装置:现象______;

验证的性质______;______.

15.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

燃料的化学,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CO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装入药品.③通入一段时间合成气.④分别称量装置D、E的

质量.⑤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⑥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⑦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______ 后点燃酒精灯.(填实验步骤的序号)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

装置D的质量装置E的质量

反应前292.4g198.2g

反应后296.0g201.5g

(1)甲同学根据C中______ 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2)操作⑥通合成气的作用除了将生成的气体赶入后面装置充分吸收外,还有______ ,乙同学

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______ .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如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 .

②如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16.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九(2)班的同学们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

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Ⅰ.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II.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同学们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编号硫酸的质量分数锌的形状(均取1g)氢气的休积(mL)(均收集3分钟)

①20%锌粒31.7

②20%锌片50.9

③30%锌粒61.7

④30%锌片79.7

(1)______

(2)同学们用如图装且收集并测量氢气体积,氢气应从______(填“a”或“b”或“c”)管通入,

其中量筒的作用______;

【收集证据】

(3)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

【得出结论】

(4)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①锌片比锌粒的反应速率快,②______;

【评价与反思】

(5)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写出一点).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写明实

验方法、实验步骤)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某NaCl样品中只含有杂质CaCl2,为测定样品中CaCl2质量分数,取样品20g完全溶解于水中,

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2g。计算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解:A、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千锤万凿出深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风吹草低见牛羊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

【分析】

A.倾倒液体时,①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②标签向着手心,③瓶塞倒放桌面上;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低端紧贴烧杯内壁;

C.根据加热液体的操作分析;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

A.倾倒液体时,①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

B.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易溅出液体,且漏斗末端要紧贴烧杯内壁,故B错误;

C.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液体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前先预热;试管倾斜,与桌面约成45度;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单质的概念,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进行分析。

A.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其他杂质,故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符合题意;

C.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氧是氧气的液态,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果汁是含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稀有气体是含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解:A、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对人体有害,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没有毒,故B说法不正确;

C、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保存食品,故C说法正确;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逐渐转化为氧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应涂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应涂和对环境的影响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A、钠原子有11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钠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6.答案:B

解析: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半胱氨酸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半胱氨酸中C、S、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32:(16×2)=9:8:8,故正确;

C.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3+7+14+32+16×2=121;故错误;

D.半胱氨酸中C、H、N、S、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7):14:32:(16×2)=36:7:14:32:32.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物质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等知识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到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田间焚烧秸秆,会造成成空气污染,故A不正确;

B、随意排放污水会造成水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正确;

C、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故C正确;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会加重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有害粉尘分析判断;

B.根据水的污染与防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分析判断;

D.根据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会加重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环境保护问题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理解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解答】

A、AgNO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O2,故错误;

B、AgNO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3,故错误;

C、N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错误。

D、AgNO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O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2+1+16+16?19?2?12=2,故正确。

B、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之比为17:14,若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7:28,设反应中X

与Z的计量数分别为x,z,则17x

28z =17

14

,x:z=2:1,故错误。

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16?2)g:(16?12)g=7:2,故正确。

D、若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m的值,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做催化剂,据此分析.

解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10.答案:D

解析:解:A、ρCO<ρ空气<ρCO2,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时,CO2气体会有所损失,且气体会均匀混合倾倒不能达到净化的目的,故A错误;

B、点燃使CO燃烧成为CO2,且会混入氧气,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CO与石灰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而CO2与石灰水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除去了杂质CO2,而二氧化碳是主要物质而非杂质。故C错误。

D、CO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气体二氧化碳,除去了杂质CO而主要成分CO2增多,与题意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两种气体性质不同,选择能和一氧化碳反应但不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把一氧化碳除去即可,注意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本题考查了CO、CO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净化提纯,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物

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11.答案:O ;2Cl ;3N 2;N 2;CO 2;2Fe 2+;Mg +2

O

解析:解:(1)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氧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 ;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氯原子,就可表示为:2Cl ;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 2.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双原子分子,其符号为:N 2;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化学式为:CO 2;

(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 2+;

(7)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Mg +2

O ; 故答案为:(1)O ;(2)2Cl ;(3)3N 2;(4)N 2;(5)CO 2;(6)2Fe 2+;(7)Mg +2

O ;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Fe 3O 4;3CO +Fe 2O 3??高温?

?

2Fe +3CO 2;2H 2O

??通电?

?

2H 2↑+O 2↑

解析:解:(1)A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A 是一氧化碳,B 是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的氧化物,所以B 是氧化铁,C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C 是水,F 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 是氢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E 是氧气,D 会与氧气反应生成G ,所以D 是铁,G 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 是Fe 3O 4;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 2O 3

??高温?

?

2Fe +3CO 2;

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

?

2H 2↑+O 2↑。

故答案为:(1)Fe O ;

(2)Fe 2O 3+3CO

??高温?

?

2Fe +3CO 2;

2H 2O

??通电?

?

2H 2↑+O 2↑。

根据A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A 是一氧化碳,B 是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的氧化物,所以B 是氧化铁,C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C 是水,F 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 是氢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E 是氧气,D 会与氧气反应生成G ,所以D 是铁,G 是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3.答案:长颈漏斗 A 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E 中导气管中应伸到瓶底 CE CaCO 3+2HCl =

CaCl 2+CO 2↑+H 2O 用一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 2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解:(1)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2)根据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可知,A 中试管口应应略向下倾斜,而E 中导气管中应伸到瓶底;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C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用一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 2;

(4)B 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①A 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E 中导气管中应伸到瓶底;

(3)CE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用一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 2;

(4)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解答; (2)根据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 (4)根据B 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进行解答。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4.答案: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水→碳酸 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

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后,A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装置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能灭火,所以B中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故答案为: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水→碳酸,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由图示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同时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能灭火.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知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现象即可分析解答.

15.答案: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防止铜被重新氧化;该实验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与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符;澄清的石灰水;HGFI

解析:解:Ⅱ.[完善实验设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的目的是排出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该部分气体并未用于还原氧化铜.而一氧化碳有毒,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此时在装置末端点燃酒精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②;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1)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装置C中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

(2)操作⑥通合成气的作用除了将生成的气体赶入后面装置充分吸收外,还有防止铜被重新氧化,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如果只有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足量CuO,合成气中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2=2:1;如果只有甲烷还原足量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为12:4=3:1;

现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201.5g?198.2g=3.3g,水的质量:296.0g一292.4g=3.6g

∴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3?3g×12

44×100%):(3.6g×2

18

×100%)=9:4;

9;4介于2:1和3:1之间,由此可推测出,除了一氧化碳和氢气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甲烷,且甲烷也还原了CuO;

故答案为:该实验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与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符;

[拓展探究]

①要证明甲烷还原氧化铜,只要证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即可,所以F装置应是检验生成二氧化碳的,用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

②分析该实验的目的可知实验中各装置的用途分别是:装置H是还原CuO,G是用来证明水的生成,

F是证明二氧化碳生成,I是处理尾气,所以顺序为HGFI;

故答案为:HGFI

答案:

【完善实验设计】②;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1)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

(2)防止铜被重新氧化;

[拓展探究]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HGFI.

Ⅱ.[完善实验设计]可根据反应步骤分析解答;

[进行实验]

①可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解答;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采用极值法分析.若全部是CO和H2参与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与全部是甲烷参与反应得到的二者相比较,并进而分析对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加以判断;

[拓展探究]

①要证明甲烷参与反应,可通过证明反应后的生成物来判断,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

②根据反应的过程来确定顺序,且一般验证气体先验证水蒸气,因为气体从溶液中出来会带来部分水蒸气.

本题是一道较为综合的实验探究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依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细心分析解答.

16.答案:Zn+H2SO4=ZnSO4+H2↑;b;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①③或②④;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取质量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解:(1)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因为氢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通过压强的变化利用排水法把水压入量筒内,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故进气管是短管b;

(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其中的锌的状态保持不变,选择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看产生氢气的快慢,因此可以选择①③(都是锌粒)或②④(都是锌片);

(4)通过①③(都是锌粒,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同),可以看出: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通过①②(锌粒和锌片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反应)可以看出: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

(5)如设计温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具体的操作为:取质量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只要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即可);

故答案为:(1)Zn+H2SO4=ZnSO4+H2↑;

(2)b;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

(3)①③或②④;

(4)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温度;取质量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1)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为测定所收集氢气的体积,则需要采用液体等量代换的方式,因此可以选用右图这样的装置,短进长出,让里面的水等量流到量筒内,通过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判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3)对比四个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选择合适的对比组;

(4)通过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或不同形状的锌的产生氢气的快慢得出结论;

(5)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有无催化剂等因素常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一个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题以影响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为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反应物浓度、颗粒的大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意控制变量的运用。

17.答案:解:设生成2g碳酸钙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2NaCl+CaCO3↓

111 100

x 2g

111 100=

x 2g

x=2.22g

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2.22g

20g

×100%=11.1%

答: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解析:根据碳酸钙的质量是2g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然后根据样品中CaCl2的

质量分数=氯化钙的质量

样品的质量

×100%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