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古诗文知识复习-七年级上册.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的必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备考。
1.《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
- 内容概要:本诗是描写作者在登临鹳雀楼后对美景的赞美与
思考。
- 考点:
-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静夜思》
- 作者:李白
- 内容概要:本诗是李白在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时写下的一首诗。
- 考点:
-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观书有感》
- 作者:唐婉
- 内容概要:本诗是唐婉在读书时对书中美好故事的感叹和思考。
- 考点:
-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望月怀远》
- 作者:张九龄
- 内容概要:本诗是张九龄怀念故乡和亲人的诗篇。
- 考点:
-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悯农》
- 作者:李时中
- 内容概要:本诗以农民困苦为题材,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关爱。
- 考点:
-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为学生的复习提供帮助。
请在课前多阅读诗歌原文,并注意各种考点的理解和掌握。
2023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诗词必备知识

2023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诗词必备知识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155 年-220 年正月庚子),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建安十二年 (公元 207 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东行登上碣石山,远眺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葱茏苍翠,百草十分茂盛。
秋风吹动树木簌簌作响,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
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 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景,客观地写出了浩瀚壮阔,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后写景,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答案:实;虚。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通过描绘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018 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中的“临” ,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答案:C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篇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篇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中考语文总复习_七年级上册诗词课件_新人教版32页文档

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 患意识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古诗十四
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规律,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十四
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诗十四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 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 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古诗十四
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的《题破 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它们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和思考被誉为千古名联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 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_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1 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3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5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6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 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南和尚《绝句》)8 忽闻海上有仙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9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0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12_____________________ ,禅房花木深。
13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4 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6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17 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19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20 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观沧海》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古诗文知识复习七年级上册

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古诗文知识复习七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复习--古诗文知识汇总七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 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 怡yí然土砾lì 壑hè 癞là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驱之别院驱:赶。
(9)鞭:名作动,用鞭子打。
(10)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o(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5)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古诗文知识复习:七年级
上册-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
舞。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5)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重点段
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第10课《论语》十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 n 三省xǐng吾身论l n语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 不亦说乎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三:多次。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⑼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⑽是知也。
是:此,这。
⑾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⑿勿施于人施:施加。
⒀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3、找了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不亦说乎。
说,悦的古字,愉快。
⑵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⑶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4.请写出几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一日三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填空,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
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聪明。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属语录体散文。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朝大诗人。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
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
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第20课山市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m ng 飞甍m ng 高垣yu n 连亘g n睥睨p n 窗扉fēi 倏shū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 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
(2) 相顾惊疑顾:看。
(3) 始悟为山市悟:明白。
(4)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的样子。
(5) 惟危楼一座危:高。
(6) 或凭或立凭:靠着。
(7) 逾时:过了一会儿。
(8) 倏忽:突然。
⑼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⑽甍:屋檐。
⑾连亘:连绵不断。
⑿居然:竟然。
⒀莽莽:广大。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
(2)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年恒不一见。
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点拨:重点理解数恒等词的意思。
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忽然看见对面山头上有一座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入云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是惊讶。
点拨:重点理解青冥相顾等词语。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要)用亿和万来计算。
点拨:重点理解若历历等词语,翻译时要适当调整词序。
4.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
点拨:重点理解又黯然缥缈计等词语。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7、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一是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二是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三是是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8、本文结构:总分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朝文学家(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