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混凝土梁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梁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0引言混凝土梁板结构的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宽度在0.1~0.2mm之间,虽然这些裂缝不影响到结构安全功能和使用功能,但影响了美观,还让消费者缺少安全感,容易引起质量纠纷,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现浇混凝土梁板裂缝的发生,已成为所有从事混凝土工作的技术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笔者根据工程实践中的亲身体会就这个问题提出以下浅见:1梁板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1.1原材料选用不当(1)水泥水泥选用不当引起梁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泥选用不当,没有选用抗裂性能高的水泥。
第二,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匹配,由于竖向构件的混凝土设计强度一般较高,而梁板混凝土强度一般较低,但现在大部分工程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公司为了方便,均采用高标号水泥来配制低等级混凝土。
经验证明,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等级混凝土时,会使水泥用量偏少,影响和易性和密实度,导致低等级混凝土耐久性差,容易产生裂缝。
第三,水泥本身的质量问题,如一些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差;一些大水泥厂在投产初期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2)细骨料粒径在4.75mm以下的骨料称为细骨料,在普通混凝土中细骨料指的是砂,砂选用不当引起梁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不合理导致水泥浆不能有效填充砂粒之间的空隙。
第二:砂中所含的泥块、淤泥、云母、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等有害杂质超过了规范规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
第三:砂的坚固性不够,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产生裂缝。
(3)粗骨料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和卵石,粗骨料选用不当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碎石或卵石颗粒级配不合理,由于现在大部分工程均采用泵送混凝土,而碎石或卵石粒径较大容易堵塞混凝土泵送管道,故商品混凝土公司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使用较小粒径的碎石或卵石,导致粗骨料比表面积增大,水泥用量增大,细骨料用量也增大,容易产生裂缝。
建筑工程梁板裂缝处理方案

建筑工程梁板裂缝处理方案一、梁板裂缝的原因分析1、材料质量问题:例如梁板使用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或者钢筋使用品质不好。
2、设计不当:梁板设计不合理、荷载计算错误等原因。
3、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浇筑时混凝土浇注不足、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
4、荷载问题:梁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突然或大幅度的荷载引起的裂缝。
二、梁板裂缝处理方案1、表面裂缝处理在发现梁板表面有裂缝时,应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扩大和加重裂缝。
方法如下:(1)清理裂缝:使用刷子、高压水枪等工具将裂缝表面的杂物和泥土清理干净,确保表面干净。
(2)填充裂缝:可以使用聚合物修补材料填充裂缝,将修补材料填充至裂缝深度的2/3处,并确保填充均匀。
(3)修补表面:将填充后的表面进行抹平和修补,使其与周围的混凝土表面保持一致。
2、深度裂缝处理对于梁板深度裂缝的处理方案,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局部修补:对于深度裂缝较为严重的梁板,可以采用局部切割、清理和填充修补的方式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包括:将梁板表面的混凝土切割开裂缝处,清理干净;然后使用专用的修补材料填充裂缝,确保填充的材料能够牢固粘合。
(2)增加预应力或加固:针对部分严重裂缝的梁板,可以考虑在裂缝处增加预应力钢筋或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梁板的受力能力和稳定性,避免裂缝继续扩大。
(3)更换梁板:对于严重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稳定的梁板,可能需要进行更换处理,选择材质更好的梁板进行替换。
(4)加强养护:对于已经处理过的梁板,需要加强养护措施,确保修复后的梁板能够正常使用,并避免出现新的裂缝。
三、预防措施除了对已经出现裂缝的梁板进行处理外,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裂缝的产生和扩大,包括以下几点:1、材料选择:在工程实施前,对梁板使用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进行检测和筛选,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
2、设计合理:在进行梁板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合理确定荷载大小和分布。
3、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梁板的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浇注均匀、养护到位等。
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处理措施

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处理措施混凝土板梁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现象。
下面将对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处理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原因分析1. 温度和收缩应力: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应力,而且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当混凝土板梁受到温度变化或者温度梯度的影响时,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进而出现裂缝。
2. 荷载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板梁承受外部荷载的作用,如活荷载、静荷载等。
当荷载过大或者突然加载时,会使混凝土板梁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3. 设计不合理: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板梁的尺寸、支座的刚度等因素,就会导致混凝土板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二、处理措施1. 强化材料的使用: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前添加一些增强剂或纤维材料,如钢筋、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张强度和韧性,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如在施工区域设置温度和湿度的监测设备,及时调整环境条件,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
3. 合理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如预留伸缩缝、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等。
预留伸缩缝可以减缓温度变化和收缩应力的作用,控制浇筑速度和厚度可以使混凝土均匀收缩,减少应力的集中。
4. 加强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板梁的尺寸、支座的刚度等因素,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要充分考虑荷载的作用和变化,合理设置支座和抗裂措施,确保混凝土板梁的安全可靠性。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板梁结构,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和加固裂缝部位,避免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针对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材料、控制温湿度、改进施工方法、加强设计和定期维护等多种手段来降低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确保混凝土板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

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而这些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了解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对于建筑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1. 设计和施工不当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和施工不当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混凝土配比和混凝土浇筑中,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或者出现鼓包等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
温度变化、潮湿的气候等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裂缝。
3. 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如果混凝土中掺杂了大量的杂质或者含水量过高,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从而引起裂缝。
4. 载荷作用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载荷也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如果超出了混凝土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也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解决对策1. 优化设计方案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优化设计方案是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分析,合理设计结构的截面和构造,同时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抗裂设计。
2.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
要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质量符合要求;在施工现场要加强管理,保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 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合理的施工工艺也对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起到重要作用。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早期收缩引起的裂缝。
4. 加强维护和保养在混凝土结构完工后,加强维护和保养也是预防裂缝的重要措施。
及时进行防水、防腐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要及时修补,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梁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发现,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工程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工程梁板的裂缝发生后,易渗水,影响结构安全,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如何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1 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设计方面的原因是:数据提供不准确、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偏薄,混凝土等级偏低,节点不合理,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致使配筋偏小偏少,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顶层屋面板的温度应力过大又无可靠的措施,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设计时对施工恒荷载和活荷载及装饰材料荷载考虑不足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 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2.1 材料质量水泥、砂、石等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别是砂石含泥量超标,降低混凝土梁板的标号,造成裂缝。
2.2 施工工艺(1)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2)现浇板中预埋管线较多较粗,管线敷设重叠,管线放于下层板筋底,减少保护层厚度,造成裂缝。
(3)施工中人为踩踏钢筋,造成正负受力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不够,影响抗拉强度,产生贯穿裂缝。
钢筋保护层厚薄不均匀,不论过大过小,钢筋位移都会影响钢筋的正常受力,产生裂缝。
(4)模板刚度强度不足、构造不当、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施工中抢工期,混凝土梁板拆模过早,提前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未采取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材料原因1. 水泥品种不合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
如果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 骨料质量不良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选用的骨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3.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二、施工原因1. 浇筑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
2. 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如果振捣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振捣充分。
3. 养护不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养护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干燥过快,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养护充分。
三、环境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温度变化。
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混凝土板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材料,其作用是承载楼层的重量和传递荷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板经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性,还会降低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建筑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1.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板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由于混凝土板的伸缩系数和周围环境不同,会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板容易出现伸长,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板容易出现收缩。
2. 荷载荷载是混凝土板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混凝土板承受过重的荷载时,会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例如,建筑物中的地震荷载、风荷载、人员活动荷载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3. 施工不当施工不当也是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之一。
如果混凝土施工不均匀、浇筑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此外,如果混凝土中掺入不适当的材料,也会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4. 地基不稳定地基不稳定是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之一。
当地基不稳定时,会导致混凝土板受到不均匀的荷载,从而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板出现裂缝。
在地基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混凝土板没有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就容易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板裂缝的处理方法1. 预防措施预防混凝土板裂缝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在混凝土板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充分检查和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在混凝土板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板的质量。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避免混凝土板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填缝在混凝土板出现裂缝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填缝。
填缝的目的是防止裂缝继续扩大,同时也可以增强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填缝的材料应根据裂缝的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填缝材料。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中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还可能对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下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温度变化过大,就容易产生裂缝。
2.水分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因为干燥或者湿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负载作用:长期受到重压或者外界负载作用,如人流、车辆等,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裂缝的出现。
4.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适当调整水灰比、材料的选用等因素,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2.加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防裂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韧性和韧性,提高其抗裂能力。
同时,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可以增加其抗裂能力。
3.控制温度变化: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变化,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冷却降温,或者在施工后及时覆盖保温等。
4.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充分的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内部空隙,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5.加强混凝土的保湿措施: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保湿,以防止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产生收缩引起的裂缝。
6.加强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和施工:在有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应合理设计预应力布置,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预应力良好地控制在混凝土截面内,避免出现局部预应力损失而引起的裂缝。
7.定期检测和维修: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发现裂缝及时进行维修。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用钢筋增强,填充防水材料等。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防治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梁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居民生活水平也在大跨步提高。
居民对住宅的需求量以日剧增,高层甚至超高层住宅楼逐渐成为商品房开发的重点。
由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住宅的质量、美观、使用都有较高的要求。
而要达到以上两点,钢筋混凝土结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但是随着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伴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有些项目梁、板出现裂缝。
有些裂缝虽然不会造成安全问题,但却影响正常使用,修缮也相当麻烦。
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特别是在设备管井附近,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设计人员重视,通过对惠州米兰春天一期工程、河源威尼斯名园2期等几个项目进行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后,对楼楼面裂缝发生原因及裂缝出现后的处理方法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1.裂缝产生的位置及时间
该工程为高层住宅楼,地下一层,地上26层,标准层层高3.0m,工程采用剪力墙全现浇结构,设计及施工中留设后浇带。
工程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砼采用商品混凝土。
住宅标准层楼板厚以100mm为主,厨房、阳台板厚为100mm,局部为120mm,核心筒部位为150mm(φ10@150双层双向配筋)。
典型楼板配筋:4.2m*5.1m房间板厚120mm,板底采用φ8@150*200,板面负筋为φ10@130长1150,分布筋为φ8@200;3.7m*4.5m房间板厚100mm,板底采用φ8@180*200,板面负筋为φ10@150长1050,分布筋为φ8@200。
在主体施工时检查发现,楼板结构施工后约2个月出现0.1-0.2mm的裂缝,裂缝多垂直于房屋长边呈直线形状,沿预埋管线表面发生;个别裂缝出现在外墙转角处,呈45°分布。
上部几层端部及角部,尤其顶层的微小裂缝呈45度贯穿整块楼板,未配放射筋的板裂缝由距板角1米左右到板中心均有;配有射筋的板裂缝位置多在射筋的端部。
梁裂缝多数在梁两侧及底部呈U型,有少数位置分布不规则。
经咨询现场人员,得知大部分裂缝出现在拆模后几天内,甚至有的板在浇注完混凝土几小时后即出现裂缝;经建设、监理、施工方综合分析后认为楼板的裂缝为非结构裂缝,对结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按各方认同的方案修补施工:在楼面面层施工前凿“v”形槽用环氧树脂修补裂缝,并做养水试验,保证了裂缝被全部封闭。
2.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翻阅资料,本人认为裂缝是由材料、设计、施工多方面造成的:一. 从材料上分析:
1)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现在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为便于施工
与泵送,水灰比控制偏大,虽然在其中掺入了适量的粉煤灰和外加剂,使其在流淌性、和易性较好的同时减少了水的用量,但混凝土的收缩比过去现场制作的混凝土仍然要大得多,目前设计没有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所以容易造成裂缝。
2) 有相当大一部分自由水留在混凝土孔隙中,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
楼板拆模后,板面和板底长期裸露在大气中,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
正是这种环境效应(受温度、湿度、风力影响使水泥石毛细孔、凝胶孔内的自由水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和尺寸效应(楼板裸露面积大,厚度薄)的共同影响,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
3)昼夜温差大也是造成裂缝的原因之一。
楼板的表面积比与相连的梁柱及墙的表面积大得多,因此变形也较大;使楼板内产生拉应力,梁墙内产生压应力,而一般情况下,梁墙刚度大于楼板,则应力变形向板面发展。
此时若因板面构造措施不足,使拉应力超过楼板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出现裂缝。
另外,高层建筑使用的混凝土标号较高,混凝土的变形性能降低,设计时与此相应的构造措施易被忽略。
二.从施工角度分析
施工直接导致板裂缝也是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由于未充分考虑到商品混凝土的特性,没有适当的养护方案,天气炎热时,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端部及角部的板面负筋施工中被踩塌而没有校正,造成板面支座处裂缝;模板及支撑体系刚度不够,造成较大变形,从而造成
梁板裂缝;楼板模板过早拆模,楼板强度不够,也容易造成裂缝。
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管位置过高或过低;位置过高时,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
三.从设计角度看
1.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2.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剪力墙刚度大,约束了剪力墙间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造成这块板开裂。
3.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高度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3.裂缝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所查资料,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1)混凝土材料方面主要应充分考虑水灰比、骨料级配、外加掺合料等方面。
①混凝土的水灰比尽可能降低,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必须在商品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如泵送剂、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且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
②骨料应尽可能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控制好含泥量和空隙率,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收缩。
在泵送混凝土骨料级配合格的前提下,掺加一些粗粒径(20~40mm)的碎石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③混凝土中外加掺合料的使用必须谨慎,外加掺合料的品种及用量均需经过严格的测试方可使用。
3.2在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梁板的构造措施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
①在相同配筋面积情况下,板配筋宜选用细而密(即钢筋直径偏小,间距偏密)的配筋方式;各层端部、角部板及突出部分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屋面板应全部采用双层双向配筋;较大面积的双向板还应加配上下两层对角筋。
转换层楼面配筋宜加强;楼板内管线应避免出现交叉(将交叉部位设置在梁或墙上);控制管线直径,使其不超过板厚的20%且≤d25;
②端部、角部板及突出部分板凡周边有梁处,设计板面负筋时应按固定边处理;设计板底配筋时按简支边处理。
③充分考虑板的厚度,一般情况下板厚不应小于板计算跨度的三十分之一。
④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尽量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混凝土强度越高,则在其中的水泥用量越大,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易产生裂缝。
所以在满足规范前提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偏低,尽量用配筋及板厚来满足承载力要求。
⑤梁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抗扭,按抗扭计算得出的计算配筋应布置在梁的侧面,沿梁高方向尽量布置三道钢筋(类似有一道腰筋的布置);还应将较粗的钢筋放置在梁的四角部分。
3.3施工中防治裂缝的方法很多,在此仅提出主要的几点供参考。
①混凝土的养护是关键,应在施工之前有明确、合理、考虑周到的养护方案;尽量提早养护,加贴保湿材料,使混凝土在养护期间保持湿润状态,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差;混凝土终凝后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②混凝土浇注时必须铺设足够的操作平台,避免操作人员直接踩踏板面负筋,板底筋和面筋间应设置钢筋凳支撑,避免板负筋被踩坏无法发挥作用。
③合理掌握拆模时间以及拆模后对楼板进行保护。
拆模时间要尽可能晚一些;采取措施控制表面温度,保证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减小温差应力。
拆模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应避免出现集中荷载;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后,重物也应堆放在两根梁之间的方木上,以使荷载传到梁上。
4.结论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了解到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功能使用及美观,而且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