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声)课堂笔记.

建筑物理(声)课堂笔记.

建筑物理(声)课堂笔记第一章基础知识建筑声学的两大任务:噪声控制,音质设计。

课程内容:1、声音的基本性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人对声音的感知和评价:心理和生理声学3、室内传声质量4、材料和构件的吸声和隔声性能5、建筑物内外噪声控制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若干声学问题:1、大量住宅建设中的隔声问题2、各类厅堂中的室内音质问题3、轻薄结构和预制构件带来的隔声新问题4、施工和建筑内的机械设备5、城市噪声环境6、重造型、轻功能声环境控制的意义: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1、保证良好的听闻条件2、保证安静的环境,防止噪声干扰3、保证工艺过程要求(录音棚、演播室等)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这些物理波动现象引起听觉感觉。

建筑声学考虑的问题都与主观听觉有关,因此频率、强度有限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正常频率100—8000Hz小于20Hz是次声波,如潜艇;大于20000Hz是超声波,如海豚。

声学的频带:把声频范围划分成几个频段,叫做频带,度量单位为频程。

频带宽度:△f=f2-f1频带中心频率:f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倍频程:两个频率之比为2:1的频程声音的传播声速与媒质的弹性、密度和温度有关。

空气中的声速:理想气体中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声压是空气压强的变化量而不是空气压强本身。

声音传播过程是一个状态传播过程,而不是空气质点的输运过程。

本质是能量的传播。

声源的种类:1、点声源(如嘴巴),尺寸小于1/7波长,波阵面为球面;2、线声源(如西大直街),单一尺寸小于1/7波长,波阵面为柱面;3、面声源,波阵面为平面。

波阵面是波形中振动相同的点所组成的面。

反射定律:1、入射角=反射角;2、入射线与反射线在法线两侧;3、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

透射系数:τ=Eτ/E0 ;反射系数:γ=Eγ/E0 ;吸声系数:α=1-γ=1- Eγ/E0一般情况下,透射部分的能量要小于反射部分的能量。

τ小的材料成为“隔声材料”,γ小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

第一章1.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2.室内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因素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

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3.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

4.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5.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温度ET、热感觉PWV-PPD指标6.7.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8. 相对湿度:在一定湿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

9.10.露点温度: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气候要素: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组成室外热湿气候的要素。

12.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3.采暖期:某一地区建筑设计计算采暖天数,即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

1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的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15.采暖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

16.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密度的建(构)筑物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态;a.由粗糙度改变所引起的,对地表大气层而言,城市是一体化的下垫面曾,他对太阳辐射的净吸收率,对地转风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系数减少b.表面材料性质改变使得光合作用引起的自然能量固化过程停止,失去湿“呼吸”功能从而加大了固汽两相显热交换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与资源消费结构a.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增强城市区域的温室效应,b.向城市覆盖层内排放大量人为热量17.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18.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c时,在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

建筑物理课程知识点汇总
建筑物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究建筑物理特性,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提供遵守建筑法规和保持室内舒适度所必需的技能。

本文将汇总建筑物理课程的知识点。

热传导和保温性能
•热传导、导热系数、热阻抗及其计算方法
•材料的热性能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与施工
•建筑内部墙面和屋顶的保温设计与施工
空气动力学
•大气压力和风的形成机制
•建筑物在风压力下的响应及其计算
•气流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
•建筑物风阻系数计算方法
内部热环境控制
•冬季供暖设计与系统的运作原理
•夏季制冷设计及系统的运作原理
•空气净化设计及其相关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通风、烟气控制及火灾安全设计
声学
•声学基础知识
•噪声的种类和来源
•建筑物避免噪声污染的设计及其标准
•建筑物内部声学设计
光学
•光学基础知识
•光照和光电计算
•建筑中采光的计算和设计
•窗户的选择及其与环境的协调
防火
•建筑防火设计与防火材料
•建筑物内部消防系统及其校验方法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基础知识
•土力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原理
•建筑物荷载计算及抗震设计
水力学
•建筑物给水系统设计
•建筑物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
•室内自来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标准
建筑物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能够常常用到,但是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必须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最新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最新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建筑物理复习笔记简答题: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答: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事外空间吸热(夏季)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 ,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 2、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答:在空气间层中,其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

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可以a.增加间层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以增加对流换热热阻;b.或是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增加辐射换热热阻。

3.提高墙体保温能力的方法有哪些?a.增加墙体的厚度b.选用导热系数λ值较小的材料(多孔材料)c.组合墙体热阻定义:热阻是表征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在同样的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的热量越小,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越好。

4围护结构受潮后为什么会降低其保温性能,试从传热机理上加以阐明。

答:材料的导热系数是固体〉液体〉气体,当围护结构受潮后原来围护结构中的水蒸气就以液态凝结水的形式存在于围护结构中,使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

5.传热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导热对流辐射。

A. 导热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B.对流定义: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 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称为“自然对流”(2). 因受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等)迫使流体产生对流,称为“受迫对流”。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归纳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归纳

建筑设计物理知识点归纳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需要艺术感和审美视角,还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作为支撑。

在建筑设计中,物理知识点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功能,还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就建筑设计中常见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热学知识点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传递,主要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温度差相关。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墙体、屋顶等结构的选择和建筑的保温措施,需要考虑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热传导的控制。

2.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辐射出的热能,与物体的表面特性和温度有关。

建筑设计中,对于玻璃幕墙、阳光房等需要保证室内热量平衡的场所,要考虑热辐射的影响,合理选择材料和采取隔热措施。

3. 空气热力学空气热力学是指研究空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室内空气流通、通风和空调的设计,合理利用空气的流动特性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线传播与折射光线传播是指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物立面的设计和采光设计,需要考虑光线的传播以及不同材质对光线的折射情况。

2. 光和色彩光和色彩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人的视觉感受。

在设计室内照明时,需要考虑光的亮度、色温以及光源的位置和分布等因素,以创造出舒适、有色彩层次感的环境。

三、力学知识点1.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指研究结构体系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力学计算,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的力学特性和性能的学科。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力学测试和分析,了解其强度、刚度、韧性等性能,从而确保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四、声学知识点1. 噪声控制噪声控制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热工部分一、基本概念1.导热系数(λ):反映了材料的导热能力。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厚度材料层两面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单位:)/(K m W ∙ (金属>非金属和液体>气体) 影响因素:1) 材质;2) 材料干密度(正);3)材料含湿量(正);4)温度(正)2.对流换热系数(c α):表示物体对流换热能力,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气流状况(是自然对流还是受迫对流);构件位置(是处于垂直的、水平的或是倾斜的);壁面状况(是有利于气流流动还是不利于流动);传热方向(由下而上(快)或是由上而下(慢))等主要影响因素。

3.辐射换热系数(r α):表示物体辐射换热能力。

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各物体的表面温度、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ε、T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4.平壁的表面换热系数()e i αα、: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的和。

5.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反射系数 、黑度 00,I I r I I r h h ==αρ分别称为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黑度(ε):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

对于任意特定波长,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与其黑度ε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物体辐射能力愈大,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反之,若辐射能力愈,则吸收能力也愈小。

6.材料蓄热系数(S):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qo A 与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单位为:W/(㎡·K ) 影响因素:谐波周期;材料基本物理指标0ρλ、、c 等。

物理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

7.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 ):材料层表面的热流波动振幅q A 与表面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

8.热惰性指标:S R D x ∙=称为厚度为x 的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

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

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g/m³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

·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

·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复习纲要第一篇建筑热工学任务:依建筑热工原理,论述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手段,有效地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地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 1.1 章室内外热环境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

人体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室外气候与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

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

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降水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物的防寒措施。

寒冷地区,冬季保温,部分地区兼顾夏季放热。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放热,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充分满足夏季放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不考虑夏季放热。

第 1.2 章建筑的传热与传湿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I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C, Ih内通过1怦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1 )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2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3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

吸收系数接近于 1 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O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m2。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 1 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点导热: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度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m2表面积的热量。

依据实验可知:式中Q——棒的导热tt(W):F----- 棒的截面积<m2);T1 ,T2——分别为棒两端的温度(KhI---- 棒长(Tn);λ------ 导热系数(W∕(m^K>)a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别很大,工程上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3W∕(m. 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作保温隔热只用。

热阻: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e^^d对于多层复合壁体,R = R1 + R2 + ..... Rn;对流: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相对运动、互相掺和而传递热能。

平壁的稳态传热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进行的热量交换过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射方式的换热,是一种复杂的换热过程。

平壁内表面吸热qi= α i(ti - θ i)内表面换热系数α i 平壁材料层导热q λ =( θ i - θ e)∕R平壁外表面散热qe= αe ( θe -te)平壁外表面换热系数材料蓄热系数: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

物理意义在于,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即在同样的热作用下,材料蓄热系数越大,其表面温度波动振幅越小;反之,材料蓄热系数越小,则其表面温度波动越大。

牛=叭=gQ"Z K1÷K + R J平壁总热阻计算Ro = Ri + R + Re平壁的周期性传热蓄热系数: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

物理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即在同样热作用下,材料蓄热系数越大,其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反之,材料蓄热系数越小,则其表面温度波动越大。

材料热惰性指标: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建筑传湿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水蒸气的重量。

相对湿度:一定的温度及大气压力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之比。

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越大。

某一状态下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寸所对应的湿度,称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由于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析出的现象称为冷凝。

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一侧渗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第1.3章建筑保温与节能建筑设计人员在处理建筑保温与节能问题时,应遵循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型和布局;房间的热特性应适合使用性质;选择合理的供热系统等。

建筑保温途径:1. 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 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 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4. 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5. 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设置集中采暖设备的建筑,其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应满足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要求。

最小传热阻是依据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决定的。

窗的保温,热桥的保温,外墙交角的保温,地面保温5、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层宜采用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利用它蓄存的热量起调节作用,减少出现周期性冷凝的可能。

高湿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采用不透水材料层,在构造上采取措施将表面冷凝睡滴导流,并有组织地排除。

南方地区:地面应具有一定的热阻,减少地面对土层的传热量;地面表层材料的虚热系数要小;表面材料有一定的吸湿作用。

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材料层次的布置应符合“难进易出”的原则;设置隔气层;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

第 1.4 章建筑的隔热与通风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1. 室外较高的气温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将大量的热量传入室内2. 太阳辐射热透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3. 外来长波辐射透过窗户传入室内4. 通过维护结构传入热量5. 室内生产、生活及设备产生的余热建筑放热的途径1. 减弱室外热作用2. 窗口遮阳3. 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4. 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5. 尽量减弱室内余热隔热设计标准:房间在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内表面温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同时,内表面温度直接与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相联系。

屋顶隔热:1. 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小当量温度2. 提高屋顶自身的隔热性能3. 通风隔热屋顶4. 种植隔热屋顶5. 水隔热屋顶建筑日照与遮阳阳光直接照射到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日照。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hs = 90 - | Φ- δ|固定式外遮阳1. 水平式遮阳有效地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口前上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适合南向窗口;以南地区即可用于南向窗口,也可用于北向窗口。

2. 垂直式遮阳有效地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主要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3. 综合式遮阳能够有效地遮挡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中等大小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主要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窗口。

4. 挡板式遮阳有效地遮挡从窗正前方射来、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直射阳光,主要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建筑光学篇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1、 能够引起人视觉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为380-780nm2、 光谱视效率:人眼观看同样功率的辐射,在不同波长时感觉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人眼的这种特性常用光谱光 视效率,在特定光度条件下,获得相同视觉感觉时,该两个单色辐射通量之比。

人眼对黄绿光最为敏感(3、 视野范围(视场)水平面 180 °,垂直面130°,上方为60 °,下方为70° 5、光通量: 人眼对光的感觉量,单位Im :&发光强度:光源在空间的光通量分布状况,就是光通量的空间分布密度,单位 Cd 。

9、 照度:在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 lx=1lm∕1m 2.10、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计算点光源产生照度的基本公式, 某表面的照度E 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它至光源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公式: E=I∕r2 CoS i11、 亮度:单位投影面积的发光强度,单位 cd∕m2, 1sb=104 cd∕m2.12、 定向反射和透射定向反射: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表面的法线处于同一平面。

玻璃镜、很光滑的金 属表面 定向透射:如材料的两个表面彼此平行,则透过材料的光线方向和入射方向保持一致。

窗玻璃 13、 扩散反射和透射均匀扩散材料:将入射光想均匀地向四面八方反射或透射,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想同,看不见光源形象。

氧 化镁、石膏、磨砂玻璃;完全均匀扩散透射材料:乳白玻璃、白纸、半透塑料;均匀漫反射材料:将反射光均匀分 布在各个方向上,与入射方向无关,砖、混凝土、石膏定向扩散材料:在定向反射(透射)方向,具有最大的亮度,而在其他方向上也有一定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