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体裁常识

合集下载

语文基础知识文学体裁

语文基础知识文学体裁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最常 见的是分上、下两片。
1. 《蝶恋花》、《念奴娇》、《一剪梅》、《鹧鸪天》这 四首词,依字数划分,属于词的哪一种?
《蝶恋花》
《一剪梅》
《念奴娇》
《鹧鸪天》
2. 《蝶恋花》、《念奴娇》、《一剪梅》、《鹧鸪天》这 四首词,每首诗各分为多少片?
3. 《念奴娇》一词的题目与《鹧鸪天》一词的小序,分别 有甚么作用?
台词:剧本最主要的部分,表现出人物形象 和故事情节。
舞台说明:用来提示戏剧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舞台灯光或 布景等。
大奶奶:我先作榜样吧﹗(放下一对玉镯)
(《南海十三郎》)
台词
舞台说明: 提示大奶奶的动作
一、词的体裁特点 二、散曲的体裁特点 三、短篇小说的体裁特点 四、剧本结构的特点
一、 词的体裁特点
➢ 词是一种合乐歌词,是诗的别类,它起源于 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至宋代而大盛。
➢ 词有许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 「乐府」、「倚声」等。
➢ 词产生之初,篇幅都较短小,后来出现了较 长的作品,一般依字数多少分为三类:
1. 《双调‧骤雨打新荷》、《双调‧庆东原》两首 散曲,分别属于散曲的哪一种?
2. 指出《双调‧骤雨打新荷》、 《双调‧庆东原》 两首散曲题目中的曲牌和宫调。
答案
1. 《双调‧骤雨打新荷》、《双调‧庆东原》两首 散曲,分别属于散曲的哪一种? 两首散曲均属于小令。
2. 指出《双调‧骤雨打新荷》、 《双调‧庆东原》 两首散曲题目中的曲牌和宫调。 《双调‧骤雨打新荷》,曲牌:骤雨打新荷;宫 调:双调 《双调‧庆东原》,曲牌:庆东原;宫调:双调
多限于一支曲子,与词的 小令不同。
二、散曲的体裁特点

文学体裁知识点总结

文学体裁知识点总结

文学体裁知识点总结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按照其特定的形式、结构及表现方式进行分类的概念。

在文学创作中,不同的体裁可以给作品赋予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使得文学作品丰富多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体裁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文学体裁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在传统的分类体系中,文学体裁主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和戏剧三大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种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1. 诗歌诗歌是文学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体裁,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韵律和节奏的追求。

诗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韵律严谨的韵诗,也有自由散漫的自由诗。

古代的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现代诗歌则更加注重对意象的表达和想象力的展现。

诗歌常常通过修辞手法和象征符号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抒情性。

2. 散文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学体裁,其不受韵律和节奏的约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随笔等等。

散文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是议论性的,也可以是抒情性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文学表现形式。

散文的语言通常比较通俗易懂,也更贴近日常生活,因此受众面更加广泛。

3. 戏剧戏剧是一种适合于舞台表演的文学形式,其最基本特点就是对话。

戏剧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悲剧、喜剧、话剧、歌剧等等。

戏剧的创作需要侧重于角色的塑造和对话的交锋,以及舞台表演的呈现方式。

因此戏剧通常对舞台和表演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专业的导演和演员来演绎。

以上三种体裁都是文学中比较典型的体裁,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但各有千秋,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只是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和表达目的。

二、文学体裁的作用文学体裁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文学体裁,就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文学体裁不仅可以赋予作品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更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审美需求和文学欣赏体验。

以下将具体介绍文学体裁的作用。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4说明对象5说明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7说明语言 3.议论文 1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2 3 4 5 6 7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事理——事理说明文事物——事物说明文 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空间顺序 事物的内部结构建筑物的方位、布局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从整体到部从原因到结从概括到具从特点到用认识顺序 由浅到由近到由已知到未由具体到抽平生特点 内容具体有理论结构具有逻辑性 语言具有概括性 政治论学术论分类 广义的议论按论证方式立论 驳论 要①论点: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特点 a.符合客观实际,表意正确 b.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c.具有鲜明性 ②论事实论道理论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论证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提出问题引结构 最基本的结其他 纵式 分析问题本解决问题结横式 语言 抽象性 概括性 准确、中肯、鲜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二.体裁常识1.小说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2小说的分类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①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②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一种小说;③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④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⑤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⑥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⑦演义小说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2.散文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3散文的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②意境深邃;“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③语言凝练;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3.戏剧1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2戏剧文学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本;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①舞台提示;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多种作用;②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3戏剧的种类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4戏剧的特点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化;5元杂剧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①散曲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②杂剧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介是动作、表情;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4.诗歌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2诗歌的基本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3诗歌的分类4诗歌意象 月亮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诗人往往对月亮思亲,引发离愁别绪和思想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水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云 代指游子、漂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柳树 古诗中以折柳表惜别;由于“柳”和“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这一习俗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按题材 田园诗山水诗讽喻诗按内容 叙事诗: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按作者身文人创民歌民格律按表达方律诗 绝句 自由诗 散文诗: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诗歌诗 古体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 七言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古体诗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近体诗 绝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律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曲又称“词余” 散文 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戏杂传是供演出的剧本中国古典诗歌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梅花梅花在严寒最先开放,然后引发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的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它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回家;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离别,“凄凄惨惨戚戚”之感以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郦道元小经注·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情绪;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无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5.古代文学体裁集释1赋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辞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着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2骈文这种文体,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唐初仍沿袭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骈文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讲究平仄、用典和藻饰;着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3古文指以文言文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代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冰城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4古代议论文体①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属于此;②说: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其内容大多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很讲究文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具有这些特点,还有韩愈的马说师说;5记①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但不多加以议论的散文题材;它包括以下两类: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如小石潭记;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轶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学考证、读书杂技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属这种文体;②游记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动,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③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立体,如五人墓碑即;④传记记事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史传可分为如下几类: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6赠序古代送别时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生序;7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着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有的序跋还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介绍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序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者写的;8铭古代刻在器物商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叫“铭”;铭文,一般都押韵,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9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①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②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③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10史书体例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②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③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④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⑤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⑥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一、什么是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指的是文学作品按照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和划分的方式。

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二、主要的文学体裁1. 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环境背景和展开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

小说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等。

每种小说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如言情小说追求情感的细腻表达,武侠小说注重动作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2. 诗歌诗歌是一种以压缩、凝练的语言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常具有韵律和节奏感,通过押韵、排比、对仗等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美感。

不同的诗歌形式有长诗、短诗、抒情诗、叙事诗等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

3.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写作风格灵活多样,可以是抒情的、议论的、描写的等等。

散文可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各种主题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4. 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冲突决策的文学形式。

戏剧通常包括剧本和演出两个方面,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形式,演出则是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戏剧通过舞台的布景、演员的表演和音效的配合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

5. 故事故事是一种以叙述的方式表达情节、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文学形式。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构的,可以是短篇的或长篇的。

故事通常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紧凑的叙述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体验。

6. 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的形式表达事实、经历和观点的文学形式。

记叙文通常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叙述的客观性,通过详实的描述和有条理的叙述方式来展示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

记叙文可以是自传、游记、日记、传记等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艺术特点。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文学体裁的四大样式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

下面分别简单简绍:一、散文1、定义: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

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范围较窄。

这里所谈的是狭义散文。

2、分类: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事情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抒情散文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抒发情感为主,兼有叙事议论。

议论散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论述事理为主,兼有抒情叙事。

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几乎都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学性,使其具有“文学”的特点,几乎不存在表达方式单一,只是单纯叙事、单纯抒情、单纯议论的散文。

3、特点:一般认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表达的中心或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

就一般情况看,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是相当准确的;当然,对这一概括有人有不同看法。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1.寓情于景,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景物中。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清、静、悲凉之情融注于故都秋景的描写之中(有人认为融注的是纯粹的喜悦之情)。

2.即景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淡淡的喜悦和淡淡哀愁之情。

3.叙事抒情,即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节,通过叙述“我”因身体残疾,苦闷难熬,百无聊赖地独自到地坛消遣,而母亲关爱担忧却又不愿张扬表露的事情,抒发对母亲的歉疚、感激和赞颂之情。

4.寓情于物,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某一物象中。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通过描写和赞美白杨树的伟岸形象和坚强品质,来赞美坚持抗战的中国农民。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常识1、诗歌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沈宋与律诗的确立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白居易艺术成就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刘禹锡与柳宗元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郊寒岛瘦,诗鬼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欧阳修和王安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苏轼的诗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2、赋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骈赋与骈文概况3、词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概述敦煌曲子词柳永的意义:慢词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苏轼的词:以诗为词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姜夔于与吴文英辛弃疾的意义:以文为词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4、曲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5、散文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6、戏剧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其他关剧提要关马郑白代表作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南戏:形成,发展,体制四大传奇及琵琶记明传奇概况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四梦提要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苏州派简介:李玉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花部和雅部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7、小说小说溯源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三言二拍简介聊斋和阅微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8、古代文论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庄子的美学思想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王充的文学主张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杜甫论诗诗陈子昂风骨兴寄论唐古文运动唐新乐府运动江西派诗论严羽沧浪诗评王夫之叶燮明清戏曲本色论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1.文学体裁,古代的,包括散文和韵文(诗、词、歌、赋等);现代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文学体裁大全

文学体裁大全

文学体裁大全文学体裁大全涵盖了各种文学创作的形式和类型。

它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丰富了文学的世界。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文学体裁的详细介绍。

1.诗歌:诗歌是最古老、最纯粹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对语言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意象的丰富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歌可以抒情、叙事、议论,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2.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

它不像诗歌那样受到格律和音韵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种类繁多,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长篇或短篇的叙事文学体裁。

它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来构建一个虚构的世界,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

小说的种类繁多,包括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等。

4.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文学体裁。

它包括悲剧、喜剧、正剧等,通过台词、动作、音乐等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5.传记:传记是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对传主的生平、事迹、性格等进行详细描述,来反映传主的人生轨迹和精神风貌。

6.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和文学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学形式,如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

这些文学体裁各具特色,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总的来说,文学体裁大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的殿堂,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审美享受和思考空间。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我们都应该珍视这些文学体裁,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高中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讲解(解析版)

高中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讲解(解析版)

高中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讲解(解析版)高中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讲解(解析版)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通过文字艺术的表达,传递情感与思想,以此达到审美的目的。

而文学体裁就是文学作品按照一定的表达形式和艺术特点划分的不同类型。

以下将针对高中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的多样性与魅力。

1. 散文 (Prose)散文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文学体裁,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写就的一种艺术性散文形式。

散文作为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等多种类型。

它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经历、观点和思考。

2. 诗歌 (Poetry)诗歌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语言、韵律和意象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以节奏、韵律和音乐感为特征,通过锤炼的语言形式和可塑性的表现手法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常见的诗歌形式包括诗集、抒情诗、叙事诗、绝句、律诗以及现代诗等。

3. 小说 (Novel)小说是一种以叙事形式讲述故事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长篇的叙事性散文作品。

通过描述人物形象、情节的发展以及社会背景,小说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常见的小说类型有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

4. 戏剧 (Drama)戏剧是一种通过对话和动作表现、演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文学形式。

通过舞台表演,戏剧能够直观地展现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并通过剧情的冲突展示人生的悲喜和社会问题。

戏剧通常由剧本编写,并由演员在舞台上演出。

5. 散文随笔 (Essay)散文随笔是一种短小精悍,具有个人观点和思想的散文作品。

它以随性自由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情感,常常与社会、文化、政治等主题相关。

散文随笔以其独特的短小形式和立场鲜明的观点吸引了众多读者。

6. 寓言 (Fable)寓言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以动物、事物或其他形象为主角,并通过寓意来表达抽象概念和道德教训的文学形式。

寓言通常是为了教育读者或传递一定的道德准则,在同时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一份启示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Ⅱ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⑵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⑾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⑿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为特点的一类文章。其内容丰富,或历史掌故,或轶文轶事,或文艺随笔,或人物评论,或科学小品,或文字考证,或读书杂记等。如《世说新语》。
⑨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 天净沙秋思》只有“天净沙”一曲。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如《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⑵骈文。它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它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又叫“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对其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唐代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⑶辩。辩即辨是非,别真伪。其特点是通过批驳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⑷原。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进行考察、探讨,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黄宗羲的《原君》。
②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其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可以换韵,也可一韵到底;多用比兴手法;句子以七言为主,灵活多变。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③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多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等。
③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④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⑸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①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②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③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④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c按字数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d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⑷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新诗 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这些都是现代诗歌。
⑥乐府 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⑦标题 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一首词或词的一段叫“一阙”,“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⑺奏议。它是古代臣子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如李密的《陈情表》;“对策”是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⑻序跋。序也作“叙”或“引”,是书序,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这类文章,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愚溪诗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等。
④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成为排律。
⑤歌 行 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⑶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Ⅳ诗歌
⑴概念: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⑶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⑷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①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②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Ⅵ史书体例
⑴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如《左传》《资治通鉴》。
文学体裁常 识
Ⅰ散文
这里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那些以写真事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⑴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和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
⑵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⑤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⑥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Ⅲ戏剧
⑴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⑵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⑸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上说:“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太史公曰……’。二曰正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⑹说。它也是古代议论说明的一类文体,与论差不多。《文章辩体序说》上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师说》《捕蛇者说》。这类文章有的侧重于议论,有的侧重于记叙,叙事显理。有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如《爱莲说》;有些议论性强的文章用“说”,用“论”也可。
⑩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11对联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上联最后一字,一般为仄声,即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即阴平、阳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仄起平落。
Ⅴ古代其他文学体裁
⑴赋。它是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铺采扌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的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此时的赋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这是的赋叫“骈赋”;唐代又有骈体转入律体的叫“律赋”;唐后到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的赋,称为“文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⒀寓言。它是带有劝谕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如《郑人买履》等。
⒁传奇。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是指唐、宋使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等。后因“传奇”多为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⑼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后来,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未附于诗帙的也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廉的《送东阳马生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