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及说课

合集下载

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三篇)

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三篇)

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在我们学校六年级 9 个班进行的
调查,关于圆周率有多数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在教学前就已经有所认
识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少数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我直接问学生
你打算怎么计算这个圆的周长呢?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
识?学生可能会说出我准备用圆的直径乘圆周率算出这个圆的周长,
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出圆周率用字母π
5、自主学习例 1 因为学生已经推倒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所以例 1 的学习我放手 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例 1:
孩子们请你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解答例 1,并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巡视,然后找学生板演并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习惯和能力。]
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 是本节课的德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 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资助探究、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学生分成每组 4~6 人的学习小组 8 组, 2、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 滚动法测量周长,根据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4、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同时为学 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圆周长的含义。 (二)活动研讨 (三)猜想验证 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统计分析,在充分的 感知的基础上,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认识圆周率的含义,得出计算 圆的周长的公式, (四)巩固应用 例题讲解,模仿练习,辨判断,拓展练习 (五)总结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才能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圆的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4.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5.应用: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课题圆的周长例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记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

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

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

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资源目标学与教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二、渗透“转化”,激发兴趣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具、计算器实验报告单习题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巩固运用、深化知识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6篇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6篇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②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7篇)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7篇)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7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微课简介】《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

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

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

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篇圆的周长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圆周长有关的问题,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5: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你从中读出什么数学信息?(二)讲授新课师生交流数学信息,探究问题: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生探究后交流展示方法:小结:根据C=πd,可以列方程解答。

(三)重难点精讲生自主探究交流后计算方法: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x=251.2÷3.14x=80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求花坛的直径?生交流想法。

生探究后交流:251.2÷3.14=80(米)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四)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则C=πd或C=2πr知道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和半径,可以用算术法解答,也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解答与圆的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先想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再根据已知条件来解答。

(五)随堂检测1、先估计,再求出圆的直径。

C=12.56米C=15.7厘米C=62.8厘米2、计算2.6+1.4=0.52-0.28=0.17+0.83=3×2.4=5×0.15=0.78÷6=3、填表4、滚铁环是一种有趣的儿童游戏。

如果用一根90厘米的铁片弯成一个圆形铁环,这个铁环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5、用一根绳子绕这棵树干,量得10圈的绳子是12.56米。

这棵树树干横截面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厘米?6、圆形拱门的高度要在2.4——2.7米之间才符合标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

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

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5、教学重难点: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模板(6篇)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模板(6篇)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模板(6篇)《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六班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

圆的周长是在同学初步熟悉了圆,把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同学初步讨论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头,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学问打好基础。

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同学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觉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把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育同学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力量,并使同学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圆周长的学问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依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同学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使同学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同学发觉、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力量目标:通过引导同学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育同学动手操作的力量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勇于探究、主动思索、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同学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添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同学以合作实践,商量沟通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的预备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表达以下几方面:〔1〕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表达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同学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详细的做法是:让同学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觉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赐予点拨引导,做同学学习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感知,激发学习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C=4a2、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

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已知 d = 20米求:C = ?根据 C =π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

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 =2πr =πd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

P64 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5、8题圆的周长的说课材料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9-91页例1和"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第1-6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圆周长的知识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3、教材的结构层次及编排意图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前,先正方形的周长概念进行复习,引出圆的周长,并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展开教学。

这不但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的理念,同时,也为本节课探索圆的周长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找出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新知,在练习的设计上,除编排了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练习之外,还编入了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防止思维定势,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4、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6、教学具的准备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1)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2) 巧用演示,丰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这节课在学习探索圆的周长时,演示测量的方法--"绕线法""滚动法"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直观的演示,使学生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准确测量、实验发现、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

"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

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复习引入。

正方形的周长师问:给一个正方形的镜子镶上边框,实际上是求什么?正方形的周长指什么,它与什么有关?那么给一个圆镶上边框也就是求什么?(指出求圆的周长)2、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根据情景和课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教师指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拉直后它是什么线?(电脑演示)(故事的引入给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情景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新知。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可以利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来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当学生对圆的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感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实践,讨论交流,从而发现方法。

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用手中的线、直尺等工具,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看谁想的办法多。

学生测量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可行的方法,我都会让学生一一演示,并借助屏幕显示出学生用得最多且可行的方法(如:滚动法和绕绳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管是采用滚动法还是绕绳法都是运用"化曲为直"的原理。

(三)自主探究,层层揭示1、演示:从小到大依次出示3个虚圆,然后老师发问:你能算出这三个圆的周长吗?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半径、直径有关)2、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后,让学生自己验证:小组合作,测一测手中圆形实物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入下表:周长C(毫米)直径d(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通过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了前面这些实验,统计和发现,为进一步抽象概括作了充分的准备)3、引导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即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教师趁势追问:"是不是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这样的呢?咱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四)介绍资料,归纳公式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研究上的伟大贡献,我们有必要向学生简单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于是,我再次利用课件操作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并在介绍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3倍多一些"可以用圆周率来表示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又因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所以: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用字母表示是:C=πdC=2πr(五)、放手自学,运用知识1、重现前面三个虚圆,分别指出圆的半径或直径,并求出它们的周长。

3.14×1×2 3.14×3 3.14×2×2=6.28(厘米)=9.42(厘米)=12.56(厘米)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求下面各圆的周长d=2米d=1.5厘米 d =4分米3.14×2 3.14×1.5 3.14×4= 6.28(米)= 4.71(厘米)= 12.56(分米)3、自学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

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140.95=2.983≈ 2.98(米)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8米。

4、完成"做一做"题目: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0.33米。

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14×0.33×2= 2.0724≈ 2.07(米)答: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2.07米。

5、判断题:(1)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2)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与直径的乘积。

(√ )(3)当半径为3厘米时,圆的周长为18.84厘米。

(√ )(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6、练习二十三第5题: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

要用多长的粗铁才能把牛栏围成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7、一个时钟的分针长15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经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转动8周呢?(设计第1-4道练习题的目的是正面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给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