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中经典芯片的DIY应用设计

合集下载

老菜鸟做集成功放TDA7293

老菜鸟做集成功放TDA7293

老菜鸟做集成功放TDA7293笔者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鼓捣电路之类,直到现在,人虽然不算老吧,但一直处于菜鸟状态。

来hifidiy论坛三年,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经验,不过对电路结构、调试之类了解的仍然不是很透彻,略懂皮毛。

从厚膜玩到集成IC,刚刚达到照图做能响的水平。

至于调音测试之类,时间、精力、金钱上都不太可能做得很完善。

分立元件对我来说诱惑很大,小功率的应该可以,但那种大动干戈的牛机,恐怕真是难以折腾了。

看到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功放DIY”,刚好又有朋友要我帮着做一台接电脑用的桌面功放,老婆大人也整天吵吵要一台不裸奔的功放,于是就一起做了两套。

基本就是官方电路,只是输入耦合个人认为2-3uF比较好听。

图中所有元件参数都是最终实际参数。

朋友要求有两组输入可以切换,所以加了个信号切换继电器。

电源部分的开关设计在此先感谢“低音巴松”、“shinyue ”、SHILKA “等坛友帮助出主意。

高手们估计是都看腻了什么3886、7293之流,不过,对刚接触音响的新手们来说,这篇制作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既然定位在桌面功放,接电脑用,必然也就是推一推书架箱,功率要求也不是很大,而且发热量要控制得住。

我对7293IC的使用有一定的把握,所以这次就用它啦。

从电路开始。

有了完整电路图,就该布置元件和走线了。

机箱在网上买了俩,外观比较朴素。

想要放大点的牛又不想把电位器的线弄得很长,只好设计电位器延长方案。

先测量所有元件的外形和引脚尺寸,然后布网格,画PCB图。

打算继续用单面感光板来做,IC引脚处有另外一小块反过来做集中跳线,方便布线。

机箱也是实际测量建模,所以各元件的装配关系很明了,也方便后期加工。

唯一需要定制的就是牛和两个IC的导热板。

散热完全靠机箱本身,这种是第一次尝试。

(后来测试问题不大)细节。

布局很紧凑,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散热,还有牛会产生干扰。

完成后基本外观,很朴素。

最后出来的PCB,一点接地,单面板难度较大,最后基本上搞成总线式接地了。

TDA2030A双声道功放电子制作

TDA2030A双声道功放电子制作

TDA2030A双声道功放电子制作材料准备:1.TDA2030A集成电路芯片x22.封装片角导热硅胶垫x23.电解电容:100uF/25Vx4,2200uF/25Vx24.陶瓷电容:0.1uFx6,0.22uFx25.小电容:10uF/25Vx26. 电阻:47 ohm x2, 100 ohm x2, 4.7k ohm x2, 56k ohm x27. 双联电位器:100k ohm x28.C型终端电源插座x19.扬声器输出端子x210.L型终端RCA插座x211.电源变压器(次级输出12V,1A,原色包层)x112.PCB板x1步骤:1.准备好所需材料,确保所有元器件没有损坏或缺失。

2.将两个TDA2030A芯片焊接到PCB板上,确保芯片的引脚正确对齐。

3.将电解电容以及陶瓷电容按照电路图上的正确位置焊接到PCB板上。

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要正确连接。

4.焊接电阻和电位器,并确保他们的阻值与电路图上的数值相匹配。

5.安装双联电位器,这是功放电路的音量调节控制部分。

6.安装C型终端电源插座,这是用来连接电源线的接口。

确保插座正常连接并固定。

7.安装扬声器输出端子和RCA插座,这些是用来连接扬声器和音源的接口。

确保插座正常连接并固定。

8.安装封装片角导热硅胶垫,这是用来散热的一部分。

确保它们牢固地固定在芯片上。

9.将电源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线连接到C型终端电源插座上的正负极。

10.完成焊接后,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并检查是否有任何短接现象。

11.连接扬声器和音源,确保所有接口连接牢固。

12.插上电源线,注意电压是否适配。

13.打开音源和功放开关,检查声音输出是否正常。

14.测试功放的左右声道,确保它们都正常工作。

15.确认一切正常后,装配电路板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制作完成后,您可以使用这款TDA2030A双声道功放来放大音频信号,并推动扬声器。

这款功放电路简单可靠,并具有良好的音质表现。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老烧们烧了二十多年的UPC1342功放推动芯片,试了下,不是我的菜!创意DIY

老烧们烧了二十多年的UPC1342功放推动芯片,试了下,不是我的菜!创意DIY

老烧们烧了二十多年的UPC1342功放推动芯片,试了下,不
是我的菜!创意DIY
UPC1342应该是94年推出的,老烧们津津乐道了二十几年,现在垃圾宝上都有成品高价售卖,据说音色沁人心脾,打样时候拼板做了,放了半年现在才拿出来试机。

先介绍一下这个拆机整流,垃圾货色。

我向来都不烧补品,元件只需要符合工作要求就拿来使用。

主角1342功放板
别说这么简单的板子,深夜12点多,耳朵紧贴喇叭,听不到任何噪音,包括低频嗡嗡声、高频白噪音,都没有,极其安静,就好像没开机一样,这是至今我听过最安静的。

但是一听,怎么不是他们说的那回事。

这对绿黑对管十几年前我就玩的,不是这个音色,高中低是很均匀的。

而这功放,低频中频很圆润,但,高频哪去了?好像用低通滤波器过滤过一样,怎么提升都听不到高频有明显变化!
于是,换个管子,小三肯。

小三肯的指标比绿黑对管差一点,试试吧。

结果。

毫无差别。

说明不是管子问题。

拆掉了官方电路中上下管集电极的0.068电容,高频好一点了,但是还是不是我的菜!我的耳朵不太好,高频欠缺,所以这个不符合我。

LME49830加K1058/J162的音色是至今难忘,虽然高频会欠缺一点点(可能是我耳朵问题),但不会差那么多。

数字音频功放处理芯片设计与实现

数字音频功放处理芯片设计与实现

数字音频功放处理芯片设计与实现1 引言目前,数字技术在人类文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数字功放电路"是指用数字技术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使模拟的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最终以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 )或脉冲密度调制(PulseDensity Modulation,PDM)的方式,驱动大功率开关晶体管(一般用M OS场效应管),并经一个LC电路进行∑变换后得到模拟的音频信号,并滤除高频脉冲成分,然后驱动扬声器放音。

与传统的模拟功放相比,数字功放的优点有:(1)数字功放的效率高,在80%以上,像TI的TPA203XDl系列最高可达到88%,APOGEE的DDX8000效率为90%,在工作时发热非常小;而模拟功放的AB类功放效率最高也只有60%,若是纯A类功放的效率也只有30%左右。

经过对比,在输出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数字功放的发热量只有AB类功放发热量的25%左右;而耗电量只有AB类的60%左右。

(2)数字功放的音质可以同纯A类相媲美,但A类的效率极低,容易发热,功率不容易做大;AB类音质较差,在小信号时容易出现交越失真,功率大时也容易发热。

相比之下数字功放有功率大、效能高、失真低的优点。

(3)抗干扰能力强,数字功放的信号放大部分采用数字放大方式,因为数字信号不容易受到外界杂散电波的干扰。

数字功放的放大工作方式是:把输入的模拟信号先转换成数字信号,再把数字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而模拟功放直接对输入的信号放大,模拟信号容易受到外界杂散电波的干扰,产生一些杂音,影响整机性能。

(4)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由于产品的一致性好,所以生产中无须调试,只保证元器件正确安装即可。

数字功率放大器主要分为数字信号处理、桥式功率放大和低阶模拟低通滤波器3个部分。

音频信号处理作用是对输入的数字音频信号[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 Mod ulation,PCM)编码]进行过采样、噪声整形、重新量化编码成PWM形式的输出。

用tda 7294 自己diy 功放设计 +原理图+pcb

用tda 7294 自己diy 功放设计 +原理图+pcb

近段时间比较闲没事做,就像自己捣鼓的功放玩玩,在学校时剩下有几块TDA7294 的功放块,我就想把它利用起来,,废话不多说现在就动手开始做吧,,从原理图到pcb 到实物焊接完成,,全手工制作,,希望大家能制作成功,,,,(原理图+和pcb是在网上找的,,pcb我自己与改动),,,音质不是一般的好,,,,当然这跟用料有关,,,开始吧,,上图
1.原理图(在网上找的这只是一半,另一半完全一样)
主功放部分
2.电源部分
3原理图用AD09 画的
4.AD09 PCB
5,用AD09 负面打印图(不能直接打印)
接下来开始做饭子,,把电路图打印在菲林纸上,,用感光法做pcb,,,有点基础都会做,,
上图实显影后的图,
上图是腐蚀铜箔后的图
上图为焊接后的实物图,,
这是带40w 8欧喇叭的侧试图
由于没有外壳用了个赛睿鼠标的盒子勉强放下呵呵,,到此就制作完成了
声音很纯美的,,,由于中间有些照片没拍到大家制作中遇到困难可以加我qq 免费指导,,,1094662454 呵呵呵再见吧。

TDA2030小功放DIY原理图+线路板PCB图

TDA2030小功放DIY原理图+线路板PCB图

TDA2030小功放DIY原理图+线路板PCB图
TDA2030单电源供电电路原理图
TDA2030单电源供电电路PCB线路板图
3.TDA2030双IC桥接分立电源供电放大电路原理图(输出功率P o = 28W,V s = ±14V):
TDA2030双IC桥接分立电源供电放大电路原理图
【注意事项】
[1].TDA2030A具有负载泄放电压反冲保护电路,如果电源电压峰值电压40V的话,那么在5脚与电源之间必须插入LC滤波器,二极管限压(5脚因为任何原因产生了高压,一般是喇叭的线圈电感作用,使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以保证5脚上的脉冲串维持在规定的幅度内。

[2].热保护:限热保护有以下优点,能够容易承受输出的过载(甚至是长时间的),或者环境温度超过时均起保护作用。

[3].与普通电路相比较,加散热片可以使其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万一结温超过时,也不会对器件有所损害,如果发生这种情况,Po=(当然还有Ptot)和Io就被减少。

[4].印刷电路板设计时必须较好的考虑地线与输出的去耦,因为这些线路有大的电流通过。

[5].装配时散热片与之间不需要绝缘,引线长度应尽可能短,焊接温度不得超过260℃,12秒。

[6].虽然TDA2030A所需的元件很少,但所选的元件必须是品质有保障的元件。

用STK4162自制高保真功放

用STK4162自制高保真功放

用STK4162自制高保真功放用STK4162自制高保真功放2009-08-29STK系列厚膜功放模块在广大音响爱好者,特别是焊机派中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

用其制作功放不但电路简单,成功率高,而且音质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一点也不比一般分立元件制作的功放逊色,今天和大家介绍一款用STK4162做的功放.STK4162的基本参数:推荐供电电压±30V,极限供电电压±45V额定输出功率2×40W,峰值输出功率2×80W谐音失真0.4%响应10Hz~50kHz(-2~0dB)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实物图片来认识一下STK4162。

STK4162模块的正面功放模块较厚,差不多有9mm,这个和一般的功放IC有较大的区别,厚膜的称谓也许就是由此而来。

模块较厚模块的背面是一片长50mm,宽35mm的铝质散热片,大面积的散热接触面使散热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

背面是铝质散热片为了一探究竟,狠下心拆开了一个STK4162功放模块,让我们看看模块的内部结构。

内部的晶体管清晰可见,全部是用晶体管芯直接帮定到铝质散热片上,不过整个电路已经和散热片绝缘了,所以散热片可以直接接地,以提高信噪比。

上面那4个最大的四方块就是后级功放管芯了,就是这4个功放管芯为我们提供了汹涌澎湃的功率输出。

由于所有的晶体管都装在同一基板上,所以整个电路的温度环境基本一致,由温度变化造成对电路的影响被降到最低。

STK4162内部结构STK4162功放模块的应用电路如下图。

可见电路非常的简单,只要少许常见的阻容元件即可组成一个高音质立体声的大功率放大器。

第6脚为静音控制脚,实际制作中可以不用接。

用STK4162组成的功放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推荐使用±30V,最高不可超过极限电压±45V,否则将引起功放模块损坏。

四个整流二极管要求电流足够大,可选用6A的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容量最好不要小于4700u,推荐使用10000uF的滤波电容,以提供瞬间的大电流。

高频集成电路放大器芯片及应用电路

高频集成电路放大器芯片及应用电路
刘雪梅徐蕊林晓艳甘乐高频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原理pptdesign高频放大器的分类及组成高频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pptdesign分散调谐方式集中调谐方式由若干个放大器选频器组成放大器选频器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应用?在远距离传输信号时由于发送的信号经过信道传输时衰减很大到达接收端时往往是很小的信号而且可能混杂了其他的往是很小的信号而且可能混杂了其他的干扰信号应用具有放大作用和选頻作用的小信号放大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PPT DESIGN
CLC425在低噪声宽带放大器设计中 的应用
• 低噪声宽带放大器:从无线电接收机宽带 放大器模块对射频小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
• 发挥芯片的低噪声优势,在保证放大增益 的同时尽量少的引入附加噪声。
PPT DESIGN
CLC425在低噪声宽带放大器设计中 的应用电路组成
• 低噪声宽带放大器由两级运算放大电路、 电源电路和滤波电路构成。
1脚音频信号输入 2脚负反馈 3脚负电源 4脚音频信号输出 5脚正电源
LM1875单双电源供电电路
LM1875单电源供电的音频功率放大电 LM1875双电源供电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路
LM1875制作功放电路图
LM1875功放板由一个高低音分别控制的衰减式音调 控制电路和LM1875放大电路以及电源供电电路三大部 分组成,音调部分采用的是高低音分别控制的衰减式 音调电路
指标是非常诱人的,好的功率集成电路其失真和信噪比(S/N)都是很不 错的,LM4766能做到在人耳可闻频段,30W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仅仅只有 0.06%的失真和噪声值
LM3886
LM3886优异的性能,使得它在近几 年音响制作中广泛的应用,许多成 品功放机中就有直接的应用它担任 后级功放或者用它作为重低音放大 电路。采用了美国NS公司(国家半 导体公司)推出的新型高保真音响 功放集成电路LM3886TF作功率放大 ,用运放NE5532或AD827作前置线 性放大和音调放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放中经典芯片的DIY应用设计
自从被黑胶和原版开盘迷住以后,对CD产品已不屑一顾,难道时代的进步带来的先进数码设备反而不及过时的模拟设备?虽然旧时的模拟音源有其优越的地方,但毕竟从耐用性和内容的多样性相对今天来说,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数字音源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用LP的效果标准来要求CD,理论上并不存在困难,而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这种要求的产品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于是本人也异想天开地想通过实践来知道一些相关答案。

D/A芯片的三驾马车TDA1541、AD1865、PCM63据说是三大传世经典颇受青睐,一直以来都有听过多款不同版本的产品,其中滋味难以用文字语言来表达,有进口厂机,也有DIY产品,好听耐听的都是借朋友的,自己拥有的机器都不太满意,呵呵。

先从这几个经典芯片入手试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摸石头过河,看看自己能做出什么水平的DIY作品出来,是否可以达到大侠们的制作水平,我个人没有多大信心,因为数字电路平时很少有了解,只好临时抱佛脚恶补相关知识、学习网友的经验,张冠李戴拉郎配把各种不同用途的芯片组合成电路试试。

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番折腾调教后,就这样先完成了以下两个东西。

1:首先制作的是目前论坛最热、名满天下的TDA1541,据说,制作这个DAC难度不小,我自己也有买过几个不同版本的成品PCB自己组装,最终效果不说了,有好有坏,我觉得这个D/A最难做到的是空间感或声场的深度以及底噪。

这些做过的的DIY作业,某些版本的声卡测试指标做得很好,无奈听感却不甚理想,记得不止一次的看到明大侠和其他网友提到过布线的学问技巧,自己有看了一些相关理论,觉得这方面的确是好声的前提,这些经验需要借鉴。

电源质量是声音品质的基石,这点似乎已经是广大diyer的共识,但是各式各样的电路形式却令人眼花缭乱,LM317、337稳压目前被大多数的设计者应用,但是自己有一点经验:78系列的稳压效果最终表述的声音我更喜欢(个人观点,请勿拍砖),另外的原因是自己手头上这样的零件很多,扔了浪费。

IV/LPF据说是DAC的重要部分,决定产品最终的声音风格,选择什么形式的LPF也费些脑筋,论坛有运放、仿马兰士的HDMA的,为了省略调试的麻烦我还是选用了运放组合(见下图),
这个输出电路看起来是个独臂老人,仔细分析电路似乎是设计者有意少画了一个下臂电阻,不然输出中点不可能是0电位,但是调整1.5k电阻还是可以调整输出管的电流,这也是选择这个电路的原因。

中点输出不在0电位,对于有耦合电容的时候却不一定是坏事,曾经见过一些国外玩家在制作音箱分频器的时候,故意给里面的电容用电池加一定的偏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令到电容的相位失真减少(不知是真是假哦),因此,这里的电路中点不在0电位,也许正是设计者的初衷。

数字电路是标准的组合,大家的都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连接好电路图就开始画板了,使用的软件是最简单的Sprint-Layout,热转印也是第一次做的,都是在论坛潜水学习的成果,方法过程这里就不累赘了。

请看图吧。

..
通电工作后一切正常,哈哈,没有BUG,那个场管使用K170,输出管调整静态电流在8ma,中点3.9v.
2:第二个做好的是大名鼎鼎的AD1865N-K,据说,这是一个充满黑胶魅力的R2R D/A芯
片,被许多天价的欧美名牌CD或解码器使用,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听得到,只听过一些diy 作品,而且是NOS方式的。

这里也说说NOS方式,不使用超取样数字滤波,听感确实有特别的地方,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方式只是某种味道的喜好或器材搭配的需求,对各种声音的表达并不全面(个人看法,请手下留情)。

但是选用什么芯片来做超取样数字滤波也曾经困扰着我,口碑好些的可供选择的型号大致有SM5843/5813,DF1700,PMD100(HDCD),结合目前市场价格,从性价比来考虑,我选择了SM5813APT,这样,就搭好了数字电路CS8412CP+SM5813APT+AD1865N-K。

电源部分,没有什么更改,沿用上边TDA1541同样的电路。

AD1865有内部的IV,直接接好LPF就可以正常出声,但是考虑到IV的影响程度,同时不知道其内部IV的性能特点,再结合其他网友的diy制作,还是弃用其内部IV,用电流输出型接法,外加IV转换电路和LPF,这样增加了电路的可玩性。

至于选择哪种形式的IV/LPF 电路,为了简单,还是选择了运放,二阶滤波,之所以没有选择更复杂的形式,是因为前面已经使用了8倍采样的数字滤波,再者为了得到更自然的声音和尽量保持AD1865的特色。

同样也是热转印做板,呵呵,第二次做的比较好些了。

..
上图再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