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阶段评估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20-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阶段评估检测试卷 第二章

2020-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阶段评估检测试卷 第二章

2020-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评估检测试卷第二章一、选择题1.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 ) A.手将声音吸收了B.手不能传播声音C.手使琴弦停止了振动D.以上原因都有2.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3.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C.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5.比较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鸡音调高,响度小B.小鸡音调低,响度小C.小鸡音调高,响度大D.小鸡音调低,响度大6.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结石B.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身体各方面信息的C.超声波和次声波已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D.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区7.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8.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9.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高”中“声高”是指响度大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二、填空题1.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m,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形式传播.(声速按340 m/s计算)3.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声音的_____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_____越大,声音就越响亮.4.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5.无声手枪射击时无声是在______减弱噪声;花草树木茂盛的公园显得格外幽静,是因为___________;“掩耳盗铃”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6.盘点近期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搜寻失事飞机的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 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则需经过___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三、按要求做题1.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3)小刚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_;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____(填减弱噪声的方法).2.如图①所示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帽,它们的唯一不同点就是三个笔帽的长短不一样,吹奏发声时,三个笔帽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一样.(1)根据题中所述的实验现象,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根据这个实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了一个竹笛(如图②所示),竹笛可以产生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发生改变,这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4)如下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个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有声呐装置.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 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4.一辆汽车沿直线行驶,向山崖匀速前进,在离山崖700 m处鸣笛,汽车继续行驶40 m时,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5.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00 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 km,则:(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 m/s,则从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检测二(第二章)1.C2.C3.D4.C5.A6.C7.D8.B9.A 10.C二.1.空气;变高2. 272;波(或声波)3.音调;振幅4.固体;信息5.声源处;花草树木能吸收部分噪声;人耳处6.液体;9三.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响度;真空不能传声(3)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1)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3)a;c(4)丙乙甲丁3. 600 m4.10 m s5.(1)200 s(2)1 300 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1.关于声现象,哪个说法正确?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在XXX《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

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是利用了什么?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

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3.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志向。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性?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振幅4.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

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什么?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禁鸣喇叭标志。

哪种方法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6.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下面哪个事例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哪个?A。

鸦雀无声B。

窃窃私语C。

宛转悠扬D。

声如洪钟8.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

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是迄今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物。

关于鼓声,哪个说法正确?A。

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

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

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

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9.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_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共8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_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共8套

八年级(人教版)单元同步达标测试物理试卷(第二章声现象)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A.B.C.D.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9、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的波形,理由是;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检测试题(附答案)

第二章卷(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2013秋•乐至县期末)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F:响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3)有效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4)声音有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以及声音的响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声学综合题.2.(3分)(2015秋•盘锦校级月考)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因为()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所以士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是因为马蹄声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故选D.【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3.(3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不可能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解答】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声音频率低是说声音的音调低,不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知道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也有关系.4.(3分)(2014•奈曼旗校级模拟)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接近的)()A.0.59s B.0.29s C.0.15s D.0.1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93:声速;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11 :计算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声通过20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解答】解:∵声速为340m/s,∴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59s,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0.59s.故选A.【点评】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5.(3分)(2013秋•四川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地震、海啸等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解答】解: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所以A错误,符合题意;B、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6.(3分)(2007•常德)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环保的做法,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结合防止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7.(3分)(2007•黄冈)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9N:声与能量;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A、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频率高,音调就高,高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C、声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器,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故选:D.【解答】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声的产生、传播、超声波、声与能量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此题的难点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超声波,知道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8.(3分)(2014秋•孝南区校级期中)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故A说法错误.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如果没有介质进行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如真空罩内放一个通电的电铃,人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B说法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C说法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应用,考查较全面,理解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9.(3分)(2012•广陵区校级模拟)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10.(3分)(2013秋•乐至县期末)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12 :应用题.【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而有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解答】解:因为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而狗和猫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所以可以听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知道人和动物的听力范围不同.11.(3分)(2012春•永州期中)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91:声音的产生.【分析】本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将停止.【解答】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停止.故选B.【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将物理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2.(3分)(2005•虎丘区校级一模)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提高声音的音调D.为了美观好看【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6:回声.【分析】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A.【点评】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3.(2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响度(选填“响度”或“音调”)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振幅越来越小.【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分析】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用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是因为音叉的振幅越来越小.故答案为:响度;振幅.【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14.(2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低,而响度比蚊子大.【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解答】解:牛的叫声,低沉但传播得远;故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而蚊子的叫声,听起来比较刺耳,但传播得很近;故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故答案为:低;大.【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5.(2分)(2016秋•黄岛区期末)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51 :声与光.【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用力划,梳齿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所以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大;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梳齿振动的快,音调高,所以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动频率和音调关系的理解和掌握.16.(2分)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大小,人耳能够听到的最低声音是0dB.【考点】9K: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专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噪声的定义.(2)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答案为:无规则;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和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7.(1分)(2012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图1的实验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靠空气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图2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ai(2)”“mi(3)”“fa(4)”四个音阶,则吹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丙.【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发声物体振动,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解:右边音叉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将能量传递给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也振动了起来.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故答案为:振动;丙.【点评】解答此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18.(2分)(2010•临沂模拟)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考点】9N: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根据此知识来解答.【解答】解: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跳动;能量.【点评】此题考查声和能量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19.(2分)(2015秋•石嘴山校级期中)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5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75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11 :计算题;511:声现象.【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5s=2.5s,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5s=375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3750;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2分)(2007•桂林)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音调(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考点】9C:音调;9H:音色.【专题】12 :应用题.【分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琴弦越紧,音调越高,琴弦越松,音调越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解答】解:小明通过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音调;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小明根据音色的不同判断出是小刚在喊他.故答案为:音调;音色.【点评】音调和音色是声现象这一章的重点知识,也是中考经常考到的知识,需要掌握.21.(1分)(2011秋•宣威市校级月考)在空气中'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间隔时间在0.1s以上,人若要听清自己讲话的回声,则必须距离障碍物17m以上.【考点】93:声速.【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就响亮的多了.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因为v=,所以s=vt=340m/s××0.1s=17m.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的一半.22.(2分)(2011秋•花溪区校级期末)如图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d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J:噪声及来源.【专题】242:答案开放型.【分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d图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选D,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23.(2分)(2016秋•镇江期中)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一次声音.【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根据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又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所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1次钢管传播的声音.故答案为:两;空气;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一定注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4.(2分)(2015秋•锡山区期中)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考点】91:声音的产生;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一些,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1)振动;(2)大于.【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物体的振动,和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知识点的了解.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三、实验与设计题(每题5分,共25分)25.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声音变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9 :探究题;511: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变小;(2)变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基础型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级上第二章标准检测卷[答案]人教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级上第二章标准检测卷[答案]人教版.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八(上)物理第二章标准检测卷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 ) 1. 关于光的传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C.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2. 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 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 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是鸟的影, 后者是鸟的像B. 前者是鸟的像, 后者是鸟的影C. 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 二者都是鸟的像, 形成原理一样( ) 3. 下面器件中, 利用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在焦点的性质制成的是A. 医生检查耳道时的内窥镜B. 手电筒灯泡后面的反光镜C.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D. 马路拐弯处安装的大镜子( ) 4. “十一”黄金周, 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 站在拦河坝上, 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 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 鱼儿在白云中穿游. 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鸟B. 鱼C. 白云D. 青山( ) 5.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B.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C. 镜面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遵守反射定律D.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不遵守反射定律( ) 6. 下列现象中,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看到水中的鱼B. 影子C. 太阳落在地平线下还能看见D. 看到水中的云( ) 7.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 该“倒影”是A. 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B. 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C. 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D. 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 ) 8.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 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哪个图形俯视图 A B C D( ) 9.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影子B. 平静湖面上山的倒影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似弯折D. 透过玻璃窗看到户外的景物( ) 10. 如图所示, 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一条反射光线, 若OA与水面的夹角为600, 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题图)(12题图)A. α=600, β<600B. α=600, β>600C. α=300, β<300D. α=300, β>300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38分)1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振动停止了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

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节奏快3.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4.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甲乙丙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6.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如图所示,它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7.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8.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关于诗句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鸟声是由液体振动发出的B.鸟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C.风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D.雨声是由气体振动发出的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琴弦H比琴弦L每秒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5.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第5题)(第6题)6.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利用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8.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9.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单元检测卷(附答案)1

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单元检测卷(附答案)1

第二章卷〔1〕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1•通辽〕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声音,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小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错误;D、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响度、减弱噪声的方式、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声与能量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根底知识的考查.2.〔2021•福建〕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4〕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应选A.【点评】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根底题,是中考的热点.3.〔2021•沈阳〕声音无处不在,以下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区分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叫做音色;〔3〕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噪声;〔4〕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介质种类和温度.【解答】解: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是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区分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越远,声音传播速度与响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应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属于根底性题目.4.〔2021•随州〕如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屡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解决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解答】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应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5.〔2021•孝感〕以下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H:音色;9M:声与信息;9N:声与能量.【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都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局部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2〕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A、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故A错误;B、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都为340m/s,故B错误;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故频率相同的声波,音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三要素影响因素的知识,属于根底知识的考查,相比照拟简单6.〔2021•连云港〕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上下称为音调,音调的上下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乐音的三要素,掌握根本概念即可正确作答.7.〔2021•葫芦岛〕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只要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振动;〔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错误;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8.〔2021•南充〕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区分熟人的声音、区分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3〕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说法正确;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选项说法正确;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根底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根底.9.〔2021•贵阳〕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12 :应用题;49 :顺推法;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解答】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10.〔2021•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以下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J:噪声及来源.【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4〕在日常生活中,但凡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噪声与乐音的区别,是一道声学根底题.11.〔2021•贵港〕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根底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12.〔2021•巴中〕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F:响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③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声音,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在真空中气体的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C、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噪声和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是一道根底题目.二、填空题〔共8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3.〔2021•阜新〕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解答】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14.〔2021•西宁〕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上下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5.〔2021•常州〕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音调发生变化.【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上下,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小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知识可解答此题.16.〔2021•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消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振动来产生声音的,声音消沉是指音调低.【考点】91:声音的产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音调指声音的上下,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解答】解:〔1〕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2〕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上下,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消沉,是因为音调低.故答案为:振动;音调低.【点评】通过在音乐厅听音乐会,考查了声音的发生、声音的传播以及音调等,表达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7.〔2021•徐州〕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振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噪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J:噪声及来源.【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3〕有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我们称这类声音为噪声,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解答】解:〔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声带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3〕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但凡阻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故答案为:振动;声波;噪声.【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音的定义,属于根底题,学生易于解答.18.〔2021•株洲〕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通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大象.【考点】91:声音的产生;9E: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由题意可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响.故答案为:振动;大象.【点评】此题考查了次声波的频率,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即可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19.〔2021•天门〕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力〞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来到达控制电路的目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①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通断的,“用力〞可以增大振幅,从而提高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一道根底题目.20.〔2021•哈尔滨〕如下图,“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91:声音的产生;9F:响度.【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根底题,学生易于解答.三、解答题〔共6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2021•鸡西模拟〕2021年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别离,顺利驶抵月球外表.“玉兔号〞在月面上缓慢行进,留下了清晰的印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五星红旗显耀在月球之上,实现了中国人千年“月球梦〞.请写出相关的物理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条即可〕例如: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电磁波.【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15 :简答题;511:声现象;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这类题要求认真阅读文章,从中提炼与所学过知识相关的表达.【解答】解:由图可知:〔1〕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的作用?是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以增大摩擦力;〔2〕玉兔号落地为什么不能听到声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3〕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时,以嫦娥三号为参照物,玉兔号是运动还是静止?因为玉兔号与嫦娥三号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点评】此题将物理知识与现代高科技相联系,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符合新课程理念.22.〔2021•平谷区一模〕为了探究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小林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让另一名同学用碳素笔敲打桌面,他听到了清晰的声音,于是他得出结论: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小华却认为小林听到的声音可能是由空气传播的,不能说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你用桌子、碳素笔通过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现象并对实验进行简要分析.【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解答】解:实验步骤:先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让另一名同学在长条桌的另一端用碳素笔在桌面上均匀写“一〞,能听到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然后将耳朵离开桌面让另一名同学在长条桌的另一端用碳素笔与原来一样在桌面上均匀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得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的学生的思维,是一道不错的题目.23.〔2021•咸宁模拟〕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一只设置好铃声的〔称为A〕放到玻璃真空罩中,将罩内的空气抽出后,用另一只〔称为B〕拨叫A的号码,结果听不到A的铃声,但他们观察到屏灯在闪亮,并且从真空罩中取出后,发现上面留有刚刚的呼叫显示.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1〕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2 :应用题;551:磁现象、电生磁.【分析】电磁波传播不需靠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须靠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当把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罩内是真空,铃声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外面听不到铃声;信号是电磁波,真空罩内能接受到信号,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递.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和电磁波传播的条件,应当区分开,属于根底题.24.〔2021•香坊区二模〕上自习课时,淘气的小东在教室走廊大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是小东的歌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H:音色.【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解答】解:唱歌时凭放在喉头上的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是小东的歌声是因为他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乐音的特征,属于根底题.25.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答复以下问题.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阶段评估检测试卷
ー、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
( )
A.手将声音吸收了
B.手不能传插声音
C.手使琴弦停止了振动
D.以上原因都有
2,“神舟十号”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3.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鼓
B.小提零
C.箫
D.扬琴
4.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5.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C.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在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器官出现故障,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是( )
A.耳垂
B.耳蜗
C.鼓膜
D.听觉神经
7.在无人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
A.无人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
B.旷野的空气比较稀薄
C.在无人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语,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9.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10.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动听的音乐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11.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酒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湿润后沿着杯口边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列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发声的音调与杯中水量无关
C.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C.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高
D.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高”中“声高”是指响度大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3.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___________;声音在_______
中不
能传播、必须在_________才能传播.
14.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_______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__.
15.《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

它们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有A、B两把梳子,用大小相同的力、相同的速度用纸片在梳子口划过,
梳子因为________而发声,能够听出
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填“响度”“音调”成“音色”) 17.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
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
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18.我们能分出铃声和响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_______不同;响度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 19.在一根足够长且粗细均匀的铁管内灌满水后封闭,如果你在一端用力击一声,在另一端贴近铁管能听到_________ 次声音,它们分别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过来的.
20.超音速飞机以超过声速的速度运送旅客、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的飞行距离应在___________km以上.
21.声音的频率范围很宽,但是一般只有在_________Hz~ ___________Hz范围内的声音能引起人的听觉、低于
___________Hz的声波称为_____________.
22.超声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声能的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如制成声呐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制成B超用于____________,制成超声波清洗机用于
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3.(10分)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观察到烛焰随声音是晃动,如图所示
(1)发声的扬声器没有与烛焰接触,是什么引起火焰的晃动呢?
(2)上述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24.(20分)如图①所示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帽、它们的唯一不同点就是三个笔帽的长短不一样,吹奏发声时,三个笔帽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一样(1)根据题中所述的实验现象。

提出一个间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后小明根据这个实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了ー个竹笛(如图②所示),竹笛可以产生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发生改变,这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3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 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7分)
25.(13分)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3s后听到回声,若船靠近悬的速度为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有多远?
25.(14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3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2s 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假定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刚看到灯光的时刻和发声体开始发声的时刻相同)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D 6.A 7.C 8.D 9.B 10.B 11D 12.C
13振动真空介质
14.声波小于快
115.流动的空气马的声带流动的水
116.振动音调
17、固体信息
18.音色幅度
19. 3 铁管水空气
20. 1224
21. 20 20 000 20 次声波
12.测障碍物的距离诊断病情清洁厨具
123.(1)烛焰由于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而晃动
(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波具有能量
24.(1)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
(3) a c
(4) 丙乙甲丁
25.解:设v
1=5m/s,v
2
=340m/s
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_____
悬量听到处叫声处
航行的路程:S1=v
1=5m/s×3s=15m
回声传播的路程:S2=v
2
t=340m/s×3s=1020m
喊叫时的距离:s=
2
2
1s
s =517.5m
听到时的距离:s'=s-s
1
=502.5m
所以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的距离是502.5m
26.解:由题意可知,看到灯发光,经过2s听到响声,可
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3km用的时间为t=2s.S=3km
=3000m所以速度是:v=
t
s

s
m
2
3000
=150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