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农业电子商务的基础是承信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它是面向农村经济市场,结合企业运营和政府服务农业信息化所开发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结合多种农业服务模式的需求而开发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搭建了连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关键字经济市场;信息服务;服务模式;需求开发;农业生产

正文

一农业电子商务

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素质较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商务活动,能够消除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进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是当代经济发展要求所决定,我国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单个农户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存在着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需要将电子商务运用于农业,积极搭建起连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向市场化转型,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电子商务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电子交易活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农产品从研、产、供、销,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涉及到农民、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以及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面。

自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并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农业部还利用网络协议、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建成了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超过3000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内。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还处于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状况。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但网站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差,针对性不强,发布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居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二.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农民缺乏快捷、准确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更缺乏科学的市场分析和预测。看左邻右舍种什么,自己跟着种什么。今年什么东西好卖,明年也种植什么。同时,农产品的产销过程环节多、复杂、透明度不高,交易市场集中度较低,买卖主体众多,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通过电子商务强

大的网络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供需双方及时沟通,生产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减少大量中间环节,简化交易程序,实现交易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动成本和交易费用。农产品通过“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渠道通路完成其分销过程,彻底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

1. 社会对农业电子商务的轻视,部分与农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对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深刻的理解,没有认识到政府在发展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没有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一般具有初期投入较大,而回收较慢的特点,造成了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短期内效益较低的农业电子商务兴趣不大。

2.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网络。目前我国财政能力所限,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网络使用费用高,速度慢。虽然通信网络已铺设到大部分市、县、镇,但很少能够进村到户,加上有条件购置电脑的农民寥寥无几,网络信息的传递在最后一公里时被中断了。作为农产品主要生产者的广大农民本应是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参加者和推动者,但是目前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将他们中的大多数排除在电子商务大门之外。

3.农村经济不发达,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成本较高导致农民很少上网,是限制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高于农村,城镇网民的上网时间长于农村网民。在全国13700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仅0.4%,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而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能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 农产品的标准化障碍,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产品编码化。没有标准,就不能对产品进行比对,就没有衡量产品质量的准绳。然而农产品质量评价主观性较强,大多没有标准化的评价指标,属于高接触性产品,消费者只有在接触后才能对商品做出客观评价,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要求。这导致了目前农产品交易中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现象屡见不鲜。

5. 农业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农业电子商务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但农村的年轻人往往选择外出打工,不愿呆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大学和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使得农业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

6. 基层农业网站定位不准,目前,大多数农业网站仅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发布农业信息为主,不提供或只提供有限的交易服务。很少有网站能采用网上拍卖等先进的交易方式,或提供产品推荐、价格比较、交易者信用评价等丰富的服务功能。网站内容普遍广而不深,华而不实,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内容匮乏、陈旧、更新不及时。信息的时效性差,有效信息少,过时信息多,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

7. 缺乏宏观指导性的农业信息,未能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使电子商务给农业的产、供、销带来的益处不多。各类农业网站直观反映的农业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

三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也有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应采取有效对策,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道路。农业技术的支持、农用物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销售等等,无不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业大市场体系的纽带。为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现现代农业大市场有效运作,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各级政府应发挥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加强统一领导、出台相关文件、组织学习与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同时,理顺各方关系,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解决当前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滞后、混乱的问题。但政府对农业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是有边界的,超出边界则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过分干预。

2. 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把网络连接到种养殖大户、农民纪经人、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家中。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应具有针对性。在经济发达、农民素质较高的地区,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帮助农民上网;在经济较不发达、农民知识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

3.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4.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一直是制约着农产品流通的瓶颈,也是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加快农产品标准特别是主要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保鲜和安全卫生等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质量监测体系的监督管理作用,搞好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重点突出农产品中农残、兽残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应加快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工作,制订标准和规范,实现各类产品标准化,并提供相应标准描述,使农业电子商务得到顺利的开展。

5. 加快培养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各级教育机构开设农业信息化专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资助,培养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农业信息化人才。还应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