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冯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后汉书冯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后汉书冯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

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

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

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

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

”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

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

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

书奏,帝将召见。

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

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

”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卫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

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

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

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建武末,上疏自陈。

书奏,犹以前过不用。

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

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

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

”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居贫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B.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C.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D.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自上而下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

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

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

弘闻之不说,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

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

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

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帝即为彻之。

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

数年卒,无子,国除。

(选自《后汉书》)注:①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B.御坐新屏风坐:通“座”C.帝即为彻之彻:透彻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考:通“拷”,拷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D.孔子鄙其小器鄙:鄙陋3.下列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皆白衣冠以送之C.箕踞以骂曰D.粪土当年万户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人无不立死者B.今行而无信C. 行李之往来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虞延传》(附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虞延传》(附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虞延传》(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小题。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

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

少为户牖亭长。

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扦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

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

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昔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

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

帝善之,于是声名遂振。

二十三年,司徒玉况辟焉。

明年,迁洛阳令。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第二百。

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

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B.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C. 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后汉书·冯鲂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后汉书·冯鲂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

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

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

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

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

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

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

”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

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

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有方略。

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

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

迁郏令。

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资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

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鲂诣行在所。

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

所当讨击,勿拘州郡。

”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

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

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日受诛,死无所恨。

”鲂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皆称万岁。

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

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

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选自《后汉书·冯鲂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B.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C.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D.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

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

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

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其文不存。

又著《辩和同之论》。

其辞曰: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

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

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得由和兴,失由同起。

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

《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

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睦能相亲也。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

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

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殁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诸?”。

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

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

此违而得道者也。

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芋尹申亥①从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二女。

此顺而失义者也。

鄢陵之役,晋楚对战,阳穀②献酒,子反③以毙。

此爱而害之者也。

臧武仲④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疢⑤也。

疢毒滋厚,石犹生我。

”此恶而为美者也。

……桓帝时,举.孝廉,除.北新城长。

告县人曰:“昔文翁⑥在蜀,道著巴汉;庚桑⑦琐隶,风移碨磥⑧。

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

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

特召.入拜尚书郎。

累迁.,后为野王令,未行。

光和中,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②③④⑥⑦:都是人名。

文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光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光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光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初,王莽征天下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光武将数千兵,微之于阳关。

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

光武议日:“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

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日:“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

令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

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严尤说王邑日:“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

”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

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逆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旗帜蔽野,怔鼓之声闻数百里。

或为地道,或车撞城。

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

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港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

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

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材料二:昆阳之战,光武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

王邑、王寻之师,号称百万,以临瓦合之汉兵,存亡生死之界也。

诸将欲散归诸城光式决迎敌之志诸将不从倾覆随之。

光武心喻其吉凶,而难以晓譬于群劣,则固慨慷以争、痛哭以求必听之时也。

乃微笑而起,俟其请而弗迫与之言,万一诸将不再问而遽焉骇散,能弗与之俱糜烂乎?呜呼!此大有为者所以异于一往之气矜者也。

天下之大,死生之故,兴废之几,非旷然超于其外者,不能入其中而转其轴。

慎谋于未举事之前,坦然忘机于已举事之后,天必赐之以勇。

勇者,非气矜也,泊然于生死存亡而不失其度者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严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严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严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帝遣使聘之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绝。

”霸..,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得书,封奏之。

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节选自《后汉书·严光传》)材料二: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

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

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光也,乃遣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

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

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

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痂,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

”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征我,三乃来。

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

”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

光曰:“买菜乎?求益也?”霸封奏其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

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年八十,终于家。

(节选自《高士传·卷下·严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3 分 )帝A遣B使C聘D之E舍F于G北H军I给J床K褥L太M官N朝O夕P 进Q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区区,用于自称的谦辞,与《过秦论》中“秦以区区之地”的“区区’’意思不相同。

2020年潍坊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潍坊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潍坊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

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

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

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

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

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

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

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

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

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

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

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

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

”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

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

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

书奏,帝将召见。

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

”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

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

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

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建武末,上疏自陈。

书奏,犹以前过不用。

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

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

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

”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居贫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1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B.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C.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D.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1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

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这里指国家。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祚”。

1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衍见解独到。

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

B.冯衍厌恶权贵。

他在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

C.冯衍交友不慎。

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

D.冯衍追求美德。

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

1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

”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2)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

【答案】129. C130. C131. B132.(1)“冯衍求见皇上,是为了毁谤你们。

”王护等害怕了,就联合起来排斥离间,冯衍因此没能觐见皇帝。

(2)看到了结果就要考查推究起源,所以思念古人并歌咏他们的道德。

【解析】12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这段话是说“这样做岂不是比全军覆灭在原野,自身血肉做野草的肥料,身败名裂,羞辱先祖要好得多么?圣人能把灾祸转化成幸运,智士能扭转败局求得成功,希望您深入考虑而不要同于流俗”,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军”“中原”“身”“草野”“功”“名”“圣人”“智士”等,然后依据句意、句式以及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于中原”是“覆”的地方,二者不能断开,这就排除AD两项;“军覆于中原”与“身膏于草野”结构一致,故前后的断句应该一致,这就排除B项,故选C项。

13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C项,“每个帝王都只有一个年号”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

故选C项。

13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B项,“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不正确,文中说的是“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意思是“起初,冯衍担任狼孟县长,用罪名挫败世家大族令狐略”,可见冯衍用罪名挫败世家大族令狐略,令狐略当时还没有担任司空长史。

故选B项。

13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所以……者”,表原因,……的原因;“毁”,毁谤;“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判断句;“之”,代词,他,指冯衍;“即”,就;“排间”,排斥离间;“遂”,于是、就;“入”,句中是指觐见皇帝。

第二句中,“夫”,句首发语词,不解释;“睹”,看到;“其”,代词,那;“终”,结果;“原”,动词,考查推究;“始”,起源;“故”,所以;“存”,思念;“其人”,那人,这里指古人;“咏其道”中“其”,代词,他们;“道”,道德。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译文: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

冯衍幼年时就有奇才,年仅九岁,就能够背诵《诗经》,到二十岁时就博览通晓群书了。

王莽时,许多朝廷大臣荐举他去做官,冯衍推辞不肯出仕。

当时天下各地起兵,王莽派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

廉丹招冯衍授为掾吏,与他一起到定陶。

王莽又再次以诏书追令廉丹说:“将军承担国家的重任,不捐弃生命于荒野,就没什么能报恩尽责。

”廉丹很惶恐,连夜召见冯衍,把诏书给他看。

冯衍就劝廉丹说:“现在为将军计议,最好是屯兵据守大郡,镇抚吏士,磨练他们的节操,在方圆百里内,每天赏赐酒肉,以结纳英雄豪杰之士,咨询忠智的谋略,争取将来的民心,等待形势的变化,为国家兴利,为百姓除害,那么福禄就会永世传流,功勋就能永载史册。

这样做岂不是比全军覆灭在原野,自身血肉做野草的肥料,身败名裂,羞辱先祖要好得多么?圣人能把灾祸转化成幸运,智士能扭转败局求得成功,希望您深入考虑而不要同于流俗。

”廉丹不能听从,和赤眉军作战身亡。

建武六年发生日食,冯衍上书呈请八事。

书奏送上后,光武帝准备召见他。

起初,冯衍担任狼孟县长,用罪名挫败世家大族令狐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