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微观经济学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的核心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通过对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掌握供求关系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也有助于我们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化。

2.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变动规律。

价格理论包括了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垄断定价理论等多个方面。

了解价格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市场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的竞争程度。

市场结构包括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多种形式。

了解市场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

4.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企业生产的成本和成本的变动规律。

成本理论包括了生产要素成本、边际生产成本、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等多个方面。

了解成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生产决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5.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社会收入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机制。

收入分配包括了工资收入、利润收入、地租收入、利息收入等多个方面。

了解收入分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社会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了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等多个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的总体状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

2.货币理论货币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货币的发行和货币的价值。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别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

2.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供给的价格弹性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弹性的高低影响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成本与收益:生产者决策的核心是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收益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确定的,生产者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来确定生产量。

4.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或消费量对总效益的影响。

当边际效益递减时,增加产量或消费量带来的额外效益逐渐减少。

生产者在决定产量时要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消费者在决定消费量时也要考虑边际效用。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数量和竞争程度的决定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市场效率。

6.外部性:外部性指的是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人或企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

外部性可以是正向的,如教育的外部效应;也可以是负向的,如环境污染。

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无法达到最优状态,需要政府干预来修正。

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它们的使用不会排除其他人的使用,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因为私人企业没有动力提供这种物品。

8.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供给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供给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给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2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4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第五节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公式为:ed=-(Q/P?(P/Q式中Q和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公式为:ed=-(dQ/dP?(P/Q4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exy=(Qx/Py?(Py/Qx式中e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exy=(dQx/dPy?(Py/Qx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其公式为:em=(Q/M?(M/Q,或为:em=(dQ/dM?(M/Q式中em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M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9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第六节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还讨论了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如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销售收入有影响,一般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收益增加,提价会使收益减少;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升降不会使收益发生变化;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收益增加此外,还有易腐商品的售卖、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谷贱伤农等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说明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者应如何利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为经济决策服务第七节蛛网模型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三种情况: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并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必然随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用偏好来反映消费者对效用的评价,并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消费者的均衡是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处得到据此得到价格--消费曲线,并进一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4.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第二节第二节无差异曲线1偏好:序数效用论者提出偏好的概念,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效用水平的评价偏好具有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三个基本假定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8.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9.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特殊的第三节预算线1.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的曲线2.预算线的变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商品的价格这几个变量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预算线的位置就会受到影响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位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2恩格尔曲线: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3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费曲线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2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3正常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4低档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5吉芬物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将市场上所有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1.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2.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3.降低风险的方法:常见的有多样化、购买保险和获取更多信息三种方法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l厂商的组织形式: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其组织形式有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2企业本质:一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本质3厂商的目标:一般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imum(L/u,K/v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u 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4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本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其一般形式为:Q=ALK式中,Q为产量;L和K分。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一、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让读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需求和供给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现象。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代表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供应商品数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生产者积极增加供应的现象。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此时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价格稳定。

市场均衡的调整机制能够自动使市场向均衡状态靠拢。

三、弹性和边际效用1.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描述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量变化较大时,价格弹性大;反之,价格弹性小。

了解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和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单位商品后额外获得的满足感。

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边际效用理论对消费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四、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由市场竞争自发决定。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下,只存在一个生产者或卖家,其对市场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控制力。

垄断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大不同,并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下,少数卖家对市场具有较大控制力,但市场上仍有多个竞争者存在。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1.外部性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非交易成本或收益。

正的外部性带来社会效益,负的外部性则会导致社会成本。

了解外部性有助于制定政府政策和调控市场。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决策、厂商行为、市场竞争、市场失灵等内容,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点和方法,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供求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是指在某种物品的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形成一种关系,同时,随着需求与供给条件的变化,这种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在学习供求关系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供求图形的解释:供求图形通常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组成,通过交点分析供需关系。

•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产量、技术、商品替代、人口增长和财富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市场平衡与价格调整:当供需关系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也就确定了。

二、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决策是指人们在有限的收入和需求之间做出选择的过程。

在学习消费者决策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通过边际效用的分析,可以找出最优的消费量。

•预算约束条件的分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常需要考虑价格和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需要运用预算线来分析。

•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品味等,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消费者决策。

三、厂商行为厂商行为是指生产商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而采取的决策。

在学习厂商行为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厂商决策的核心,了解成本、生产函数、市场价格等因素,可以帮助厂商做出最优的决策。

•市场型态的分析:市场型态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不同的市场型态对厂商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市场失灵的分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引导资源分配和生产行为,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减少市场失灵的损失。

四、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和时间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和时间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价格或收入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程度的指标。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当商品价格变动时,消费者需求或生产者供给的变化程度。

收入弹性衡量了当收入变动时,商品需求的变化程度。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内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供给和需求的行为方式,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4.成本和利润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着生产规模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工人工资。

利润是企业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所剩下的收益。

5.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当某项经济活动的一个单位变动对总体效果产生的变化。

边际效应在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可以用来确定最佳生产或消费决策。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需要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以保障社会利益。

7.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以经济福利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

经济福利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以及整体社会的总福利。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和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目标。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原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二章: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和意义-市场福利和市场效率-市场结构和垄断的产生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价格歧视和公平性的讨论第三章:个体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预算约束和货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混合品和边际替代率的应用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比较-规模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垄断-垄断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定价和利润最大化-垄断的福利损失和政府干预-自然垄断和垄断竞争的比较第六章:企业策略和市场均衡-市场竞争和均衡价格-不完全竞争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为- Oligopoly和游戏理论的应用第七章:财政与政府干预-公共产品和原则代理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和供给侧政策的效果-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考量-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评估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正面和负面外部性的影响和后果- Pigouvian税和补贴的应用-公共物品和市场处置的问题第九章:信息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性质-隐性行动和道德风险-信号模型和屏蔽效应的应用-信用市场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第十章:劳动经济学-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工资决定-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分化-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的效果第十一章:地租与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土地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以上只是对微观经济学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因不同教材和教授的教学方式而有所差异。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还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例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等)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的经济学分支。

2.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特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 市场均衡:当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4. 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指标。

包括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

5. 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等。

6. 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出递减原理、规模报酬、生产者均衡等。

7. 成本理论:包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概念,以及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性质。

8.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是同质的,买卖双方都是完全理性的,市场信息是完全透明的,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障碍为零。

9.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垄断、寡头竞争和垄断竞争三种形式。

10.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

11. 收入分配: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收入的分配。

12.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提高社会福利,包括帕累托效率、公平与效率的权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论
资源的稀缺性、机会成本
第二章供求理论
1.需求的含义、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Qd=ƒ(P,M,Pc , Ps ,T,Pe)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2、供给的含义、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Qs =ƒ(P,C,T,Pc , Ps,Pe……)
3、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4.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5.需求价格弹性:含义、公式、不同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2011-12-13
分析:沿着需求曲线上下移动企业总收益的变化
6、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1(d E Q dP
dTR -= 薄利多销、谷贱伤农的含义
7.供给价格弹性
含义、公式 2011-12-13
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根据商品之间交叉价格弹性的大小判断商品之间的关系
9.供求理论的综合运用:
给出供求函数,应该会求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供给、需求发生变化以后,新的供求函数
给出个人需求函数、和单个企业的供给函数,怎么求市场均衡;税收或补贴如何影响市场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