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

1 犯罪学的作用?(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2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观点?(1)法学观点 犯罪学是我国法律学科中的独立学科,是刑事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2)社会学观点 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而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是揭示犯罪原因和进行犯罪预防的根本方法与途径,犯罪学应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3)社会法学观点 犯罪学是法学和社会学这两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4)生物学观点 犯罪学视为生物学的一部分(5)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观点 犯罪学是一门以危害社会行为的现象,原因,控制的整体过程为对象,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的综合科学.3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区别(1)性质的区别 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学科,他以刑法规范为依据,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和犯罪与刑罚的关系.犯罪学是一门事实性或陈述性的学科,他着眼于犯罪的动态过程从犯罪事实解释犯罪原因及防控的对策和方法(2)内容的区别 两门学科研究犯罪行为的外延不同,行法学研究刑事法律制定的犯罪,犯罪学研究一切事实上的犯罪。
在犯罪原因和防控对策方面,刑法学之研究刑事违法的原因和刑罚的对策。
犯罪学则研究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等广泛因素,在防控犯罪对策方面则强调针对上述原因的各种对策。
;(3)研究方法的区别 刑法学采用规范分析法 犯罪学则主要采用事实分析法即经验性研究方法 联系:(1)刑法学为犯罪学研究提供了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刑法学研究所运用。
4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区别 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不同 形式政策学主要研究各种刑事政策,犯罪学则通过全面揭示犯罪原因研究制定各种防控犯罪社会政策内容较刑事政策学广泛 联系(1)二者所用的犯罪行为概念是一致的(2)犯罪学对于犯罪的认识是制定和实施政策及刑事政策研究的基础、5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区别(1)研究问题的区别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条件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等多种社会问题。
犯罪学考试资料(打印版)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三、名词解释(24%)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20%)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犯罪预防是指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4、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犯罪工具和侵害对象(人、财、物)等诸要素。
5、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对策的科学。
6、被害预防,又称之为被害防范,主要指从潜在被害人与既然被害人整体被害现象、被害趋势及各类被害的具体情况出发,为避免各种被害性原因和条件的产生、存在,防止、减少潜在被害人初次受害或既然被害人的再度被害,而在一定时空内由各方采取综合性措施、方法、手段,从而形成的对被害人保护和被害人自身保护相结合的有机过程。
四、简答题:1、答:(一)有助于客观地揭示犯罪现象(二)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犯罪原因(三)有助于完善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2、答:(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三)属地管理原则3、答:所谓犯罪的相对性,是指对某一行为的犯罪标定具有可变性。
犯罪学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的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犯罪行为的预防B. 犯罪行为的成因C. 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D. 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答案:B2. 犯罪学中,犯罪率是指()。
A. 一定时期内犯罪的总次数B. 一定时期内犯罪的总人数C. 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的犯罪人数D. 一定时期内每百万人口中的犯罪人数答案:C3. 犯罪学研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社会经济结构B. 社会文化背景C. 社会政治制度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犯罪预防措施中,属于社会控制的是()。
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区警务D. 法律制裁答案:C5.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
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心理D. 犯罪预防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犯罪倾向()。
A. 家庭环境B. 教育背景C. 社会压力D. 个人性格答案:A、B、C、D2.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分类包括()。
A. 暴力犯罪B. 财产犯罪C. 经济犯罪D. 环境犯罪答案:A、B、C、D3. 犯罪学中,犯罪的预防策略包括()。
A. 社会预防B. 法律预防C. 心理预防D. 技术预防答案:A、B、C、D4.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成因分析通常涉及()。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心理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A、B、C、D5.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行为的测量指标包括()。
A. 犯罪率B. 犯罪类型C. 犯罪动机D. 犯罪后果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答案: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犯罪行为的成因、模式和影响因素,来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2. 描述犯罪学中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答案: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读书的方法应该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犯罪学有着多重作用:认识犯罪、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提供依据、为预防犯罪提供理论依据、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包括法学、社会学、社会法学和生物学观点。
犯罪学是刑事法律科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研究成果相互利用。
犯罪现象有着历史性和政治性,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犯罪学应该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法学和社会学边缘的学科。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和人类学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的方法。
犯罪的界定是根据岁数和行为规范来进行的。
可以运用于刑法学研究中的方法包括神学政治论、政治论和___的方法。
实证研究已经代替了思辨研究,全面调查研究对象所包括的特征是必要的。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需要注意。
受客区别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抽样调查。
在研究犯罪原因时,需要对犯罪人自身的全部单元进行调查,确保没有遗漏。
而在研究犯罪组织形式的特征时,需要关注受客区别和犯罪者的注意力集中。
犯罪学的发展包括了犯罪人类学、犯罪原因理论和犯罪对策等方面。
在制定各种防控犯罪社会建议时,需要以客观主义刑罚制度代替不合理的主观或神断的刑罚制度。
典型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但需要注意研究目标的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而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
犯罪空间和时间特征也需要被研究。
在研究犯罪空间特征时,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分布进行分析。
而在研究犯罪时间特征时,需要关注犯罪在年度、月份和一天内的变化。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需要注意研究问题的区别。
在研究犯罪原因时,需要主张犯罪的自由意志论。
而在研究犯罪分布时,需要注意实验环境和实验程序,把被试变化。
总之,犯罪学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角度,全面深入地了解犯罪的特征和原因,以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犯罪政策。
心理学是犯罪学的分支学科,早期的犯罪学研究深度和广度存在欠缺,因为社会犯罪现象的影响。
犯罪学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2.AC3.ABC4.ABCD5.AB6.ACD7.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自考犯罪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犯罪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学研究的范畴?A. 犯罪心理分析B. 犯罪现场勘查C. 犯罪预防措施D. 犯罪统计数据答案:D2. 犯罪学中,下列哪项是犯罪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A. 社会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经济状况答案:A3. 根据犯罪学理论,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不公B. 道德沦丧C. 法律缺失D. 个人选择答案:D4.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A. 社区警务B. 法律宣传C. 犯罪惩罚D. 教育改革答案:C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间接原因?A. 家庭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社会压力答案:A6.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A. 增加警力B. 社区服务C. 犯罪惩罚D. 心理辅导答案:C7.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不公B. 道德沦丧C. 法律缺失D. 个人选择答案:D8.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A. 增加警力B. 社区服务C. 犯罪惩罚D. 心理辅导答案:C9. 根据犯罪学理论,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间接原因?A. 家庭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社会压力答案:A10.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经济状况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A. 社会不公B. 家庭环境C. 法律制度D. 个人心理答案:ABCD2.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预防犯罪?A. 社区警务B. 法律宣传C. 犯罪惩罚D. 教育改革答案:ABD3.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不公B. 道德沦丧C. 法律缺失D. 个人选择答案:D4.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预防犯罪?A. 增加警力B. 社区服务C. 犯罪惩罚D. 心理辅导答案:ABD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A. 社会不公B. 家庭环境C. 法律制度D. 个人心理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全国自学考试犯罪学复习试卷(五)-自考法学类犯罪学(一)试卷与试题

3. 技防中常用的措施主要有:防盗报警器、电视防范监控、高安全区入口控制系统、 防伪技术 。 [每空1分]
4.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将变态人格分为:
分裂型
、
暴发型
、
强迫型
等九种类型。[每空1分]
偏执型 、
、
癔症型
情感型
、
、无力型、反社会型和不合群型
二、名词解释:(15%)
5. 犯罪的消长率[3分] 参考答案: 犯罪的消长律:是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对错
14. 现代犯罪学隐案的研究表明:犯罪暗数与犯罪明数之间存在固定不变的恒比关系。( ) [2分]-----正确答案(错)
对错 15. 犯罪学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易成为暴力性案件的犯罪人。(
)[2分]-----正确答案(对)
对错
四、简答题:(40%) 16. 简述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10分]
19. 简述犯罪预防的可行性。[10分] 参考答案: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矛盾可转化理论是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 (二)人类社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实践经验 (三)不断发展、日益丰富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四)在我国,治理犯罪问题具有可靠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五)国际性、地区性犯罪预防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全国自学考试犯罪学复习试卷(五)
试卷总分:10Biblioteka 答题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13%)
1. 常见的犯罪动机主要有:贪利型的犯罪动机、
报复型的犯罪动机
性欲型的犯罪动机
等等。[每空1分]
、 反社会型的犯罪动机 、
2.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政法委员会的一个报告中概括了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打击 、 预防 、 改造 。[每空1分]
公安大学自学考试犯罪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犯罪行为;(2)一般违法行为;(3)不道德行为。
2、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如何论述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的:管仲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野芜旷则民乃菅”。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
意思是说,生活有了保障,就会遵守礼义,减少犯罪,生活无保障,为了生活去铤而走险,犯罪就多起来了。
3、犯罪学概念的含义:广义:就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因果关系的科学。
4、何为亚文化理论:亚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中,由于个体互动机而产生的特定的生活处理方式及各种观念(如信仰与价值观)。
亚文化理论通常包括两种含义:(1)在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2)由奉行这些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
5、何为国家权力真空理论:犯罪原因的国家权力真空理论认为,任何国家权力的行使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由于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国家权力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里,在一定问题上出现真空状态是难以避免的。
在控制犯罪的活动中出现权力真空(该罚的未惩罚,该重罚的未重罚)就会助长犯罪。
6、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主要理论内容: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是意大利医生、犯罪学家龙勃罗梭。
主要理论内容:(1)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天持犯罪人论”,犯罪者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倒退到人类发展的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
即犯罪人内心或先天注定要去犯罪的某种犯罪性个人;(2)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提出自然犯罪论,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人定犯罪两种。
7、何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街道、农村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政法机关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各种手段,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改造犯罪,挽救失足者,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不断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增强防卫,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0、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31、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32、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犯罪预防。
33、重点预防:P289是抓主要矛盾的预防方法。
34、一般预防:P288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尤其要指向可能接受犯罪影响的潜在犯罪人。
35、特殊预防:P289指采用专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制止、制约、遏制犯罪的举措。
36、犯罪中预防:P288是犯罪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便于犯罪的停止,预防犯罪后果的发生。
37、输导性预防:P291是对有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38、堵塞性预防:P292是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一种预防犯罪方法。
39、控制性预防:P292是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管束性措施。
40、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预防犯罪。
41、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二、简答题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研究法5、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确定选题阶段(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3)实施阶段(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5)提出研究成果6、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思想。
(1)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2)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3)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7、贝卡利亚认为有效的刑罚应具有哪几个原则?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8、菲力的犯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9、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2)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3)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10、犯罪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11、犯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12、犯罪方式的特征是什么?(1)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随着犯罪产生的过程而出现(3)复杂多样性(4)累积而非淘汰式发展13、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的规律是什么?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起伏率、消长率、辐射率三大规律14、犯罪的起伏率表明什么问题?(1)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2)犯罪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依存性(3)犯罪起伏具有潜伏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15、犯罪的消长率表明什么问题?(1)影响和制约犯罪率、发案率高低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即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它们构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始终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
斗争结果表明,积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减少;消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增多。
(2)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既可能是原生的,也可能是由积极的主体事物中派生的。
(3)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互相转化。
16、研究犯罪人的意义。
(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
(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
(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践。
17、犯罪人的情感特征。
低级性、冲动性、多变性18、犯罪行为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形式多样性、传染性、违规性、社会性、生物性19、犯罪原因的特征。
因素的释能性,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20、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1)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3)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4)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21、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
(1)犯罪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2)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3)犯罪条件(4)犯罪的相关因素22、犯罪动力发生的原理。
惯性原理、加速度原理、内动力原理、引力原理23、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法有哪些?(1)消除犯罪的内驱力是治本的措施(2)消除犯罪的外诱力是消除犯罪内驱力的保障措施(3)提高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质是遏制犯罪内驱力形成的基本方法(4)加强社会控制,完善以法律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提高社会对犯罪控制力的重要手段24、标签论。
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所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解释和认定。
25、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是规范冲突。
社会存在两类文化规范的冲突:一类是随着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另一类是同一时期两种对立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26、亚文化论。
亚文化论是指一种独立于社会上展主导地位的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
27、差异交往论。
人的犯罪行为是在交往的互动中习得的。
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发生在与犯罪者关系密切的群体中。
28、挫折攻击论。
当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29、社会解组论。
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30、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
(1)它不是自然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具有社会关系结构的规定性。
它在犯罪发生过程中起必要作用。
(2)它是引起机动的刺激诱发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引力和助力。
(3)它是动态的、可变的和可调整的,受国家和社会政策的直接影响和左右。
(4)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与现实社会生活直接相关,尤其与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密切相关。
31、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不良的认识观念、畸形的需要、不良的动机倾向、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32、为什么说重型精神病人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和暴力危害行为?(1)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2)不能适应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3)人际沟通出现障碍。
(4)缺乏疾病意识33、为什么说变态人格患者容易发生暴力行为?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为人格偏离正常,社会道德感和义务感缺乏,自制能力较常人差。
34、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易被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引发犯罪人实施加害行为的诱因、条件和相关因素。
35、犯罪预测的作用。
(1)提供信息,为控制犯罪创造条件。
(2)为制定犯罪对策、采取防控措施提供预测根据。
(3)为犯罪预防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36、犯罪预测的特点。
现实性、示导性、结果的可变性、复杂性37、犯罪预测的内容主要有哪些?(1)预测犯罪指数总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2)预测犯罪原因、条件的变化趋势(3)预测犯罪结构的变化趋势(4)预测犯罪手段的变化趋势(5)预测犯罪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危害性程度(6)预测社会治理犯罪的能力38、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有哪些?可知性、系统性、连续性、类推性、因果性、矛盾可转化、可控性39、犯罪预测的经验判断法主要有哪些?(1)个人直观判断:相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比例推断法(2)集体经验推断:意见交换法、意见测验法、意见汇总法40、犯罪预防的原则有哪些?可操作性、讲究效益、专门机关与群众结合、讲究科学、法制、打防并举,预防为主41、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应抓的重点问题有哪些?(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42、如何开展“三抓三促”工作?(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43、三级犯罪预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