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精品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1.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

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

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想排遣烦闷→[ ]【答案】【小题1】七言绝句【小题2】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欣喜。

【小题3】孤独寂寞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诗歌体裁的能力。

诗歌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语言,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格律,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

结合诗歌内容,.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意境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去了解诗句所写的内容,根据语境,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

其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但切记一点,描写不是翻译,不能将其当做翻译来写,要根据其内容进行想象和拓展,并要与主题结合。

多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会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欣喜。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结合诗歌内容,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独出门前望野田”写出了诗人想排遣烦闷;“月明荞麦花如雪”写出了诗人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

2.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一)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万枝,XXX掩映XXX迟。

我想起你,你的心像西江水,日夜流淌不停。

1、XXX和万枝对应的是枫叶,重复的“枝”字加强了枫叶的形象,表达出枫叶茂盛的景象。

2、江桥掩映XXX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边夕阳下的景色,令人想象江水和帆船的缓慢流动。

二)渡汉江(唐)XXX岭外音书断,经XXX。

离家久了,音信断绝,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冬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到故乡,我却有些害怕见到亲人,不敢主动询问他们的消息。

1、外、断、复三个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远离家乡的苦楚和时间的流逝。

2、作者不敢主动询问来人,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和矛盾,既渴望家人,又害怕失望和伤心。

三)闺怨(唐)XXX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XXX都飞走了,我写信寄不出去,愁绪纷杂,梦境也难成真。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我希望自己能像孤月一样,照亮伏波营的黑暗。

1、孤字可以理解为寂寞、孤独,也可以理解为独特、独立,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状态和个性特点。

2、通过描绘思妇的心情递进,表达了她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XXXXXX接水为乡,君去XXX正渺茫。

我和XXX一起生活在荆州和吴县之间的水乡,现在他离开了,漫长的XXX在他面前无边无际。

日暮征帆何处泊?XXX一望断人肠。

夕阳西下,他的帆船驶向何处?他的离去让我感到无尽的伤痛。

1、以XXX之口,表达了他对故乡、家人和朋友的思念和不舍。

2、XXX渺茫,与XXX的离去相呼应,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我独自一人在旅馆里,寒冷的灯光下无法入眠,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忧虑。

故乡今夜思千里,XXX明朝又一年。

今夜,我在思念远方的故乡,我的白发在明天又要增加一年。

1、XXX形成对比,加强了孤独的感觉。

2、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老去。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带答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带答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一)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二)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2.请描绘“月明养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三)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争堪悲。

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解】①“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

人:指诗人自己。

②客:在外漂泊。

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1.诗人以一个“”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2分)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四)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3分)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五)望江南①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解】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的景色。

(3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

(3分)(六)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田家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1分)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在诗人的眼中,“云”被人格化了,表面上是对“云”的责怪、埋怨,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下美景的喜爱眷恋之情。

(二) 蝶恋花①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②夷犹③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④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⑤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⑥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

②画舫:彩船。

③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④江国:水乡.⑤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⑥看看:转眼之间,即将。

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拂岸的江南自然春色;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满足感、认同感)。

2。

“春涨一篙添水面”一句写景可谓绝妙,请作简要赏析。

(2分)示例:这是对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后的河水的描写。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涨起来之后湖面因涨水而加宽的景象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上片写春水上涨、芳草嫩绿、鹅儿嬉戏,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B。

“谷雨才耕遍"中的“才”字,流露了词人对农事迟晚的不满情绪。

C。

全词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

D。

本词写景细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刻画了清新、明净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二、爱国忧民(三)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被押往大都,途经金陵之时。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原卷版+解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原卷版+解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临:澹澹:竦峙:星汉:(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感情基调是怎样的?(3分)(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析。

(4分)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落尽子规..啼,闻道(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杨花:子规:闻道:(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的“愁心”蕴含丰富的内容,请说说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春入旧年。

乡书(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次:客路:残夜:乡书:(2)(2023年花都区期末)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分)(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怎么理解?蕴含了什么哲理?(3分)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昏鸦:断肠:天涯:(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个景物描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作用?(4分)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半轮:发:(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析。

(3分)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课外古诗词鉴赏题集

课外古诗词鉴赏题集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 的伤感。 2、 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答: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 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3.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 是什么? 答:作者对“万方多难”无能为力,只有作一首如《梁甫吟》一类的诗,聊以自慰。既含 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又讽喻当朝昏君,如同蜀汉后主刘禅。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抱 负: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1、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 答: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 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
2、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答:“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 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 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1、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
答:影、雁、根、蓬。
2、“
辞根散作九秋蓬”
4分
答:“千里雁”
1
1 “九
秋蓬”
1分 表达
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1分。
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 处。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精品2020-12-12【关键字】方法、条件、自主、特点、突出、思想、环境、重点、方式、特色、作用、标准、关系、分析、形成、方向中考古诗鉴赏方向:1.初步鉴赏诗歌的情感、语言和基本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思想情感的分析:1.根据诗中的意象确定诗歌的类型。

2.根据该类诗歌已知的情感类确定赏析对象的情感基调。

3.根据诗文内容将思想情感具体(具体的阐述)●诗歌常见内容和情感:1.咏古诗:多为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说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慨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2.战争诗:或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或表现舍生杀敌的壮烈;或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或表现出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3.边塞诗:是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

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4.思乡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隐逸诗:往往表现诗人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表达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或借景借物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节操。

●常见意象情感:1.夕阳:悠闲壮阔,或抒垂暮凄凉之感。

2.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4.梅花:凌霜傲雪,迎风独立,坚强高洁。

5.芳草:伤春感时。

6.落花:感叹人生的无常,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

7.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8.燕莺蜂蝶:蕴春意盎然之意。

9.鸿雁:思归之意。

10.孤帆:孤独和思念之意。

11.孤城、关隘:抒征夫离绪。

12.栏杆:思乡、忧愁之意。

13.羌笛、胡笳:声音凄切哀婉,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4.阳关:送别时所唱歌曲称作“渭城”“阳关”。

二、方法特色的分析:1.根据已知的方法、手法、艺术特点的种类分析赏析对象的特色种类。

2.根据诗文表达将手法、特色具体化(具体的阐述)。

●诗歌常见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双关(利用语音或语意条件,使语句同时具有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

)夸张、对偶、对比、用典。

2.表达方式:(1)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此外还有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乐景抒哀情等。

)(3)其他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抑扬关系、衬托、正衬、想象、联想、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1.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荜门,柴门。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2分)3.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4.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5.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6.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9.绝句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

10.菩萨蛮[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中考古诗鉴赏方向:1.初步鉴赏诗歌的情感、语言和基本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思想情感的分析:1.根据诗中的意象确定诗歌的类型。

2.根据该类诗歌已知的情感类确定赏析对象的情感基调。

3.根据诗文内容将思想情感具体(具体的阐述)●诗歌常见内容和情感:1.咏古诗:多为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说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慨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2.战争诗:或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或表现舍生杀敌的壮烈;或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或表现出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3.边塞诗:是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

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4.思乡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隐逸诗:往往表现诗人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表达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或借景借物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节操。

●常见意象情感:1.夕阳:悠闲壮阔,或抒垂暮凄凉之感。

2.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4.梅花:凌霜傲雪,迎风独立,坚强高洁。

5.芳草:伤春感时。

6.落花:感叹人生的无常,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

7.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8.燕莺蜂蝶:蕴春意盎然之意。

9.鸿雁:思归之意。

10.孤帆:孤独和思念之意。

11.孤城、关隘:抒征夫离绪。

12.栏杆:思乡、忧愁之意。

13.羌笛、胡笳:声音凄切哀婉,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4.阳关:送别时所唱歌曲称作“渭城”“阳关”。

二、方法特色的分析:1.根据已知的方法、手法、艺术特点的种类分析赏析对象的特色种类。

2.根据诗文表达将手法、特色具体化(具体的阐述)。

●诗歌常见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双关(利用语音或语意条件,使语句同时具有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

)夸张、对偶、对比、用典。

2.表达方式:(1)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此外还有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乐景抒哀情等。

)(3)其他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抑扬关系、衬托、正衬、想象、联想、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1.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荜门,柴门(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答案:“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现了诗人本诗后两句表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4.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5.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答: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6.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