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方剂学_方歌_陈学习

_方剂学_方歌_陈学习
_方剂学_方歌_陈学习

《方剂学》方歌教学法探讨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o f F o r m u l a Mu s i c f o r P h a r m a c o l o g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F o r m u l a e 陈学习1

,阮时宝1

,林文泉

2

(1.福建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 方剂学“方歌教学法”从了解方剂文化与制方背景、掌握方剂基本信息、强调方药特殊剂量配比、总结方剂配伍

结构与特点、熟悉成方加减与方剂比较、重视制服方法与应用注意等角度,指导学生理解性背诵、记忆方剂歌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方剂学;方歌;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 (2007)10-0114-02 方歌又称方剂歌诀、汤头歌诀,是中医初学者必须熟悉的基础方、代表方或常用方的诵记歌诀。古今医家常借鉴古体诗词的韵律特点,采用五言、七言格律形式将方剂的名称、药物组成、剂量配比、功用主治、配伍特点等相关信息进一步提炼,简明扼要地编成歌诀,即为方剂歌诀或汤头歌诀。方歌都体现了对仗工整、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的特点,其中蕴涵着有关该方的大量信息。自明清时期以来,中医初学者必须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最为有名的方剂歌诀当属清代汪昂所著《汤头歌诀》一书。近年来,如全国中医院校统一试用教材《方剂学》中所附方歌,很受初学者欢迎。福建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方歌的吟诵与理解,组织教师编写了《方剂歌诀手册》、《方歌导读》等教辅材料,指导学生理解、诵读方歌,也取得了较好教学的效果。笔者将教学实践中指导学习理解性背诵、记忆方歌的方法与经验探讨如下。

1 了解方剂文化与制方背景

了解方剂的出处并联系其制方背景、相关方剂文化,是全面掌握、理解方剂知识的重要前提。首先,某些方剂歌诀中体现了该方剂的原始出处或该方的最早记载典籍,如方歌云:“《金匮》大黄附子汤”、“《金匮》桂枝茯苓丸”、“《温病条辨》益胃汤”等。其次,某些方剂歌诀中载有制方者姓氏的相关信息,如方歌云:“王氏清暑益气汤”、“陶氏柴葛解肌汤”、“牵正散是杨家方”等。通过以上方歌的背诵、记忆,即可知晓该方剂的作者、出处,并根据该典籍主要学术特色或该医学家学术思想加以联想,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医史文献》等相关知识联系记忆,融汇贯通。另外,中医方剂的命名不仅反映方剂的组成、主治、功用等特点,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体现天文、地理、哲学,以及儒、释、道各家思想等诸多信息,无不与制方者的学习思想、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此,准确记忆、深刻理解与灵活运

用一首方剂,首先要求知晓并理解该方剂的名称由来与命名依据,对初学者学习方剂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某些方剂如四君子汤方歌云:“四君子汤中和义”,玉屏风散方歌云:“芪术防风鼎足形”等。均蕴涵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历史典故内涵,值得反复玩味、体会。因此,应重视并加强方歌学习中对方名的理解记忆,这样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方剂知识。

2 掌握方剂基本信息

方剂的组成、功用与主治是教学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也是方歌所涵载的最为重要的信息。如桂枝汤方歌“解肌发表调营卫,伤寒有汗此为功”,青蒿鳖甲汤方歌“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等,均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方剂的功用与主治病证。在某些方歌中直接或间接地提示了组成方剂的药味数,如“六味地黄丸”、“八珍汤”“九仙散”等方剂将药味数信息直接体现于方名中;也有如加减葳蕤汤方歌云“草枣薄荷八味共”,将方剂药味数信息隐藏在歌诀中的。另外,因方剂歌诀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某些方歌中将密切相关的数味药物进行习惯性地名称简化,既节省字数,又便于简化记忆。如小活络丹方歌云“二乌南星乳没龙”,将川乌、草乌合称为“二乌”,将乳香、没药合称为“乳没”;又如大定风珠方歌云“三甲并同五味子”将龟板、鳖甲、生牡蛎等介类潜阳之品简称为“三甲”等。也是一些方歌中执简驭繁地指出了方剂组成药物的简称或入药部位,如五皮饮方歌云“五皮饮用5种皮”,即指本方5种药材均系药物的种皮,令初学者易学、易记、易于理解。3 强调方药特殊剂量配比

中医自古就有“秘方不传在剂量”的说法。一些方歌为了强调方剂中某些药物的特殊用量或者特殊剂量配比关系,均在方歌中有明显的提示,值得引起初学者的重视和理解记忆。标明方中特殊用量的方歌如回阳救急汤“加麝三厘或胆

114

第13卷第10期 中 医 药 导 报 2007年10月V o l .13 N o .10 G u i d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 C M O c t o b e r .2007

DOI :10.13862/j .cn ki .cn43-1446/r .2007.10.005

汁”,即强调用辛香走窜的麝香三厘,以通行十二经脉;又如补阳还五汤方歌“四两黄芪为主药”,即强调重用生黄芪四两以补益元气,使气旺血行络通;它如旋覆代赭汤方药“旋覆代赭重调重用生姜”等,均强调了药物在方中的特殊用量。而标明方中药物特殊剂量配比关系的方歌如金铃子散“金铃元胡等分研”等,桂枝汤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当归补血汤“芪归用量五比一”等,则提示了方中药物剂量配比关系的重要性。

4 总结方剂配伍结构与特点

其一,方剂都有其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对于初学者而言,因方中药物较为繁杂,或因相似功效药物较多,常常难以掌握各组成药物在方剂配伍中的主次地位。故可根据部分方剂歌诀中对此的提示加以理解记忆。如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茯苓丸方歌“指迷茯苓君半夏”,固经丸方歌“固经丸用龟板君”等,均明确提示了方剂组成药物中的君药。又如一贯煎方歌云:“少佐川楝泄肝气”,则指出了方中特殊药物川楝子的佐药地位,提示虽该药性苦寒,但作为佐药,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其二,方剂的配伍特点能具体地体现“以法统方”,体现方剂的代表性意义,使初学者从整方的角度概括其治法特点。如九味羌活汤方歌云:“分经论治变通良”,即明确指出了“分经论治”是该方的重要配伍特点;又如六味地黄丸方歌:“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即提示该方“三补”、“三泻”且以补肾为主的配伍特点。另外,由于中医方剂数量众多,浩如烟海,历代传统方剂逐渐形成了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3类不同的性质,其在教学要求、学习方法上也有不同,在某些方歌的安排上也有所体现。如四君子汤是补气方剂的祖方,是具有健脾益气功用的基础方剂,因此方歌中体现为“益气健脾基础剂”。

5 熟悉成方加减与方剂比较

其一,某些方歌中体现出方剂的加减运用方法,如白虎汤方歌“益气生津人参添”,三子养亲汤方歌“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等,均是临床常用加减法。其二,某些方歌中体现出方剂类方的关系、药物组成、功用主治的比较等,如承气汤系列方、六味地黄丸系列方、血府逐瘀汤系列方等方歌。其三,某些方歌的编写,还体现了某类方剂配伍特点或主治病证的比较:如麻黄汤“伤寒表实无汗宜”与桂枝汤“中风表虚自汗出”、小青龙汤“表寒内饮最有功”、正柴胡饮“表寒轻证服之康”等系列方歌、方证的前后联系与比较;又如败毒散“气虚感寒有奇功”与参苏饮“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外感风寒证”等系列方歌。如左归丸“壮水之主方第一”、右归丸“益火之源此方魁”等系列方歌体现了方证的前后联系与比较。

6 重视制服方法与应用注意

除上述内容外,因方剂的制服方法、应用注意事项等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故在某些方歌中也有所体现或强调。前者如金锁固精丸“莲粉糊丸盐汤下”、金铃子散“黄酒调服或水煎”、滚痰丸“泻火逐痰临睡服”、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等均属此类;也有些方歌将药物配伍比例与制服方法同时提示,如槐花散“等分为末米饮调”、桂枝茯苓丸“等分为末蜜丸服”、失笑散“等量为散酽醋冲”等均属此类。后者如增液汤“补药之体作泻剂,若非重用不为功”,强调应用时注意重用;养阴清肺汤“时疫白喉急煎尝”,强调应用时应急救而不可延误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在方剂学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以理解为基础,结合以上多种分析、学习技巧,背诵、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对于重点掌握和理解方剂组成、运用及变化规律,能够起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应当灵活运用,根据方言将方歌作适当修改,务必使其易记、易读,达到所谓脱口而出的程度。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背诵方歌必须强调持之以恒,反复朗读、吟诵,循序渐进,才能举一反三,融汇贯通。

(收稿日期:2007-05-09 编辑:李海洋)

(上接第108页)学研合作的工作重心放到产业界,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产业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共同制定合作内容、方式等,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到力量薄弱的民营企业,根据不同条件建立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合作关系,促进实现高校科研为企业服务,企业实践教学资源为高校服务的双赢局面。

3.4 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产学研的“学”不是狭义上的“教学”,而应是广义上的“办学”,包括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办学指导思想上,首先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为我国的创新社会建设服务;在办学模式上,高校要打开大门面向社会来办学,把人才培养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医药企业、医药公司,到生产加工的第一线去,根据社会需要来设置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教学方式上把学生更多放到医药产业中去锻练;考核方式上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测评,避免人才出现高分低能和脱离社会实际需要,以解决医药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差、适当期过长的不足;在创业指导上,鼓励学生从去“找工作单位”转变为去医药海洋中“创造工作”,真正成为创新的药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娟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科

技与管理,2005,32(4):148-150

[2]刘道玉.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J].高教探索,2007

(1):5-7

(收稿日期:2007-06-08 编辑:李海洋)

115

第13卷第10期 中 医 药 导 报 2007年10月V o l.13 N o.10 G u i d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 C M O c t o b e r.2007

完整word版,七版教材方剂学方歌详细

七版教材方剂学方歌 一级方: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㈠ 二级方: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级方: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㈢ 四级方:功用及主治证候㈣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㈠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㈠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㈡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㈡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理气解表)外感风寒,气郁不舒(四时瘟疫)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胃肠感冒)5.小青龙汤㈠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外寒里饮(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㈡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㈡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㈢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辛凉轻剂”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杏甘石汤㈡辛凉疏表(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㈢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㈡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喻嘉言痢疾“逆流挽舟” 2.参苏散㈡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止咳)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㈣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暴哑(少阴始得,反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㈡滋阴清热发汗解表助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 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 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中医五版方剂学方歌

1.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麻黄加朮汤 麻黄汤中加白朮,湿困身疼总能医。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朮入,大羌活汤散热湿。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银翘汤 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宣毒发表汤 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葱豉汤 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活人葱豉汤

方剂学方歌十三五版

解表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凉,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 柴葛陶氏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再造散 再造散用黄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泻下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泄热逐水效专长。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散寒通便止痛良, 寒积里实服此方,邪去正安腹通畅。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丸。 润下剂 麻子仁丸(脾约丸 )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李饶, 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完整版)方剂学(中成药)第七版方歌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与解剂 第一节与解少阳剂 3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与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疟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调与肝脾剂 34、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就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37、痛泻要方

第七版 方剂学 方歌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 9.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 10.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11.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二、温下 1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三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四、逐水 13.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第三章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4.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16.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 17.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18.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中医药教材第6版方剂学方歌(背诵版)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宜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此方效。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 正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 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 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 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 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 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 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 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 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 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 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 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 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 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 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 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 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 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 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 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 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 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 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 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 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 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 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 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 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知识分享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 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 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 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 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 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 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 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 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 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 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 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 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 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 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 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 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 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 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 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 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 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 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 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 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 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 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 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 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 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剂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中医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 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八、攻补兼施 17、黄龙汤

方剂学方歌_完美打印版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扶正解表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苓清胆汤: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方剂学方歌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 方剂学方剂歌诀 (第六章----第二十三章) 第六章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 :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3.扶正解表 败毒散 :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参苏散 :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宜。再造散 :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此方施。第七章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 :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大黄牡丹汤 :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2.温下 大黄附子汤 :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温脾汤 :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3.润下 五仁丸: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此方效。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便难解,寓通于补法堪宗。

方剂学方歌十三五版

* * 解表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凉,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 柴葛陶氏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 * 再造散 再造散用黄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泻下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泄热逐水效专长。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散寒通便止痛良, 寒积里实服此方,邪去正安腹通畅。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丸。润下剂 麻子仁丸(脾约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李饶, 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方剂学方歌十三五版

方剂学方歌 解表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 伤寒服此汗淋漓。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 , 散寒清热此方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 汗出恶风此方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 三阳解表宜姜葱。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 , 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 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 , 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 , 感冒咳嗽此方先。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 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 , 风温初感此方宜。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 , 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 , 热盛阳明入母膏。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 辛凉宣肺清热凉 ,邪热壅肺咳喘急 , 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 柴葛陶氏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 , 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 , 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 , 解肌透疹此方良。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 四时感冒有奇功。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 , 内伤外感此方推。再造散 再造散用黄芪甘 , 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 , 阳虚无汗法当谙。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 , 少阴反热曷能康。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 , 豆豉生葱桔梗随 , 草枣薄荷共八味 , 滋阴发汗此方魁。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 新豉葛根与生姜 , 麦冬生地千扬水 , 血虚外感最相当。泻下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 , 枳实厚朴大黄饶 , 救阴泻热功偏擅 , 急下阳明有数条。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 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 , 泄热逐水效专长。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 散寒通便止痛良, 寒积里实服此方 , 邪去正安腹通畅。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 , 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 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 , 速投此方急救丸。 润下剂 麻子仁丸 ( 脾约丸 ) 麻子仁丸小承气, 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 , 润肠通便脾约济。 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 , 松子陈皮郁李饶 , 炼蜜为丸米饮下 , 润肠通便效力高。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 , 泽泻升麻枳壳从 , 肾虚津亏肠中燥 , 寓通于补法堪宗。 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 , 大戟甘遂与芫花 , 悬饮内停胸胁痛 , 大腹肿满用无差。

方剂学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芦根杏仁薄荷草,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齐),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八.攻补兼施 17.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六版《方剂学》方歌总汇

六版《方剂学》方歌总汇 一、解表剂 01辛温解表 麻黄汤(A)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康。桂枝汤(A)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小青龙汤(A)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与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A)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02辛凉解表 银翘散(A)透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A)止咳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杏石甘汤(A)平喘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03扶正解表 败毒散(A)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二、泻下剂 01寒下 大承气汤(A)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实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大黄牡丹汤(A)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02温下 温脾汤(A)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03润下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B) 麻子仁丸治脾约,胃热津枯便难解,大黄枳朴杏仁芍,润肠通便功效高。 三、与解剂 01与解少阳 小柴胡汤(A) 小柴胡汤与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蒿芩清胆汤(A)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02调与肝脾 四逆散(A)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附,此就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逍遥散(A)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姜薄高。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03调与肠胃 半夏泻心汤(A)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人参枣草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四、清热剂 01清气分热 白虎汤(A)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02清营凉血 清营汤(A) 清营汤就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牛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服之康。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A)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03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B) 黄连解毒三黄栀 仙方活命饮(神仙活命饮)(A)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04清脏腑热 导赤散(B)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精编WORD版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8.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10.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