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融合蛋白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长效干扰素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 i n a B i o techno l o gy,2010,30(5):122-127长效干扰素研究进展田硕1徐晨2*姚文兵1(1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2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2600)摘要干扰素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是由哺乳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高度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干扰素A血浆半衰期短而丙型和乙型肝炎治疗周期长,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
目前延长蛋白药物半衰期的方法主要有化学修饰、蛋白融合、定点突变技术联合和改造药物制剂释放系统,随着又一新型长效干扰素Z ALBI N即将上市,长效干扰素再次成为医药行业的聚焦点。
现针对干扰素A长效制剂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扰素A半衰期定点突变PEG化白蛋白融合中图分类号Q816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家族性细胞因子,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I FN蛋白家族基于它们的基因序列、染色体定位和受体特异性分为三型:I型包括I F N-A,-B,-X,-E,-J等亚型; II型干扰素由单基因家族I F N-C构成,又称为免疫干扰素;Ó型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称为I F N-K。
其中I FN-A的抗病毒活性最强,I FN-A分子的不同亚型由165~17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19kDa左右。
近20年以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I F N-A成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基因重组细胞因子,被美国FDA 批准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癌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已有数年。
但是干扰素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易被肾小球滤过,体内不稳定,易被血清蛋白酶降解,血浆半衰期短而治疗周期长,需要频繁注射给药,患者依从性降低。
因此,改善重组I FN-A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特征的研究正在广泛进行。
主要技术手段为:化学修饰技术、基因融合技术、定点突变技术以及药物传输系统,下文就以上技术在改造I F N-A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fc融合蛋白长效原理

fc融合蛋白长效原理
FC融合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技术,它可以将药物与结合抗体融合在一起,形成长效药物,延长其在体内的存在时间,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
其长效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FC融合蛋白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其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这是因为FC融合蛋白可以借助抗体结合部位与靶细胞结合,而抗体的结合能力往往比较强,可以增强药物与靶细胞的结合度。
同时,FC融合蛋白还可与Fc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一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在时间。
其次,FC融合蛋白还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其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一些药物本身往往易于被代谢和排泄,因此难以积累到治疗所需的浓度,也就影响了其治疗效果。
而FC融合蛋白可以通过结合抗体的作用,将药物紧密地结合在抗体上,这样药物就可以更加靶向性地进入到肿瘤细胞中,从而增加了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浓度,提高了治疗效果。
另外,FC融合蛋白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来达到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FC融合蛋白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从而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FC融合蛋白还可以减轻免疫细胞
的负担,防止其过度激活导致细胞毒性。
总的来说,FC融合蛋白的长效原理主要是通过结合抗体和Fc受体的
作用,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同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分布情况,在治疗癌症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进步,FC融合蛋白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fc融合蛋白分类

fc融合蛋白分类1. 介绍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蛋白质分类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fc融合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其具有多种功能和应用。
本文将对fc融合蛋白分类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fc融合蛋白的定义fc融合蛋白是指将免疫球蛋白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融合构建的蛋白质。
免疫球蛋白Fc段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融合蛋白的构建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将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在表达的蛋白质上同时具有Fc段和其他蛋白质段的功能。
3. fc融合蛋白的分类方式3.1 按功能分类根据fc融合蛋白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免疫调节类:将Fc段与免疫调节因子融合,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药物传递类:将Fc段与药物靶向分子融合,用于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稳定性。
3.信号传递类:将Fc段与信号传导分子融合,用于调控细胞信号传递通路。
3.2 按来源分类根据fc融合蛋白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动物源蛋白:将Fc段与动物源蛋白质融合,如人源蛋白、小鼠源蛋白等。
2.微生物源蛋白:将Fc段与微生物源蛋白质融合,如细菌源蛋白、真菌源蛋白等。
3.植物源蛋白:将Fc段与植物源蛋白质融合,如植物毒素、植物抗性蛋白等。
3.3 按结构分类根据fc融合蛋白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单链融合蛋白: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融合构成单链结构。
2.双链融合蛋白: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融合构成双链结构。
3.多链融合蛋白:Fc段与多个蛋白质段融合构成多链结构。
4. fc融合蛋白的应用fc融合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免疫治疗:利用fc融合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开发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药物靶向传递:通过融合fc蛋白与药物靶向分子,增强药物在体内的靶向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Fc融合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

1 6 4・
科 技 论 坛
F c 融合蛋 白药物 的研究进展
黄 瑞 王轶 博 李 剑
( 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 天津 3 0 0 4 1 0 )
摘 要: F c融合 蛋 白( F c — f u s i o n p r 0 t e i n s ) 是 近 几 年发 展 极 快 的 一 种 生 物 制 药研 究方 向。 它 是 以 免 疫球 蛋 白的 F c 段作为分子伴侣 , 通 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 功能性蛋 白与之融合 , 从而极大地延 长功能性蛋 白的半衰期 。F c融合蛋 白保持 了功 能性蛋 白的活性 , 同时兼具免疫 球蛋 白的半衰期长及 具有 细胞毒性 , 生产简易、 易于纯化 , 已成 为生物制药领域 , 尤其是在抗癌 药物领域的一颗明星。本 文将 集中介绍 F c 融合蛋 白药物的特点、 应 用、 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 免 疫球 蛋 白 ; F c ; 融合 蛋 白
近年来 , 随着 生物制药技术 的快速发展 , 全球药 物研发 的重 心 年 , 共有七种 F c 融合蛋 白类药物上 市 , 四种进行 三期临床研究 , 另 正从小分子化药 向生物大分子药物转移 。 但是 , 除抗体类药物外 , 大 有 多种相关药物也相继进入 了临床研究阶段 。 多数蛋 白类药物半衰期较 短 , 必须通过频繁给药或提高剂量才能达 3 F c融合蛋白药物存在的问题及 改良方 向 到预期 的治疗效果 , 这样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 潜在 的风险 , 当然没有任何事物是 十全十美 的 , F c融合蛋 白类 药物也存在一 也 给病人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 , 如何有效延长蛋 白质和多 些 问题 , 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肽类药物 的半衰期 , 成为生物药研发的重要 内容 。 首先 , 现阶段 F c 融合蛋 白的半衰期 , 与天然 I g G还有很大 的差 目前 , 延长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半衰期可 以从三方面人手 : a . 距 , 针对 F c R n 的改 造主要是为 了增 加抗体 的稳 定性 , 延长抗体在 增 加药物蛋 白的分子量 , 减 少。 肾小球 的滤过 率 ; b . 提 高药物蛋 白的 体 内的半衰期 。采用点 突变技术将 2 5 0位 的苏氨酸突变为谷 氨酰 可 溶性及稳 定性 , 防止蛋 白药物在体 内被 降解 . c . 减少 异源蛋 白的 胺 , 将4 2 8位 的甲硫氨酸突变为亮氨酸 , 可增加人抗体 F c R n 和人 免疫原性 , 降低蛋 白药物的体 内清除率 。 I g G 在 酸性 条件下(p H 6 . 0 )的粘 附性 , 不 改变在 中性条件(p H 7 . 4 ) 1 F c融 合 蛋 白概 述 下 的粘附力 , 因此可逃避细胞 内涵体介 导的清除作用 , 延长抗体 半 现阶段研究成果最突 出的天然 长半衰期蛋 白就是 I g G,其体 内 衰期。 半衰期长达 2 - 4周 。I g G的超长半衰期源 于新 生儿 F c受体( F c R n ) 其次 , F c段 的 F c R结合 域所诱导 的细胞毒作用 和补体激 活 介导的再循 环机 制。I g G 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 内 , 在早 作用 , 对于某些药物毒力不足 , 对另一些药物却 非必须 。 针对 F c R 期酸化 的 内吞体 (e n d o s o m e )中与 F c R n 结合 , 因此 能逃避胞 内溶 的改造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增强抗体介导的效应功能, 即提高抗体 酶体的降解 。而在十二指肠 中 , 管腔环境为酸性 ,I g G 在被细胞 内 介导的 A D C C和 C D C作用 , 另外在一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 吞之前就已在顶膜表面与 F c R n结合 , 从而使 I g G 被安全转运到细 病 的治疗过程 中 , 只需发挥抗体 阻断配体 受体结合作用 , 而抗体 的 胞 的另一个膜 表面 ,或再次循环 到同一膜表面 。由于这 种结合是 效应作 用是不需要的 , 甚至会引起副作用 , 针对这种类型 的抗体 , 则 p H 依赖性的 ,在胞外 p H 为中性时 ,I g G 将脱离 F c R n再次进入 需要对 F c R 进行 改造 以降低或灭活抗体 的效应功能。 循环 。 除 了胞 内 F c R n的保护机制外 ,I g G 分子质量较 大 , 肾清除率 另外 , F c 融合蛋 白毕竟是人工产物 ,在结构 的合理性上无法与 亿万年 的 自然进化相媲 美 , F c片段可能会在 一定程度 上影 响治疗 低, 也是其半衰期较长的原因之一 。 免疫球蛋 白 G由在木瓜蛋 白酶的水解 作用下 ,会降解为两个 性分 子的活性 , 这一 问题 可通过选择不 同的 F c亚 型来改善 , 而保 F a b " 段和一个 F c 段。F c 相 当于 I g G的重链 的 C H 2和 C H3 功能 区, 留抗体 的铰链 区可使被融合的 2个分子间互不影 响 ,生物活性相 这一 区域包括 F c R 和 F c R n两个不 同区域 。除前面介绍 的 F c R n 比于那些没有连接肽 的融合蛋 白更显著 。F c融合蛋 白多为二聚体 介导 I g G的再循 环机 制外 , F c R主要介导细胞毒作用 ( A D C C ) 和 形式 , 过大 的分子质量会影 响药物分子通过 黏膜 的速率。 补体激活作用( C D C ) 作用 。 4前景及展望 F c融合 蛋 白类药 物系将 I g G 中的 F c片段作 为融合伴侣 , 通 F c 融合蛋 白技术 , 已经成为前景 广阔的生物药研发 方向 , 不断 过D N A 重组技 术将其直 接连接到 另一 个活性 分子上所 研制 的药 有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阶段 。 然而 , 问题同样存在 , 如何进一步延长半 物 。F c 融合蛋 白大大增加蛋 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分子量 , 降低 肾小 衰期 , 如何根据需 要调整 A D C C和 C D C活性 , 以及新 的给药方式 , 球 的滤过率 , 而F c R n介导的再循环机制可 以避免蛋白降解 , 有效延 都需要研究人员一步步去解决 。但不可否认 , F c 融合蛋 白技术 , 所 长半衰期 , 另外人源 的 F c片段 降低 了融合蛋 白的免疫原性 , 防止人 带 来的长效生物药 , 是优于单克隆抗体药物 的新 型治癌药物 , 在此 体 自身免疫系统对药物的消除作用 。值得一提 的是 , 蛋 白或多肽类 基础上可 以进一步发展 A D C药物 , 这展示了一个 美好 、 广 阔的药物 药物与 F c融合后稳定性提高;作为一种异源蛋 白可在酵母 中实现 研 发 空 间 。 高效分泌表达 , 当然作为一个生 物大分子 , 高等动物细胞 ( 如, C HO 参 考 文献 细胞 ) 是更为理想 的表达体系;由于 F c 片段能与 P r o t e i n A 特异性 [ 1 ] Wa l s h G . B i o p h a r ma e e u t i c a l b e n c h ma r k s 2 0 1 0 f J ] . N a t B i o t e c h n o l , 结合 , 可利用 P r o t e i n A 亲和色谱对融合 蛋白进行分离 , 使其后期纯 2 0 1 0 ,2 8 (9 ):9 1 7 - 9 2 4 . 化工艺变得简便易行。 【 2 ] K o n t e r ma n n R E .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e x t e n d e d s e l u m h a t f - l i f e o f p r o — 2 F c融合蛋白药物发展现状 t e i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 J ] . C u r r O p i n B i o t e c h n o l , 2 0 1 1 , 2 2 ( 6 ) :8 6 8 - 8 7 6 . F c 融合蛋 白技术发展迅速 , 其融合对象非 常广泛 , 包括受 体结 【 3 1 张瑜 , 赵树 强 , 姚 文兵 , 融合 蛋 白技 术 在 长 效 药 物 开 发 中的 应 用 构域 、 配体 、 抗体 片段 以 、 多肽, 以及 近年来 分子展示技术筛选 出的 [ J 1 . 药 学进展 , 2 0 1 3 , 3 7 ( 9 ) : 4 5 4 - 4 5 9 . 模 拟肽 , 已发展为一种可靠 的药物研发手段 。已经成功上市 的药物 [ 4 ] K u o T T. A v e s o n V G . N e o n a t a l F c r e c e p t o r a n d I g G b a s e d t h e r _ - 中, F c 融合蛋 白的半衰期都得到 了大大提高 , 如a h a t a e e p t 的半衰期 a p e u t i c s [ J ] . MA b s ,2 0 1 1 , 3(5 ): 4 2 2 — 4 3 0 . 长达 1 3 . 1 天, a l d f a c e p t 的半 衰期 为 l 2天 。已上市 的依那 西普 ( e — [ 5 ] K u o T T , B a k e r K, Y o s h i d a M, e t a 1 . N e o n a t l a F c r e c e p t o r :f r o m t a n e r c e p t ) 等药
长效多肽药物的研究

长效多肽药物研究进展王秀贞1,2 吴 军13 孟宪军2(1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71 2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 沈阳 110161)摘要 重组蛋白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极大地影响到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治疗效果。
防止多肽在体内迅速降解、延长半衰期成为蛋白质工程药物改造的重要课题之一。
经过许多学者多年来的不懈研究,不少长效多肽药物已经上市,还有一些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综述了几种多肽药物常用的长效改造方法如化学修饰、基因融合、点突变以及药物制剂释放系统的改造。
关键词 多肽药物 半衰期收稿日期:2003203221 修回日期:20032082223通讯作者,电子信箱:wqmxjr @s 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多肽、蛋白药物的研制开发,目前已有40种以上重要的治疗药物上市,72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正进行Ⅰ~Ⅲ期临床试验或接受FDA 审评,其中200种以上的药物进入最后的批准阶段(Ⅲ期临床与FDA 评估)。
多肽因子、蛋白药物主要通过降解、排泄、以及受体介导的内吞等作用在体内被清除。
其中分子量小于20kDa 的多肽因子在代谢过程中易由肾小球滤过;通过肾小管时多肽因子又被其中的蛋白酶部分降解并从尿中排出,因而半衰期短。
为维持一定的疗效需要大剂量反复用药,长期的频繁注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易引发一系列副反应。
近几年各国学者主要从化学修饰、基因融合、点突变以及制剂改造等方面着手进行长效多肽药物的研究。
1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是延长蛋白药物半衰期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修饰剂是单甲氧基聚乙烯二醇(methoxypoly ethylene glycol ,mPEG ),其次是多糖类如葡聚糖、聚蔗糖、淀粉等;同源蛋白质、人工合成多肽类如白蛋白、聚丙氨酸等;长链脂肪酸类以及聚烯属烃基化合物、聚酸酐等[1]。
PEG 是惰性、两亲、不带电荷的柔性聚合物,分子量随聚合程度而变化(1~50kDa ),有线性和支链两种构型,其中线性单甲氧基聚乙烯醇(mPEG )已经FDA 批准作为许多药物的安全载体。
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和单抗

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和单抗一、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概述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ies,sdAbs)是从重链免疫球蛋白(heavy-chain only immunoglobulins,HCAb)的VHH结构域中分离出的抗体片段。
这些片段具有与完整抗体相似的特异性,但结构更为简单,易于生产和优化。
Fc融合蛋白则是指将抗体的恒定区(Fc片段)与另一蛋白质或肽的序列融合,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因此,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是一种结合了单域抗体的特异性和Fc片段的稳定性,以及另一蛋白质或肽的功能性的新型抗体。
二、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制备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法和蛋白质表达法。
基因工程法是通过设计和构建基因片段,将VHH结构域、Fc片段和其他蛋白质或肽的编码序列融合在一起,形成嵌合基因。
然后,将嵌合基因插入表达载体,转染适当的细胞系进行表达。
蛋白质表达法则是直接在合适的细胞系中表达VHH结构域和Fc片段的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和加工。
三、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应用领域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在医疗、生物工程和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疗方面,它们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如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在生物工程方面,它们可用于开发新型药物、诊断试剂和生物传感器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它们可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探索新的生物学机制和现象等。
四、单抗的概述单抗(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是从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一种类型的抗体。
这些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用于靶向特定的抗原或分子。
单抗最初是从杂交瘤细胞系中分离出来的,现在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设计和生产。
五、单抗的制备方法制备单抗的方法主要包括杂交瘤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杂交瘤技术是通过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克隆,并进行培养和扩增。
蛋白fc段的作用及机制

蛋白fc段的作用及机制蛋白FC段指的是免疫球蛋白(Ig)的Fc区,它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一部分,包括IgA,IgM,IgG,它位于Ig分子的C端,即Ig[H/L]-Fc部分。
这一区域是Ig分子表面颗粒抗体内固定区,是许多免疫反应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
在免疫反应中,Fc段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发挥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和抑制等。
(1)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在ADCC中,Fc段结合到白细胞表面的受体上,使白细胞与靶细胞结合,靶细胞被杀死,例如激活NK细胞杀灭癌细胞。
大多数癌症细胞表面表达肿瘤相关抗原,其中一部分与IgG抗体结合后可激活NK细胞,进而通过ADCC机制清除癌细胞。
这种机制在抗体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例如目前好几种单抗药物就是基于这种机制而建立的。
(2)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Fc段还可以结合补体,使靶细胞溶解。
设想一个灵活的武器,在攻击靶标时会有不同的杀伤方式,就像多重攻击方法。
结合IgG或IgM的膜表面抗原,可以激活补体,产生膜攻击复合物,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在这种机制下,Fc段作为适配体,同时能够克服抗体与抗原多种存在的限制,以及Ig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因此是补体介导细胞溶解重要的组成部分。
(3)免疫抑制Fc段还通过一种机制,即免疫抑制,发挥作用。
这种免疫抑制是指一些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绑定Fc段后诱导免疫细胞产生负向信号,并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这种机制主要作用于免疫反应的负反馈调节,以确保它们不会过度激活或恶化免疫反应。
在这种机制中,Fc段能够通过与其相互作用的适当受体结合,影响适当的细胞行为和免疫反应。
总的来说,蛋白FC段作为Ig分子的一部分,表现出丰富多彩和重要的功能,通过参与免疫反应机制,发挥作用。
不仅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清除感染和癌变细胞,而且还可以加强抗体库的多样性,增强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并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作用。
因此,FC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免疫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解释说明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对于血小板的产生和成熟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其天然来源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和改造,以满足临床需求。
近年来,拟肽-fc融合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设计策略备受关注。
拟肽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序列,而Fc区域则是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域,可以增强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和药效。
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Fc区域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和药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临床应用的潜力。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开始,系统地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拟肽-fc 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重点讨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医学领域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为题,旨在对该融合蛋白的研究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归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相关背景和研究现状。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文章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综合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研究的新的视角和思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依次展开讲述背景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以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将介绍与本课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以便读者对该课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 Fc 片段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体内相关 Fc 受体 (FcR),并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见表 1)[11],Fc 片段结合 FcR 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以下 3 类。
1)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激活性或抑制性受体,正 向或负向调节免疫反应。激活性受体(如 FcγR Ⅱ A 等) 的胞浆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s,ITAM),而抑制性受体(如 FcγR Ⅱ B 等)胞浆区则含有抑制性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ITIM),分别起到活化 和抑制免疫效应的作用。
Fc 融合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将某种具有 生物学活性的功能蛋白分子与 Fc 片段融合而产生的新 型蛋白,功能蛋白可以是能结合内源性受体(或配体) 的可溶性配体(或受体)分子或其他需要延长半衰期 的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该类融合蛋白不仅保留 了功能蛋白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并且还具有一些抗体 的性质,如长效半衰期。例如,普通重组 IL-2 体内半 衰期仅为 6.9 min,而重组 IL-2/Fc 融合蛋白体内循环半 衰期则延长了近 700 倍 [1]。
IgG
B 细胞、单核细胞等
<107
抑制细胞激活作用
Prog Pharm Sci Jun. 2014 Vol. 38 No. 6
2014 年 6 月 第 38 卷 第 6 期
王宇恒 , 等:Fc 融合蛋白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421
续表 1
受体
FcγRIIIA(CD16a) FcγRIIIB(CD16b)
2 Fc 融合蛋白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因素
Fc 融合蛋白的 2 个组成部分,通常具有相对独立 的结构域和功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该类分子的 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
2.1 Fc 结构域 Fc 融合蛋白的重要特点是包含 Fc 片段,同时,这
也是影响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关键因素。 抗体类药物往往具有较长的血浆半衰期,人体内源
[Abstract] Fc fusion protein is a new kind of recombinant protein fused with a functional part and Fc fragment part. Fc fusion protein not only maintains the bioactivity of functional part but also acquires the properties of antibody, such as binding Fc receptors to get longer half-life and to induce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effect. The Fc fusion proteins and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have been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Fc fusion protein ; Fc fragment of immunoglobulin ; Fc receptor
蛋白。如阿斯利康的 Motavizumab-YTE 突变体的 Fc 段 包含了 3 个突变:“YTE”,即 252、254 和 256 位的 蛋氨酸(Met,M)、丝氨酸(Ser,S)和苏氨酸(Thr,T) 分别被酪氨酸(Tyr,Y)、T 和谷氨酸(Glu,E)替换, Ⅰ期临床研究证实本品在健康人体内的血浆半衰期达到 100 d,约为 Motavizumab 原型的 2~4 倍,而清除率仅为 原型的 71%~86%。“YTE”这一突变技术将有望应用 于其他抗体的优化,从而提高半衰期,减少给药频率 [8]。
419 PROGRES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4,38 (6):419-425
Fc 融合蛋白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王宇恒,郭薇,王欣,王辰,高向东,姚文兵 *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 摘要 ] Fc 融合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将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蛋白分子与 Fc 片段融合而产生的新型重组蛋白,其不仅保留了功 能蛋白分子的生物学活性,还具有一些抗体的性质,如通过结合相关 Fc 受体延长半衰期和引发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等。对 Fc 融合蛋白及其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Fc 融合蛋白;免疫球蛋白 Fc 片段;Fc 受体 [ 中图分类号 ]Q7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5094(2014)06-0419-07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Fc Fusion Protein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WANG Yuheng, GUO Wei, WANG Xin, WANG Chen, GAO Xiangdong, YAO Wenbing (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除了长效性,Fc 片段还能提高分子的稳定性。Fc 融合蛋白可以通过 Fc 铰链区的二硫键连接形成稳定的 二聚体,进一步通过对二硫键的基因工程改造和修饰, 还可以使 Fc 融合蛋白聚集成六聚体复合物 [9]。Fc 区域 可以独立折叠,保证伴侣分子体内外的稳定性。研究 发现,与 Fc 进行融合能够提高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 的表达 [10],另一方面 Fc 片段可以与 Protein A 亲和柱特 异性结合,简化 Fc 融合蛋白的纯化步骤,这在相关生 物制品的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受日期:2014-03-31 * 通讯作者:姚文兵,教授; 研究方向: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分子改构和定点修饰研究; Tel:025-83271218; E-mail:wbyao @
1 Fc 融合蛋白的类别
根 据 是 否 需 要 发 挥 Fc 段 结 合 FcγR 来 介 导 抗 体 依 赖 细 胞 介 导 的 细 胞 毒 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或结合补体 C1q 来介导补 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等的生物学活性,可将 Fc 融合蛋白分为溶细胞 性(cyto-lytic)和非溶细胞性(non-lytic)。前者由功 能性蛋白与天然或活性提高的 Fc 片段融合而成,不仅 具有功能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长效血浆半衰期,并且 保留了 Fc 段介导 ADCC 及 CDC 效应的能力,可以靶向 杀伤功能蛋白受体阳性细胞。在抗体应用领域,尤其 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抗体,通过优化 Fc 段氨基酸组成 或糖基化模式等,从而加强由其介导的 ADCC、CDC 等 细胞毒活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2]。
抗体类药物是当前药物研发的重点和热点,通常 能较快获得上市许可,并带来较大的商业成功。进入 21 世纪以来,美国 FDA 和欧洲药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总共批准了约 20 种抗体类药 物。借助传统抗体的成功平台,一种基于抗体结构, 将蛋白或多肽与免疫球蛋白 Fc 片段相融合的新功能重 组蛋白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作为免疫复合物一部分,协助免疫细胞摄取抗原。 如 FcγR 介导的抗原摄取能够加强树突状细胞递呈抗 原和激活 CD4+ 和 CD8+ T 细胞的能力。
3)参与免疫球蛋白的运输,如 IgG 与 FcRn 的结合。
表 1 主要 Fc 受体一览 Table 1 Summary of main Fc receptors
2×108
效应
介导 ADCC 效应,促巨噬细质或细 胞因子释放
调节作用
噬菌作用,介导 ADCC 效应
将母体 IgG 转运到胎儿体内; 保护 IgG 免受降解
2.2 功能蛋白 虽然对 Fc 片段的改造会影响 Fc 融合蛋白的理化性
质和生物学活性,但其药理活性还是主要取决于功能蛋 白部分。功能蛋白应能特异性地结合某个靶点分子。例 如, 能 够 结 合 肿 瘤 坏 死 因 子(TNF) 并 拮 抗 其 作 用 的 上 市 药 物 有:TNF 全 长 抗 体( 如 infliximab、adalimumab 和 golimumab),PEG 修 饰 的 Fab( 如 certolizumab pegol) 和 TNFR-Fc 融合蛋白(如 etanercept)。靶点为 VEGF 的 药 物 有:VEGF 人 源 化 抗 体( 如 bevacizumab), 衍 生 自 bevacizumab 的 Fab( 如 ranibizumab) 和 VEGFR-Fc 融 合 蛋白(如 aflibercept)。此外,人抗白介素 -1β 单克隆抗 体(如 canakinumab)、重组 IL-1R(如 anakinra)和 IL1R/Fc 融合蛋白(如 rinolacept)均能与 IL-1 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