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
颜色评价专题培训

适应性色位移
4
用下列系数关系式进行转换:
u' k ,i
10.872 0.404ck,icr / ck 4dk,idr / dk 16.518 1.481ck,icr / ck dk,idr / dk
v' k ,i
5.520
16.518 1.481ck,icr / ck
dk,idr
/ dk
式中各c、d由下式计算:
v'k),
式中uk’ = ur ,vk’ = vr 。
Ei
(
W* r,i
W* k ,i
)
2
(
U
* r,i
U
* k
,i
)
2
(Vr*,i
V* k ,i
)
2
6、显色指数旳计算
4
特殊显色指数:Ri = 100 - 4.6 △Ei
一般显色指数:Ra = ( Ri ) / 8 ( i = 1, 2 , …8 )
6号:淡蓝色
5PB 6/8
4
1.00
0.80
反射率
0.60
0.40
0.20
0.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波长
7号:淡紫蓝色 2.5P 6/8
4
1.00
0.80
反射率
0.60
0.40
0.20
0.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CIE l964 颜色空间坐标:
W* r,i
25(Yr,i )1/3
17,Wk*,i
25(Yk,i )1/3
17,
U* r,i
LED显示性评价标准(Ra、CQS、TM-30、RgRf)

Thank you
统计分析:低色温和高色温光源的 CRI 和 GAI 都比较高时,观测者接受度较高。
CRI:“Nature” of object appears,可衡量 物体的天然色、自然色、保真色或本色 GAI: “Vivid” of color appears,可衡量物 体的鲜艳的、鲜活的、生动的、明亮的、 耀眼的、栩栩如生的颜色
LED显色性评价标准的演化
目录
显色性概述 CRI显色指数 CQS色品质度 GAI全色域指数 IESTM-30-15标准 其它问题
显色性概述 显色性(Color Rendering Property)
——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 ,即颜色的逼真程度。 决定因素:光谱功率分布
CRI显色指数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对显色性的定义如下: The effect of an illuminant on the colour appearance of objects by conscious or subconscious comparison with their colour appearance under a reference illuminant.
GAI标准参考光:采用等能量谱 Equal Energy Spectrum(EES) ( CRI =95,CCT = 5455K)
8个标准色样品/三刺激值XYZ/1976 CIE u’ v’色空间(u’, v’)坐标/8边形面积/归一化到100 /p/r420IH.html
从105000个物体的颜色中选取,代表生活 中常见颜色(从饱和到非饱和、从亮到 暗),对于各波长的敏感度相同
IESTM-30-15标准
照明标准

照明术语显色性/显色指数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真实颜色(其自身的色泽)的呈现程度,颜色呈现程度越高说明光源的显色性越好。
通常用显色指数来评价光源的显色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用8种试验色在标准照明体(显色指数为100)和被测光源下作比较,来确定被测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值愈高,其显色性就愈好。
级别1A最优1B优2A较好2B好3差4较差指数Ra 90-10 80-89 70-79 60-69 40-59 20-39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光谱能量分布决定的。
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情况确定之后,它的色温和显色性也就定了。
但不能倒过来认为由光源的色温可以确定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
光谱能量分布截然不同的光源可以产生相同的色温,但显色性却可能不同。
一般来说光谱分布为连续谱的光源,其显色性较好。
光色光色实际上就是色温。
大致分为三大类:暖色:<3300K 常用字母W表示自然白:3300~5000K 常用字母N表示日光色:>5000K 常用字母D表示色温当光源发出的的光的颜色与完全辐射体(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色温用绝对温度来表示,单位为开尔文(K)。
色温的高低可以直观地体现光的颜色.光源发光效率指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Ф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P之比,是衡量光源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
单位为lm/W。
光通维持率光源燃点至规定时间的光通量与初始光通量的比值。
光亮度(亮度)从某一特定方向观察到的某一个面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在该方向上的光强。
亮度的单位为cd/m2(或称尼特,nt= cd/m2),即在1平方米表面上在其法线方向的光强度为1cd的面光源,它在该方向的光亮度为1cd/m2,通常用符号L表示光照度(照度)指被照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的大小(即光通量密度),是表征表面被照明程度的量。
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ux),通常用符号E表示。
显色指数原理和基本计算

显色指数原理和基本计算显色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CRI)是评价光源对人眼感官颜色还原能力的指标,是衡量光源对各种颜色还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显色指数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将光源照射在一系列实验颜色样本上,与标准光源照射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颜色还原能力的数值。
下面将对显色指数的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在显色指数的计算中,会选取一组标准光源,也称为试验光源,来模拟自然光。
这些试验光源中,R1到R8代表着光源对颜色还原的影响。
R1代表显著饱和的深红色,R2代表肤色,R3代表浅黄色,R4代表饱和的黄色,R5代表浅蓝色,R6代表浅绿色,R7代表饱和的蓝色,R8代表白色。
通过将试验光源照射在这些颜色样本上,然后与标准光源照射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各个颜色样本的相对亮度。
显色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颜色均匀度指标(Color Gamut Index,CGI)和颜色偏差指标(Color Fidelity Index,CFI)。
CGI是通过计算试验光源和标准光源在色彩空间的距离来表示颜色饱和度的指标。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计算试验光源和标准光源在Lab颜色空间中的距离。
Lab颜色空间是一种以人眼感知为基础的三维色彩模型,其中L表示亮度,a表示红绿色度,b表示黄蓝色度。
然后,根据距离计算CGI值。
距离越小,颜色饱和度越高,CGI值越大。
CFI是通过计算试验光源和标准光源在色彩空间的颜色偏差来表示颜色还原精度的指标。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计算试验光源和标准光源在Lab颜色空间中的颜色偏差。
颜色偏差是指试验光源和标准光源产生的颜色在颜色空间中的差异程度。
然后,根据颜色偏差计算CFI值。
颜色偏差越小,颜色还原精度越高,CFI值越大。
最后,根据CGI和CFI的结果,综合计算出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CRI=(R1+R2+R3+R4+R5+R6+R7+R8)/8其中,R1到R8代表试验光源对各个颜色样本的相对亮度。
IES TM-30-15简介

美国IES发布新颜色质量评价方法在照明行业的翘首期盼下,北美照明学会(IES)终于在2015年5月18日在历时两年的工作后正式发布了对于光源显色能力的新的评价方法——IES TM-30-15 IES Method for Evaluating Light Source Color Rendition。
这一新的评价体系由IES颜色质量工作组(IES Color Metrics Task Force)提出. 该文件在经过 IES 颜色委员会、技术审查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查后批准通过。
相比于现有的CIE显色指数CRI,IES的这个新的评价方法有以下5 个重大的变革:1、双指标:评价光源显色不再仅仅使用一个指标,而是由两个指标——Rf和Rg。
此标准的测试方法使用于普通室内外照明系统用的光源在明视角情况下的显色性的评估,最好是白色光源。
更准确的量化光源的显色性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色彩的还原性受很多方面的影响。
比如色度,辩色率或色偏好,在设计规范过程中都要同时考虑。
现阶段还没有一个度量或测量标准能更准确的量化光源的显色性。
或确定各种应用中更合适的光源。
此技术规范通过客观和统计的方法来描述光源显色性的测量。
通过量化色度(接近参照点)和色饱和度(浓度的递增或减少)。
通过产生的颜色坐标图来显示色彩和浓度变化的平均值。
同时具体的解释了Rf和Rg值。
标准提供了对于Rf和Rg值的计算公式和指导,包括99种色板的光谱反射率计算函数。
通过一个软件工具辅助计算和显示结果。
标准使用的方法综合考虑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
代表了生产,规范和照明工业最新研究的发展成果。
CRI显色指数是一个反映显色性的量值,在照明工业规范中经常使用。
TM-30-15标准中的Rf反映了更多的CRI指数的界限值。
用于白色光源的CRI, Ra和Rf参量之间有类似的量测。
但是彼此之间不能简单的进行性能比较。
CIE标准中的CRI采用14个测试色板进行比较。
而前8个CRI值的平均值用于Ra的计算。
灯具显色性

显色性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称为显色性,是通过与同色温的参考或基准光源(白炽灯或画光)下物体外观颜色的比较。
光所发射的光谱内容决定光源的光色,但同样光色可由许多,少数甚至仅仅两个单色光波纵使而成,影响所及,对各个颜色的显色性亦大不相同。
相同光色的光源会有相异的光谱组成,光谱组成较广的光源较有可能提供较佳的显色品质。
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色差(color shift)。
色差程度愈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愈差。
演色指数系数(Kau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显色分两种忠实显色:能正确表现物质本来的颜色需使用显色指数(Ra)高的光源,其数值接近100,显色性最好。
效果显色:要鲜明地强调特定色彩,表现美的生活可以利用加色法来加强显色效果。
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能使红色更鲜艳;采用中色温光源照射,使蓝色具有清凉感;采用高色温光源照射,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显色指数与显色性的关系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colorshift)。
色差程度愈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愈差。
演色指数系数(Kau 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白炽灯的显色指数定义为100,视为理想的基准光源。
此系统以8种彩度中等的标准色样来检验,比较在测试光源下与在同色温的基准下此8色的偏离(Deviation)程度,以测量该光源的显色指数,取平均偏差值Ra20-100,以100为最高,平均色差愈大,Rr值愈低。
低于20的光源通常不适于一般用途。
色纯度、显色指数

色纯度色纯度(Purity)其为以主波长描述颜色时之辅助表示,以百分比计,定义为待测件色度坐标与E光源之色度坐标直线距离与E光源至该待测件主波长之光谱轨迹(SpectralLocus)色度坐标距离的百分比,纯度愈高,代表待测件的色度坐标愈接近其该主波长的光谱色,是以纯度愈高的待测件,愈适合以主波长描述其颜色特性,LED即是一例。
显色指数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称为显色性,是通过与同色温的参考或基准光源(白炽灯或画光)下物体外观颜色的比较。
光所发射的光谱内容决定光源的光色,但同样光色可由许多,少数甚至仅仅两个单色的光波纵使而成,对各个颜色的显色性亦大不相同。
相同光色的光源会有相异的光谱组成,光谱组成较广的光源较有可能提供较佳的显色品质。
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色差(color shift)。
色差程度愈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愈差。
演色指数系数(Kau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目录编辑本段忠实显色:能正确表现物质本来的颜色需使用显色指数(Ra)高的光源,其数值接近100,显色性最好。
效果显色:要鲜明地强调特定色彩,表现美的生活可以利用加色的方法来加强显色效果。
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能使红色更加鲜艳;采用中等色温光源照射,使蓝色具有清凉感;采用高色温光源照射,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编辑本段显色指数与显色性的关系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color shift.色差程度越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越差。
演色指数系数(Kau 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白炽灯的显色指数定义为100,视为理想的基准光源。
此系统以8种彩度中等的标准色样来检验,比较在测试光源下与在同色温的基准下此8色的偏离(Deviation)程度,以测量该光源的显色指数,取平均偏差值Ra20-100,以100为最高,平均色差越大,Ra值越低。
LED白光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探究

• 27•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相关色温的LED白光光源进行主观对比实验,得到不同光源照射条件下仿真苹果自然程度的主观评价,再通过客观实验得到一般显色指数Ra、颜色保真指数Rf和色域指数Rg,对比主观实验与客观实验两组数据的一致程度,最终得到最适合LED白光光源的客观评价方法。
实验显示,与用传统的一般显色指数Ra评价方法相比,用Rf和Rg组成的新评价方法来评价LED白光光源的显色性会更加合理。
近年来,由于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加之LED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光强可调以及颜色渲染效果佳等优点,LED灯具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何科学合理的对LED光源的性能进行定量评价,是现阶段照明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
其中,显色性作为LED光源性能指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什么方法去评价它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和民众的关注。
1 显色性评价方法首先我们来通俗地说说到底什么是显色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商场买衣服时,为了确定衣服的真实颜色,我们会将衣服拿到室外日光下看看,其实这就是在检验光源的显色性。
由此可见,参考光源(日光)、有色物体(衣服)是描述光源的显色性两个前提。
1.1 一般显色指数Ra一般显色指数Ra是通过将CIE-1974颜色测试样本(编号1~8)的八个特殊显色指数进行算术平均得到。
目前Ra在照明行业中广泛应用,是国际国内标准和技术规范中用于评价光源颜色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主要还是以一般显色指数Ra来评价显色性,所以很多厂商会为了得到好的显色性评价,人为地去制造高Ra 值的灯具。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LED光源的Ra值并不能与观察者的视觉评估相匹配,并不是高的Ra就代表好的颜色体验。
举个例子,色温很低的白炽灯(Ra=100)照射绿色的树叶时,树叶颜色表现得没有那么真实,观察者没有得到好的颜色体验。
所以,规定在黑体或日光照射时显色指数Ra=100为最佳当然也就存在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朱绍龙(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颜色是人的感觉之一,它总是与观察者个人的主观体验有关。
每个人看到一种颜色后的感觉,别人难以知晓。
所以颜色的研究总是充满了神秘的想象。
同时,颜色又使世界变得五彩缤纷,视觉艺术、图象显示与传输、纺织品印染、彩色印刷等,都离不开颜色的研究。
因此颜色的研究、对颜色进行客观的定量的描述,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对象。
牛顿在1664年用棱镜把白色的太阳光色散成不同色调的光谱,奠定了光颜色的物理基础。
1860年麦克斯韦用不同强度的红、黄、绿三色光配出了从白光一直到各种颜色的光,奠定了三色色度学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1931国际照明委员会建立了CIE色度学系统,并不断完善。
如今CIE色度系统已广泛用于定量地表达光的颜色。
颜色离不开照明,只有在光照下物体才有可能显示出颜色,而且光的颜色对人们的心理有非常大的影响。
同济大学杨公侠教授已在他的专著视觉与视觉环境一书的第五章中,作了非常精采的描述。
(1)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同一个物体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绿色的树叶在绿光照射下,有鲜艳的绿色,在红光照射下近于黑色。
由此可见,光源对被照物体颜色的显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源在照射物体时,能否充分显示被照物颜色的能力,称为光源的显色性。
1965年,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在CIE色度系统中,用一般显色指数Ra来描述光源的显色性。
一般显色指数Ra应用得还很成功,已被照明界广泛接受,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为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近年来的进展作一介绍。
一、一般显色指数Ra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希望能够既简单又实用。
然而简单和实用往往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
在CIE颜色系统中,一般显色指数Ra就是这样一个折衷的产物:它比较简单,只需要一个100以内的数值,就可以表达光源的显色性能,Ra=100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显色性。
但是,有时候人们的感觉并非如此。
例如在白炽灯照射下的树叶,看上去并不太鲜艳。
问题在哪里?我们来讨论影响什么是一般显色指数。
为简便起见,我们这里只讨论一般显色指数Ra的主要构成方法,而不讨论它的具体计算方法。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常常在检验光源的显色性。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细心的女士在商场买衣服的时候,常常还要到室外日光下再看一看它的颜色。
她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在检验商场光源的显色性:看一看同样一件衣服,在商场光源的照明下和在日光的照明下,衣服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所以描述光源的显色性,需要两个附加的要素:日光(参考光源)和衣服(有色物体)。
在CIE颜色系统中,为确定待测光源的显色性,首先要选择参考光源,并认为在参考光源照射下,被照物体的颜色能够最完善的显示。
CIE颜色系统规定,在待测光源的相关色温低于5000K时,以色温最接近的黑体作为参考光源;当待测光源的相关色温大于5000K时,用色温最相近的D光源作为参改光源。
这里D光源是一系列色坐标可用数字式表示、并与色温有关的日光。
在选定参考光源后,还需要选定有色物体。
由于颜色的多样性,需要选择一组标准颜色,使它们能充分代表常用的颜色。
CIE颜色系统选择了8种颜色,它们既有多种色调,又具有中等明度值和彩度。
在u-v颜色系统中,测定每一块标准色板,在待测光源照射下和在参考光源照射下色坐标的差别,即色位移ΔEi,就可得到该色板的特殊显色指数Ri。
Ri=100—4.6ΔEi对8块标准色板所测得的特殊显色指数Ri取算术平均,就得到了一般显色指数Ra。
可见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的最大值为100,认为这时光源的显色性最好。
二、一般显色指数Ra的局限性尽管一般显色指数Ra简单实用,但是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
首先,颜色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不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与照明条件、观察者、辐照度、照度、周围物体和观察角度等有关,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真实颜色”。
但是由于在CIE系统中,已定义Ra在近似黑体的辐射下达最高值100,所以灯泡制造商都有意识地设计灯泡,使在用它照射物体时的显色性与黑体或日光照射时尽可能相近。
这意味着光源的光谱分布与黑体或日光有偏离时,会使显色指数下降。
例如用红、绿、兰三个单色LED组成的白光LED,当在它的一般显色指数Ra较低时,它的显色性有时并不一定很坏。
但是事实上,许多研究者Judd(2)、Thorntou(3)和Jerome(4) 已证实人们不一定最喜欢CIE所规定的参考光源照明时的颜色。
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用色温很低的白炽灯照射绿色的树叶,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规定在黑体或日光照射时显色指数为最佳值Ra = 100,存在疑问。
CIE规定的参考光源是与待测光源的相关色温最接近的黑体或日光,它们都是辐射连续光谱的光源,具有多种颜色的光谱成分。
当色温在6500K时,其长短波的光谱功率分布较为均衡,作为参考光源应该说较为合理。
但当色温在400K以下时,光谱功率分布严重不对称,兰色的短波光谱功率远小于红色的长波光谱功率,其颜色偏向红色,作为参考光源存在疑问。
在CIE颜色系统中,8块标准色板都是处在中等明度和色饱和度,在u~v 系统中为等距离间隔。
它们对于室内照明,可认为已能充分代表各种常用颜色。
但在室外照明时,往往存在一些色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这8块标准色板已不能充分代表常用颜色。
许多学者认为标色板数太少,是一般显色指数的另一个不足。
虽然CIE还有9—14号色饱和度较高的6块色板,但它们并不包含在一般显色指数Ra之中。
在照明实践中,人们熟知的颜色为皮肤、树叶、食品等,它们的颜色极为重要,但它们都被排除在一般显色指数之外。
Seim曾提议用20快标准色板,(5)但由于这会使计算变得太复杂而被拒绝。
当前,计算机普遍使用,似乎这个提议又得重新考虑。
由于光源的显色性评价存在这两大问题、许多其它的评价方法引起广泛兴趣,本文将就作者所知作一简要介绍。
三、夫勒特利指数Rf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记住比较熟悉的物体的颜色,而且是记住它的生动的、饱和度较高时的颜色。
这种记忆色与喜爱色往往相一致,而且倾向于向饱和度高方向偏移。
如人们肤色的记忆色,倾向于向红方向偏移,树叶色向绿色方向偏移。
显然与CIE中的Ra方法不同。
Rf事实上是对Ra的修正,这个修正包括二个方面:第一,在参考光源的照明下定义Rf = 90,只有在假想的“完美光源”照明下,才有Rf = 100。
第二,选择10块标准色板,即除了原来1-8号标准色板外,还加上13号14号二块色板,相应于皮肤色和树叶色。
这时,“完美光源”就是指在它的照射下,能把10块标准色板的颜色向喜爱方向偏移的光源。
由此可见,对每块标准色板来说,相应的“完美光源”的色坐标是各不相同的,可以由实验确定。
这也说明了这样的“完美光源”只能是假想的。
Rf的计标方法与Ra相似,但有二点不同:(1)对于每块标准色板,参考光源的色坐标都需要调整,即根据实验确定的“完美光源”色坐标。
然后,在待测光源照明时,每块色板的色差是与其相应的“完美光源”相比较后得到。
(2)在计算Rf时,取10块色板的色差平均值,但是每块色板的权重不同。
13号色板是肤色,权重是35%、2号是15%、14号是15%、其余是每块5%。
这里特别强调了肤色的重要性。
所以待测光源的Rf可以高于参考光源Rf = 90,但小于100。
四、颜色偏爱指数(CPI)颜色偏爱指数CPI(colour preference index)利用上节提出的喜爱色概念,定义在D65光源照明下,颜色偏爱指数CPI =100。
于是待测光源的CPI可以这样得到:在待测光源照射下,计算8块标准色板的色坐标与最喜爱色的色坐标之差,并求其矢量和的平均值():CPI=156-7.18()以上计算都是在CIE的UV色度系统中进行。
虽然CPI与Rf都利用了最喜爱色这一概念,但两者有很大差别:(1)在计算Rf时,用1—8号和13、14共10块标准色板,而CPI只用1—8块标准色板。
(2)技术Rf时,色差(ΔE)取实验值的1/5,而CPI取原始实验值。
(3)计算Rf时,各块色板的权重不同,而CPI取相同权重(4)根据定义Rf的最大值为100,而CPI的最大值为156最后要指出提出Rf与CPI两个指数的研究人员,都用实验确定喜爱色,而在实验中采用的是日光色照明。
现在有证据表明喜爱色与光源的相关色温有关。
所以在使用Rf和CPI 来恒量显色性时,仅仅适用高色温的光源。
五、色分辩指数(CDI)用Ra、Rf或CPI来描述光源的显色性,参考光源必须与待测光源有相同的色温。
颜色分辩指数CDI(colour discrimination index)克服了这个局限性。
该指数的提出,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在某种光源的照明下,能区别颜色的能力愈强,则此光源的显色性愈好。
在某个光源照明时,8块标准色板在CIE的UV色度图中,所包围的面积为:GA =0.5Σ(UiVj-UjVi)i,j=1,2,…8; i≠j在C光源照明下,该面积GA=0.005,定义这时CDI=100,于是在待测光源的照明下,其色分辩指数为:CDI=(GA/0.005)×100六、结束语由上述讨论可知,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很多,而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本文介绍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各有优缺点。
即使目前广为采用的一般显色指数Ra,也还有许多缺点。
它最主要的缺点,是参考光源的选择:参考光源是一个光谱连续的光源,用它作为标准来衡量光谱不连续的光源,不很合适。
参考光源的色温必须与待测光源的相关色温相近,而事实上,对于一定的照明作业,色温本身对显色性就有很大的影响,这个方法限制了只能用在光源色温已经确定的条件下使用。
它的第二个缺点是标准色板的选择:对于室内照明,可认为8块标准色板已能充分代表各种常用颜色。
但在室外照明时,对一些色饱和度较高的颜色,不能充分代表常用颜色。
因作者水平的限制,只能作此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1] Xin Guo and K W Houser, A review of colour rendering ind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commercial light sources, Lighting Res. Technol. 36, 3 (2004) PP.183-199[2] K W Houser, How meaningful is the CI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Lighting Des. App. 2002; 32:4-7[3] D B Judd, A flattery index for artificial illuminants. Illum. Eng. (USA) 1967; 62:593-98文章来源:照明技术网。